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其中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如下)
《叶公好龙》:叶公好龙的故事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散仔、口头上喜欢罢了。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闻鸡起舞》: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光阴之意 。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 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杯弓蛇影》:晋朝人乐广曾经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当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杯子放到桌上的时候,突然看见杯子里漂着一条小蛇,心里就有点不安,不过还是勉强喝了那杯酒。
回家之后,那个朋友就派源生了病。乐广派人去问候他,才知道原因是他怀疑杯子里有小蛇。所以,乐广很仔细地观察他家一遍,追究事情的缘由。后来,他发现墙上挂了一把弓,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里看起来很像一条小蛇。
后来,他再把朋友请到家里,让他朋友看清楚墙上的弓,再请他看看杯子里的东西。最后,他朋友终于明白杯子里并没有小蛇的时候,病立刻就好了。
《犬牙交错》:汉高祖刘邦开冲羡汪国之后,分别封功臣到各地为王。但是因为这些王候在地方上拥有强权,甚至有谋反叛变的意思,于是汉高祖就一一把他们消灭了。 为了巩固汉室,汉高祖又大力赐封同族的人。因为同姓诸侯国数量增加,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征讨,平定了叛乱,但同姓诸侯的存在依旧威胁着汉朝的江山。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施行了“领地削减”的政策,也就是削弱王侯们的势力,并且想进一步采取行动。这个举动引起诸侯们的恐慌,便对汉武帝说:“我们与王室血脉相连,先帝将封地如犬牙般交错安排,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共同保护汉室,希望汉武帝能手下留情。”于是,汉武帝后来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的领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无形中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也巩固了中央集权。
《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B.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叶公好龙等等。
C. 专心致志、风和日丽、漫不经心、掩耳盗铃、意味深长,中属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专心致志槐饥、掩耳盗铃是属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专心致缓旅志出自《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掩耳盗铃出自《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铅哪返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D. 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如下:
1、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唯毕物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6、滥竽充数,出自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指液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7、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8、天女散花,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E.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语有哪些
答:出自寓言故事的词语
1、量体裁衣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2、叶公好龙
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答贺姿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3、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清绝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拍清!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5、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6、螳螂捕蝉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7、痴人说梦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8、自相矛盾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F.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① 寓言故事中的四字词语有那些
寓言故事中的四字词语有: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刻舟求剑
② 写出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并写出出处
叶公好龙——《新序·杂事》
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
杯弓蛇影版——《感事》
揠苗助长权
——《孟子·公孙丑上》
鹬蚌相争——《燕策》
画蛇添足——《齐策》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
草木皆兵——《晋书·苻坚载记》
一箭双雕——《北史·长孙晟传》
口蜜腹剑——《唐书·李林甫传》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
黄粱一梦——《枕中记》
盲人摸象——《大般涅盘经》三二
塞翁失马——《淮春乱南子·人间训》
③ 成语故事 鸡鸣狗盗 寓言故事的成语
愚公移山—— 出自《列子·汤问》画蛇添足——源于《战国策》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亡羊补牢——出自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杯弓蛇影——出自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不得要领——出蔽宽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传》抛砖引玉——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尔虞我诈——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班门弄斧——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大笔如椽——出自《晋书·王珣传》打草惊蛇——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雕虫小技——出处《隋书·李德林传》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④ 寓言故事的成语....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吴王要攻打楚国,不准别人提意见。一个官吏的小孩子对吴王说:我在园子里打鸟,看到一只蝉在树上饮露水,却不知道后面有一只螳螂正要捕捉它;螳螂要捕蝉,却不知道后面有只黄雀正要啄它黄雀要吃螳螂,却不知道有人正在树下要用弹弓来打它。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不看后患。吴王听了就决定不打楚国了。
这个故事适合五个以上人表演,除吴王外,演员男女不定。不过既然是古时故事,对道具和服装就有一定要求了。
这个故事我们曾经演过,效果相当好,在此推荐给你。
⑤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鹬蚌相争"出于<<燕策>>,( )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⑥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一、刻舟求剑
白话释义: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翻译: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二、守株待兔
白话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朝代:汉
作者:王充
出处:《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译: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藏身于破置的小路
三、画蛇添足
白话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扒并档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四、叶公好龙
白话释义: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朝代:汉代
作者:刘向
出处:《新序·杂事》叶公好龙
翻译: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五、狐假虎威
白话释义: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朝代:明
作者:凌蒙初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狐假虎威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⑦ 像叶公好龙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5、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⑧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这样的例子,三个,谢谢!
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⑨ 跪求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等
愚公移山—— 出自《列子·汤问》
画蛇添足——源于《战国策》
掩耳盗回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答知》
亡羊补牢——出自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
杯弓蛇影——出自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
不得要领——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传》
抛砖引玉——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尔虞我诈——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班门弄斧——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大笔如椽——出自《晋书·王珣传》
打草惊蛇——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
雕虫小技——出处《隋书·李德林传》
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G. 描写源自寓言故事的词语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鹬蚌相争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随声附和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爱屋及乌
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一毛不拔
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肢仔搏鸣惊人
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下笔戚腊成章
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
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后来居上
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
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凿壁借光
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
呕心沥血,才高八斗,伯乐相马!
【成语】
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四面楚歌、纸上谈兵、买椟还珠 拔苗助长、狐假虎威、刻舟求剑、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盲人摸象、买椟还珠、拔苗助长、黔驴技穷(黔驴之技)、亡羊补牢、讳疾忌医、纸上谈兵、吴牛喘月,蜀犬吠日、守株待兔、按图索骥、叶公好龙、引婴投江、掩耳盗铃、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相濡以沫
【典故】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历祥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不知道您要几个,我稍微在网上找了几个,不知您是否用得到:
杞人忧天 邯郸学步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螳螂捕蝉 愚公移山 害群之马 精卫填海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
黔驴技穷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大家要注意出自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有所区别!
像“完璧归赵”、“擢发难数”、“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历史事实的。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 *** 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编辑本段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编辑本段形式结构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编辑本段四字的语法结构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买椟还珠 愚公移山 万象更新;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个: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成语解释:1、揠苗助长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引证:《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2、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
不知变通,死守教条。引证:《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刻舟求剑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引证:《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7)上述词语中出自寓言故事的是什么扩展阅读:成语故事:1、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2、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但是一直没有意外之财,每天过着一 样 的生活。人生里总会有一点好运气,终于,奇迹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今往后,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那被兔子撞上的树根,等着下一个兔子来撞。
3、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
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
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
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
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H.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等。
(8)上述词语中出自寓言故事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成语解析:
一、坐井观天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白话文:“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白话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三、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白话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四、狐假虎威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文:虎求百兽而吃的,得到狐狸。老虎认为这样……,所以就跟他走。兽见之都跑,老虎不知道野兽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怕狐狸呢。”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五、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I. 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以上成语出自中国什么故事
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以上成语出自中国寓言故事。
他们都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故事启示
画蛇添足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切不可有了一点成绩就头脑发昏,沾沾自喜。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
J.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下:
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井底之蛙、亡羊补牢、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