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是什么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如下:
窦燕山年轻时,虽然家道富有,但其为人却很恶劣,常常昧心行事,借势欺压村里人,以至于年已30岁,仍膝下无子。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是件极不光彩的事。
一天夜里,窦燕山梦见了已故的爷爷和父亲,他们严厉地教训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已张注天曹。日后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如果你现在悬崖勒马,赶快改过迁善,重做新人,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挽回天意,改变你的命运!”
窦燕山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父亲的忠告,久久在耳边萦绕,总也挥之不去。于是他下定决心芹渣,弃恶从善,痛改前非,改邪归正,多启虚做好事、善事,立功赎罪,渴望挽回不良影响。
那以后,窦燕山一生都在做好事。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很多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
他为了更多救苦济人,自己生活的却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扶贫救急之用。
几年之后的一天晚上,窦燕山又做了一个梦。这个梦不再是恶梦,而是好梦。他已故的父亲又托梦对他说:“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金榜提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窦燕山一觉醒来,感觉如同南柯一梦。虽说是梦,但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非常高兴。父亲在梦中的话,给了他更大的激励。于是,他更加努力修身积德。
出处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嫌旁悄窦燕山教育子女经验的总结。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市蓟县(1976年划归蓟县,原属河北遵化县治),目前蓟县境内尚存窦禹钧墓和碑。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贰’ 五子登科的由来故事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
‘叁’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是什么意思急急急
意思是窦燕山有很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的五个儿子都成才出名。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出生于蓟州渔阳(天津市蓟县),五代后晋时期人物,出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禹钧的成就在于他教育子女方法得当,他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姿闭源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迹态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态哗至。窦禹钧的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肆’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具体是怎么回事请赐教,谢啦!
窦燕山的故事发生在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河北省遵化市,那时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遵化后唐925年建县,是在后周之前,窦燕山所在的西龙虎峪镇龙前村当属“遵化县”境内。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周时人,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他出身富裕,但以势压贫,穷人借粮时小斗出大斗进,年过三十膝下无子。
一天死去的父亲梦中告诉他:“你心术不正不会有儿子,必须积德才能感动天地”。从此,窦燕山积善行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个仆人偷了他的钱把幼女留给他,窦收为养女并抚养成人,为其择良婿赠给丰厚的陪嫁。
他的妻子连生了五个儿子,他注重品德才学培养,先后登科及第,创造了着名的“五子登科”的神话。
后《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
(4)窦燕山教子的故事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一、故事具体内容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考中了科举。
窦燕山生于五代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乱的阶段。窦燕山虽然家庭富足,但是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很孝顺,对于母亲的话,从来不敢违逆。
在那个时代的人,多数在二十岁左右就结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就会感觉到“无后为大稿配”的忧虑。
可窦燕山到了三十余岁,膝下犹虚,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夜间,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已故的祖父对他说:“你前生的恶业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运,不仅没有儿子,并且寿命也很短促。
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二万银钱,恐怕给主人发觉,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仆人从此远逃他乡。
禹钧发觉了这件事,把仆人所写的债券焚毁,并且对仆人的女儿抚养得很好,那女儿长大后,禹钧还替她备了嫁妆,嫁了一位美满的贤婿。
窦禹钧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私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锋敬扮浪费,每年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的贫苦子弟,代为缴纳学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的优秀人才。
后来努力修身积德的窦燕山终于有了孩子,而且还是五个都是儿子。中年得子的窦燕山对孩子教育还是严厉,而这个五个孩子也很争气,学习刻苦,孝顺师长。后来五个儿子都先后中了进士,做了大官
二、相关成语五子登科解析
【解释】: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出自】:五代司马贞补《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作结婚的祝福词
三、相关传统图案
1、雄鸡:吉祥如意,常带五只小鸡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2、一只大猪膝下,一群小猪仔在欢快地戏耍着,这款叫做“金玉满堂”,寓意五子登科、六畜兴旺。
3、生男报喜蛋染红绿蓝黄紫五色,寓意“五子银灶登科”。
‘伍’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
宋代学者王应麟编写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景仰,而且传颂至今,家喻户晓。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他家住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窦燕山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但他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派昌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女孩成年以后,窦燕山替她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那位仆人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就从外地回来,到窦燕山家里,哭着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窦燕山不仅没追究往事,还劝他浪子回头,重新做人。仆人全家感恩不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于是,他们把窦燕山的画像挂在堂前,早晚供养,以表达知恩图报的心愿。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窦燕山到延庆寺佛前进香,忽然在后殿的台阶旁边,拾到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二百两银子、三十两黄金,他想,这一定是别人遗失的。金银的数额很大,他不敢在寺内久留,赶快拿着钱袋回家了。
第二天清晨,窦燕山早早来到寺庙,在那里守候失主。不一会儿,见一个人远远地痛哭流涕而来。窦燕山问他为何痛哭,那个人实情相告:“父亲犯罪,将要被发配到荒僻的边疆充军,为了给父亲赎罪,我恳求哀告所有的亲戚,好不容易借来了钱,都装在一个袋里,须臾不敢离身。谁知,昨天晚世猜上和一个朋友喝酒,喝醉以后头昏脑涨,不知怎么回事,钱袋竟然丢了。没有钱,我怎么给父亲赎罪啊,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父亲了。”说着,他悔恨交加,号啕大哭起来。
听他这么说,窦燕山知道此人就是失主,经过验证,钱数相符,窦燕山把他带回家,不仅把失物还给他,还安慰他不要着急,并且赠给他一些财物。那个人欢天喜地道谢而去。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搜羡型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就这样,窦燕山建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有一天,窦燕山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和父亲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十六年,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将来都很显达,能够光宗耀祖。你寿终之后,可以升天作真人。”说完,又嘱咐他:“因果报应的道理,确实不虚。行善造恶的报应,或见于现世,或报应在来世,或影响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对没有疑问啊。”
从此以后,窦燕山更加努力地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他以身作则,治家非常严格,窦氏家规上说:“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严格的家教培养出孩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窦家五子都荣登了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从此以后,“五子登科”成为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殷殷期望。
后来,窦燕山官至谏议大夫,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预知时至,他沐浴更衣,向亲友告别,谈笑而卒,令人羡慕。
窦燕山通过努力行善,不仅改变自己无子短寿的命运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而且使后代子孙昌盛显达,由此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恶祸福在一念之间,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宋朝的范文正公,曾将窦燕山的事迹记录下来,训示子孙,范公自己也身体力行,倡办义学,购置义田,因而后代非常昌盛发达。而范公为了使窦公的事迹流传天下,好善好德之人都能看到,特意详细记录,并嘱咐子孙广为传播,其拳拳爱人之心,跃然可见。
司马温公在家训中也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窦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蕴含着深远的哲理和人生智慧。祈望每一位贤明的父母,能由此体悟出家庭教育的真谛。
‘陆’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对五个孩子是怎样教育的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窦燕山教育子女经验的总结。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 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 30 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 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柒’ 【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原文】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故事】
窦燕山生于五代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乱的阶段。窦燕山虽然家庭富瞎颤足,但是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很孝顺,对于母亲的话,从来不敢违逆。
在那个时代的人,多数在二十岁左右就结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就会感觉到“无后为大”的忧虑。可窦燕山到了三十余岁,膝下犹虚,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夜间,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已故的祖父对他说:“你前生的恶业很重,所以你肆宏今生的命运,不仅没有儿子,并且寿命也很短促。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二万银钱,恐怕给主人发觉,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仆人从此远逃他乡。禹钧发觉了这件事,把仆人所写的债券焚毁,并且对仆人的女儿抚养得很好,那女儿长大后,禹钧还替她备了嫁妆,嫁了一位美满的贤婿。
窦禹钧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裂神册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私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的贫苦子弟,代为缴纳学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的优秀人才。
后来努力修身积德的窦燕山终于有了孩子,而且还是五个都是儿子。中年得子的窦燕山对孩子教育还是严厉,而这个五个孩子也很争气,学习刻苦,孝顺师长。后来五个儿子都先后中了进士,做了大官,这也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
窦燕山教育孩子秘诀,重在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窦燕山用他的言行,践行着一个士大夫的道德操守,履行着一个父亲的责任,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善良正义的种子。儿子们不仅学业优异,而且个个在朝廷担任要职,显赫一时。
很多书读得好的孩子,不完全是靠死记硬背,或者别的什么科学方法,更多的在于读书之外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风,能造就良家子。和孟母三迁一样,窦燕山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教育孩子。
‘捌’ 窦燕山有什么典故
意思是:五代后晋时的窦燕山教育儿子很有丛早正方法,他教育的5个儿子都先后登科及第,声名显赫,光宗耀祖。
《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渗悔,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睁坦要教子有方。
窦禹钧家教很严,所以儿子们都很循规蹈矩,和睦雍熙,满门孝顺。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先后中了进士,大儿子窦仪,官至尚书,次儿窦俨,位至翰林学士,三儿窦偁,官参知政事,四儿窦侃,任起居郎,五儿窦僖,位左补阙,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
当时侍郎冯道赠诗一首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桩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窦禹钧是教子有方的典范,现在广东地区称父亲仍为‘老窦’
(8)窦燕山教子的故事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涿州范阳县人。五代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与兄窦禹锡皆以词学着名。唐末时任幽州掾,历官齐州、邓州、安州、同州等八州支使判官。后周时期,升户部郎中、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致仕。
‘玖’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故事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讲的是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的故事。
巧陵窦燕山的故事如下: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北京幽洲人。传说窦燕山少时行恶孝搜戚,三十而无子。其父送梦给他让他”速要悔过迁善“”改过呈祥“。他将梦中之言谨漏御记在心,于是周济贫寒,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后生五子,且齐登科甲。长子曰仪,为礼部尚书;次子曰俨,为礼部侍郎;三曰侃,为补阙;四子曰称,为谏议大夫;五子曰僖,为起居郎、后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注:《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