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山五岳”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三山”指的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以及浙江雁荡山。
“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其中迎客松以其独特的姿态享誉全国,成为黄山代表。黄山有金鸡叫天门的故事,主要是古代劳动人民因怪石的独特造型对神明和希望的美好臆想。也有仙人晒鞋的传说,都与怪石关系密切。在当地广为流传干云戏王生、吴刚上月宫、神鹊是尹甫的传闻。
庐山凭借“不是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铭刻在读者心中。有周烈王、匡甫在庐山得道升仙的故事。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之美誉,相传朱元璋当年讨伐征战路径此处,险些损兵折将,恰遇圣光,马兽异常,得天赐甘霖,征战大胜。神秘色彩很吸引人。
我国古代对五行观念很信奉,故以东西南北中命名这无座雄奇伟岸的高峰。“五岳归来不看山”是对五岳景观的极度赞美之意。泰山为五岳之首,孔子曾云“登泰山而小天下”,有俗语有眼不识泰山,由此可见泰山的地位。沉香救母所劈之山即为华山,因此典故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华山从此与孝心有所结合。相传衡山是古代仙人居住之地,神农氏采药医治病人之所。恒山有姑嫂和睦,遭人迫害,感动山神最后获得理想结果的典故。至于嵩山有少林传说。
三山五岳都因其秀美风景,高耸入云的山势闻名,因其险峻神秘有很多美好的传闻,代表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很值得一去!
2. 泰山为什么是五岳之首,古代祭天也在那里么有哪些特殊之处和典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岳独尊,雄伟的泰山之所以称明碰源为五岳之首,这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泰山雄伟多姿,景色壮丽,文化氛围浓郁,引得各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孔子:《邱陵歌》
司马相如:《封禅书》
曹植:《飞龙篇》
李白:《泰山吟》
杜甫:《望岳》。
名家的壁画、石刻、碑碣更是琳琅满目。
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真是名不虚传。
3. 有关泰山的神话故事
泰山的神话故事有:五大夫松、望人松、飞来石、望夫山、仙人桥。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
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
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
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
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企盼着丈夫的归来。
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3.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
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4.望夫山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想据为已有。
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
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
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
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
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5.仙人桥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滨整天消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尽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上凡,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说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
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
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滨之言。
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
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抱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梁灏若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户万段,便婉言辞谢了。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4. 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泰山 传说 是山东省的民间传说之一,据顾炎武《考古录》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下面我介绍两个关于泰山的传说 故事 ,希望对你们有用!
泰山的传说故事: 碧霞元君的传说
传说姜子牙辅佐击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伐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金银财宝这些东西太俗气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用过就完了。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封给大臣们。这样一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既能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何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省自在,光做他的天子就行了。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军师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却说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 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姜子牙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军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黄妃是武王最宠爱的妃子,莫说武王已经允诺,就是黄妃自己开口,也得赶快给她。这下可好了,三人都看中了泰山这块宝地,可总不能都去坐呀,这到底如何是好呢?
事到如今,只黄氏兄妹就够姜子牙缠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头,不过放弃了也怪可惜,他见黄氏兄妹一个凭护驾有功,一个仗武王后台,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堵气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黄飞虎一听,不禁拍手叫绝。他想,作风我这一身气力,泰山还能有黄妃的份?可是身单力孤的黄妃,也没有一点惧色,一口应允了。
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了他的玉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为比赛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比赛一开始,她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一只,使了个神法,将鞋子扔到玉皇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的向泰山赶来。
等到黄妃爬上泰山,兄长早在南天门上等得不耐烦了。他见黄妃姗姗来迟,便对她说:不行就是不行,别逞能,这回你应该服气了吧?
真是岂有此理,是我先己到此,我以为你在路上出了什么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经绕道赶来。黄妃一本正经的说
你别胡搅蛮缠,你说先到,有何证据?这下黄飞虎还真有点着急。证据吗?当然有,你来看吧。
黄飞虎跟着妹妹来到玉皇顶,只见黄妃一只绣花鞋端端正正的放在石坪上。尽管有证有据,黄飞虎却从心里不服气,不禁斥责妹妹:你耍滑头
黄妃不紧不慢的说:凭本事嘛,怎么是耍滑头?
黄妃自知纸里包不住火,光是兄长一人好对付,等姜子牙来就麻烦了。她作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对兄长说:咱们兄妹二人,本该是你敬我让,不分你我才是,这样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们共管泰山总可以了吧。
这样一来,先来的黄飞虎倒做了不晓世理的孬种,后到的黄妃倒成了慷慨大度的好人,把个黄飞虎气得直翻白眼。可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
等姜子牙赶来,一看便知黄飞虎上了妹妹的当。可是他见黄氏兄妹都协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说破,只好将计就计,把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在山下天贶殿,一个在山顶碧霞祠。
泰山的传说故事: 石敢当的故事相传,石敢当是后晋泰山石家林人,姓石名敢,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石敢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练得一手好枪法。
这年六月,飘泼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把个汶河灌得八方横溢,洪水泛滥,河水冲上岸来,连人带畜,卷起了整个村庄,只有石敢一人附在一棵大树上,才免于一死。此后,石敢便不得不寄居在岱岳镇姥姥家,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帮姥姥做些家务,深得姥姥疼爱。
石敢生就一身硬骨,山上没有他跨不过的沟、涉不过的涧,没有攀不上的树、爬不上的崖,而且每遇飞禽走兽,只要他举手投石,说打耳朵不打眼,说打翅膀不打脸,射技高超,可谓百穿杨。
一次东岳庙会,石敢到会上卖柴,见一伙无赖之徒,在大庭广众面前竟敢调戏民女,他气愤不过,抡起扁担就打。起初,那伙无赖还嘴强耍刁,石敢三下五除二,一阵扁担,直把他们打得跪地求饶才住了手。
就这样,石敢凭着一身本领,一腔的豪情,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好多连官府都管不了的无赖,都被他降服了。此后,凡人们路遇坏人,只要说石敢当来了,坏人便象老鼠听到了猫叫,闻风丧胆,夺路而逃,石敢这个名字,也就在泰山附近流传开了。人们钦佩他见义勇为,敬慕他的胆识武艺,便把石敢尊称为“石敢当”。
一年冬天,镇上赵员外的女儿被妖精缠上,终日疯疯颠颠,多方就医未见好转,把赵家弄得乌烟瘴气,一家人六神不安。赵家贴出告示,说谁能降住妖精,赵家愿与他平分家产;若是未婚男子,甘愿将女儿以身相许。多少人为了捞到赵家的半分家产,被妖精弄得皮毛不见;多少人羡慕赵小姐的姿色,做了妖精的美味佳肴。从此,再也无人敢登门降妖。赵员外见女儿日益憔悴,神魂颠倒,更是心急如焚。
石敢闻讯,急忙赶到赵家。他问清了妖精的出入时间,夜晚,他把赵小姐挪入别室,自己换上赵小姐的衣裳,手持铜手炉在牙床上等候。三更时分,一阵旋风过后,妖精破门而入,刚要掀帐子,石敢猛地将铜炉扣在妖精头上,只听“哎哟”一声,妖精化作一股青烟逃走了。
第二天,赵员外得知石敢镇服妖精,便大开宴席,又要分家产给石敢,又是要让女儿与石敢成亲,都被石敢婉言谢绝了。
人们得知此事,更是把石敢传得神乎其神,说石敢会什么咒、通什么法,石敢的名字越传越远了。
不久,江南杭州来人请石敢,说有一民女被妖精迷住,不得解脱。妖精曾扬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泰山石敢当的火龙爪。”石敢听后,就欣然应允,千里迢迢来到杭州。妖精听说石敢已到,不等石敢下手,就先悄悄地溜了。从此,石敢更是闻名遐迩。每天,从天南海北来求救的,络绎不绝,石敢应接不暇,便请石匠在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交给求救的人。刚开始,人们还不信这石头能避邪,等回家立在大门里边,果然妖精见立有此碑,便不再进前。于是,石敢当的碑碣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泰山的传说故事:李斯碑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自然是秦代的李斯碑。它刻于公元前209年,
虽历经百世,而风韵犹存。
对李斯碑历来评价很高,鲁迅誉之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堪称是一件艺术瑰宝。其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见其艺术魅力。正因为它举世注目,被视为珍品,才引来它一段非凡的经历。
据说,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二世胡亥之命所刻,立于贷顶玉女池上,为其歌功颂德。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干隆五年,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叹为可惜。
到了嘉庆二十年,泰安知县汪汝弼是个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李其碑的珍贵,一直为不能亲睹而慨叹。他来到泰安以后,便下决心要把它找到。于是他四处散贴告示,有告知其下落者,悬赏重金。
不久,一位九十余岁的赵氏老翁,由家人搀扶来到县衙,对汪知县说:“知县大人,在下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否大人所寻之物。”赵氏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等,一一告知,说:“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视。”
汪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已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不胜喜,也不怕山高路险,便邀前任知县蒋因陪同赴上山。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臣斯臣去昧死请”等字,历历在目,确是李斯真迹。于是汪知县大加庆贺,在山顶造房兴宫,于东岳庙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入之时,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算来,从失而复得,已有七十五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一十七个年头。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西墙在一场暴雨中倒塌,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从瓦砾中找出,将碑移到山下,放置于岱庙道院壁间。
光绪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们将此碑视若珍宝,想毕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事发以后,即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戒严,大索十日,终于在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贷庙。真可谓千载碑文能历世,失而复得不寻常。
现在李斯碑存于贷庙东御座内。我们今天能一饱眼福,目睹此碑,确是三生有幸,游泰山定要睹此碑,不睹乃一大憾事。
泰山的传说故事:天贶殿天贶殿踞岱庙正中,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它重彩描绘,古朴典雅,重檐叠角,若苍鹰展翅欲飞;清风徐来,风铃响动,使四周显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旷神怡。这富丽唐煌的天贶殿,无论就规模还是形式,都与北京的金銮殿相差无几,据说它们之间,还有万缕千丝的联系呢!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仅仅是个小山神庙,周围是断壁残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风漏气,不避风雨。庙里的道士为此十分着急,官府又不给拨钱,他就下决心自己攒钱修庙。
一晃一年过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钱和化缘得来的银子统统收起来,藏在山神的神台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道士把钱拿出来一查,修庙的钱已经够了。他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说:"山神爷,我给你老人家修庙的钱够了,过不了多久;你就甭担心风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没想到,道士的举动被一个前来投宿的小偷看见了。等道士睡下以后,小偷把神台底下的钱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第二天,道士发现后,像丢了命一样急得直哭。抬头一看,山神爷还依旧笑眯眯地坐在那里,就埋怨道:"山神爷呀山神爷;我都快急死了,你还笑!我省吃俭用一年有余,好不容易攒了这些钱,你自己都看不住家,这庙还怎么修?!"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朦胧中,只见山神笑着向他走来:"别着急,庙自然要修,还不用我们自己动手。现在京城里皇帝的女儿,得了重病,请了各地名医都没治好,我有三包香灰,你拿去给她诊治。到那时,庙自然就有了。"说完,从袖中掏出三包香灰递给道士。道士一睁原来是个梦,可手里确是三包香灰,于是,他便收拾收拾进城。
一到京城,只见城门前许多人都在围着看告示,一打听,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生了一种怪病:脸上长满了疮,丑陋之极。皇上下令谁能治好公主的病,将满足这个人的任何心愿。道士这可高兴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到了后宫,道士一看公主的病,和山神说的不差分毫,可是他想到治好疮就能修庙,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这样,道士连上了三天,那疮第一天就合了口,第二天结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点疤也没落。
皇上得知爱女的病治好了,非常高兴,就把道士召进金銮殿,要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纳闷,世上还有见了财宝不动心的人,忙问:"你想要什么?"道士就把他攒钱修庙的事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庙。修座小庙还不是小事一桩,皇帝便一口答应了,向道士要修个什么样的。道士哪里见过世面,他向四周环视了一下说:"我看你这屋不错,就修个这样的吧。"一个贫道穷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样的金銮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在先,要什么给什么,怎能失信于民?就很不情愿地说:"好吧,就修个这样的,可要比我的金銮殿矮三砖才成。"矮三砖就矮三砖,道士没说的,连忙向皇帝叩头谢恩。
所以,现在的天贶殿和北京的金銮殿一样,只不过矮三砖而已。
5. 泰山为什么是五岳之首,古代祭天也在那里么有哪些特殊之处和典故
五岳独尊——泰山
导游说:“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我曾路过傲徕峰还以为是泰山呢。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封泰山、禅梁父山。
按照《史记·封禅书》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导游说,从远古及秦始皇开始到清末代皇帝,共有多位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为什么那么多的皇帝热衷于此呢?
我想一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是炫耀国力强盛,以此更抬高自己的身价吧。
泰山原有秦丞相李斯手笔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残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缺。秦泰山刻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鲁迅誉之为“汉晋碑铭所从出。”
李斯为秦始皇出谋献策,可惜晚节不保。“沙丘之变”中上了指鹿为马的奸臣赵高的贼船,中了奸计,后被秦二世所杀。临刑前跟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当时赵高诬陷李斯“谋反”,将其处以五种酷刑:黥刑(在脸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断舌、砍趾后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老泰山”,就是把老丈人叫做“泰山”,这里有个故事:
据唐《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有幸随皇帝参加封禅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一下子把他连升四级。郑镒说:“此泰山之力也!”一语双关,后人因此称妻父为“泰山”。
呵呵
汉代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即处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01五岳各具特色:泰山雄壮、衡山秀美、华山险峻,恒山奇丽,嵩山深奥。
泰山海拔1532米,在中国的群山中并不高,五岳中也要比西岳华山低近1000米。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为“玉皇顶”,又称“天柱峰”,相对高度为1391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一高山。它山势陡峻挺拔,素有“泰山天下雄”的美誉。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 山势陡峭连绵,加上周围地势相对较低,从而使先人对泰山产生雄壮、不可征服的感觉。
02泰山是黄河下游地区第一高山,这个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时候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先民依靠泰山以躲避水灾,泰山就是他们的避险之处。 久而久之,人们产生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从而渐渐被神话。
古人缺乏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认为一切都是天地所赐,从而产生神秘崇拜。因为当时,人们活动范围有限,在他们的活动辖区中,泰山是最高的山。古字中“泰”与“岱”,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的意思。
在泰山上,看似与天日最接近。大汶口出土的日火山形象,十分形象的刻画了古人心理,泰山的高大使得泰山更加神话。
由于先人活动范围,以及泰山在这个区域的第一高度,使泰山出现祭天、祭神崇拜。这些崇拜被古代帝王利用,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举动,使泰山祭天祭神的作用得以延续、发扬。
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每代帝王一生必须的大事之一就是封禅。虽然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但是皇帝封禅早已深入民心,百姓都知道了神山泰山。
03泰山地位所以如此崇高,还有 历史 原因。
自秦始皇第一个封禅泰山以来,中国历代共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泰山的诗词赋。
孔子叹“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点都是其他四岳不能比拟的。
还有,五岳中,泰山在东边,太阳是从东方升起,古人是以东为尊的。
结束语到泰山,既可以饱览 历史 文化,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泰山山势挺拔,气势磅礴,似擎天一般,所以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它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说一个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东岳是五岳之首是因为东岳大帝。
一、东岳大帝东岳大帝是中国古代 历史 文化中,出现时间很早的神灵。考虑到中国在夏之前是祭奠天空,星星。祭奠地鬼习俗不会晚于商朝,也就是说,东岳大帝最晚出现于商朝。
商朝经济发达,重商,但是有个精神的回归寄托,就是东岳大帝。商朝充满巫鬼信仰,那么鬼的归宿是哪里?答案就是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从商朝开始就是阴间统治者,而且地位超然,有阴界之主的地位。 绝不是什么神仙可以比拟的,东岳大帝是超越神的存在。
东岳大帝
二、皇帝的宗教身份西方 社会 ,宗教身份和政治身份是分开的,所以西方世界有教皇,也有皇帝。但是东方身份,皇帝是政治、军事、宗教三合一的身份,所以皇帝本人承担着大祭司的职责。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汉代,皇帝开始只负责祭天,像西方式的偶像崇拜在中国沦为巫祝礼仪,是落后的象征,虽然在民间还有市场,但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台。
政治上,皇帝的最高身份继承于天子。
皇帝本身其实是行政权的高度统一,从法理上意义并不大。
军事上不是每个朝代皇帝都是军事最高长官,但是在中国古代很多时候皇帝是具有最高指挥官的身份的。
皇帝因为承担着祭祀功能,那么就有祭祀对象。皇帝的祭祀主要对象是天,主要祭祀地点是明堂,明堂的样子有屋顶的,就是天坛,也有没有屋顶。在皇家,皇家先祖与天的身份相同,所以皇帝只祭祀皇家祖宗,以及天。只有特别兴盛的时代,皇家才会祭祀地,这就是封禅。其中封是祭天,禅是祭地。皇帝祭祀的时候,需要穿戴正装,就是冕旒冠那一套特别正式的服装。
皇帝祭天要穿戴最豪华的衣着
为什么封禅会多选择东岳泰山? 不是因为泰山是东岳,而是因为东岳大帝是阴间之主 。皇帝祭祀东岳,意味着皇家会供养阴间之主,这种举动有让天下安定的意思。所以东岳大帝才是重要的,泰山是沾了东岳大帝的光,因为泰山是东岳大帝的道场。
皇帝封禅东岳,目的是在安抚黎民百姓。皇帝掌控万民,而且又通过祭祀的方法让阴间之主与皇家结盟,目的是让黎民百姓安贫乐道,不要有妄举动。
三、其他知名的祭天中华正统中,封禅主要在泰山,但也有在嵩山的,比如武则天。
其实中国 历史 最着名的非泰山的封禅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在汉朝时期,匈奴代表的草原势力和大汉王朝的农耕势力进行激烈的碰撞。汉高祖自以为自己是亲手打下来的天下,拥有天下正统。但是没想到北上的汉高祖被匈奴的冒顿单于直接堵在了大同城外的白登山。单于的意思就是天子,皇帝的天子之名源自中国法理基础。冒顿单于是草原正主之后。也就是说,在冒顿单于眼里,自己是真正天子,刘邦不过是暴发户的儿子。 所以冒顿单于在白登山围困刘邦,就是警告刘邦,你没啥了不起,我冒顿单于才是皇亲贵胄真正天子。 刘邦不得已和亲进贡改善与匈奴的关系。
冒顿单于
在此之时,草原大兴祭天之道。草原的明堂大多没有房屋,而是在草原旷野举行,而且要点燃圣火。 严格意义上来说,草原的仪式只有祭天,没有祭地。
改变这一切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手下卫青霍去病都是能征善战大将,特别是霍去病,打破匈奴不说,而且在狼居胥山上进行封禅,用实际行动告诉草原,大汉才是天下正统,天子之名,只在大汉。
霍去病封狼居胥
而汉武帝开始的祭祀泰山的行为,在草原上也引起很大轰动,因为汉武帝是同时祭天祭地,在汉人皇帝心中是黎民百姓的地位的,哪怕那么卑微。所以丝绸之路上诸国都服从大汉调遣。自此匈奴不敢再称单于,改为可汗,相当于国王。
寒言冰语在泰山封禅祭天和泰山神的关系并不大。 在泰山封禅祭天是因为泰山有东岳大帝,是阴间之主,连皇家都敬畏。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体系中,五岳是五座大山神,正牌的真龙天子是天上的星宿,与神是平级的。所以皇上并不畏惧山神,但是畏惧东岳大帝。
五岳之名源自汉武帝,本身也是汉武帝分封的,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一部分。
五岳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议。比如北岳,中原王朝认为在河北保定一代,但是草原王朝认为在山西大同附近。因为北岳对于草原王朝有特殊意义,山西大同一直是中原门户,对于草原人来说,能够得到大同人的认可,本身也是自己文明的标志。所以在乱世,北朝都会最早在山西大同的北岳恒山附近举行祭天大礼,表示进入文明前进一大步,再一步就需要封禅(即同时祭天祭地)。今天山西大同至今还保留古代最早的明堂遗址,西安、洛阳明堂都是据此发展起来的,而集大成者,则是北京紫禁城的天坛。它们的功能都是祭天。
大同明堂遗址
而泰山、嵩山的地位则是封禅,比祭天还要高一些。祭天是年年举行的,但是封禅非国泰民安做不到的。
泰山封禅大典
泰山在山东济南府泰安州内,始称天孙,又称岱宗。五岳之长,王者受命,恒封禅之。高四十余里,山顶东面有一岩石人称日观,鸡鸣遂可看见日出。故有五岳独尊之誉!
“天下第一山”、“中国十大名山之首”、“五岳之首”等等都是泰山的美称,它位于山东省中部,矗立在鲁地中群山间。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其实要论海拔泰山不如西岳华山(2160米),只能位居第三,要论位置,其实中岳嵩山地处古称“天下之中”的河南地区,那么泰山是凭借什么成为五岳之首的呢?
泰山,古代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等。远古时期称火山、太山。而“太”在甲骨文中则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说,泰山最初的意思其实是大山的意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音同的“泰”字来命名,所以才有了泰山。《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意思就是以大为稳,以稳为安,所以古人将泰山看做是稳妥、安定的象征,因此就有了累死“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等典故。
传说盘古死后,头化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古人有云“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所谓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东方视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所以,东方在我国四方位中,大部分时候是处于首位的,因此泰山就有了“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泰山地区作为我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四十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沂源人、新泰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恰是其不断发展的证明,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的强盛也在泰山地区留有痕迹,孔子的儒学如今也还是人们奉行的经典。而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人们将泰山看做吉祥的象征,祈求风调雨顺。而统治者则将泰山看做国家统一的稳定,为了祈求国家的稳定,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干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与文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杜甫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历朝历代有无数文人墨客来到泰山,被泰山的 历史 和景色所吸引,而留下无数的篇章,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等等。而且还留下了不少的诗文碑刻,它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 97 处,古建筑群 22 处。
结语:泰山,有文化、有底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岳独尊,雄伟的泰山之所以称为五岳之首,这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据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万物,是人类的始祖,他的呼吸化成风,他的眼光化作闪电,他开心时就是晴天,他郁闷时就是阴雨天,盘古去逝时,巨人轰然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腹变成了中岳嵩山,左臂成了南岳衡山,右臂变成了北岳恒山,两脚变成了西岳华山,眼睛化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的头部变成了泰山,因此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
泰山上供奉着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两位神仙。
相传东岳大帝是盘古王的第五代孙,掌握人们的魂魄以及世人得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
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她是影响力非常大的女神。
自古以来,泰山是国家统一及最高权利的象征。
相传远古时代,黄帝、舜帝都到过泰山。秦汉以后,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表达皇位天授,行天子之道,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鼎鼎大名的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武则天、康熙到泰山封禅致祭。
泰山被各代君王抬升到了国内其它名胜难以企及的神圣地位。
泰山雄伟多姿,景色壮丽,文化氛围浓郁,引得各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孔子:《邱陵歌》
司马相如:《封禅书》
曹植:《飞龙篇》
李白:《泰山吟》
杜甫:《望岳》。
名家的壁画、石刻、碑碣更是琳琅满目。
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真是名不虚传。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安则天下安”的说法,因此从秦汉以来就有历代帝王到泰山封禅、祭拜,如今 “泰山封禅与祭祀习俗”是泰山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什么叫 封禅?
封禅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神灵的一种活动,古人解释说:“在泰山上筑土坛以祭天曰封; 在泰山下祭地曰禅。”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自然崇拜,而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对大山崇拜。在三代以前,古人就在泰山极顶古登封台“燔柴以祀天”,即通过点火烧香的方式,与天神沟通,最后演变成历代帝王在泰山项上筑圆台祭天,在山下筑方台祭地的“封禅”祭典。其实这些都是古人与大自然的 情感 交流的一种体现。
泰山封禅,最早有正史确切记载、而且有实物证据的,是秦始皇。此后,共有12位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 秦始皇、汉武帝、唐高祖、武则天、宋真宗赵恒等等都举行过大规模的泰山祭祀活动。
简单的来说,泰山封禅其实就是政治需要与民间响应相结合。是统治者巩固地位的一种手段,统治者利用泰山封禅这一“统和天人”的盛典,借泰山神道设教,“镇服四海,夸示戎狄”,向天下表明“君权天授,上承天命”。这与泰山五岳独尊、皇帝九五至尊的说法不谋而合!
说方向的时候,中国人有个习惯:无论是“东南西北中”,还是“东西南北中”,东方都是放在最开头的。
因为在我们华夏文明的文化概念里,对太阳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而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则被视为至尊的地方,乃五方之首。
在各种神话故事里,太阳升起,便可驱散一切妖魔邪祟。
所以东方一直是华夏文明最推崇的方位,也因此五岳中的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
除了对太阳和东方的崇拜,泰山成为五岳之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地理位置,泰山位于齐鲁大地,在这里诞生了太多的文化巨匠,如孔子、孟子、孙子、鲁班、墨子等等,承载了华夏文明最深刻的底蕴,而齐鲁大地的南北分界线,便是泰山。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深深刻在了上到帝王,下到百姓的脑海里。
据统计,在泰山封禅的帝王一共有七十二个。
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去泰山封禅,必须是改朝换代的、还天下以太平的、开疆拓土的皇帝才有资格。
封禅实际上是两件事:在泰山顶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脚下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始皇帝五次南巡,曾有三次到达山东,成为第一个在泰山封禅的皇帝。
有人就产生疑问了,始皇帝家在关中,附近的华山要高过泰山,也险峻过泰山,为何舍近求远到泰山封禅。
确实如此,泰山的海拔并不高,仅有1545米,在五岳中的高度仅仅是第三名。
但这是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古代事务所产生的谬误。
因为古代人是不看海拔的,华山虽然陡峭,海拔也是2154.9米,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山。但是由于华山地处山区,附近的群山林立,在古人的印象里,它不过是周围众多山峰里最高的一座。
再看泰山就不一样了,周围以低地为主,落差十分明显,在缺乏对海拔进行测量的古代,人们更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如今的中国疆域,早已突破了当年始皇帝时期的九州之地,五岳也不再是华夏领土的最高所在,但是即使是这样,五岳以及泰山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早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认同的文化符号之一。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古代这五座大山是中国人们心目中的圣山,很多人都非常奇怪,按照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应该以中岳为首才对,为什么反到泰山成了五岳之首。其实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
中国对东这个方位非常尊崇 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
与其他四座名山不同,泰山位于平原地区,它的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只有泰山再其中高高耸起,这给人一种非常高的感觉,毕竟周围没有任何大山作为参照,其实泰山的真实高度并不高,只是因为附近没有高山,才显得他很高,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秦始皇东游到了泰山之后也被深深的震撼,从而登山封禅,后历代帝王也都开始了封禅,使泰山成为中华文化的圣山。
泰山的特殊还在于泰山的山神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原因,才始泰山名闻天下雄震天东,成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最向往的圣山。
“五岳”是中国五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位于山东泰安的“东岳”泰山、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位于陕西华阴的“西岳”华山、位于山西浑源的“北岳”恒山,还有位于河南登封的“中岳”嵩山。
“五岳”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战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大力提倡“五行学说”以及“五德终始论”。由于五德终始论流传越来越盛,五岳之说也应运而生。因此《诗话》曾说: “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 至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才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五岳为“岱宗(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高(嵩山)”这五座大山。
徐霞客曾言“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为群山之尊,而泰山又为五岳之长。不过泰山成为“五岳之首”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泰山在五岳中最为高大。据资料表明,五岳中最高大者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而泰山(海拔1532.7米)仅排在第三,其高度还不及北岳恒山(2016.1米)。那它为什么会成为五岳之首,山河领袖呢?
一、“封禅”文化赋予泰山不可撼动的地位“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也是帝王向世人宣传“君权神授”的独壹地位。
第一位去泰山封禅的皇帝是秦始皇。
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并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自始皇之后,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玄宗,还有宋真宗都曾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虽然自真宗后,封禅不再举行,但历朝帝王还是会在泰山举行祭天仪式以彰显地位的合法。 泰山与皇权的融合赋予了泰山不可撼动的独特地位。
二、神话传说中的独特地位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泰山为“天齐仁圣大帝”的道场,即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道教的重要人物,是掌管世间万物生死,主宰幽冥地府的大神。而泰山作为他的道场,也成为赫赫有名的治鬼之所。
泰山神的神话始于商周,在汉代道教出现后,道教将泰山神纳入自己的神话体系。在历代帝王的加封和道教的竭力宣扬下,泰山神的地位越来越高。当然,这也与皇帝在泰山进行封禅的关系很深,自始皇后,历代君王都会前往泰山封禅,而作为泰山之神的东岳大帝也难免不受到推崇。所以泰山才会成为五岳之首。
结语:
总的来说,泰山能成为“五岳独尊”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受帝王的推崇有关,从始皇帝开始,历代帝王都会前往泰山进行封禅,皇帝在泰山向天地祭祀,向天下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同时也表示自己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6. 关于我国五岳的神话传说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现在公认《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五岳是封建时代帝王加封的。 “史记集解”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帝王们为了“报天之功”,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的理论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齐、鲁。而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处。到了唐代,封禅活动更加频繁。经过封建帝王的大肆吹捧,五岳的地位更高了。 我国的名山不少,庐山、黄山、峨眉山名气都不小,唯独这五座山尊为“岳”,不是没有道理。拿东、西、中三岳来说,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岳在我国虽不是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由于受到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天下名山全面考察,当然也就无法“择优录取”了。 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千百年来,皇帝在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这里修行念经,善男信女在这里烧香许愿,名人雅客也喜欢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五岳更加有名森源了。难怪人们登五岳后,会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慨叹。 五岳既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宽纳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此巧态: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早已闻名于世界。
7. 关于泰山的神话传说简短是什么
具体如下:
一、盘古头化泰山
其实关于泰山的信仰,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古代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盘古因为过于劳累,身体倒下化作了万物,而他的头腹手脚分别化作了我国的五岳,他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腹则变成了中岳嵩山,左臂变成了南岳衡山,右臂变成了北岳恒山,而双脚则变成了西岳华山,也就是金庸小说里岳不群当掌门的那座山。
可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也是三国时候,徐整写的《三五历记》中才记载的,所以说盘古头化东岳的这个传说应该是在这之后,而泰山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先秦时期已有体现,这个传说可信度并不高。
二、碧霞元君传说
关于泰山的神话传说,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就是关于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故事。
话说当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武王认为封赏建立功勋的开国功臣,可思来想去,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礼物封赏给这些大臣们。
在经过几天的思考之后,他还真的想出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他就将全国的土地分别封赏给了这些建立功勋的大臣们。
这姜子牙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全国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就唯独剩下一座东岳泰山,他想将这座山留给自己,可是没有封赏的人却还有好几个。
泰山这块风水宝地,不仅武王的敬岩护驾大臣黄飞虎看上了,而且还搬武王作为威胁,说是武王答应了自己,把这块宝地封赏给自己。
三、泰山石敢当
关于泰山还有许许多多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我们都就不一一赘述了,我们再讲一个泰山比较出名泰山石敢当的故事。
传说原来泰山山脚下住着一个叫石敢当的人,他勇猛异常,在泰山一带很有威望,泰安南边五六十里有个叫大汶口镇的地方。
这里有户人家姓张,他女儿这年十六岁,生的清新自然,靓丽脱俗。可是貌美的东西从来就是被人觊觎的,这张姓人家里果然进了一个妖物,每天太阳下山的时候就从东南方突然刮起一股妖风,这股妖风刮开姑娘门直吹她屋里,天长日久老乎,女孩就面亮含御黄肌瘦,虚弱的不得了。
这家人找了许多先生,也治不好她,于是就抬了头毛驴跑到石敢当家里求救。
那石敢当一听立马就怒火中烧,于是交代下人说,备下十二对童男童女,男的一人一鼓,女的一人一锣,再备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捻成很粗的灯芯,准备一口锅,一把椅子,把东西备齐了,我们一起降妖去。
等这天天黑的时候,石敢当用火把灯芯点着,然后用锅把盆子扣住,偷偷的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不一会儿,东南风就刮来一阵妖风,眼看着风吹倒跟头,石敢当当即用脚一踢,锅翻了,灯光亮起来刺伤了妖怪的眼,同时十二对对童男童女一起将锣鼓打得通天大响震伤了妖怪的耳朵。
妖怪无奈只好往南方逃了,逃往了福建一带,后来福建又有农户家里姑娘得了这个病,于是石敢当又被请去治妖,可是这方法总是治标不治本,他往哪里走,妖怪就往反方向逃,治来治去,妖怪还是到处祸害姑娘。
这天石敢当走到泰山底下看到泰山上那么多石头,又想要到降妖的难题,妖怪一会儿跑这里,一会儿跑那里,妖怪的脚程他可跟不上,可是又不忍妖怪祸害人间。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到泰山找了一大堆石头,上面刻上了泰山石敢当几个字,谁家闹妖怪,他就分谁家一个,让他们放到家里的墙上。
这样一来,妖怪果然就不敢到处为非作歹了。
直到现在,泰山石敢当依然是,驱邪避煞,保家宅平安的镇宅之物。
四、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为泰山神,又称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五、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
8. 五岳的故事
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五岳”一说始于汉武帝。
五岳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祇。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
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
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着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8)五岳有什么神话故事扩展阅读
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20山(海拔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五岳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9. 泰山是我国五岳的东岳,有关泰山的神话故事
泰山的差宴袭神话传说: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为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为历代道教妙真道重要道场,景区里有众多道教遗迹和道观。
道教五行学说,泰山神统管天下九州人类之生死,官员职位之升降,四海伟业恒泰安康。
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
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卷五十二《段
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特别
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
“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近祥塌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
(妨)”之语。此外,史籍中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庆之传》称,沈僧昭少事天师道,“时记人吉凶,颇
有应验。自云为泰山录事,幽司中有所收录,必僧昭署名。”
历代帝王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
祭拜;另方面不断崇封泰山神爵。《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禅礼毕,诏加号泰
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五年,诏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续文献通考》卷七十四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诏加东岳为齐天(或作“天齐”——引者注)
大生仁圣帝。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
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AC道教斋
醮科仪中,常以之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祷,南宋《道门定制》卷二《申东岳状》,即有“谨具状申闻东岳天齐仁圣帝,……乞体行符命,告下有司,释放亡魂
来临法会,庶令幽爽得遂超生”等语。随着泰山神之封号由王晋升为帝,道教赋予它的威权也愈来愈大。明代的《东岳大生宝忏》曰:“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应乎
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彼幅员之域,与天齐久。……奉行天令,子
阴司,……知人寿之短长,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有三十六岳以惩凶恶,永绥邦社,大庇民区。”AE《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曰:
“泰山元帅累朝节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
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AF由只管鬼魂的阴王变为“掌人间善恶之权”“注死录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为了
推尊东岳大帝,更为之编造了一个离奇的谱系,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
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金虹氏
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封为太岁,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经此改造后,东
岳大帝便成为“掌天仙六(录)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旧时全国各地皆有东岳庙,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
日,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虚兄:“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
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AH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
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
头。至是盛设鼓幡幢,
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
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城中玄妙观有东岳帝殿。俗谓神权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
魂,谓之‘请喜’。祈恩还愿,终岁络绎。至诞日为尤盛。虽屯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娄门外者,龙墩各屯人,赛会于庙,张灯演剧,百戏竞陈,游观若狂。……俗
以诞日前进香者,乡人居多,呼为草鞋香。”
盘古开天头化泰山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
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
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
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
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
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来历: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论内客还是外宾,没有不拜见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钱钞;有的虔诚叩首,五体投地。据说,碧
霞元君能为众生赐福,消病去灾,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缭绕不绝,每年春天,都有许多人从外地纷至沓来,进香许愿。可是,他们未必知道碧霞元君的来历。碧霞元
君,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
碧霞元君,现在史学界认为其源起于泰山南部大汶口文化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女首领!
也有认为是女娲和早期中原女首领的演变融合统一。
但不能就确定是一人!只能说是先祖母系的伟大人物的融合祭拜!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
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
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
“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
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
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
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
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另一传说为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后,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
该重重有赏。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分给大臣们。却说他让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
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
可谁知半路里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
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姜子牙见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赌气地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
山就是谁的。"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为比赛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
计。比赛一开始,她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一只,使了个神法,将鞋子扔到玉皇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赶来。等到黄妃爬上泰山,兄长早在南天门上等得不耐
烦了。黄妃赶到后两人争论起来互不服输,她建议自己住山上让哥哥住山下。等姜子牙赶来,一看便知道黄飞虎上了妹妹的当。可是他见黄氏兄妹都协商妥了,也不
好再把事情说破,只好将计就计,把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在山下天贶殿,一个在山顶碧霞祠。泰山奶奶选地方的时候,曾到过徂徕山一
次,她发现太平顶周围有一片大荒地,长满各种各样的药材,还有各种花草,共三百多种。泰山奶奶很喜欢这个地方和这些花,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
泰山长久居住以后,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徕山赏花。她来的时候,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车辙印,这就是车辙山的来历。她认为这些花虽好,但也需好好
管理,她就从泰山上领来一个和尚,让他在花坡为她养花养药,所以花坡旁还有个山,样子很象一个和尚的头顶,叫"和尚头"。和尚就常年在这里为泰山奶奶浇
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来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几个问题,让他老人家想办法:第一,这里水不充足;第二,这里经常有牛来吃花。泰山奶奶根据和尚的要求,在花
坡附近点了两个池,一个叫"上池",一个叫"下池",两池水供浇花用;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来了两块石头,叫"夹牛石",如果牛到这
里,就会被夹住。第三年她又来了,坐在一个地方歇了一会儿,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条和荆条缠一缠还继续穿。泰山奶奶觉得很可怜,
觉得应该给老百姓点儿施舍,于是她把头上的簪子拔下一个说:"你变作一个锥子,为老百姓锥鞋。"这簪子就变了个闪闪发光的锥山。她又让葛条和荆条围着锥山
转了一圈,让老百姓补鞋用。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见到了和尚,跟他说:"你的花养得不错,可还没达到我的要求。"和尚说:"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
不了,得想个办法既要浇了花,又不能让它涝了。"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来个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涝,它总是一点一滴地往下淌水浇花。它就是
现在的"滴嗒泉"。泰山奶奶后来又觉得每年都这样来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对和尚说:"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每年来了能舒舒服服住几天?"和尚说:"你
让底下那些人给你修个观音楼吧!"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装成一个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给泰山奶奶盖个观音楼。老百姓就献石献料,在花坡上盖了个观音
楼。泰山奶奶觉得老百姓出了力,也应该酬谢酬谢,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个大缝,缝里有两个瓮,一个叫"米瓮",一个叫"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稼,
年年都大丰收。老百姓上山来拾柴,吃完了煎饼,用包煎饼的包袱从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后来,泰山奶奶邀了她身边的男女随从一起来看花。这样
呢,上厕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现了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叫"三人不见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带着回去,可是没法拿。她
的一个女随从就对她说:"你不是带着脸盆、镜子和梳头匣吗?咱把花装在梳头匣里不行吗?"泰山奶奶说可以。打开梳头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个簪子,泰山奶奶
把梳子带走了,觉得簪子没什么用,就随手丢下山去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块很象簪子的石头。岱宗坊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为了独占泰山,用各种方法,战胜了
很多对手,终于成了一山之主。虽如此,碧霞元君仍贪得无厌。她依仗自己父亲玉皇大帝的权势,不断将管辖范围向四周扩张。这样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愤慨,大家
纷纷到掌管封神大权的姜子牙那里去告状。一天,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到泰山,给碧霞元君划定管辖范围:从泰山极顶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
地面小,当场就和姜子牙争吵起来。姜子牙不气不火,好言劝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们可以再作商量嘛!""怎么商量法?"碧霞元君问。姜子牙不慌不忙
地说:"你可以找件东西来,往山下扔,东西落到哪里,你就管到哪里,你看行不行?"碧霞元君心想,就凭我的本领和力气,扔个百儿八十里是没问题的!便答应
说:"好,就这样办!不过,咱可要说话算数,谁也不许反嘴呀!""一言为定,绝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经,十分认真地说。这时,碧霞元君弓腰拣起碗口大的
石块,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拦住,说:"慢!石头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别家神仙不承认也不好办啊!依我看,还是扔件别
人都没有的东西最好。"碧霞元君也觉得这话有理,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喃喃自语道:"这可叫我扔什么东西好呢?"姜子牙慢吞吞地启示道:"依我看,
你穿的这绣花鞋别人都没有。你将它扔出去,既好寻找,别人也不敢不认帐!"碧霞元君听了,心想:对,我把一只绣鞋扔下山,一只拿在手中,谁敢不认帐?!于
是便脱下一只绣鞋,用上全身气力朝山下扔去。扔完绣鞋以后,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以及其他各路神仙一齐在山脚下,找到了那只绣鞋。只见那只绣花鞋跟朝上、头朝
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门。他们一算里程,从这地方到极顶,只不过二十来里。这时,碧霞元君才知中了姜子牙的计,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认了。
10. 三山五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三山五岳”泛指中原地区及南方地区的八大名山,“五岳”分别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三山”分别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山和瀛洲,因为“三山”属于海上的神山,故现代特指黄山、庐山和雁荡山为“新三山”。
“三山五岳”不是最高的山峰,但却都陡峭秀丽,而且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封建时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其典故如下:
“五岳”的叫法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在中国古代民间人民崇岁缓拜山神进行拜祭,而且也是封建帝王用以围场狩猎,受命于天,问鼎中原的象征,古代帝王多在五岳矩形封禅、祭祀的盛典,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佛教、道教开始在五岳修道观、寺庙,尊奉“岳神”供信徒朝拜。
而“三山”最早记载于秦始皇时期,曰:“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还有徐福帮始皇去蓬莱球长生不老药的传说,因此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神话,即定了新的三山黄山、庐山和浙江雁荡山。
(10)五岳有什么神话故事扩展阅读
江西庐山的美景
庐山的山体整个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大键九叠屏乎仿模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历代题诗极多,以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