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配音老有杂音怎么办,还有吞口水的声音,怎么能有一个好的配音效果呢
先来说一下吞口水这个问题吧,吞口水虽然看起来问题不大,但是解决起来却困难重重,这其实和你自身对于稿件的熟悉度以及状态有关系。录音前要调整好自蚂历羡己的心态,并且将手中稿件多读几次,不要出现卡顿。
录音时话筒麦克风摆放的位置也很重要,因烂举为配音过程中需要找准最合适的发声位置,这个因人而异,有些人需要坐着有些人需要站着,所以位置不可闷拍以离太近也不能离太远。再就是要保证嘴和话筒距离稳定,避免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
㈡ 配音总是脱不了本音怎么办
一、配音时如何改变本音
1、 小朋友的声音
气息不成熟、比较短,而且稚嫩。声音明亮清脆,有时字音会拖的比较长,变声可以通过嘴部的变化,
嘴巴外面可以变圆,嘟起或噘起(不要过度)语气嗲,内心保持孩子的童真和依赖。
2、年轻人的声音
声音位置会比较靠前,在口腔和鼻腔的的中前部分,运用这一个区域的共鸣,在节奏和情绪上要动感轮判一些,可以有一些跳跃的感觉,增加声音的青春以及活力。
3、 中年人的声音
声音更加的沉稳厚重,有城府之感,中气足,将气息吸的更深,身体放松,带动胸腔共鸣,把气流的振动多放在口腔的中后部,语速要不紧不慢,颇有风度,将内心的年龄和角色定位摆对。
4、老年人的声音
气息不够是老年人说话很大的特点,把声音放扁,制造出声带器官上了年纪被破坏的感觉,情绪激动时喉咙的力量要加大,但是气息依然不够,重点在口腔的喉部控制,收起声音的时要更弱,语速放慢、停顿增多。(如若是配音,要依据角色表演时的语言特点)
5、特殊的声音(太监、容嬷嬷)
有共同之处,都为宫廷里的人,这些角色说话调值饱满,起伏大,抑扬顿挫。太监的鼻音重,声音又高又尖,女性的的细音放出,而收回的时候又贴近男性。
容嬷嬷的声音在音色上需要学会压喉咙和捏喉,喉部在两种极端下交错变化。这些要多体会和听实际的电视剧来模仿。
二、配音发音技巧
1、喉:
1深吸一口气打一个哈欠,喉头由于气流的振动会自然的发出声响来。
2仍采用打哈欠的做法,但须有意识地加强气流的振动。(利用横隔膜的运动,有时可以感觉连脚跟的压力都在上提似的,把声音由喉头提至口腔再由口腔提至头腔,发出一种连续的气势磅礴铿锵的声音。
好比唱:“满江红”中“仰天长啸"那样尽情的长鸣一声)
练时,如感觉嗓子疼痒等,那是违反了生理要求,发声及共鸣的位置不对头,不要硬喊,若各部发哪桐旦音器官,没有痛痒的毛病,才是正常的状态。
2、舌:
1假设是在做舞台效果,用舌尖发出”达达达……“的机枪声。
2好比自己坐在一艘急驶的快艇上,用舌尖李扰连续的打”嘟“,发出马达声。
3用舌头唱音阶或戏曲一段。
4用舌读报、诗词、散文……。
3、牙:
1利用口腔肌肉活动,把嘴张开,使上下牙齿相碰或旋转磨擦出声。此一练习试一两次理解了,则不必多做。
2用“尸”字的声音制止对方的活动。
3摹仿机车(例如火车头)将要开动的撤气声。
4、唇:
1用双唇发出放炮竹的音响。
2摹仿摩托车的急进的声音。
3用双唇打嘟的声音歌唱一曲。
4吹口哨、吹奏鸟叫、拉琴、戏曲。
5、鼻:
1闭住嘴有鼻子发出小孩子撒娇时的“哼,哼”声。
2用鼻音表示语言动作“注意!”“什么?”“装什么蒜!?”“明白了”,等等的意思。
3用鼻腔发音,奏乐、唱歌或演一段话剧的片段。
㈢ 想当配音员,但是声音不好听,怎么办你需要做4件事
5月份的时候,《配音圈》有位小伙伴给我发消息:“我是个配音小白,说话老是一个调调”。
前几日,也有一位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想当配音员,但是我差和的声音不好听,怎么办?”
对于配音员而言,声音就像演员的“脸”。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好音色,是很多配音员心中的梦。即使像边江大大、季冠霖、张杰这样的配音大咖虚亏盯,相信曾经也期待过拥有好听的声音。而且,他们之所以能在配音行业坚守多年,原因之一是观众喜欢他们的声音。毕竟,如果一个配音员,每次一开嗓,就被观众嫌弃声音难听,那他要在配音界长久地走下去,是很难的。
声音天生不好听,总是被否定的配音员,就像天生长得不好看,容貌总是被观众指指点点的演员,想要得到认可,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声音不好听,可以当配音员吗?”自从喜欢上配音以来,一些对自己声音不满意的配音爱好者、配音初学者、配音员们,常常陷入这样的疑惑、自卑情愫中。
“声音不好听,到底能不能当配音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报道。
有一个作家叫陈伟起(笔名:天降龙虾),他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为重度脑瘫。6岁时,他跟着弟弟学习走路,8岁开始上小学。虽然行动不便,但他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三。初一时,陈伟起发了一场高烧。这场高烧夺走了他的校园生活,让他终身只能与轮椅为伴。
陈伟起回家后,迷上了在网络上学习,看文学作品。由于双手无力,用嘴叼笔写字又经常流口水,他最后空祥用舌头顶着下唇,在键盘上敲出了《生命进阶》、《“仿”同万物》、《爱情的诅咒》等百余万字的科幻小说。
当时看到这篇报道,挺震惊的。英国文学家约翰·弥尔顿,晚年时眼睛看不见,靠口述也要坚持创作。盲人陈家家,即使看不见画面,也要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配音。陈伟起,用舌头顶着下唇,敲出百万字。这个比口述、比凭想象配音还难的动作,被他“攻破”,变成了习惯。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声音不好听,怎么就不能当配音员呢?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去尝试…
1、调整心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声音
一个梦想当配音员的人,经常被人评价声音不好听,心里一定很难受吧!不仅要面对别人的质疑,自己也觉自卑。听到“公鸭嗓”、“捏嗓”之类的词,就像被刺了一针,郁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每当鼓起勇气重新振作时,心里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我的声音不好听。”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当配音员,要经得起外界的质疑,守得住内心的宁静,相信自己。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说你的声音不好听,你也不要否定自己。
接受自己声音的不完美,是成为配音员的“必修课”。
2、找到自己声音的特点
在一部剧里,有声音好听的角色,也有声音不好听的角色。有些被丑化的角色,配上不好听的声音,反而是“锦上添花”。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电视剧《我的真朋友》里,那个和店长曾慧敏相亲的男人。这个肥头大耳,絮絮叨叨,说话总是爆粗口瞪眼睛,毫不顾忌对方感受的角色,如果配上好听的声音,反而体现不了这个角色的“坏”。
酥酥的,甜甜的、有磁性的、清澈的声音固然好听,但并不适合每个角色。反之,粗哑、不讨喜的声音,总有“用武之地”。声音不好听的配音员,可以分析自己的声音特点,找到适合自己配音的作品、角色。
3、深入认识配音这份工作
新浪娱乐、光明日报曾这样评价季冠霖的声音:“声线多变、或空灵澄净、或清亮甜美、或温柔娴静、或俊朗干练。”
凤凰网曾这样评张杰的声音:“他在慕容沣的激情冲动、温实初的痛苦挣扎与龙幽的道骨仙风之间能够转换自如地转换,将语音的起承转合,语调的变化与戏剧的冲突呈现得清晰流畅。”
扬子晚报评乔诗语的声音:“乔诗语多部剧里的配音,混淆视听,以假乱真,让人误以为是演员本尊的声音,无论是《夏家三千金》唐嫣所饰的夏天美、还是《古剑奇谭》中杨幂所饰的风晴雪,声音都与本尊无缝对接,毫无违和感,那种偶像剧小女生的声音,甜而不腻,别有风味。在《抓住彩虹的男人》一剧中,她更用声音把女主的虐恋和坚强塑造得千回百转,令人难忘。”
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评价,就会发现,外界对配音演员声音的认可,重点在于其声音对角色的塑造以及声线的多变性上。好听与不好听,往往是比较次要的。配音是一种表演创作工作,重在“演绎”,而非玩声音。配音员的声音,不管多好听,或多难听,如果没有感情,不贴合作品和人物,也只能叫声音,不能叫配音。所以,严格来说,当配音员,其实和声音好听不好听,没多大关系。关键在于,你能否“操控”自己的声音,让它具有多变性。
4、后天努力,改变难听的声音
“接受自己声音的不完美”,不是“破罐子破摔”,认命。人的音色,虽然和先天有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声音天生不好听的人,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自己的声音。练肺活量、吊嗓子、气泡音、练气息、共鸣等练声方法,都有助于声音的改变。具体操作,可参考历史文章:“口水音、气泡音、少御音的背后,藏着“菜鸟”进阶为职业配音员的“敲门砖”(文末有链接)。
好了!写了这么多,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声音不好听,可以当配音员。不要自卑,不要在意别人的质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㈣ 声音不好听怎么给视频配音
1、可以使用变音软件给视频配音。
2、比如,混录天王一方面是强大的录音软件,支持WAV/WMA/MP3等流行格式的直接保存手唯,另一方面它又是强大的变声软件,它可以将一首大家熟悉的音乐在您的声调、音弊薯棚色、快慢节奏处理下变得具备全新的风租则格,让人惊叹不已!此外,它具备的一些编辑功能,比如时间裁剪和淡入淡出以及音量增益功能可以把音乐的高潮部分。
㈤ 我的声音录出来不好听,给自己作品配音的话如何能把声音调好听一些
声音的音色主要余兄不是调出来的,多看视频讲解如何录好配音。
录音过程中,首要考虑找一个宁静的环境,例如可以在衣帽间,最好也要避开电脑的风扇声。另外,调整好麦克风的输入音量(gain),如果过大会爆麦,过小就要后期放大声音,导致背景噪音增加,理想的音量峰值可约为-6 db,留点head room, 确保不行毁凳会爆麦。
后期有空的话,进行(1)降噪处理,(2)增加少量的回声(3)多个音频进行音量看齐调整(不然听众要时不时调整音量可不好)就行,不需要做过多的调音。调EQ那些初玩其实也没有太大必要(通常是为了去掉不好听的音频段,或者润色好听的音频段),也尽量不要用预设的调音方案,毕竟录音的环境不一样,人档旅声也不一样。
㈥ 配音员如何训练音色和音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说,谁的声音好甜,谁的声音很有磁性,这种或甜美或醇厚或高亢或低沉的声音就是每个人声音的特质,也就是音质(或者叫音色),这种声音的特质色彩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或受遗传因素,后天成长用声习惯的不同而形成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音色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然而,这恰恰是配音员个人特色最为表像的呈现,配枝哪好音员应该在配音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发掘自己的声音特色,并加以磨砺,形成自己配音的鲜明风格,这是一名优秀配音员的必备素质。下面几条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训练方法。
一、闭口打哈欠
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二、压腹数数法
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数数。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制训练,以达到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的目的。
三、气声数数法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开始数数,数得越多越好,数数时不撒气、不漏气,把气尽量用在发声上面。
四、偷气换气法
选一遍稍长点儿的文章,用最快的速度朗读,直到气息用完,再运用“偷气”技巧换气继续快速朗读。所谓“偷气”,就是要用极快的速度,在不为人觉察时吸入部分气猛铅流。之前我们谈到的速读法就是这一原理,不仅是练字的训练,也是练气息很好的训练方式。
五、体育运动法
平时多做些体育运动,不仅强身分体,对气息也有很好的锻炼,如长跑就是练习肺活量最有效的方法,仰卧起坐是练腹肌的缓者好方法。做一个好的配音员,强健的体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6)给民间故事配音声音不行怎么办扩展阅读:
喉:
1,深吸一口气打一个哈欠,喉头由于气流的振动会自然的发出声响来。仍采用打哈欠的做法,但须有意识地加强气流的振动。(利用横隔膜的运动,有时可以感觉连脚跟的压力都在上提似的,把声音由喉头提至口腔再由口腔提至头腔,发出一种连续的气势磅礴铿锵的声音。好比唱:“满江红”中“仰天长啸"那样尽情的长鸣一声)
2,练唱时,如感觉嗓子疼痒等,那是违反了生理要求,发声及共鸣的位置不对头,不要硬喊,若各部发音器官,没有痛痒的毛病,才是正常的状态。
舌:
1、假设是在做舞台效果,用舌尖发出”达达达……“的机枪声。
2、好比自己坐在一艘急驶的快艇上,用舌尖连续的打”嘟“,发出马达声。
3、用舌头唱音阶或戏曲一段。
4、用舌读报、诗词、散文……。
牙:
1、利用口腔肌肉活动,把嘴张开,使上下牙齿相碰或旋转磨擦出声。此一练习试一两次理解了,则不必多做。
2、用“尸”字的声音制止对方的活动。
3、摹仿机车(例如火车头)将要开动的撤气声。
唇:
1、用双唇发出放炮竹的音响。
2、摹仿摩托车的急进的声音。
3、用双唇打嘟的声音歌唱一曲。
4、吹口哨、吹奏鸟叫、拉琴、戏曲。
鼻:
1、闭住嘴有鼻子发出小孩子撒娇时的“哼,哼”声。
2、用鼻音表示语言动作“注意!”“什么?”“装什么蒜!?”“明白了”,等等的意思。
3、用鼻腔发音,奏乐、唱歌或演一段话剧的片段。
㈦ 配音发声技巧|配音怎么练不同声音
你知道配音有哪些发声技巧吗?我就为大家介绍配音的发声技巧,仅供参考。
配音方式
表演
在拥有蠢侍相当的情感色彩后,就需要表演的技能来展现。配音演员只能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角色的整个感觉。痛苦,悲哀,喜悦,沉默等等情感。最需要利用自己平时的经验积累,来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最先的当然是需要模仿的,深入的就可以用领悟了。但是因为这样的情感表演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轻易练就的,所以所谓的平日的剧本联系或者是人物的情感模仿都不是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的练习方式就是应该正确的改变自己的心态。要锻炼自己的内心拥有多重的身份。
当培养了自己的多样的性格之后,再碰到困难的角色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了。不会再花太多的时间去考究到底应该怎样的演绎,只需要把自己平时的经历套用就可以了。
音色
一个配音员只要做到了深厚的情感以及真切动人的表演他就已经是一个好的敬业的配音员了。
变声的技巧:首先说的是音域的高低问题,人都是有一个极限的高音和一个极限的低音的。这个在唱歌的时候大家都应该深有感触的吧.
所谓的完美变声的技巧当然就是在在改变的音色的基础下仍旧还能发出所有该发的声音。
就是说你的原始声音为B,高变音为A,低变音为C。
你在发出A音或者C音的时后最好还要能像在发B音的时候一样能把声音做一个适当的提高或降低,能完整的利用A音和C音像B音那样正常的说话,哭叫,生气,笑等等。否则A音和C音要是只能为一两个台词专门的说一两次就完全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还不如不用。而且A音绝对不可以是极限高音,C音绝对不可以是极限低音,那样的话整个人说话都会非常的吃力根本不要说配音,而且在极限音色的边缘就根本不能在做什么的声音情感调整,会使角色显的死板。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着7级高低差音色变化技巧的人那么你可以真正利用的变化区域也就只有2到6那么5个音色。1和7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还有就是,一般在使用压迫下的低音的时候就是会碰到一个比较难的技巧了,就是喊叫类的声音。因为使用低音的时候本身就已经在压迫声带把声音往下压,要是会碰上喊叫这样空气流动大的快速释放嗓音的时候就需要经常的练习了,才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压住的声音进行“高声”的叫喊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一般人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马上就会破音,失去了低音的基准,重新以原始音色为基准开始发声-失败。
发何配出帅气的声音: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帅气的音色的存在,首先在现实的生活中就要看个人的喜好的不同了啊,就像喜欢的歌星不一样吧,有的人说A歌手的歌和声音相当好听,但有的人就会说A的声音像猪叫。这是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的结果啊。所以帅气的声音不可以强求我做出一个很好的定义的。
这里提这个事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就像我对自己的要求“万能”音色一样,但这是永远不可能作到的。因为就算自己再怎么努力,可以轻易区分十几个音色也罢,最终还是有限的。可是我敢说自己可以配出一万个完卖老全不一样的角色来。这是为什么,那就要和前面的情感和表演篇的问题一起讨论了。这个世界上虽然人的声音大都不一样,可总还是能在不同的人中找到声音接近的人啊。
所以不是说每一次的演绎都需要用不同的音色。你始终都使用A音色,但是随着演员本人的情感波动和演绎角色的性质不同,大众就会变相的场生一种同音不同人的感觉来,这也是说明该演员相当的成功啊。回到最初的问题,所以我哪怕今天用B声音演了一个大坏蛋,大家都觉的这是属于坏蛋的音色。可是明天我还是用B音色又演中档升了一个为女孩子深深痴迷的英俊男子的时候,大家或许就会说他的声音真实帅气啊!
这就是不同的音色在不同的角色身上还有不同感情色彩下的定位的区别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自己一直很注重音色的变化,可是从来不敢说音色是配音精髓,仍旧说着-情感是基础-表演是关键-音色是点睛的话了。这和我之前的观念并不冲突。
配音技巧
一、配音时的语言松弛
与舞台上的要求正好相反,后期配音绝对要松弛自然。因为话筒的性能高度敏感,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空间。不要求音调与音节的伸展,别刻意追求音色响亮清甜,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失真,声音状态应依照生活自然。
我们前面曾要求过同学们在舞台上演出话剧的时候,对台词吾言适度地夸张,是为了使后排观众听得清,得把字音加强,拉长,提高,强调语音共鸣、吐字咬紧、音量放出;但是到了录音棚里,却要有相反的要求:一切恢复到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上来。这自然是由于话筒及调音台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丁点夸张都会带来不真实的效果,这就是影视与舞台艺术在台词创作上的根本区别。
二、配音时的声音控制
用松弛自然的生活语言,绝不是废除基本功训练。松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松弛自然不能四声混乱,松弛自然不能吐字含混,还要强调语言的分寸感,自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有时比生活中还要收敛。
有同学会问,既然恢复到生活真实的状态上来,我们干脆也别练基本功了。这便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说自然松弛是比较舞台剧相对而言,并非退回到你原来的自然生活里去,你原来可能是大舌头吐字不清,也可能地方音四声混乱,还可能发音位置不哇,分辨不清支兹音呐勒音,恩嗯音,喝佛音,衣日音,俄儿音等等,甚至连逻辑重音也不懂,怎么能胜任配音工作呢?这种所谓的松池自然是在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让听众找不着人工雕琢的痕迹,则要求更高。好比照明师在摄影棚里用了很多灯,打出一个自然光的效果一样,是自然的艺术、艺术的自然,则更难。
三、配音时的材料准备
了解原片的时代背景,掌握原片的思想内容,认识原片的风格体裁,分析原片的语言特征,找准剧情发展的脉络,理解剧中人物的感情,摸清人物的气质音色,知道人物的地位作用。
再好的演员,也不能拿过词来就念。尽管你朗诵水平很高,声音很好,还有一个和其它角色搭配的问题呢,配音演员的创作过程同原片中的演员一样,要熟悉剧本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风格流派,以便在配音创作中有个主心骨,即使是历史名剧,不同的导演可以导出不同的风格样式,不同的演员也会演出不同的特点,只有认真的调查了,有了丰富的材料准备(画面的与文字的)才能准确生动地为原片中的角色配音。否则便是瞎胡闹。
四、配音时的话筒位置
话筒是语言创作的工具,应学会驾驭话筒的技艺,距离远会造成声音虚空,距离近会造成声音发劈,若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若窃窃私语就调近距离,平时以一尺为最佳间距,特殊效果须用特殊处理。
前面我们讲过,话筒的位置是由录音助理负责摆放的,似乎与演员没关系。其实不然,话筒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若是前后左右摇晃,摆好了也没用。演员必须同录音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前面还讲过在舞台上说悄悄话,要用气把音顶出去,让观众都能听见,可是在录音棚里就不行了,不仅不可以大声说悄悄话,有时反而要比生活中的发音还要收敛,有了话筒,只要距离合适,多小的声音也可以放大出去(轻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会传感出效果来)
五、配音时的心理调整
在理解吃透原片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片中角色*拢,先从角色的行为模仿人手,然后跟踪角色的思想行动,由表及里由内及外的推敲,把握行为逻辑和语言特征,沿着这条途径进行再加工,形神兼备才能有语言生命。
同演戏一样,一切从角色出发。配音演员还要加上一条:向片中的角色演员*拢。任何企图表现自己嗓音洪亮,技巧超群的杂念都应抛弃。因为银幕上已经有一个形象在演戏,你只能顺着他(她)的行为逻辑去配音,就连音色,哭笑声都要模仿,只要把你变成了他(她)才能实现第一步的形似;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员在表演上有公认不合理的(欠妥)的地方,你也要为他(她)合理化,然后用你的语言去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兼备。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你才能配出有生命的语言。有性格的语言。才能防止“声画不贴” 或曰“声像离股”。
六、配音时的空间意识
有关的演员都站在话筒前,录对白前心里要有个空间,可想象剧本中的规定情境,可参考银屏上的循环画面,无论影视配音还是广播剧,有内心视像才能有空间感,这样与录音师有机地配合,最佳的艺术效果才能实现。
这里所说的空间意识是指你虽然站在录音棚里,却要如同身在原片角色所处的空间那样去说话。例如人在病房里交谈和人在炼钢炉旁交谈的气息状况是不同的,人在喝茶时的交谈与人在运动场上传球时的对话也是不相同的,即所谓规定情境不同,语言形态亦不同。如果我们在配音时缺乏这种空间意识,也就缺少内心视像,即使一个字都不差,也并非完美的表达。空间意识也还可引伸出另外一种含义:配音演员同在话筒前,下句接上句的时候互相关照,语调语气应搭上茬口,别显得太愣,也不能因为有个别人的声音太突出而破坏了整体效果。
七、配音时要内动外静
对白棚里需要绝对的安静,甚至不能有衣服的磨擦声,调好了演员与话筒的位置,就不允许前后左右的乱动,如果是激烈动作中的台词,则要求演员做到内动外静,台词的动感即要身临其境,又要保证强弱远近的稳定。
说起“内动外静”似乎很矛盾,前面在讲气息与表演六合图时第一个讲到的就是心与口合,然后就是口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身合……怎么现在内心紧张,外表平静,岂不成了口是心非了吗?原来,这正是配音演员特殊的地方。由于有了高灵敏度的话筒,对白录音棚里尼龙服都不许穿,更不能跑步,打斗啦,那么本应是在动作中说出来的台词就要*演员凭借内心视像,情绪记忆来模拟表现。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动作带动语言,但必须是在录音之前。一旦找到了这种动作语言的感觉,在真正录音的时候,还是要回到你话筒的规定位置。否则忽远忽近,忽强忽弱就录不好了。
八、配音时要挖掘潜质
配音既含蓄又要有感染力,应该对人物语言进行分析,后期配音是种艺术再创作,绝不能说什么都千篇一律,无论是语调语势或者重音,都应找到根据,符合逻辑,寻找画面转换的内在联系,再做出有分寸的微妙处理。潜质是一种能力,配音演员不单单是把对白表面的意思说出来,更主要的要把角色内心深层的意思表达出来。每一句话都应当揣摸怎么去说,为什么这样说,有没有其它的说法。有时当导演调整结构以后,你还应当为画面之间的重新组合找到对白语气上的合理衔接,使它们产生内在联系,以便做出有分寸的,贴切的补充。
配音切忌直白,切忌千篇一律,切忌没根没据地胡停乱顿,以及拿腔拿调的洋嗓子。一切都应建立在对人物性格,语言特征的分析基础上,绝不能浮皮潦草瞎凑合。因为后期配音,实实在在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九、配音时要口型吻合
外语和汉语的发音截然不同,要按语言节奏的断连找口形,按照画面的转化与人物表情,翻译的词句也可按意思变通,先找准了气口再关掉参考声,记住原片人物的启口与暂停,借助原型的情绪把自己调动,配出来的口型才能严丝合缝。
为进口的外语片配音或为粤语片、少数民族语片配音都存在一个对口形的问题,在这方面经常搞配音工作的演员已经总结出不少有益的经验。归结为:“找气口,划语节,找画面,记景别,动作表情凭感觉。”
在看原片过程中,先是采取跟读的方式,找准了停顿的位置做气口,只要启口和收口一致,中间可以语句颠倒或改变词汇,可以关掉参考声改为无声对口形,还可以在原话的位置找中近景的画面,或观察人物的动作乃至一个眼神,一个嘴鼻抽动都可做为对口形配词的参照物,对于有经验的老配音演员来说,能做到过目不忘,凭感觉记忆,配得严丝合缝,可谓炉火纯青了。
㈧ 配音的声音是怎么练出来
四个常用的练声方法:距离发声;障碍发声;气音发声;口技发声。
三、气音发声练习:
1、用气音数数目拦桥字或念注音字母。
2、两位练习者说一段秘密话,配音老师不论走到剧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听得清楚是什么内容。
四、口技发声练习:
学习掌握牛、羊、鸡、鸭、猫、狗的鸣叫声,以及雷、风、火车、汽船等近似的音响。
如果上述的发声学的象,这就是说找到了合乎它们发音的特点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