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庄子这个故事怎么讲

庄子这个故事怎么讲

发布时间:2023-05-07 16:49:43

‘壹’ 春秋战国庄子的故事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档兆差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即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猜段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行皮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鲁 王 养 鸟

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每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圣,就派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

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鸟吃。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就活活饿死了。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待可观事务,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否则,像鲁王那样,用供养自己的方法供养海鸟,尽管主管愿望很好,也难免要失败。

‘贰’ 《庄子》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纯御容:
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兄闷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做尘岩中迷失了自己。
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坚持与顺应:“内不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叁’ 庄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个故事,道与生老病死

庄子在这一篇中杜撰了几个人,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庄子说“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他们四个人在一起见面聊天说:“谁能够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然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朋友。”四个人都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这里也就是成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来源。

子祀说:“你厌恶这种变化吗?”

子舆说:“不,我为什么厌恶?造物者假使把我的左臂变成鸡,我就以司夜报晓;假使把我的右臂变成弹丸,我就以之打可以烤吃的小鸟;假使把我的屁股变成车轮,把我的精神化为马,我就乘着它行走,哪里还用得着更换别的车马呢!况且人的得生,乃是应时;死去,乃是顺其自然。安心适时且顺其自然,哀乐的情绪不能侵入人的心中,这就是古语所说的束缚解除。而不能自己解脱的人,是被外物束缚住了。况且,人为不能胜过自然由来已久,我又为什么要厌恶呢?”

在《庄子·人间世》中,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其实跟这里子舆生病的遭遇和他对自己遭遇的态度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生病已经成为事实,我们唯有的办法就是选择接受这样的事实,而好好生活,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智慧。

‘肆’ 《庄子》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庄子》又名《南华经》,《庄子》中的文章大多想象力丰富,充满奇幻色彩,结构精巧,思维开阔,瑰丽诡谲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庄子的文章看似夸张妄想,但其中包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文学、哲学的研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庄子的文学思想中包含其对美学、艺术、人文、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看法。庄子作为一部道家学派的哲学代表作,其文学思想在表达中多与书中的哲学思想相融合,这是庄子的文学创作特点,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达方式。庄子将哲学也作为一门艺术,在哲学表述中充分体现哲学思维,将哲学和艺术巧妙的融合,使二者浑然一体,因此想要探究《庄子》的文学思想,也不能忽视其哲学思想。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着的一部反映道家思想的着作。书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美学、艺术、人生观、政治观等。其中充分地展现了庄子的文学思想。其中主要观点有天地大美;“虚静”养神;以天合天;“言意”之辩;遗形取神;法天贵真;文艺否定论的“正”与“反”等。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伍’ 2022-05-24【民间传说】庄子的故事

庄子得大道成仙

庄子,名叫庄周,字是子休,道号叫南华真人,是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庄子的祖上是楚国贵族,后来因楚国发生动乱,祖上就迁到宋国。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的聘请。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就是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 (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老子《道德经》的“微妙难识”,一般人无法真正能知老子《道德经》的真正内涵。而庄周尝试了用寓言形式来阐述老子那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洪大、无垠的“道”。因为他不能完全解释老子的“道”,他就将老子的“道”局限在他的理解之中,这也就是司马迁在传赞中感叹的:“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更深远啊!”

传说庄周在宋国蒙地任 漆园吏 一职时,曾师事一位大圣人,这人就是是道教始祖,姓李耳,字伯阳。伯阳出生时就白发,人都叫他老子。庄生经常白天睡觉,梦中觉得自己化为蝴蝶,飘然于园林花草之间,觉得自己好舒适。醒来时,还觉得臂膊好象两翅在飞动,心中觉得很奇异,以后还不时有此梦。

一天,庄生和老子同坐时,将这个梦告诉了老师。老子却是个大圣人,知道他三生的来历,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天一生水,二生木,木荣花茂。那白蝴蝶采百花之精,夺日月之秀,得了气候,长生不死,翅如车轮,后游于瑶池,偷采蟠桃花蕊,被王母娘娘位下守花的青鸾啄死。他的神魂不散,托生于世,做了庄周。因为他根基不错,修道之心又坚不可摧,他就认老子为师父,跟他学清净无为的学说。

现在老子点破了前生故事,他觉得如梦初醒,自已两腋风生,有飘然如蝴蝶的感觉。把世情的荣辱得失,看做行云流水,心中一丝不挂。老子知道他心中大悟,把《道德经》五千字的秘决,倾囊而授。庄生努力诵习修炼,遂能分身隐形,出神变化。从此弃了漆园吏的前程,辞别老子,周游访道。

他虽然修炼,却是一连娶了三个老婆。第一个妻子,得病死了;第二个妻子因错被休;这第三个妻子,姓田,是田齐族中的女儿。庄生在齐国游历,田氏宗族很重其人品,把女儿嫁给他。那田氏比先前的二个妻子,更有姿色。庄生不是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楚威王闻庄生之贤,派使者拿黄金百镒,文锦千端,安车驷马,聘他作上相。庄生叹道:“做牺牲的牛身被文绣,口食豆麦,看见耕牛劳作辛苦,自已觉得很荣耀。等到它被迎入太庙,看到刀菜板在眼前,想当耕牛而也不可得也。”于是拒绝了楚王,带着老婆回宋国去了,隐居于曹州的南华山。

一天,他下山游玩,看见一位少妇,身穿孝服,坐在一座封土未干的新坟旁,少妇手拿细绢扇子,向着新坟连扇不已。庄子感到奇怪便上前问原因:原来坟中是她的丈夫,不幸身亡,埋骨于此。活着的时候夫妻相爱,死后更是难以割舍。临终遗言说,如果妻子想改嫁的话,要等到丧事办理完毕,坟土干了,才可改嫁。少妇为了让坟土快干,就每天来此用扇子扇坟。庄子行起道法,举手照坟顶连扇数扇,水汽都尽失,土顿时就干了。妇人笑容可掬地向庄子道谢,并把那扇子赠给庄子作为谢礼。然后妇人欣然而去。

庄子回到家中,把此事说与妻子田氏。田氏听罢,忽发忿然作色,向把那妇人“千不贤,万不贤”骂了一顿。庄生心下不平道:“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庄生道:我庄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能捱得过三年五载?妻子田氏闻言大怒。先后三次向庄子发愿起誓,说道:“如此薄情之妇,世间少有!”;“人类虽同,贤愚不等。你怎么能轻出此语,把天下妇道家看作一样?却不知连累了好人。你也不怕有罪过!”;“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哪见好人家妇女吃两家茶,睡两家床?若不幸轮到我身上,这样没廉耻的事,莫说三年五载,就是一世也做不来,梦儿里也还有三分的志气!”并从庄子手中夺过扇子,扯得粉碎。

过了几日,庄子就病故了。田氏穿着一身孝服,真是朝朝忧闷,夜夜悲啼,每想着与庄子生前的恩爱,如痴如醉,寝食俱废。到了第七日,楚王孙来吊唁,田氏一见人才标致,就动了怜爱之心,只恨没有理由接近。日渐情熟,主动找人做媒,否认与庄子生前的恩爱,答应楚王孙不要聘礼,自备婚宴。并把庄子的尸骨搬走,急切与楚王孙成亲。新婚之夜楚国王孙突然旧病复发,于是田氏劈旧夫棺材取其脑汁救新夫。庄生从棺木中出来,看见杯盘罗列,也不问其中缘故,叫田氏暖酒来饮。田氏指望煨热老公,重做夫妻。紧挨着酒壶,撒娇撒痴,甜言美语,要哄庄生上床同寝。庄子饮得大醉,索纸笔写出四句:“从前了却冤家债,你爱之时我不爱。若重与你做夫妻,怕你巨斧劈开天灵盖”。

原来这一切都是庄子幻化的景象,是庄子假装病故,并幻身楚王孙来考验妻子忠贞。田氏醒悟后,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下腰间绣带,悬梁自缢。庄子拿起瓦盆当作乐器,鼓之成韵,倚棺而作歌。歌后庄子将瓦盆打碎,取火从草堂放起,屋宇俱焚,连棺木都化为灰烬。只有《道德经》、《南华经》不毁,山中有人检取,传流至今。庄生遨游四方,终身不娶。或云遇老子于函谷关,相随而去,已得大道成仙矣。

异人曰:昏昏人世,百苦云集。避之无由,萧洒方外之人,解脱之法何在?

庄子和卜季

庄子和卜季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当时的博学奇才的人。但不同的是庄子淡泊名利,卜季却做了丞相。庄子觉得,清高者应当放弃富贵,不该有权贵之欲,贪红尘之染。于是庄子决定要劝说卜季放弃官职,与他一起游览世间。

但当卜季知道庄子要来找他时,觉得很不安。他想:庄子有着比我更高的才华,有更明确的治国方案。他会不会是觊觎我丞相之位而来呢?于是卜季下令捉拿庄子。庄子很生气。他巧妙地躲开追缉,竟然来到卜季面前。此时卜季衣装华贵,而庄子一身破旧俗装,他一点都不感到寒酸。卜季假装问庄子为何事而来?庄子说要讲一个故事给他。

庄子说:有一种世上最高洁的圣鹤,它非梧桐树不歇脚,非梧桐叶不食,其高洁和清雅是其它所有鸟类不能相比。圣鹤每年都从西北的天山飞往东海的海岸。当它经过一片草原时,地上有只猫头鹰正在啄食一只生满蛆虫的死老鼠,正吃的津津有味。这时圣鹤经过猫头鹰的头顶,猫头鹰紧抓死老鼠,抬头叫到:谁敢抢我的死老鼠。庄子厉声问道:卜季疑吾会夺其相职吗?卜季惭愧的低下了头。

楚威王聘相

楚威王听说庄子很贤能,便派二位大夫去礼聘请他作丞相。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听完二位使者说明来意后,庄子拿着钓竿,看也不看他们一眼的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匣子中,供奉在太庙里。请问这只神龟是宁愿死了留下龟壳受人崇拜呢?还是宁可活着拖着尾巴在污泥中爬呢?”二位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拖着尾巴在污泥中爬啊!”庄子说:“请你们回去吧!我将要当一只在泥地里爬的活乌龟!”

知己

惠子是经常和庄子斗嘴的一个朋友,每次都被庄子批得灰头土脸。

惠子死后,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来形容失去精神上的对手之后的孤独。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像苍蝇那么小的污泥,他请石匠替他削掉,石匠挥动斧头,随手劈下去,把那小小的污点削掉,鼻子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那人也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把那石匠找来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石匠回答说,以前我是能做到的,但是可以搭配的伙伴早已死去了!

异人曰:老子比于庄子,犹如庄子掬大海的一朵浪花而已,但仍浩瀚夺目,令人目不暇接。可是一掬水与浩浩大海相比无可比拟,浪花之灿烂亦可彰显大家之风范。

‘陆’ 有关庄子的典故及故事含义

庄子,又名庄周,是先秦七子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其着作《庄子》又称为《南华真经》,被誉为文学与哲学兼顾的经典名着,其中蕴含了很多寓意深刻的道理,如果能够读懂,那么不为俗世所扰,自然能过得恣意潇洒。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小故事,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1、自由之龟

在《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庄子在河边钓鱼,楚王派二个人去找他,说很仰慕他的才华,希望能去楚国做官。庄子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至今已经三千年了,可是楚王十分爱惜它,把他的骨头供奉起来。我问你们二位是愿意死后留骨,还是愿意在泥巴塘里打滚呢?答案大家都知道,就是在泥水中逍遥过一辈子。

这则故事说明我们往往羡慕那些位居高处的人,可是高处不胜寒,危机四伏,而且需要放弃很多平凡的快乐,如果要快乐逍遥地过日子还是远离朝堂吧。

2、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见水中有鱼,庄子说:“鱼玩得很快乐。”惠子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庄子说:“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要用自己的定式思维去揣测他人的心境,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家只要做一个开心快乐的鸟就够了。

3、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得很开心,当他醒来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庄子而不是一只蝴蝶。因为梦太真实了,庄子就想在梦中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

这则故事说的人生如梦,不过虚幻一场,我们都是活在人间梦里,什么功名利禄,什么恩怨情仇,一觉醒来,什么都不是。还是快乐最重要。

4、呆若木鸡

周宣王希望斗鸡,就命人训练鸡。第一次周宣王问鸡训练得怎么样,那人回答那只鸡看起来很勇猛,还不行。又过了10天,周宣王第二次过来,那人说那只鸡看到别的鸡还是很警惕,还不行。再过10,周宣王过来,那人说还不行,因为那只鸡的眼神里还很有气势。最后,当周宣王第四次过来的时候,那人说那只鸡已经变得想块木头似的,但其他鸡一看到它就全吓跑了,已经训练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那些夸夸其谈者往往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而一些看起来很呆,不为外物所动,一直做自己的事情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高手,这有点类似于《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僧。

6、权如腐鼠

庄子的好朋友惠子在梁国当了丞相,有一天庄子想去拜会他,这时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是想来取代他的。于是惠子很慌张,慌了三天三夜。但是庄子却很从容地出现在他面前,说:南方有种鸟叫鹓雏,每年都会从南向北飞,在途中只在梧桐树上休息,只吃竹子的果食,只喝泉水。如果在途中遇到一只猫头鹰正在吃一只腐烂的老鼠,你觉得鹓雏会看一眼那只死老鼠吗?

这个故事是讽刺惠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其气节,他不屑去做一些小人做的事情。

7、屠龙之技

《庄子》里面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特别热衷于屠龙,于是他变卖家产去拜师学艺,经过多年的学习,他真的学会了惊天的屠龙技术,但是他寻遍世间,也没有发现一只龙,导致他的屠龙技术毫无用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学习一些毫无用处的技能,在这里插一句,现在很多高校培养了许多“有学无才”的人,这些人学历很高,但是却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才能,这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

‘柒’ 庄子的故事

(一)人和蝴蝶和鱼的故事

这是一个让人类头疼了几千年的问题。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双翼飘举,游历花丛,他在花瓣和木叶间大声地笑。醒来之后的庄子,如陷浓云:是我作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作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变成了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如果蝴蝶作梦变成了庄周,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庄周的记忆里?
这个孤独的梦,不可言说。成为中国人心底里永远的浪漫。多年后,有个叫李商隐的青衣诗人高唱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表情,无比沧桑。
“鱼儿们在水里,多快乐啊!”庄子穿着自己编的草鞋,站在水边长长叹息。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施问他。
“咦?”庄子严肃地反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都是主观的,客观,只不过是主观的一种概率。你站在历史之外,可以肯定某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但如果你站在庄子的池塘边,你会知道,事情本来可以有无穷无尽的选择。
庄子的意念,穿越了水和时间,和鱼儿合为一体,水象情人的手,缓缓滑过,岸上的庄子,在水里无比开心。是的,我知道,游泳是快乐的,岸边的那朵花悄悄绽放,和蜜蜂热烈地亲吻,它也是快乐的,水上的惠施有些忧郁,但他也是快乐。
“更奇怪了,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快乐的呢?”惠施生气了。
“我知道,”庄子在水底搂着那条鱼笑道,“我知道,不要和我辩论,我知道你是快乐的。”
因为知觉。因为感受。“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我知道,所以,我反而忘记了我知道些什么,我是如何知道的。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要它如此。如果它不如此,我就不能站在这里观察它。我是世间的公理,永不被证伪。
不要说是对还是错,这是哲学。

(二)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们珍惜生命,是因为生命里有死亡。我们珍重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变成背叛。可是,你珍重了,就会不死吗?爱情就会永恒吗?
庄子说:“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生命,是我们在这世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不可以滥用,我们迟早要将自己,交还给冥冥中的那个神。你和这躯壳所拥有的一切,最终都会象水一样蒸发,象河流一样远走,象梦一样无可追寻。你珍惜或是挥霍,不足以改变这个结局。窃钩者人诛,窃国者天诛,没有分别。庄子在2400年前忧伤地沉思:那么,思考,或者不思考,有区别吗?有我,或者无我,在宇宙最高处的那尊神看来,有什么不同?
当然,庄子是无神论者,但我相信,当他面对浩浩长空,面对生死离散,他一定会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条鱼,摇着尾巴游来,乞求庄子的爱情,庄子敲敲鱼的脑袋,告诉它:你拥有,就会失去。你若没有生的快乐,就不会有死的痛苦。所以,拥有就是失去,死就是生。相濡以沫,最终还是要在光阴中彼此迷失。我们为什么要走那么多弯路呢?结局清清楚楚地摆在前面,它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抵达。
他告诉鱼:你还是回海里去吧,江长湖宽,生命只是一场体验。
老婆在他的臂弯中死了。千千万万年,造化安排的这一次绝无仅有的相逢结束了。在几个小时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读书,还在用树叶和红薯煮粥。庄子看着她渐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国的街市中,敲着盆,大声歌唱。
“你怎么了?”有人问。
“哦,我的老婆死了。”他说,继续歌唱。
庄子望向天空。云朵在头上不停变幻,太阳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他看见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扩散,变成云,变成泥土,变成阳光,变成包围自己的空气。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然随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庄子喃喃地说,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里,她即将永恒,她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归宿,所以,我要为她庆贺。
数千年的光阴,如飞鸟一样落在他的头上,他霎那间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隐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着得到永生。而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得“道”,因为人有知觉、有形状、有质量。只有死去才可以。他在宇宙的最远处,看着自己微笑。

(三)在权贵的冷眼中桀骜不驯

终庄子一生,他始终对自己忠诚。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穿行帝阙,向王侯亮出宝剑;他和林间的枯骨、河里的渔夫结成朋友,向飞鸟和青草深情凝视。他在向人借钱的时候,依然不放弃骨子里的骄傲———你可以不借给我,但你不能欺骗我,他笑笑说,鱼渴的时候,你只要给他一口水就行了,不用引来大海。
庄子的哲学,似乎和鱼很有缘份,这让我们闻到喷香的海鲜味道,而不象孔子,有腐烂的气息。

他从骨头里藐视金钱和名位。挤脓的,得一辆车;舔痔疮的,得五辆车。你有这么多车,给当官的舔了几次痔疮?读这种书,让人感觉暑汗顿消,两腋生风。
他自己编草鞋换米,我想,他编草鞋的时候,嘴里一定还哼着风雅颂的小曲儿,心中无比自豪,出将入相又怎么样?堂呼阶应、起居八座,又怎么样?如果人有了精神上不朽的追求,那么,物质,只不过是猫头鹰嘴里腐烂的老腐尸体。
“不要跟我说当官的事!”他捂上了耳朵,“与其残民以逞,不如曳尾于泥涂。”我是一只乌龟,你还是让我在泥里艰难地爬动吧,这样,我就能用更多时间来关怀世界,关怀我自己。
庄子留给我们的,只是三十三篇短文,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我感到很开心。
当然,我们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还在高天之上,俯瞰着众生沉默不语。
有人见他绑着破草鞋,便问他说:“先生怎么这样疲困呢?”庄子回答说:这那里是疲困而是贫穷啊!读书人有理想而不能施行,这叫做疲困;衣服旧鞋子破了,这叫贫困不是疲困。我现在处于昏君乱相的时代,要想不疲困怎么可能呢?
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曾为宋王出使秦国,随从的车子有一百多辆,回到宋国之后对庄子说:你住在穷里陋巷,生活困窘,靠织草鞋度日,面黄肌瘦到这个样子,这是我所不能及的。而我见到万乘君主得到随从车辆一百多这是我比你优越的地方。”庄子回敬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能治愈他的毒疮的可以得到一辆车,用舌头舐他的痔疮的可以得到五辆车,治的病越低下可以得到的车子越多。你大概是用舌头舐痔疮的吧,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车子呢?你快走吧!”
庄子一生穷愁潦倒,他不是没有机会做官,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不原做官。庄子的才能闻名遐迩,楚王听说到庄子的才干,就派了两名使臣带着重金去聘他当宰相,庄子对使臣说:千金固然重利,宰相也可称尊位,但你们没见那用其所长的?虽然平时总给它吃上好的美味食料给它披上锦绣的衣服,但一旦把它牵到太庙作祭品时,它就象作头孤独的小猪,也是不可能的了。你们快走吧,不要来玷污我了。我宁愿在污浊的泥水之中游戏自乐,也不原为当权者所束缚,我终身不愿为官,让我的精神得到快乐。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经不住富贵的诱惑,去魏国做了宰相,庄子要去看他,有人向惠施挑拨说:“庄子想来代你做相。”惠施很恐慌就在国内搜查庄子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去讥笑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叫凤凰,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不是竹子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喝的,一支猫头鹰找到一只死老鼠,对着飞过来的凤凰叫了一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庄子以高洁的凤凰自比,在他看来宰相之位好比是只腐烂的老鼠,根本不值得一顾。

庄子之所以宁可过着贫苦的生活而不去当官求取富贵,是因为他厌恶虚为的封建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不满情绪。为了不和当权者同流合污,庄子后来当了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疾俗,痛恨权贵的心志。

四)削白垩土的故事

惠子是庄子生平最好的朋友。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在惠子的坟墓前,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地有个人,有一天他正在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象苍蝇翅膀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那人也非常勇敢,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你现在叫我削,我不敢了,你也会怕呀'自从惠子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写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以及两人之间的熟悉与了解,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五)小雀跳梁亦适趣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 逍遥游》。

知了和斑鸠不知道鲲鹏高翔的道理,它们看大鹏费这么大的力气往南飞去,讥笑道:“我腾地一下就飞了起来,碰到树枝、房梁就落到上面,即使这样,有时候还飞不到上面,累了就只好落在地上休息一会。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气,高飞九万里而去南面呢?”

一个人到郊外去,一天吃三顿饭,回到家里后肚里还饱饱的呢。一个人要走一百里,那可就需要准备隔夜的粮食了。假如要到千里之外,那就需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也就是说,做的事情越大,需做的准备也就越多。知了、斑鸠这两个小东西怎么能懂得这样的大道理呢?

这就是说,懂得小道理的不懂得大道理,生命短促的不理解生命长久的。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你不看,朝生暮死的朝菌永远也不知道还有三旬为月的事情,夏天鸣叫的知了永远不知道世上还有春天和秋天,这是因为它们的生命太短促了啊!楚国的南面有一种灵龟,以五百年作为春天,以五百年作为秋天;上古时候有一种椿树,以八千年作为春天,以八千年作秋天。彭祖是古代一位长寿的老人,据说活了八百岁。一般的人要与他比较长寿,那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王与夏棘也曾经谈到过类似的故事。当时他们是在讨论上下四方有没有边际的问题。夏棘说:“在什么也不生长的边远北方再往北,有一个辽阔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面有一种鱼,宽度足有几千里,而长度那就没有人知道了。这种鱼的名字叫做鲲。在那里还有一种鸟,名字叫鹏,脊背像高大的泰山,羽翼像遮天的乌云,搏击长空,盘旋而上,高达九万里。驾着云气,背负青天,而后向南飞,它是要到南海去,小雀看到了讥笑道:‘它是要往哪里飞哟?我腾地一下就飞起来了,大不了飞上几丈高就下来,在蒿草之间飞来飞去,这也就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而它这是要往哪里飞哟?’而这就是大小两种不同东西的区别呀!”

由此看来,才智可为一方长官、品行可统一乡之众、德性适为一郡为主、能力可做一国之君的人,自己看待自己,大概都像小雀一样,认为已经达到极限了。不过宋荣子却会嘲笑他们。宋荣子是一位境界高邈的人。天下的人都颂扬他也不会欢欣,天下的人都诅骂他他也不沮丧。他明白身内与身外的分别,善辩荣誉与耻辱的境界。这可以说是到了头了吧!他在处世方面已经达到了不经心小事的程度。不过他仍然有不足之处。

这个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它告诉人们,不要用自己的光去衡量天下,不要用自己的见识去局限天下。天地辽阔,事物众多,用一己之见窥天下,不仅不能理解天下,而且会犯以框大的错误。正像知了、斑鸠和小雀不能理解大鹏为什么要翔一样。

‘捌’ 庄子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庄子的故事有很多,但最有名的应该是《庄子梦蝶》了。

《庄子梦蝶》的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梦蝶》的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梦蝶》的寓意:

道家思想:庄周变为蝴蝶步入极乐,乃人生大幸;蝴蝶变为庄周步入喧嚣,乃人生之不幸!周变蝶乃脱俗成仙,蝶变周乃堕落红尘!

这则故事穷尽了自然造化和自由人生的真谛,所以后人总是以庄周化蝶作为实现人生自由的典范。

‘玖’ 庄子的故事

庄子的故事有许多,梦蝶等比较为人所熟知;以下的故事比较“冷门”一些,供参考: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1);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2),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3)。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4),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5),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6)。”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7),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8),誙誙然如将不得已(9),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10),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11)。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12),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13)。芒乎芴乎(14),而无从出乎(15)!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16)!万物职职(17),皆从无为殖(18)。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译文】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早雀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 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陆乱早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刚烈之士为了天下而表现出忘身殉国的行为,可是却不足以存活自身。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真正的好呢,还是实在不能算是好呢?如果认为是好行为,却不足以存活自身;如果认为不是好行为,却又足以使别人存活下来。所以说:“忠诚的劝谏不被接纳,那就退让一旁不再去争谏。”伍子胥忠心劝谏以致身受残戮,如果他不努力去争谏,忠臣的美名也就不会成就。那么果真又有所谓好还是没有呢? 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果真不是快乐呢?我观察那世俗所欢欣的东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拼死竞逐的样子真像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人人都说这就是最为快乐的事,而我并不看作就是快乐,当然也不认为不是快乐。那么,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我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这又是世俗陪悉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烦恼的。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天下的是非果真是未可确定的。虽然如此,无为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确定是非。最大的快乐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无为算是最接近于使自身存活的了。请让我说说这一点。苍天无为因而清虚明澈,大地无为因而浊重宁寂,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就全都能变化生长。恍恍惚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惚惚恍恍,没有一点儿痕迹!万物繁多,全从无为中繁衍生殖。所以说,天和地自清自宁无心去做什么却又无所不生无所不做,而人谁又能够做到无为呢!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原文】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1),?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2),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3)。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4),目大不??”蹇裳躩步(5),执弹而留之(6)。?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7),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8),见利而忘其真(9)。庄周怵然曰(10):“噫!物固相累(11),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12)。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13),蔺且从而问之(14):“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15)?”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16)’。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17),吾所以不庭也。” 【译文】 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世上的物类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争夺的,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召引!”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原文】 阳子之宋(1),宿于逆旅(2)。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3)。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 阳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漂亮,一个丑陋,可是长得丑陋的受到宠爱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阳朱问他的缘故,年青的店主回答:“那个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但是我却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以为丑陋,但是我却不觉得他丑陋。”阳子转对弟子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良但却不自以为具有了贤良的品行,去到哪里不会受到敬重和爱戴啊!”

阅读全文

与庄子这个故事怎么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康证带什么办理 浏览:791
美女你为什么这么卑微 浏览:41
机场哪个岗位美女多 浏览:620
办个健康证到哪里去 浏览:382
旧版故事会哪里能买到 浏览:464
铭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948
山东省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怎么算 浏览:149
经济落后房价低怎么表述 浏览:820
健康卡怎么办理下来 浏览:634
男1987年属兔是什么命女婚姻 浏览:748
夫妻婚姻是什么 浏览:285
虎牙直播怎么会有美女直播 浏览:245
业主委员会经济问题向哪里投诉 浏览:522
幸福联盟是个什么公司 浏览:903
平安健康体检一般检查什么 浏览:221
武功世家有什么故事吗 浏览:238
为什么说内蒙古美女多 浏览:391
健康码如何弄而不要验证码的 浏览:428
男马跟女马婚姻如何 浏览:702
知足才会幸福是什么歌 浏览: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