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的猜想
世界三大数学猜想即费马猜想、四色猜桥缺闷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费扮行马猜想的证明于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完成,遂称费马大定理。
四色猜想的证明于1976年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Kenneth Appel)与哈肯(Wolfgang Haken)借助计算机完成,遂称四色定理。
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于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题面简单易懂,内涵深邃无比,影响了一代代的数学家。
四色定理的内容及提出
四色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平面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这里所指的相邻区域,是指有敏弯一整段边界是公共的。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因为用相同的颜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
㈡ 《李米的猜想》讲的是什么故事想表达什么
讲述了一个名叫李米的女的士司机和男友之间一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表达的是影片通过一些小人物的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生活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迷失。
《李米的猜想》该剧讲述的是出租车司机李米(周迅清仔蚂 饰)嘴里一直叨叨着神秘的数字,坐她车的乘客都得回答她一个问题:见过这个男人吗?李米的男友方文已经失踪四年,然而在这四年里又一直不停地给戚孙她写信告知近况,找不到恋人的李米把他的照片贴在杂志里让人辨认,每天生活在极大的折磨下。
《李米的猜想》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答埋看:
链接: https://pan..com/s/1U96SWygVyKaRaEwJNs7BEg
㈢ 回文猜想小学生数学趣味益智故事
了解更多的数学故事和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数学故事之回数猜想,大家一起阅读吧!
㈣ 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Math Day 6:
哥德巴赫猜想 in Python:
因为陈景润的故事, 很多人都特别关注哥德巴赫猜想 Goldbach Conjecture. 普罗大众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问题 .
其实哥德巴赫猜想特别容易理解,只是还没有人能给出证明。
例子:
4=2+2, 6=3+3, 18=7+11...
In 1742, Christian Goldbach(哥德巴赫),一个平民数学家给当时的数学泰斗欧拉(就是最基本的e=2.73) Leonhard Euler(e^i π+1=0)*写了一封信,说他有个猜想:
智者千虑必有一疏,欧拉当时没有很注意这封信,因为他觉得这不是显然的吗。然而,举例不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到2019还是没有被证明.
in 2013, 张益唐证明了 first finite bound on the least gap between consecutive primes , 这在数学里就更接近证明 Twin- Prime conjecture , 如果栾生素数可以证出来,哥德巴赫猜想也许就不远了.
aingnamma / Pixabay[/caption]
我读书的时候,不是最聪明的那一拨学生。但是我还是足够聪明到不去想着试一春告下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 不过游手好闲也不是举森顷我的风格, 所以我觉定用Python来测试一下哥德巴赫猜想.
Output:
Personal Thoughts:
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看好多电视节目。 每次只要有和数学相关的真人秀,主持人总会说"太厉害了,天才,... " 或者 "哥德巴赫猜想能解出来吗?".科学,特别是数学界里从来不缺乏天才,但是媒体总是渲染他们的聪明多于看到他们不为人知的努力。我在水牛城的那些年,只要我去正陆看,星期五晚上十点总有办公室都亮着灯的。而且,数学不只是枯燥的,它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像 费马大定理 (solved in 1993, Wiles ). 黎曼猜想 , Navier-Stroke ,
P vs NP problem, 庞卡尼猜想 (solved in 2003 by Perelman), 孪生素数猜想 ....
Reference:
https://web.stanford.e/class/cs97si/probs/2262.ht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itang_Zhang
https://www.geeksforgeeks.org/program-for-goldbachs-conjecture-two-primes-with-given-sum/
㈤ 数学八大猜想是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 庞加莱猜想
庞加莱猜想和黎曼假设、霍奇猜想、杨·米尔理论等一样,被并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
千僖难题”之一: P (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 (非多项式算法)问题
“千僖难题”之二: 霍奇(Hodge)猜想
“千僖难题”之三: 庞加莱(Poincare)猜想
“千僖难题”之四: 黎曼(Riemann)假设
“千僖难题”之五: 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千僖难题”之六: 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千僖难题”之七: 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
“千僖难题”之一: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你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岩指配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因子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逗散。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粗指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于1971年陈述的。
“千僖难题”之二: 霍奇(Hodge)猜想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至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千僖难题”之三: 庞加莱(Poincare)猜想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千僖难题”之四: 黎曼(Riemann)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蔡塔函数z(s$的性态。着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千僖难题”之五: 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千僖难题”之六: 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虽然这些方程是19世纪写下的,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仍然极少。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
“千僖难题”之七: 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
数学家总是被诸如x^2+y^2=z^2那样的代数方程的所有整数解的刻画问题着迷。欧几里德曾经对这一方程给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方程,这就变得极为困难。事实上,正如马蒂雅谢维奇(Yu.V.Matiyasevich)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法是否有一个整数解。当解是一个阿贝尔簇的点时,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认为,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有限多个这样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