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都有什么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都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17 18:01:36

Ⅰ 有哪些和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

在中国《升基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着人们不仅熟知三国故事,三敬谈国人物,就是在日亮笑碰常的交谈中,人们也大量使用于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有关的成语俗语。

单刀赴会。本是写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只身前往充满敌意的东吴参加会谈。现在用来表达独身一人前往敌营的意思。

空城计。本来是写诸葛亮以诈术吓退司马懿。现在用来泛指力量,空虚而骗过对方的方针策略。

除了以上,还有,走麦城,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赔了夫人又折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乐不思蜀,等等

Ⅱ 哪些成语源自“三国演义”

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草船借箭、初出茅庐、七步成诗、赤膊上阵、三顾茅庐、吴下阿蒙、出言不逊等。

1、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册或

2、初出茅庐[chū chū máo lú] 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3、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 称闹和人才思敏捷。

4、赤膊上阵[chì bó shàng zhèn]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州弯伍饰地进行活动。

5、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6、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7、出言不逊[chū yán bù xùn]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Ⅲ 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念兄,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斗让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仔销袭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温 酒 斩 华 雄
割须断袍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Ⅳ 跟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有:髀肉复生、后患无穷、三顾茅庐、如鱼得水、初出茅庐等等。髀肉复生,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读音:bì ròu fù shēng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读音:hòu huàn wú qióng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读音:sān gù máo lú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简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如鱼得水,意思是好像鱼得到水一拦悔物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读音:rú yú dé shuǐ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前帆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读音:chū chū máo l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Ⅳ 源于三国的成语

源于三国的成语如下: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解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万死不辞

wàn sǐ bù cí

【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颂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3、威风凛凛

wēi fēng lǐn lǐn

【解释】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4、无计可施

wú jì kě shī

【解释】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5、无名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解释】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6、勿怠勿忘

wù dài wù wàng

【解释】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仿樱隐如父,勿待勿忘!”

7、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8、先礼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9、笑容可掬

xiào róng kě jū

【解释】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10、心胆俱裂

xīn dǎn jù liè

【解释】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11、心怀叵测

xīn huái pǒ cè

【解释】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12、心术不正

xīn shù bù zhèng

【解释】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13、胸怀大志

xiōng huái dà zhì

【解释】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4、休声美誉

xiū shēng měi yù

【解释】休:美好。美好的声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15、闲杂人等

xián zá rén děng

【解释】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

16、养精蓄锐

yǎng jīng xù ruì

【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17、知遇之恩

zhī yù zhī ēn

【解释】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18、执鞭随镫

zhí biān suí dèng

【解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19、指囷相赠

zhǐ què xiāng zèng

【解释】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20、昂然而入

áng rán ér rù

【解释】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Ⅵ 出自三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嫌答芦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芹带: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举早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Ⅶ 有哪些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至少写出四个)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草船借箭、七擒七纵、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望梅止渴、知迟舌战群儒、乐不思蜀等等。

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的释义: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现在用来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七擒七纵: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3、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4、初出茅庐: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型哪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5、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6、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7、乐不思蜀: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搭租李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现在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Ⅷ 出自三国故事的成语有那些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阅读全文

与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都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子求婚姻念什么经 浏览:28
怎么跟身边的人推荐健康事业 浏览:295
有哪些美女当上了领导 浏览:920
如何刷高经济 浏览:925
幸福树腐叶病怎么治 浏览:532
阿凡提分鹅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浏览:99
事业单位编制报考岗位如何选 浏览:651
经济金融的大四实习岗位有哪些 浏览:659
什么使我幸福立意 浏览:600
教科书的爱情怎么样 浏览:59
是不是婚姻在哪里 浏览:525
经济学视角如何看待火车票问题 浏览:754
美女怎么表达自己的生日 浏览:619
古诗候一位美女叫什么文君 浏览:782
怎么玩粉丝经济 浏览:52
如何对待爱情观的影响 浏览:701
婚姻中麻木是什么原因 浏览:60
经济学家如何评价 浏览:949
吃饭不谈事业为什么 浏览:647
怎么拥有幸福快乐 浏览: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