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运动鞋品牌故事怎么写

运动鞋品牌故事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5-07 20:46:55

1. 阿迪达斯品牌故事哪里打动人

从面包房到制鞋坊
1900年,在德国一个叫赫尔佐格的小镇的普通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叫阿迪的男孩。阿迪共有兄弟姐妹4人。父亲克利斯多夫(Christoph)性情严肃,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很严格。19、20世纪之交时,编织业日渐凋敝,作为编织工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改行,他成了一名制鞋工人。其实老克利斯多夫对制鞋一窃不通,但凭着努力与悟性,他很快就掌握了所有制鞋工具,甚至不那么容易操作的复杂机器都在他手下服服帖帖。父亲很快被提升为领班。
阿迪的母亲波林娜(Paulina)是一个体态微胖,脾气和蔼的中年妇女。她吃苦耐劳地经营着一间小洗衣店,那双长期浸泡在碱水中的手也因为使劲拧衣物而变得粗糙皲裂。虽然工作辛苦,母亲却很少抱怨。事实上,也的确很少有事情能困扰她。母亲人缘很好,这个只有3000人的小镇所发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闲暇时,总能看见她在家门口与路人愉快聊着。阿迪有一个叫鲁道夫(Rudolf)的哥哥,后来的生活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商业天才的好助手。他总是能让顾客心甘情愿掏腰包,并使他们坚信这桩买卖值的很。但小时侯,鲁道夫却被手足们公认为最能胡扯,他们总不得不容忍他的聒噪--这一点也可能是从母亲那儿遗传来的。父亲的勤奋和严格,母亲的亲切和热忱,哥哥的商业头脑,这一切都为阿迪未来的成功写下了注脚。
中学毕业后,阿迪也想学制鞋。可是父亲极力反对,因为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地的鞋厂都陷入危机之中,鞋厂们即使大量裁员也只能勉强维持,有些甚至被迫关门。父亲告诉儿子:制鞋这行当太不稳定了,你还是学做面包吧!人们可以不穿鞋,但是总不能不吃面包啊!于是,阿迪就成了一个面包房学徒。每天凌晨1:30,阿迪都要一溜小跑,沿着一条100码左右的鹅卵石路,到一间名叫威斯的面包房(Weiss Bakery)上工。工作是简单重复的。生火、揉面、切面、放进火热的烤炉。在破晓时分,把刚出炉的新鲜面包送到镇上各销售点。然后回到威斯,打扫、冲洗、劈柴火。劳作18小时,晚上8点收工。工作即枯燥又辛苦。每每一回到家,阿迪就倒在床上飞快地入睡了。然而,阿迪的精力好象永不枯竭。平时虽然非常劳累,但每个星期天他都有兴致和朋友们去户外参加体育活动。这帮年轻人就象陀螺一样,有无限的动力,就是不会停止。1917年10月17日是历史上一个平凡的日子,对阿迪来说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段时间的学徒终于有了成果--他拿到了威斯面包房授予的资格证书,成绩良。不久,阿迪应征入伍。经过短期军事训练之后,被送往比利时前线。战争持续了两年,以德国失败告终。1919年,阿迪回到了更萧条、更贫困的家乡。阿迪不想再做面包生意了,而退伍正是转行的绝佳机会。经过一番思量,阿迪最终还是选择了制鞋。制鞋是阿迪的梦想,他的直觉始终告诉他这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时间证明阿迪的直觉是非常准确的。万事开头难。阿迪面临的三大难题是:制鞋材料、厂房和工人。创业期间,他做面包房学徒培养出来的韧性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寻找最佳的制鞋材料,他几乎跑遍了全国,有时候骑自行车,有时候坐火车。每次旅行总是满载而归--大包小包各种各样的制鞋材料。为了尽快投入生产,阿迪说服母亲波林娜把小洗衣店的铺面让出来放设备,当时的设备很简陋,比如自行车发电厂--通过蹬自行车踏板来带动磨盘磨鞋底用。这种装备虽然比人力效率高,但对蹬自行车的人来说就太费劲了。阿迪最初雇了3个工人:汉斯、卡尔和约瑟夫。最初,阿迪没有任何制鞋经验,但象老克利斯多夫一样,阿迪有很高的悟性。他师从卡尔和父亲,但很快手艺就超过了两位师傅,不管什么样的制鞋材料到他手里都能物尽其用。阿迪设计的第一款运动鞋是帆布帮-黄皮底运动鞋,采用了铁匠齐格林提供的鞋钉。很快,这种运动鞋就流行起来。生意越做越红火。阿迪又多雇了两个工人,并请姐姐玛丽(Marie)负责收拾鞋子。他又在洗衣房墙上开了个门,把自行车发电厂搬到院子里去,以扩大生产空间。生产的发展使阿迪萌生了邀请哥哥鲁道夫加盟的念头。虽然他也对哥哥的聒噪感到头疼,但最终还是让哥哥参加到经营中来。鲁道夫商业才华崭露。1924年7月1日,兄弟俩注册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这也标志着一个最终征服世界的品牌即将诞生了。

2. 运动鞋安踏创始人的创业故事

运动鞋安踏创始人的创业故事

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穗模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你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你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

打造品牌,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丁志忠在广告上获得成功之后,立即着手扩建全国的营销网络。他对经销商作出进一步的让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加入自己的营销队伍。

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少年,在福建晋江沿海的一个小镇上捣鼓着一个制鞋的小作坊。20多年后,这个小作坊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还成为在香港上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小作坊的主人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他就是丁志忠。

福建省晋江市的陈 埭 镇,20多年前是一个偏僻的靠海小镇。这里的人们靠捕鱼和出海的传统手段谋生。不少在海外谋生的侨民赚到钱后就把钱投到家乡办一些制造业,同时也给家乡提供大量的业务订单。制鞋业就是晋江最早涌现出来的一个行业,陈 埭 镇自然也就陆续兴起了一批鞋作坊。

1985年时老侍,陈 埭 镇的农民丁和木参与了村里一家鞋厂的创办,不仅获得了办厂的经验,制鞋的技术,而且还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比较有远见的丁和木深知,要想把鞋厂办得更兴旺,就必须要想办法开辟广阔的销售市场。1987年时,丁和木把1万块钱交到儿子丁志忠手上,并将从镇上各鞋厂收购到的600双质地较好的鞋子一并交给儿子,让他把这批鞋子托运到北京去销售。丁和木是想让儿子在北京开辟一个晋江鞋业销售市场。这一年,丁志忠才17岁,初中尚未毕业。

到达北京后,丁志忠很快就进入了北京的“大康鞋城”,租了一个柜台,开始了自己的卖鞋生涯。当时在北京的鞋业市场,基本上都是被晋江的鞋商所垄断。为打开销售局面,丁志忠不辞劳侍族吵苦,一户户商家挨门推销自己的产品。靠着勤奋、诚实、守信,丁志忠在北京立稳了脚跟。此后,仅仅是用了2年时间,丁志忠就把自己的鞋柜开进了北京的王府井商场。由于晋江鞋质量不错,在北京的销售还非常火爆,这也为丁志忠赚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边卖鞋边琢磨鞋子的营销技巧,钻研消费者喜欢什么样款式的鞋子。在北京打 拚 多年,丁志忠成了鞋业的营销专家。

当丁志忠在北京开的晋江鞋店专柜生意颇为红火的时候,丁和木觉得自己应该单独开一个制鞋厂,因为自己做鞋,儿子可以在北京卖鞋,这种配合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状态。1991年初,丁和木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集到5、6万元资金,自己单独成立了一家制鞋厂,与另一儿子丁世家和女儿丁雅丽一起共同打理。丁和木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创立这家鞋厂是为儿女们以后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4年,丁志忠带着从北京卖鞋赚来的40万元钱回到了晋江。当年的40万块钱算是一笔巨款了,丁志忠拿着这笔钱回到家乡是想把家里的制鞋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丁志忠与父亲和哥哥商量,把制鞋厂改名为“安踏制鞋厂”,并自己担任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在外闯荡多年,丁志忠对鞋的营销非常熟悉,因此,他在销售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把鞋厂的销售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丁和木见儿子丁志忠在经营方面很有天赋,而且把厂子打理的井井有条,于是干脆把厂子掌舵的重任交给了丁志忠。

接手安踏鞋厂后,丁志忠开始按自己的经营理念来办厂。他记得在北京卖鞋时,晋江的鞋质量并不差,但总是价格最低,一双鞋卖价不到20元,而当时国内的“青岛双星”、“上海狼牌”等价格都在百元上下,而且这些鞋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晋江生产的。丁志忠深知晋江鞋卖不起价,主要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成为丁志忠心中最大的愿望。

当时,晋江的鞋厂几乎都是在接南美、东欧等地海外的订单,做的是贴牌产品。丁志忠经过认真思索后觉得,海外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海外的市场全都加起来都无法抵得上中国的国内市场。于是,他决定在国内创建自己的营销网络,开安踏专卖店,打造自己的品牌,占据国内的中低端市场。

1998年,正当丁志忠苦于寻求打造品牌的方式时,一个从广告策划公司出来的客户总监叶双全投奔到了丁志忠的门下。他和丁志忠特别投缘,他极力建议丁志忠走体育明星代言的路子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告知世界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都是请世界级体育明星作产品的代言人。丁志忠经过考虑后最终选择了世界乒乓球冠军孔令辉作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当丁志忠宣布以每年80万元的代言费,请孔令辉作形象代言人,并以每年300万元广告费投入CCTV—5时,遭到公司里不少人的反对。因为这两笔巨大的投入,几乎是安踏公司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二了,因此不少人认为丁志忠赌得有些过大了。由于丁志忠的坚持,最终这一方案得以实施。

当孔令辉在CCTV—5喊出“我选择,我喜欢”这句安踏的广告词时,市场反应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在2个月之内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就在丁志忠都感到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2个月后,全国的商家蜂涌赶至晋江安踏的工厂里要求订货,安踏的销售部几乎每天都挤满了前来订货的客户。2000年,孔令辉在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后,丁志忠的安踏也一举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选择孔令辉为产品代言人是丁志忠最成功的一步。安踏公司2001年的销售收入还只是1个亿,而到了2006年则达到了12.5亿元。

打造品牌,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丁志忠在广告上获得成功之后,立即着手扩建全国的营销网络。他对经销商作出进一步的让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加入自己的营销队伍。到2010年6月时,安踏的专卖店已达7500余家,基本上囊括全国三级城市的主要街道。

丁志忠的成功,令晋江一大批鞋商纷纷仿效他的做法,也请各大体育明星作自己产品的代言人。一时间,CCTV—5成了晋江运动鞋的专用频道了。丁志忠这时早已由体育明星代言而转为重大赛事的赞助商了。他开始每年投资4000万元赞助中国篮球联赛(CBA)。因为这时候,丁志忠不仅仅做运动鞋,而且还生产系列运动服装。

在安踏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后,公司一直比较富有,根本不缺钱,无需从社会融资,所以丁志忠一直以来都是拒绝外来投资的。2004年6月28日,当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后,丁志忠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虽然只是一种意念,但是,经过他的智囊们充分的论证,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确实大有益处,不仅能够筹集到一笔不菲的资金,而且还可以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消除家族企业的各种弊端,扩大公司本身的知名度,更好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丁志忠决定谋求去香港上市。于是,把科尔尼请来做战略规划,让浩腾代理媒体广告投放,聘毕马威做会计事务,将品牌管理外包给智威汤逊,雇摩根士丹利做上市保荐人。一大批世界顶级机构在为安踏做着上市的前期工作。

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香港成功上市,筹资31.7亿港元,远超过李宁在香港上市所筹资4亿元的规模。有了充足的资金,丁志忠不再局限于赞助国内篮球联赛了,他瞄上美国的NBA赛场。因为在安踏IPO过程中,休斯敦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投资了2.34亿港元,持有安踏8.2%的股权。上市当年,丁志忠花巨资一口气签下了火箭队佛朗西斯、斯科拉、维尔斯三位球员。

不过令丁志忠最骄傲的还不是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是2009年6月,安踏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李宁、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国家奥委会体育服装赞助商。这就使得中国体育健儿从2009年~2012年间的10多项重大赛事中,将身着安踏运动装,驰骋在世界各大赛场。

丁志忠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的成功运作,使安踏运动鞋连续8年位居国内榜首位置。2010年,安踏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称,其营业额上升至74.08亿元,净利润达到15.51亿元。 ;

3. AirJordan历代球鞋故事-air jordan 1

Michael Jordan是NBA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世纪运动员”称号的巨星,在赛场上他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记录,被球迷们称之为“篮球之神”。他脚下的Air Jordan战靴也深受鞋迷和球迷们的喜爱和追捧,每一代都堪称经典,每当发售都会在市场上掀起新一轮的抢购热潮。时至今日,这个系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签名鞋系列,也是Sneaker界所有签名鞋系列梦想复制的经典。

颠覆传统—Air Jordan 1

上世纪80年代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当时耐克的情境并不乐观,他们决定放手一搏。1984年Nike以5年250万美金的合同签下了初出茅庐的乔丹,这在当时算是一份天价合同了,其他品牌开得价码可能还不及这十分之一。其实当时乔丹更想签约adidas,他曾经称自己为adidas的狂热爱好者,但阿迪对这位新秀的菜鸟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在综合考虑之下乔丹和耐克签约了。

乔丹在NBA赛场上穿的第一双鞋并不是乔1,而是一双名叫Air Ship的高帮篮球鞋。次年也就是1985年乔1才正式亮相,乔丹看到后就说:“我是不会穿那双鞋的,只有小丑才会穿那样的鞋。”

在设计师Peter Moore的一番劝说下,乔丹才穿上了它。队内训练时,他的队友过来跟他说:“Hey,Michael你的鞋子实在是太难看了。”NBA联盟也禁止乔丹在球场上穿这双鞋(黑红1),在那个球鞋只有黑或者是白的年代,黑红1确实有点太花哨了。大卫斯特恩更是向乔丹开出了罚单,从1000美金一场涨到了后来的5000美金一场,耐克这边更是自掏腰包交罚款,并要求Michael一直穿下去。可正是因为这道禁令,成了耐克最好的宣传广告,所有人都想拥有一双曾经被NBA禁穿过的鞋子,市场上也掀起了乔1的抢购热潮----基本上处于上架就空的状态。Jordan的菜鸟赛季,场均得分高达28.2分,同时还有6.5个篮板和5.9次助攻入账,毫无争议的拿下“年度最佳新秀”的称号,正是这个赛季的完美表现以及禁穿的噱头造就了AJ 1的成功。

Air Jordan 1是以AF 1为原型设计的,不过前者比后者更轻更贴合脚面。由于当时的制造工艺还不够成熟,AF 1 为了放置那片Air气垫刻意加厚了中底的厚度,导致有点笨重;而乔1所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在更薄的PU中底上植入Air Sole气垫,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了,在不降低缓震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减轻重量并且稳定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了更贴合双脚AJ 1降低了鞋内仓的高度并采用了独特的鞋面剪裁设计让他看起来更加精致,鞋帮侧边的飞翼Logo更是锦上添花。不过更合脚的设计导致乔1的兼容性有所降低--特别是鞋头部位,脚比较肥胖的可能根本就没法舒舒服服驾驭它。

4. 李宁的品牌故事

是的!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凯蠢,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盯渣陪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我们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为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今日的李宁公司,不仅是一家体育用品的创梁蚂造企业,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

5. 耐克运动鞋大王的创业传奇的励志故事

1985年春天,美国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看到了这样一段广告:一个篮球飞快地滚向球场一端,等候在那里的一位英俊小伙轻松地用穿着彩色运动鞋薯庆的脚将球勾入掌中,开始带球移动,与此同时,传来发动机引擎的刺耳噪音,引擎的咆哮声越来越响,小伙子随之一飞冲天。广告的最后10秒是乔丹的“云中漫步”,即使从未看过篮球比赛的观众,也会感叹于他精湛的技巧。这段广告不仅是证明乔丹拥有特殊的飞行能力,也暗示他脚下那双鞋与此也有必然的联系。而在这个广告中,那个神奇的小伙子就是着名的NBA运动球星迈克尔·乔丹,他脚下的那双运动鞋就是着名的品牌“耐克”。退役前,乔丹由衷地感叹:“菲尔·耐特和耐克把我变成了一个梦幻人物。”这里面的耐特就是“耐克”的创始人,是他,把一个小公司变成了大集团,把曾经默默无闻的乔丹推到了巨星的位置。
1938年,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出生在美国,和当时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他喜欢运动,打篮球、棒球、跑步,他的名字叫菲尔·耐特,作为一个普通平常的年轻人,他对阿迪达斯、彪马这类运动品牌十分熟悉,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平凡的小伙子,以后开创出一个新的品牌--耐克,甚至超过了阿迪达斯在运动领域的支配地位。耐特一直很喜欢运动,他高中的论文几乎全都是跟运动有关的,就连大学也选择的是美国田径运动的大本营--俄勒冈大学。虽然耐特喜欢运动,但只是一位成绩平庸的1英里跑运动员,他的最差成绩是4分13秒,差一点没有进入世界级运动员(成绩为4分)的行列,像他这样差一点的人实在太多了!但幸亏如此,否则今天的我们就见不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在俄勒冈,耐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师益友,就是自己的教练比尔·鲍尔曼。鲍尔曼50年代曾连续打破世界长跑纪录,俄勒冈州尤金市也因此而扬名。他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一心要使自己的运动队超过其他队。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脚病是最常犯的,鲍尔曼便想设计出一种鞋,底轻而支撑又好,摩擦力小且稳定性强,这样可以减少运动员脚部的伤痛,跑出好成绩。
于是,鲍尔曼精心设计了几幅运动鞋的图样。他找了好几家制鞋公司,但却没有人理会他,倔强的鲍尔曼干脆自己请教补鞋匠,学会了做鞋,在一次运动会上,他的运动员穿上了由他亲手制作的、外表难看但轻巧舒适的鞋,结果跑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比赛都好的名次。毕业后,耐特继续到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学位,而鲍尔曼则继续在大学里做田径教练和设计运动鞋。1960年,耐特毕业了。期间他在一个调查报告中提到,很多体育名将和普通运动员其实都有一个共数雀握同的目标:打败阿迪达斯,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穿上日本生产的高质量低价格的跑鞋--Tigers(虎牌。毕业后的耐特决定到日本去寻找一个机会。在日本的展览会上,耐特碰到了日本的虎牌运动鞋厂家,他自称是来自美国的“蓝丝带运动公司”,刚好虎牌需要一个代理商来打入美国市场,于是就把代理权给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拿到代理权的耐特立即找到了鲍尔曼,他们两个人出资500美元,组成真正的蓝丝带运动公司,成为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独家经销商,开始了最初的创业。这个“蓝丝带”就是“耐克”的前身。
刚起步时候,没有仓房,耐特把存货放在耐特岳父家的地下室里,他和鲍尔曼两个人一个管财务,一个管设计,配合得十分默契。事实证明,他对市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种低价运动鞋销量很好,第一年便销售了价值8000美元的货品。1968年,经鲍尔曼改制过的Cortez鞋成为虎牌运动鞋的最畅销产品,而耐特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财务基础。公司的生意开始逐渐好转起来。不久,日本总公司察觉产品销路不错,便要求他们先汇款后发货。这样一来,鲍尔曼他们的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只好加倍努力推销。但日本方面还常常不按期交货,甚至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本销售,把次品送往美国。一次,鲍尔曼他们收到一批鞋,顾客穿了两个星期,鞋底鞋帮就分家了。他们只好忍气吞声,为了维护信誉,及时给顾客退换了。更可气的是,虎牌又派代表来到尤金市,提出购买鲍尔曼公司51%的股份,并在5个董事中占两席,如果拒绝这个要求,立即停止供货。受尽日商刁难的鲍尔曼和耐特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这岁咐一非份的要求。
耐特和鲍尔曼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他起名为耐克,这是根据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而NIKE这个名字,在西方人的眼光里是很吉利,易读易记,很能叫得响。他们很快推出了以“耐克”命名的运动鞋,并目设计了精美的商标。耐克那个着名的“一勾”商标十分醒目,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以及运动鞋和其他体育用品应具有的那种动感,象征力量和速度。
为了做宣传,耐特和他的妻子亲手印制了耐克T恤到奥运会的预赛场上分发,但看见的人都问:“谁是Nike?”但在比赛中,耐特小小地出了一把风头,被说服使用这种新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第四名到第七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运动员则在预选赛中获前三名。在运动鞋行业,耐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耐特和鲍尔曼意识到:如果不能开发出比现在产品更好的新产品,就根本没希望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到目前为止,美国鞋商生产出来的还远比不上前联邦德国阿迪达斯公司生产的外国鞋。1975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鲍尔曼在烘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一种尿烷橡胶,用它制成一种新型鞋底,在这种华夫饼干式的鞋装上小橡胶圆钉,使得这种鞋底的弹性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的弹性都强。这种看上去很简单的产品改进,成为耐特和鲍尔曼事业的起点。
1976年,耐克从前一年的830万美元猛增到1400万美元。它像野火一样发展起来,公司为开发新样式跑鞋而花费巨资。在这些改进中,耐克气垫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耐克气垫是用来嵌入鞋跟部的充气垫,它是公司制鞋技术上的一张王牌。它能比泡沫海绵或橡胶保持更长时间的弹性。穿着舒适、平稳。现在,几乎所有耐克公司出品的正宗的耐克运动鞋都嵌有这种气垫。有趣的是,消费者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奥秘,然而,这点却又正是耐克高质量、高性能、高品质之所在。怎么办呢?销售策划人员于是在广告上动了一番脑筋。很快一幅十分有特色而又吸引人的广告画出现了。在一只耐克鞋的脚跟部开了两个“窗子”,人们透过“窗子”可见到鞋底的耐克气垫。这幅广告画大大吸引了消费者,并且使他们一目了然地明白了耐克比其他运动鞋技高一筹之处。
随后的两年里,“耐克”的销售额紧跟着就翻了两番。到70年代末,耐克公司有将近100名研究人员,其中许多人有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化学和多种相关领域的学位。这雄厚的研究力量开发出140余种不同式样的产品,其中不少产品是市场最新颖和工艺最先进的。这些样式是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设计的。这些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跑步者,使他们感到耐克是提供品种最齐全的跑鞋制造商,数百万各式各样、各种能力的跑步者都有了这种观念。靠着永不停息的企业理念,到了1979年,耐克通过策划新产品的上市及其强劲推销,市场占有率达到33%,终于挤进原来由阿迪达斯、彪马和Tiger所建的“铁三角”,成为销售明星。到了1981年,其市场份额甚至达到50%,遥遥领先于阿迪达斯,而耐特本人也跑步进入了《福布斯》杂志令人垂涎的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之列。
“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精神”是耐克追求的个性化的公司文化。这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公司文化一反传统观念的企业形象,耐克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开拓型公司,就在他们青翠的俄勒冈州公司所在地,已经培育出一种精心设计的文化,耐克一位老资格的经理曾经回忆:“那就像是在一个充满手足情义的环境中工作。同事们在一起痛快地喝酒,滔滔不绝地谈论体育,并自诩为活跃且反传统的人物。”每6个月,耐特的管理队伍要聚会讨论策略。这个大吵大闹的聚会以“针锋相对”着称。
耐特总是鼓励对抗,甚至是怂恿对抗,而且他和其他人一样,接受别人的大声指责。耐克企业的所在地,就像校园一样,有森林、慢跑小径、湖泊、足球场。耐特希望创造出一个祥和的工作环境,他认为世界已经够混乱的了,工作时间应像家一样自由。就在耐克着名的广告策略中,也表现出不同于别人的活力。耐克寻找的运动员的类型有别于阿迪达斯,他们特立独行、个性强烈、脾气暴躁、富于进攻性。例如网球明星麦肯罗,人们老是看到他在网球场上大发脾气,与权威们争吵。还有网球名将阿加西,他留胡子,长发蓬乱,将牛仔裤剪短当网球裤,而这种牛仔网球裤也就成了耐克公司的特色产品。有了这些大牌体育明星做活广告,耐克运动鞋已不再仅仅是运动鞋,而成了偶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物。
1984年,耐克开始以广告代言人的策略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他与乔丹签定了一份5年合同,给乔丹的条件还包括赠予耐克的股票,以及以前所未有的礼遇,在耐克运动鞋上使用乔丹的名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傻瓜才干的,只不过是一个代言人而已。但耐特坚持这样做,乔丹对耐克的影响是巨大的。乔丹身上凝聚了活力、声望、高超的竞技水平和令人振奋的体育精神,他的分量超过任何耐克理想中的标志。耐克借助乔丹创造了新品牌“飞腾乔丹”(AirJordon),生产五颜六色的篮球鞋和配套的服装。“飞腾乔丹”既是成功的广告战役,也是品牌战的胜利,在第一年销售量就高达1亿美元。乔丹第一次穿上这种运动鞋就遭到了NBA官员的禁止,他们认为这违反了联盟的着装条例。耐克敏锐地感到这是一次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大好时机,于是发起一场广告声援,宣称“飞腾乔丹”被禁是由于它“革命性的设计”。结果耐克和“飞腾乔丹”登上了无数报刊的封面头条,NBA遭到围攻。这件事最后以有利于耐克的结局告终。用运动员做广告是很多人都会想到的,但是做得最成功的只有耐特!还有那个无数人熟知的“justdoit”,第一个“Justdoit”广告的主人公是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克莱格·布朗修,广告口号是出现在黑色背景下的反白字。广告语没有念出声,但它却唤起了一代人的共鸣。它让人想起一个过于肥胖的人推迟了他的减肥计划,忙碌的职员们被其他事情打乱了健身活动以及所有梦想参加体育活动却被种种事务打断的人。这仿佛是耐克在敦促人们去锻炼身体,马上去行动,去实现。

阅读全文

与运动鞋品牌故事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异地夫妻如何维持婚姻知乎 浏览:572
男的会因为什么而放弃爱情 浏览:936
黑豆吃多少才健康 浏览:698
健康证带什么办理 浏览:791
美女你为什么这么卑微 浏览:41
机场哪个岗位美女多 浏览:620
办个健康证到哪里去 浏览:382
旧版故事会哪里能买到 浏览:464
铭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948
山东省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怎么算 浏览:149
经济落后房价低怎么表述 浏览:820
健康卡怎么办理下来 浏览:634
男1987年属兔是什么命女婚姻 浏览:748
夫妻婚姻是什么 浏览:285
虎牙直播怎么会有美女直播 浏览:245
业主委员会经济问题向哪里投诉 浏览:522
幸福联盟是个什么公司 浏览:903
平安健康体检一般检查什么 浏览:222
武功世家有什么故事吗 浏览:238
为什么说内蒙古美女多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