① 关于穿汉服的礼仪
汉服是我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服饰,深得人们喜欢爱戴。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那么你们知道穿汉服都有什么样的礼仪吗?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穿汉服的礼仪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碰如,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茄嫌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踞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趺坐佛教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
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起身时手随着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
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
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
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
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
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
但出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
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
5用于一般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
6用于雅坐时。
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
如果在与人交谈时,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
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
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
主人请客人上座坐到右边的椅子,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笑纳启,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② 穿戴汉服的具体礼节
汉服基本礼仪
【抛砖引玉,不免讹谬,欢迎指正!】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孙闹,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前绝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慧凯姿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③ 穿汉服的基本礼仪与礼节是什么
穿汉服的基本礼仪与礼节具体如下:
1、穿汉服禁忌衣冠不整:话说“君子大都衣冠楚楚”,穿汉服一定要整洁大方与得体,参差不齐、皱皱巴巴的会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形象。所以在穿着汉服时,必须要保持颂链汉服服饰整体的整洁,服饰要没有污迹和褶皱。
2、选择适合身形的汉服:个子娇小的可能要少穿齐胸,骨架大且丰满的则要少穿宋制,气场偏弱的要注意明制的选择。
3、穿着方式:穿上汉服后交叠衣领,右衣领在上,左衣领在下,右领压住左领使左右两衣领形成交叉状;到腰部将右领下角的衣带与左腰侧的衣带系在一起打上结;穿上汉服后不用交叠衣领直接将左右衣领上的衣带系在一起打成结。
4、选择适合场合的汉服:穿着深衣玄端做背包客总有些违和,庄重场合裋褐半臂又太显随意。
5、颜色的选择:颜色的选择是汉服的重要标志,一般是按性别分类:男子的衣缘(颜色)主要是单一的一种颜色,通常所取的颜色应为像棕黑、青、灰这样凝重扎实的深色调,少用些亮色、花色、浅色。女子的衣缘(颜色)上可缀有各种图案如刺绣等等,如果是单一颜色的话则多选择鲜艳的颜色。
6、汉服的搭配要合理:汉服一般都是多个部件组成,穿整齐,穿正确,你就成功了一大半。至于配色款式是个人审美,这里就不多说了。可以穿深色西裤,不能穿牛仔裤和带条纹的运动裤。在鞋子方面,提倡穿汉服时穿着布鞋段缺,男士的布鞋一般为黑色,女士可以穿除了纯白的任何布鞋。男女的搭配也是不野燃孙同的,女士穿汉服时,配饰的选择同样以服装风格为准:满头珠翠适合礼服,清新典雅配合常服。
④ 有关于汉服的传说或小故事
文化部长孙家正2006年5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示。他说:“有些地方有些青年人在提倡穿汉服,但是我到现在都搞不清楚什么服装是能够真正成为代表中国的服装,这恐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惑。总体上我的观点是,吃饭也好、饮食也好、穿戴也好,各有所爱,百花齐放,都是他个人的事情。但是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能够创造出广受大家欢迎的有中雹罩皮国民族特色的服装。”[
2006年闷晌7月21日,在“天涯在小楼”的倡议下,中国政府网为汉族更正图片为“汉服”图片,新华网不久之后也更正了图片。这明确地表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终于正式认可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这是自汉服消失360年以来的一个真正回归的里程碑。
2007年3月11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即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则建议,应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式样的中国式学位服。这是汉服第一次进入全国两会议案。
2007年5月,福建汉服天下经文化局批准成立,民政局正式核准登记。成为全国首个官方认可的汉服文化协会。
2008奥运会组委会的态度:官方多次公开表态,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主要理由拒绝“北京奥运礼服应当采用汉服”的要求。(重点开始)——然而在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上,仍有多个单元节目由演员穿着汉服表演,可见在民间、艺术层面上,中国政府不会多干预。
2008年,中国政府官方网站的“中国56个民族”介绍的服饰,汉族服饰采用汉服女装的图片作为代表 。
2013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倡议由国家源差层面的权威机构设计和规范汉服标准,以便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