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大碗茶的小故事
蒲松龄路设陪陪大碗茶
清康嫌瞎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季节,在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的蒲家庄大路口的老树下,一位三十来岁的汉子摆了一个凉茶摊。他长得很瘦,开襟的粗布短衫显现出这芦者蠢人家道的清贫。而这个茶摊除了一小缸粗茶、四五只粗瓷大碗外,让人纳闷的是摊桌上竟搁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这与卖茶怎么也不沾边。这位瘦汉便是中国古典名着《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❷ 红楼梦第41回的故事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话说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
个大倭瓜.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于是吃过门杯,因又逗趣笑道:实告诉说罢,我
的手脚子粗笨, 又喝了酒,仔细失手打了这瓷杯.有木头的杯取个子来,我便失了手,
掉了地下也无碍.众人听了,又笑起来.凤姐儿听如此说,便忙笑道:果真要木头的,
我就取了来.可有一句先说下:这木头的可比不得瓷的,他都是一套,定要吃遍一套方
使得.刘姥姥听了心下ゅ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真竟有.我时常
在村庄乡绅大家也赴过席, 金杯银杯倒都也见过,从来没见有木头杯之说.哦,是了,
想必是小孩子们使的木碗儿,不过诓我多喝两碗.别管他,横竖这酒蜜水儿似的,多喝
点子也无妨.想毕,便说:取来再商量.凤姐乃命丰儿:到前面里间屋,书架子上有
十个竹根套杯取来. 丰儿听了,答应才要去,鸳鸯笑道:我知道你这十个杯还小.况
且你才说是木头的, 这会子又拿了竹根子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
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凤姐儿笑道:更好了.鸳鸯果命人取来.刘姥
姥一看, 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
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 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
图印.因忙说道:拿了那小的来就是了,怎么这样多?凤姐儿笑道:这个杯没有喝一
个的理. 我们家因没有这大量的,所以没人敢使他.姥姥既要,好容易寻了出来,必定
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 刘姥姥唬的忙道:这个不敢.好姑奶奶,饶了我罢.贾母,薛
姨妈,王夫人知道他上了年纪的人,禁不起,忙笑道: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
吃这头一杯罢. 刘姥姥道:阿弥陀佛!我还是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
慢慢的吃罢. 说的众人又笑起来.鸳鸯无法,只得命人满斟了一大杯,刘姥姥两手捧
着喝. 贾母薛姨妈都道:慢些,不要呛了.薛姨妈又命凤姐儿布了菜.凤姐笑道:姥
姥要吃什么, 说出名儿来,我搛了喂你.刘姥姥道:我知什么名儿,样样都是好的.
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
: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
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 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
再不哄你. 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
嚼. 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
还不象是茄子. 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了,只要净肉虚神巧,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
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
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
吐舌说道: 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一面说笑,一面慢慢的
吃完了酒, 还只管细玩那杯.凤姐笑道:还是不足兴,再吃一杯罢.刘姥姥忙道:了
不得,那就醉死了.我因为爱这样范,亏他怎么作了.鸳鸯瞎薯笑道:酒吃完了,到底这杯
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
头! 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差键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
眼睛里天天见他, 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
我认一认. 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道: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
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杯体重,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的.众
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只见一个婆子走来请问贾母, 说:姑娘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就演罢还是再
等一会子?贾母忙笑道:可是倒忘了他们,就叫他们演罢.那个婆子答应去了.不一
时, 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
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才要饮,只见王夫
人也要饮,命人换暖酒,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
他手内吃了两口.一时暖酒来了,宝玉仍归旧坐,王夫人提了暖壶下席来,众人皆都出
了席,薛姨妈也立起来,贾母忙命李,凤二人接过壶来:让你姨妈坐了,大家才便.王
夫人见如此说,方将壶递与凤姐,自己归坐.贾母笑道:大家吃上两杯,今日着实有趣
. 说着擎杯让薛姨妈,又向湘云宝钗道:你姐妹两个也吃一杯.你妹妹虽不大会吃,
也别饶他. 说着自己已干了.湘云,宝钗,黛玉也都干了.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
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
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
须臾乐止,薛姨妈出席笑道:大家的酒想也都有了,且出去散散再坐罢.贾母也
正要散散,于是大家出席,都随着贾母游玩.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
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
的领会, 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
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众人不解,因问什么雀儿变俊了,会讲话.刘姥姥道:
那廊下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
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都笑将起来.
一时只见丫鬟们来请用点心.贾母道:吃了两杯酒,倒也不饿.也罢,就拿了这里
来,大家随便吃些罢.丫鬟便去抬了两张几来,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每个盒
内两样: 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
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这油腻腻
的,谁吃这个!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也不喜欢.因让薛姨妈吃,薛姨妈只拣
了一块糕,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鬟了.刘姥姥因见那小面
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
这么个纸的来. 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众人都笑
了.贾母道:家去我送你一坛子.你先趁热吃这个罢.别人不过拣各人爱吃的一两点
就罢了,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作的小巧,不显盘堆的,他和板儿每样吃了
些, 就去了半盘子.剩的,凤姐又命攒了两盘并一个攒盘,与文官等吃去.忽见奶子抱
了大姐儿来, 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
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
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
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 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
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
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
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
茶盘, 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
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
了半盏, 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
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
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 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
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 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
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
你又赶了来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
妙玉忙命: 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
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べ三个隶
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
小字.妙玉便斟了一,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
.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
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
器? 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
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ニ出来,笑道:就剩了这
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
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
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
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
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
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
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
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
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 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
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
.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
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
也脏了. 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
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
他们, 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
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
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
且说贾母因觉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迎春姊妹陪了薛姨妈去吃酒,自己便往稻
香村来歇息.凤姐忙命人将小竹椅抬来,贾母坐上,两个婆子抬起,凤姐李纨和众丫鬟
婆子围随去了,不在话下.这里薛姨妈也就辞出.王夫人打发文官等出去,将攒盒散与
众丫鬟们吃去, 自己便也乘空歇着,随便歪在方才贾母坐的榻上,命一个小丫头放下
帘子来,又命他捶着腿,吩咐他:老太太那里有信,你就叫我.说着也歪着睡着了.
宝玉湘云等看着丫鬟们将攒盒搁在山石上,也有坐在山石上的,也有坐在草地下
的, 也有靠着树的,也有傍着水的,倒也十分热闹.一时又见鸳鸯来了,要带着刘姥姥
各处去逛,众人也都赶着取笑.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嗳呀!这
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爬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刘姥姥道:笑什么?这牌楼上字
我都认得. 我们那里这样的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庙的名字.众人笑
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众人笑
的拍手打脚,还要拿他取笑.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
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那
婆子指与地方,便乐得走开去歇息.
那刘姥姥因喝了些酒, 他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
几碗茶, 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及出厕来,酒被风禁,且年迈之人,蹲了半天,
忽一起身, 只觉得眼花头眩,辨不出路径.四顾一望,皆是树木山石楼台房舍,却不知
那一处是往那里去的了, 只得认着一条石子路慢慢的走来.及至到了房舍跟前,又找
不着门, 再找了半日,忽见一带竹篱,刘姥姥心中自忖道:这里也有扁豆架子.一面
想,一面顺着花障走了来,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
宽,石头砌岸,里面碧浏清水流往那边去了,上面有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刘姥姥便度
石过去, 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
一个女孩儿, 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
到这里来.说了,只觉那女孩儿不答.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
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
活凸出来的. 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
身方得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
壁玲珑剔透, 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
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
去, 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
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
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
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
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
一面说, 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
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
精致的床帐. 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
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且说众人等他不见, 板儿见没了他姥姥,急的哭了.众人都笑道:别是掉在茅厕
里了?快叫人去瞧瞧.因命两个婆子去找,回来说没有.众人各处搜寻不见.袭人其
道路:是他醉了迷了路,顺着这一条路往我们后院子里去了.若进了花障子到后房门
进去, 虽然碰头,还有小丫头们知道,若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上去,若绕出去还好,若
绕不出去, 可够他绕回子好的.我且瞧瞧去.一面想,一面回来,进了怡红院便叫人,
谁知那几个房子里小丫头已偷空顽去了.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 转过集锦К子,就听的鼾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
满屋一瞧,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
死活的推醒. 那刘姥姥惊醒,睁眼见了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并没弄
脏了床帐.一面说一面用手去掸.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
他说话. 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须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呕吐,
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刘姥姥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
命他坐了,向他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刘姥姥答应知道.又与他
两碗茶吃,方觉酒醒了,因问道: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
的一样.袭人微微笑道:这个么,是宝二爷的卧室.那刘姥姥吓的不敢作声.袭人带
他从前面出去, 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
罢了.
一时贾母醒了,就在稻香村摆晚饭.贾母因觉懒懒的,也不吃饭,便坐了竹椅小敞
轿,回至房中歇息,命凤姐儿等去吃饭.他姊妹方复进园来.要知端的----
赏析: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老醉卧怡红园
妙玉,气质美如兰的,才华馥比仙的,独一无二的女郎,《红楼梦》中最神圣的,最光辉灿烂的仙姝,你,总算出场了!你,真的是姗姗来迟了!你的出场,使《红楼梦》更加迷人了,使我这个红楼梦迷更加着迷了。(对妙玉评价这么高?看来你崇拜这位尼姑!为什么呢?)
妙玉,你对贾府的最高领导史太君,如此冷淡,如此傲慢,而对贾宝玉却如此钟情。你真的是…(是什么?是有点像我了,是吗?)有人评你“天子不朝,诸侯不友,壁立万仞”,你真的是一位具有铮铮傲骨的知识人士。你因太过于孤芳自赏,致为世俗所不容;而对于你所钟情的人,你却甘愿为他效劳。你见不得像刘老老这样没有骨气的穷人,在贵族面前低声下气,甘愿为人取乐。你的才,你的貌,你的灵,你的高洁,你的孤傲,你浑身是诗,你是雪,你是雪地红梅,你是矛盾,你是谁啊?···(很有气势!)(听春雨评:看得出你对妙玉如此的情有独钟。任凭她,“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我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清高、我行我素!难怪世难容。对于爱,宝钗她可巧取,黛玉她可流露;轮到妙玉的却只有煎熬……。有感: 风姿玉态下天河,心高神傲有几多?苦叹人间情难诉,红尘未了奈若何!)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标题妙啊!茶,是什么?茶,是爱情的象征。第25回凤姐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一语点出了茶与爱情婚姻的关系。古语有“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之说。苏东坡有诗:“天下佳茗即佳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经常用茶来交流夫妻爱情。茶树具有“有子移则不生”的特点,象征幸福美满的爱情忠贞不二。日本电影《秋刀鱼的味道》中,把茶的滋味与爱的滋味相联系,女主人公的体香,恰似一杯淡淡的绿茶之香,会温暖、柔和地充溢着恋人的身心。(为了证明茶是爱情的象征,又旁征博引了。)
这回中的“茶”,就是妙玉与宝玉之间爱情交流的象征。妙玉奉茶,既向宝玉奉送爱情。妙玉用自己的茶杯斟茶给宝玉吃,把自己的情味传递给对方;宝玉细细来品妙玉给他的茶味,即爱情之味。“品”字真妙啊!我们民族的汉字造型,真是妙不可言;用汉字来写文章的人用心更妙。三口为品,宝玉品茶,就是在领略妙玉所赐的灵之爱。笔者有“蝶恋花”词咏妙玉奉茶一事:
心里装着人一个,佛院人间相隔万千河。密密爱意心底锁,口里只念阿弥陀。
佛堂今日笑灯火,贵人临门喜事从天堕。天赐良机莫放过,奉茶巧消相如渴。
相如,即汉朝司马相如,他渴爱卓文君已久矣。红楼梦!这样的神奇文章,真是百读不厌的啊!
刘老老醉卧怡红园,有深意。怡红园不仅是宝玉的住地,更是皇帝娘娘省亲的圣地之一;怡红园三字是元妃所赐。这样的圣地竟让一村妪醉卧,连连放屁,圣地不圣矣。更有甚者,在最神圣的省亲别墅牌坊下面,刘老老这个下等女人,竟然要脱下裤子解大便。这使人想起了英国诗人拜伦在某英国第一权威人物的墓碑上的诗:“行人,在此脱裤小便吧!”对专制王权的蔑视,中外艺术家的态度相同。
❸ 关于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
《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
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来到花山村,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日夜操劳。毛主席百忙之中还轮模含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1、请乡亲们来碾米,当毛主席听不到花椒树下的碾米声时,毛主席觉得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影响群众吃饭,所以,毛主席不怕碾米声打扰他工作,认为只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不怕周围的环境不好。 所以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重新回到花椒树下碾米,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
2、请乡亲们喝茶,毛主席让警卫员、炊事员沏茶给碾米的群众喝,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觉得茶叶很珍贵,很是为难。
毛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腊笑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强调了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毛泽东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
3、帮乡亲们推碾子,还到群众中讲解喝茶的好处,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码肢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主席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主席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
(3)两碗茶的故事有哪些扩展阅读:
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反应了毛主席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出毛泽东主席既是伟人也是普通人,显示毛主席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也具有伟人的宽广胸怀。
❹ 有哪些毛主席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群众的故事
毛主席在花山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niǎn)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有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bò)箕(jī)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ǎn)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满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吱吱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的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tǒng)茶叶交给炊(chuī)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qī)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晾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茶水对这山旮(gā)旯(lá)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
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tiáo)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❺ 求白居易《两碗茶》的中心思想。
白居易通过《两碗茶》这首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把茶与人生作比较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不受喜怒哀乐的困恼,碰宏坦然面对人生的积极的生塌纤活态团吵仿度。
❻ 白居易 两碗茶 的有关故事
食罢简敬铅一觉睡,
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
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拦好
忧人厌年赊;
无稿蠢忧无乐者,
长短任生涯。
❼ 毛主席和劳动人民相处的小故事
一、毛主席心中的人民群众
1947年,毛泽东东渡黄河后,乘吉普车去西柏坡。行进途中,他看到了路旁有一个生病的女孩和泪流满面的妇女。他身子一阵震颤,急忙下车——以下是毛泽东卫士们回忆的原文:
毛泽东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边,摸摸孩子的手和额部:“孩子怎么了?”
“病啦!”女人泪流满面。
“什么病?”
“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升。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了一口气……”女人呜呜地哭出声。
听到此,毛泽东眼圈泛红,猛地扭回头,朝车上看。是在找随军医生。
“我在这里。”朱医生在毛泽东身边说。
“快给这孩子看病。”
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那妇女孩子发病过程……
“有救吗?”毛泽东声音颤抖,提着一颗心。
“有救。”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顿时放开声音。
“可这药……”
“没药了?”毛泽东又显出紧张担心。
“有是有……只剩一支了。”
“什么药?”
“盘尼西林。”
“那就快用。”
“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朱医生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用给了生帆御病的孩子。那时,抗生素不象现在这么泛滥,所以很显特效。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工夫不大,孩子忽然掀起眼皮,顷轿闹轻悠悠叫了一声:“娘……”
那妇女呆呆地睁着大眼,泪水小河一样哗哗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后来,每当谈到那个孩子和流泪的母亲,毛泽东眼圈总要泛红:“也不知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他多次感慨:“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就该为农民治病么!”
这种事,已完全不需要我们去作更多的评论。人民的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心贴得如此之近,如此之紧,人人一看便能明了。
二、鱼儿离不开水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人民,在毛泽东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
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与追求。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久地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
身处人民群众之中,如鱼得水,毛泽东显得是那样开心。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鱼水关系是什么呢,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却不可离开水,所以用这比喻老百姓跟他的关系,比喻党群关系。历代统治者,形容自己和老百姓的关系的时候,都是水和舟的关系,那个舟是在水上,水是载着舟的,舟还是浮在水上的,就是说封建的统治,它可能还是在老百姓之上。而主席把自己比作为鱼,就说我永远离不开你,但你可以没有我,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深刻的。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始终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延安到北京,毛泽东保持着一些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穿了多年的衣物舍不得扔掉,总是缝缝补补再穿,饮食习惯也不大讲究,听到农民受苦就掉眼泪。
1942年6月3日,天正下着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
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他说:“你们倒是应该去调查一下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太多,征收的公粮太多,老百姓负担过重,群众中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通过这件事,毛泽东开始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毛泽东还亲手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三、第一次为主席拍照片
1937年11月,徐肖冰那时刚参加革命,在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有一天,组织上对徐肖冰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拍摄,具体情况到飞机场就知道了。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人还很少。等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雀罩、博古、肖劲光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到机场来了,飞机一到,徐肖冰还没反应过来,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原来是苏联派专机把王明、康生从莫斯科送回延安,陈云也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另外还有一些随行人员。那时徐肖冰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主席的镜头多一点。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主席就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然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见《毛泽东画传》第132页,徐肖冰摄)。那时徐肖冰用的是小型、老式的相机,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他只好离得远一些,以主席为中心拍照。因为不熟悉,这次拍照险些把站在边上的王明圈在镜头外面。刚拍完一张,突然有个外国人把徐肖冰拉到旁边,问:“你是哪里来的?”徐肖冰说:“我是后方政治科的宣传干事,是组织上通知我来拍这个照片的。”但这人半信半疑,恰好一旁有人认识徐肖冰,向他证明了徐肖冰的身分。后来,徐肖冰才知道这人叫马海德,是个大夫,和美国着名作家斯诺一起到延安的。但当时被他这么一搅,拍照的机会错过了。当徐肖冰与马海德熟悉之后,就总跟他开玩笑:“马大夫,那时我在飞机场拍照片,你怀疑我,这事是你该管的吗?”马海德自己也觉得好笑。
最满意的照片
组织上为了培养徐肖冰,送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四大队作《论持久战》的报告。徐肖冰带着相机,准备给主席多拍几张照片,可是听的人很多,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根本插不进去,更看不见主席。徐肖冰围着房子绕了一个圈,找了好几个角度,希望既能拍到主席,又能把听众也拍进去。拿着相机选来选去,最后,他只好站到边上,拍到主席的侧面,同时也将听众纳入镜头。这幅照片,是徐肖冰到延安后比较近距离拍摄主席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首次面世是在1968年,摄影界的人士认为拍摄领袖人物敢于从侧面取景,而且把听众的反衬也带上了,主席的形象几乎占满了画面,瞬间抓得好,表现的动作也很生动,所以这张照片一发再发(见《毛泽东画传》第159页,徐肖冰摄)。
国民党帽徽的故事
徐肖冰所拍摄的照片中,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张照片还有着特殊的经历。这张照片就是在党的七大会议期间,徐老抢拍的毛主席与朱老总的合影。当时朱老总兼八路军总司令,戴着国民党军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有一段时期它在发表的时候被修改过。与徐肖冰的原照相比,我们会看到,朱老总的帽子上国民党的帽徽被修掉了。现在这幅照片仍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在《毛泽东画传》编辑过程中,徐肖冰一再强调要按历史原貌发表。1988年,日本邀请徐肖冰夫妇去日本举办照片展览,展出的就是原照片。《朝日新闻》特地就此发表文章,称赞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原貌。徐肖冰说,照片记录的就是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
跟着主席回韶山
1959年6月,毛泽东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故乡。因为他的归来,韶山冲沸腾了。毛泽东到达韶山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早上5点钟,他就从住处走出来。侯波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她背着相机寸步不离地跟着主席。上了一个小山顶,主席来到父母的坟墓前鞠躬致敬(见《毛泽东画传》第238页,侯波摄)。随行的人员没有准备,赶忙从旁边的柏树上折下一枝,献在主席父母的坟前。默哀完毕,主席对着父母许愿:以后有机会,我还回来看望你们。
下山路上,主席的故居前已是人山人海。他先去老邻居家。他递给老邻居一支烟,一边用他多年未改的乡音和乡亲们亲切地聊起家常。
侯波站在门外,拍下了这欢乐的瞬间。
这张照片,真切地反映了毛泽东与乡亲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使侯波感悟到,拍摄领袖的照片不仅要表现他们的伟大气质,还要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样的照片才真实、可信、感人(见《毛泽东画传》第428页,侯波摄)。
“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
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休息、办公,并接见国内外的客人。5月的一天,侯波接到组织下达的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见外宾的摄影工作。当时,侯波的工作单位还在北平电影制片厂,中央有事就来电话通知,有时也来车接。这次会见结束,客人走后,侯波他们收拾机械也准备离开。这时,主席回过身来招呼他们坐下。他在延安时就认识徐肖冰,但没有见过侯波。徐肖冰便向主席介绍侯波:“这是我的爱人。”主席便问侯波老家是哪里,侯波回答:“山西夏县。”主席说:“哦!是关云长老乡!陈赓在你家乡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呢!你是什么时候到延安的?”侯波又回答说1939年。主席说:“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要为人民好好服务。”
主席风趣的一番话,使侯波有些紧张的心理放松了,她没想到主席这么平易近人,而且说话这么幽默。想到不能过多占用主席的时间,侯波他们起身向主席告辞,可侯波心里,总想着跟主席合影。未曾想到,主席却站起身,说:“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与侯波他们同来的新华社记者陈正清举着照相机,让侯波夫妇俩跟主席合影。侯波、徐肖冰在主席两侧站好,这时主席摇头说:“不行,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不由分说,主席站到了侯波的左边。陈正清按下快门,这张珍贵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很长时间,侯波珍藏着这张照片,没有拿出来。直到后来才公开。很多人看到照片,都好奇地问侯波:“主席应该站在中间啊?”每次,侯波都要把当时的情况介绍一遍。这也是侯波第一次见到主席。她没想到自己后来也被调入中南海。后来主席的活动多了,中央办公厅考虑到应该用照片来记录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中南海需要有一个专职的摄影人员,组织上就将侯波调入中南海。调去时,侯波是北平电影制片厂的照相科科长,到了中南海以后,仍是照相科长,其实只有她一个人。后来时间久了,主席问:“你怎么叫个‘侯科长’?不要当那个‘长’。”直到现在,主席身边的人一直称她为“侯科长”。
“南京解放”被疑为“摆拍”
1949年4月,徐肖冰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住在香山。一天上午,主席从房间里出来,秘书走来递给他一张《人民日报》的号外,说:“主席,南京解放捷报出来了!”毛主席接过报纸,边走边看。这时徐肖冰拿着相机,却无法拍摄主席的正面,只能耐心等待。看了一会儿,主席见边上有凳子,顺势坐下来,手拿着报纸继续看。怕影响主席看报,徐肖冰悄悄地跟着主席,当主席看到报纸的正面时,“南京解放”的大字标题赫然显目。徐肖冰按下快门,留下了历史永恒的瞬间。
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七律就是这时完成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直到今天,徐肖冰回忆往昔,仍饱含深情:“我在香山为毛主席拍了好些照片,其中自己感到最有意义的是他仔细阅读南京解放号外这个历史镜头。”但是可笑的是,很多摄影家认为这张照片是“摆”出来的,并被作为摆拍的典型。徐肖冰笑道:“我们是搞新闻的,又是给领导拍照,哪里敢摆布!”
主席畅游长江
中南海是有游泳池的,但主席对游泳池不感兴趣,相比而言,他更愿意到江河湖泊里去游,他对中国的江河有着特殊的感情。1956年5月,主席从广州经长沙来到武汉,想到长江去游泳。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很担心,江水里漩涡多、还有血吸虫……然而种种理由都没能说服主席。只要他下定决心,谁劝也没有用。王任重只好组织了几个人先去长江试游,感觉漩涡的力度不大,可以游,才放心。
那天下午,毛主席在杨尚昆、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蛇山脚下,就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处下了水。工厂里的人都出来了,主席一下水,人们就跟着在岸上跑,害怕出事。但是主席特别自信,他游泳的姿势多种多样,蝶泳、蛙泳、仰泳,甚至可以在水里站着。侯波早就做好了准备,把相机、胶卷都准备好,但她不敢下水,只能在船上拍。在她换胶卷的时候,船一晃,装胶卷的纸盒落入水中,这时正好主席游过来,他一把抓住盒子,顺势站在水中,打开纸盒,边看边念上面的英文说明。遗憾的是,当时侯波在装胶卷,没有把这一情景拍下来。
主席一直游到汉口的丹水池附近才上岸,共游了30多公里,两个多小时。后来,他写了那首着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来记述这次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说起主席照片背后的故事,两位老人侃侃而谈,他们的思维如此清晰,以至于和主席在一起的点滴都记忆犹新。很多人惊叹徐肖冰、侯波夫妇为主席拍的照片能惟妙惟肖地展现伟人豁达的气度和自然的神态,实际上,多年来为主席拍照的经历使他们知道,主席是不爱拍照的,主席个人照片都是在主席不注意时拍的。主席不止一次地说过,你们不要把镜头只对准我,要多对着群众。和主席接触,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主席特别喜欢接近群众。一年中,他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在考察中,他常常走入农家,问他们生活怎样、庄稼怎样,他与群众交谈,真正关心他们的疾苦……
日光西斜,屋子渐渐暗下来。3个多小时过去了,老人谈兴尚浓。逢主席诞辰110周年,各种活动频繁地邀请两位老人出席,这些天,他们很辛苦,但他们依然精神饱满地一一耐心面对。作为曾经生活在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这种时刻,他们,以及他们手中的相机,均是历史的见证。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党晶晶 党泽旭
❽ 中国茶文化的小故事
1、古代有位茶农,平常非常喜欢种茶。茶农笃信佛教,日夜参拜观音,并以清茶供奉。某夜,茶农睡梦中梦见自己走到了一条河流旁边,在河流边有一株茶树,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后来,茶农就挖回家中种植在铁鼎中,这株茶树因观音托梦所得,故而取名为“铁观音”。
2、华佗论茶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意思是“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
华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带采药,为民治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据说他累的时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惫顿时消失,于是深深地体会出“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见解。
3、相传,干隆微服私访来到杭州一座酒楼,因时值清明,于是将随身携带的龙井新茶让店里的伙计冲泡。细心的伙计看到干隆内着的龙袍露出一角, 的茶叶紧张的告诉正在烹调虾仁的老板,老板惊慌地将伙计手中的茶叶当成葱花撒在锅里,没想到干隆尝过这道菜后,连连称好,从此这道菜变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4、传说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朝廷之命带兵南下与杨幺领导的农民作战。由于岳家军多来自北方中原大地,进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腹胀,呕吐,腹泻,乏力,眼看着难以正常作战。平时喜读医书的岳飞将当地盛产的茶叶,芝麻,生姜,黄豆一起熬煮让属下饮用,果然治好了军中的恶疾。
5、“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一天,神农氏尝到了一种绿色的叶子,叶子在他透明的肚子里上上下下,好像是在为身体做检查似的,于是为这种绿叶取名为“查”,后来逐渐成了“茶”。后来发现,“茶”可以为他解毒。“神农尝茶”的故事也便流传千古为后人称赞。
❾ 帮忙找些关于“茶”的诗。谢谢
茶诗妙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着“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着茶瓯。 (德祥)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佚名)
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蓝仁)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冲模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散猛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码袭。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干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