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哪咤的故事有几个
闹海杀龙——哪咤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常和龙相斗,与海中龙王为敌。闹东海、宰巨龙是哪咤最主要的传统故事之一的开篇之作。毁身再世——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残自杀,然后再以宿体复活的故事,也是哪咤的典型之处,可见哪咤不惧皮肉之苦,更不怕区区死亡。在一些宋元佛经中,此行为目的是为了给父母说法,而后被释迦牟尼赋予第二次生命,禅宗也有那咤将骨肉还与父母,以莲花再生的传说。莲花是佛道二教共有的一种圣物,舍弃肉身附莲花,有彰显佛法和道法的用意,代表二次新生、脱胎换骨。儒家也以莲花做为品德与美丽的代表形象(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与父为敌——勇于反抗父权是哪咤第三典型,父慈子孝(父要慈子才孝),养不教,父之过,所谓“父不正子奔他乡”;哪咤出生在一个严父慈母的家庭,太乙真人指责李靖心量窄小,难怪哪咤追着李靖打,于是后人习惯性地将他定位为是一个敢于与父权抗衡的形象代表,打破了一味愚孝思想,哪咤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唯一的一个反父权的神话人物,是一个敢痛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谬论的神灵,打击了儒家孝道的思想。但他的叛逆是重生之后才有的,而且是小说作者赋予的,哪咤在民间形象一直都是孝顺之神。其最初的源头,来自佛教的敦煌壁画《毗沙门天王赴那咤太子会》,上绘那咤太子冲毗沙门天王举起了宝剑,因为天王赴会迟到。北宋作者苏辙参考了这个壁画,从而编写出一首《那咤诗》,并进行添油加醋的描述。诗中说:“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宝塔从最初的由那咤捧持 变成了毗沙门天王亲自托举。从诗意来看,那咤和其父之间是有矛盾的,这宝塔则是佛祖赐给天王,用来对付哪咤的,也就是向哪咤套近乎,因此平息了水火不容的关系。道教中,关于哪咤和父亲闹矛盾的记载,可见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道家经典《三教搜神大全》卷七的《那咤太子》一篇。根据元代作者的刻本《搜神广记》中说哪咤是因为打死了魔头石矶,为天下除害,其父李靖生怕众魔兵来报复,于是企图逼死哪咤,并交给群魔,哪咤很生气,见父亲胆小,又如此绝情,所以自杀断绝父子关系,释尊使哪咤复活,并传他一身降魔法力,但并没有杀父之
㈡ 关于哪咤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哪咤的神话故事有:割骨还肉、莲花筑身、三头六臂。哪咤是托塔李天王家的三太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道教护法神。
哪咤在民俗敬尊为救世护民的“五营神将”之首,乃统领天兵天将的元帅之神,又被奉为“太子元帅”,“天帅领袖”和“火轮天王”,常以娃娃或者少年儿童的模样登场。哪咤主要记载源于元代宗教神话典籍《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神魔系列小说名着《封神演义》,《西游记》,《南游记》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
㈢ 哪咤除了闹海,还有什么故事
角色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封神榜》) 等多部文学作品中,其故事包括:
一,封神榜:
洗澡闹海屠龙、顺应天命、剔骨还父、保周灭商、打仗杀敌、完成使命、肉身成圣。
二、三教搜神大全:
战海杀九龙、处死妖首石记(石矶)、降群魔等。
三、西游记:
自幼大闹龙宫水府、踩倒水晶宫、降龙、降伏九十六个妖魔、降伏牛魔王等
《剔骨还父》:
哪咤经常偷偷出去玩见义勇为,用干坤圈打死了作恶的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东海龙王大怒,找到李靖,要他交出哪咤。不然就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哪咤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法宝。哪咤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感化天神。
《肉身成圣》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费九牛二虎之力,使哪咤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咤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到处性侠仗义。
《三头六臂》
通过之前的经历与感化,哪咤在云霄洞口受磨炼 ,最后练就三头六臂,并且手持神器,成人人人传颂的大英雄形象。
(3)哪咤还有哪些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一、形象来源:
哪咤是我国最为着名的正统神仙之一,也是经典的艺术形象之一;主要故事源自宗教文化与名着内容,传统神话主要分为三大体系:正统道教神系、民间信仰神系、神魔小说神系;宗教信仰最主定为道教神话体系文化传统。身为专司伏魔的正道天神,其神祇行宫规格定性高级。
部分文化含佛系信仰,早在宋代的佛经中已有那咤,比如《景德传灯录》、《密庵和尚语录》等,甚至在宋代之前就有那咤的名字出现,虽然有多本佛书中都存在那咤的记载,但哪咤并非由佛教原创,而是长发道童不是和尚
二、文学特征:
1、《封神演义》原着:贵为历代第一圣人,天生丽质 眉清目秀、面如傅粉 唇红齿白、昂昂眉宇 眼运精光 白白胖胖,容颜俊美 清秀童面,形似孩童少年,仙气逼人;年方七岁长六尺,莲花化身高一丈;发梳护囟门、总角双鬏头、系头绳束发、光着两赤脚、可爱娃娃脸。
2、穿戴:身穿红肚兜,脖子戴莲花,水合袍束虎龙纹,四肢腕上各套一箍环儿。
3、武器:脖戴干坤圈、提火尖枪、足踏风火轮;斜挂豹皮囊、投祭九龙神火罩。
4、武学:主练枪法、圈法、剑法等;法宝攻击、空中打架,有时地上打架,属战士的风火轮飞行兵,还能乘风御雾驾云而行。身怀绝技 武力高强 神通广大,具有阐教玉虚所传的法术和法宝。
㈣ 关于哪咤的故事有什么典故
关于哪咤的故事有:
1、哪咤闹海。
哪咤自幼喜欢习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边嘻戏,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残害儿童。小哪咤见此恶徒,义愤填膺,铤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东海龙王得知此讯、勃然大怒,降罪于哪咤的父亲,随即兴风作浪,口吐洪水。
2、莲花化身。
身为灵珠子投胎转世的哪咤乃杀星生辰降世,天生神通又自带法宝,因在犯杀劫期间曾多次闯祸,后来自尽谢罪,太乙真人使哪咤以莲花化身复活重生。
3、哪咤出世。
哪咤是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咤、木咤的三弟,本是镇教之宝灵珠子;奉玉虚宫元始天尊法旨之令下凡投胎转世,母亲殷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
里面的男婴正是哪咤,李靖以为是妖物就用剑切开,他手戴金镯,肚缠红绫,生来就自带法宝从娘胎生自肉球而出世。
4、讨伐商纣。
从小就是身怀杀劫的战神,天生就是杀手中的高手,姜子牙座下得力大将,外柔内刚的营中活宝,叱咤杀场的盖世传奇,集合天使与恶魔于一体的另类英雄豪杰,令人敬而远之。
5、大战石矶。
活泼勇敢的神话小英雄哪咤大斗石矶娘娘,并帮助姜子牙一起辅佐武王打败残暴的殷纣王,完成兴周灭商大业的故事。
㈤ 关于哪咤的故事有几个
闹海杀龙——哪咤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常和龙相斗,与海中龙王为敌。闹东海、宰巨龙是哪咤最主要的传统故事之一的开篇之作。毁身再世——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残自杀,然后再以宿体复活的故事,也是哪咤的典型之处,可见哪咤不惧皮肉之苦,更不怕区区死亡。在一些宋元佛经中,此行为目的是为了给父母说法,而后被释迦牟尼赋予第二次生命,禅宗也有那咤将骨肉还与父母,以莲花再生的传说。莲花是佛道二教共有的一种圣物,舍弃肉身附莲花,有彰显佛法和道法的用意,代表二次新生、脱胎换骨。儒家也以莲花做为品德与美丽的代表形象(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与父为敌——勇于反抗父权是哪咤第三典型,父慈子孝(父要慈子才孝),养不教,父之过,所谓“父不正子奔他乡”;哪咤出生在一个严父慈母的家庭,太乙真人指责李靖心量窄小,难怪哪咤追着李靖打,于是后人习惯性地将他定位为是一个敢于与父权抗衡的形象代表,打破了一味愚孝思想,哪咤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唯一的一个反父权的神话人物,是一个敢痛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谬论的神灵,打击了儒家孝道的思想。但他的叛逆是重生之后才有的,而且是小说作者赋予的,哪咤在民间形象一直都是孝顺之神。其最初的源头,来自佛教的敦煌壁画《毗沙门天王赴那咤太子会》,上绘那咤太子冲毗沙门天王举起了宝剑,因为天王赴会迟到。北宋作者苏辙参考了这个壁画,从而编写出一首《那咤诗》,并进行添油加醋的描述。诗中说:“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宝塔从最初的由那咤捧持 变成了毗沙门天王亲自托举。从诗意来看,那咤和其父之间是有矛盾的,这宝塔则是佛祖赐给天王,用来对付哪咤的,也就是向哪咤套近乎,因此平息了水火不容的关系。道教中,关于哪咤和父亲闹矛盾的记载,可见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道家经典《三教搜神大全》卷七的《那咤太子》一篇。根据元代作者的刻本《搜神广记》中说哪咤是因为打死了魔头石矶,为天下除害,其父李靖生怕众魔兵来报复,于是企图逼死哪咤,并交给群魔,哪咤很生气,见父亲胆小,又如此绝情,所以自杀断绝父子关系,释尊使哪咤复活,并传他一身降魔法力,但并没有杀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