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防故事20字短!!!!!!!!!!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49年11月正式成立。当时我国国力还不强盛,我军克服重重困难,先办航校,后建部队,使空军这一年轻的军种在短时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成为装备比较现代化的多兵种合成军种,由航空兵、高射炮兵、世乱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等组成。
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国防清返氏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国防要制止的是“武装颠覆”。
(1)人民空军的故事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
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答散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2. 中国第一位空军英雄
乐以琴
(1914—1937)
四川芦山县人。1931年,乐以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高级中学,随后考入济南齐鲁大学文理学院。“九一八”事变后,乐以琴决心投笔从戎。1933年,乐以琴考入了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毕业成了一名中国空军。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爆发了淞沪会战,乐以琴首战日军就击落4架敌机,被誉为早猛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同年12月3日,在南京保卫战时,乐以琴的战机中弹,跳伞时头部受重伤不幸去世,年仅23岁。
少小立志
乐以琴原名乐以忠,1914年11月出生于四川芦山县。其父亲乐和洲曾是清朝的武举人,他为人忠厚、正直,辞官不做,归家侍奉父母。他有两个弟弟,兄弟三人一直没有分家。三兄弟一共有 17个子女,其中男孩子有10位,乐以琴在男孩子中排第6位。在这个大家庭里老大乐和洲主内,老二在外经商,老三从军。乐以琴的母亲为人温和、慈善,文学修养颇高,是邻县一大家闺秀,她幼年随家里的男孩在家读书,因而学识很高。嫁到乐家以后,她不但主持家政,抚育子女,而且担任家庭教育之责。
小时候乐以琴爱坐在母亲的坦睁樱膝前听她讲故事,母亲最爱讲岳飞的故事,说他们家都是岳飞的后代,当年秦桧为了斩草除根,到处缉拿岳家后代,他们这一支为了逃避追捕辗转来到四川芦山,被迫改姓乐。后来乐以琴曾撰文说起这事,他认为这是母亲故意说来勉励他的。
乐以琴读小学时,有一天到同学家里去玩,看见同学哥哥养的小金鱼、小兔子很可爱,院子里还种植了自己家里没有的鸡冠花。他就向同学的母亲说,想买一对金鱼回家自己饲养。谁知第二天,同学母亲亲自上门带了5对金鱼送给乐以琴。不久,乐以琴又把兔子和鸡冠花都弄到家里来饲养和栽培。9岁那年暑期,他和兄弟与邻居小孩在屋后树林里捉了500多只不同品种的蝴蝶。从此他就爱上动植物,梦想长大以后当生物学家。
投笔从戎
1929年,乐以琴在家乡初中毕业后来到成都,就读于华西协合高级中学。在华西协中,乐以琴的体育成绩非常好,他跑得快,是学校有名的田径运动员,还曾代表四川出席全国运动会。1931年,乐以琴中学毕业,他立志考入大学学生物,而父亲却想让儿子学医。乐以琴的哥哥、姐姐有七八位都是学医的,大哥乐以勋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姐姐乐以成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是四川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生。
1931年,乐以琴考入了济南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学生物学。刚进校不久,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乐以琴看到无辜同胞被日军杀害,很愤怒,渴望从军杀敌。1932年冬天,报上刊登了中央航空学校招收第二期飞行生的启示。乐以琴下定决心投笔从戎,报考航校。
1933年春天,乐以琴得到了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的复试通知书让丛。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是中国现代航空教育的摇篮,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训练队。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该航空训练队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2年,中央航空学校在笕桥正式成立并对外招生。
复试后乐以琴被航校录取了,他入学时的队长是人称“独臂飞将军”的石邦潘,石将军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战役中击落日军“13式”舰载歼击机1架,随后被日机击伤失去一臂,是抗战第一位击落日机的中国飞行员。乐以琴经过6个月的新兵训练学习后,顺利地通过考试,1933年9月1日被编入笕桥空军第二期,进入航校学习飞行技术。
笕桥航校的飞机驾驶学习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级,每级4个月的学习时间。初级和中级学习基本飞行,高级专门学习驱逐、攻击、侦察和轰炸飞行。每级飞行训练结束都要进行考核,考试合格方能进入下一级的训练,不及格的学员予以淘汰。
在笕桥航校机场,乐以琴被分在第十组,他的教官是高志航。高教官是留法学航空的,回国后入航校第一期,毕业后任飞行教官。航校的生活不同一般的大学,乐以琴他们从早到晚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上午飞行,下午上课,晚上自习。飞行训练也是非常严格,一有差错就要被罚。乐以琴就有两次被罚,一次是在中级飞行训练中,乐以琴起飞不慎被罚立正5分钟;另一次是在高级飞行训练中,乐以琴飞出了教官指定的范围,被罚一天禁闭。
1935年,乐以琴从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毕业。
首战告捷
1936年,乐以琴被编入由他的教官高志航任大队长的第4大队22中队,乐以琴担任分队长,驾驶美国产的霍克鹰式双翼单座战斗机,他的座机号是2204。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爆发了淞沪会战。14日下午,早已潜伏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的第4大队,接到命令全队紧急飞往杭州笕桥机场和安徽广德机场参加上海保卫战。而此时,日军为了摧毁中国空军,派出了两队共18架轰炸机,分别偷袭笕桥机场和广德机场。在大队长高志航的带领下,21中队率先对日本空军展开了空中打击。在十多分钟的空战中,击落日机3架,其中两架都是高志航打下的。乐以琴所在的22中队和23中队赶到广德机场时,机场已遭敌机轰炸。八一四空战第4大队狠狠打击了日军,更严峻的空战在等待着中国空军。
第二天,日本海军航空队派出了34架飞机直扑笕桥机场,第4大队起飞迎战。乐以琴首次与日本空军交战就显示出他出色的本领。他沉着、机智、敏捷地驾驶着战机犹如蛟龙般在敌机中穿梭,见准时机扣扳机,一串子弹射向敌机。敌机应声冒烟栽下去,乐以琴旗开得胜打下了一架日机。大队长高志航、23队梁添成也分别击落敌机一架。越战越勇的乐以琴抓住时机再次对准日机猛烈开火,亲眼看见被他击中的敌机在空中爆炸成碎块坠落下去。日军航空队被中国空军第4大队打得四处逃窜。乐以琴紧追逃跑的敌机,从杭州的笕桥一直追到绍兴曹娥江上空,乐以琴把最后的子弹都射向了敌机,又打下了两架日机,一架栽入曹娥江中,一架坠落于山麓中。空战结束后,乐以琴不解气地对战友王倬说:“他妈的,我打下一架日机后,怒火未息,我摸摸自己脑袋还在,身上也没有出血,反正自己已经够本了,于是又向第二架、第三架日机追去并瞄准开火,直打到第四架往下掉的时候,两挺机枪里的子弹已打完,汽油也用完了,只好放其他敌机逃生。”
八一五空战第4大队共击落日机6架,乐以琴一个人就打下4架。中国空军首战大捷,一时震动了整个世界。世界各大报纸和通讯社都报道了此次战况,美国报纸称“高志航首建奇功”,苏联通讯社报道“乐以琴一口气击落敌机4架”。
一次空战中单机击落4架敌机是抗战时中国航空史上的奇迹,这真是大长中国人的志气,灭日本人的威风。人们把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梁添成称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
不幸捐躯
按国际惯例,凡在空战中击落敌机5架以上的飞行员被称作“王牌飞行员”。八一五空战乐以琴击落敌机4架,8月21日,乐以琴奉命阻击日机,在上海西郊又击落两架敌机。从8月15日到21日,仅仅7天的时间,乐以琴就打下了6架日本飞机,因而乐以琴是我国空军史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
淞沪会战时,乐以琴奉命飞往浦东,在张发奎炮兵阵地上空与日机作战,他的战机不幸中弹,失去控制。乐以琴从4000多米的高空跳伞,然而日军却不顾国际公约,对丧失战斗力的乐以琴开枪射击。幸好没有被日军击中,乐以琴着陆后被当地民众送回了基地。随后,乐以琴调防南京。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当时我国工业落后,不能自己制造飞机,从国外购买的战机跟不上战场上的消耗,而日军却自己能生产飞机,源源不断补充到前线。因而中国空军战机越战越少,到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时,中国空军能飞上天的战机已不足20架。12月3日,中国空军只有乐以琴和董明德两人升空对付数十架日机。面对众多的敌机,乐以琴毫不畏惧,他用娴熟而高超的飞行技巧在敌机中穿梭飞行,他利用两架企图左右夹击他的日机相互碰撞,日机在空中爆炸而亡。激战中,乐以琴的战机中弹,飞机冒着浓烟向下坠落,他被迫弃机跳伞。有上次跳伞被日军在空中射击的经历,乐以琴决定冒险推迟打开降落伞的时间,这样可以缩短在空中降落的时间,减少被日军射击的机会。不幸的是开伞时间晚了一点,他落地时头部受重伤去世,年仅23岁。
为了展现英勇的中国空军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1939年,中央电影摄影场以乐以琴、阎海文和沈崇海三位空军烈士事迹为素材,拍摄了一部电影《长空万里》。演员的阵容强大,有着名的演员白杨、金焰、高占非、王人美、魏鹤龄等参加。1941年12月在重庆公映。
时隔36年,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再次以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沈崇海、阎海文等空军在淞沪战争时打击日寇的八一四、八一五空战的事迹,拍摄了电影《笕桥英烈传》,于1977年公映。该片荣获第十四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彩色影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 、最佳录音奖。
2011年,华谊天意影视有限公司又以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沈崇海等抗战时期的空军英雄的故事拍摄了30集电视剧《远去的飞鹰》在全国电视台播映。
3. 有什么关于中国空军或航空英雄的电影
冲天飞豹
影片《冲天飞豹》讲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前后两代试飞员如何飞出中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飞豹"的故事。首席试飞员孔喊如逗凡和其战友凌知远情同师徒,但却性格迥异。年橡拆长的孔凡沉稳执着,郑卖年轻的凌知远血气方刚。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他们随时都将面临生死的考验。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既有对美好爱情追求,也有对家庭亲人的眷恋。但为了掌握第一架国产战斗机"飞豹"的所有技术数据,他们不顾个人的得失和安危,一次次地从失败中寻找经验,终于顺利完成了"飞豹"的试飞工作。
4. 国防故事30
国防小故事
翱翔天空的迅猛空军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之后,所有军事强国的首脑们就开始关注这种空中载具的军事价值。从此,人类的杀戮开始从地面向天空延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的一方往往是先出动飞机,尔后才发动地面进攻,甚至只进行空中打击就可达目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49年11月正式成立。当时我国国力还不强盛,我军克服重重困难贺嫌,先办航校,后建部队,使空军这一年轻的军种在短时期内得到了迅禅冲手速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成为装备比较现代化的多兵种合成军种,由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等组成。在防空作战中,空军共击落击伤敌机480多架,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了建立祖国的核盾牌,他们成功地投下了第一颗空爆原子弹。在新机试飞领域涌现了一批传奇式的空中勇士,完成过许多重大科研试飞项目。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空军总是以最快速度出动飞行,运援兵、救灾民、投物资、降甘霖。
同仇敌忾的抗日战争
红军到达陕北不久,日本侵略者就于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立刻向全国发表宣言,号召全中国的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 因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和解协议。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同时将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河南等8
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改称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我军进入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抗日战争条件极端艰苦,我军仍然主要依靠缴获日、伪军的武器装备
来武装自己。 经过中国人民8年浴血奋战,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中华民族取得的第一次反抗帝国主义的胜利。在8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在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共对日伪军作战12万多次,歼灭日伪军
171万余人,解放区面积达到了100万平方千米,人口1亿多。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华南纵队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判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
5. 军人的故事
1、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16秒时间里,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
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2、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
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3、在2008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救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 “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4、2008年5月13日,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当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他们时,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6. 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光荣事迹
1998年1月,杨利伟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由空军少校军衔改为陆军少校。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猜明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杨利伟所获荣誉
2004年02月12日,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
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月桂奖特别奖。
2009年9月14日,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接见。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握兆散夫奖。
2017年10月27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2018年1月25日,同聂海胜、费俊龙、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陈冬、邓清明、张晓光、刘旺、刘洋、王亚平等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9年4月,受段氏聘为首届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7. 中国航天史上感人的故事(30)字
1985年6月12日,从小就心怀飞行梦的张晓光如愿拿到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离家那一天,父亲当着众人的面,将那支珍藏多年的钢笔拿出来,递到晓光手里,然后深情地说:“这支笔,我终于交出去了。儿子,好好干!”
那一刻,张晓光的眼睛湿润了,他深知: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更是一个家族的重托。怀揣这支珍贵的钢笔,张晓光踏上了他的寻梦之旅……
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山村,是个地道的农村姑娘,从小什么农活都干过。她那时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走出农村。
考入空军某飞行学院后的第一次跳伞,让王亚平把梦想写上了蓝天。那天随着飞机升空,她看到地面的景物辽阔壮美,不由喊道:“哇,祖国,你好美!”当运输机飞到800米高空时,教员下达跳伞命令,王亚平勇敢地跃出舱门。乘车返回营区的路上,战友们不由自主地齐唱《真心英雄》,一张张青春的脸上挂满泪珠。她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二
追梦之路,从来不缺少挫折与挑战,甚至要经历生死考验。飞天之路,更是如此。
1998年1月,首批14名航天员进驻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这里,成为中国航天员实现飞天梦的出发地。
天上一日,地上数年。想成为宇航员,除在空军飞行部队具备1000小时以上的飞行时间外,还至少要经过3年以上百余项严苛的“魔鬼化训练”,并能经受住393公里空间距离的种种考验。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训练最多、最痛苦的训练项目。这是一种巨大的旋转装置,当离心机开动时,被固定在座舱里的航天员,面部肌肉严重变形,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痛苦程度无以言表。这时,航天员不仅要重复各种抗负荷动作,同时还要判断信号答题。但是训练再苦,航天员们也无一人退缩。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骄傲地说:“离心机训练中有两个按钮,左手红色按钮为暂停,右手蓝色按钮为应答。自大队成立至今已近20年,从无一人次在训练时按过红色按钮,暂停按钮纯粹成了摆设。”
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努力,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终于迎来飞天梦圆的一天。
这一天,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第一位踏入浩瀚太空的中国访客。
“神五”飞行中,火箭抛掉逃逸塔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形成强烈振动。杨利伟回忆那一刻的感受说:“当时明显觉着自己快顶不住了,在几十秒内有死亡的感觉。那种痛苦,简直难以忍受!”待返回舱着陆后,杨利伟出舱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梦想于心,励志于行。“神七”航天员翟志刚永远难忘他在太空行走时遭遇的惊险一幕。2008年9月27日16时,按照指令,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准备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任务。就在准备出舱那一刻,飞船突然报起火警。他们深知,舱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伯明和景海鹏当即报告地面,并认真检查舱内电路,却未发现异常。
“出舱!”危急关头,翟志刚果断作出决定。在刘伯明的配合下,只见他镇定自若,迈出舱门,紧抓扶手,缓缓转身,身体在太空上下飘浮,呈现“倒立”姿态。这时,翟志刚用洪亮的声音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问候!”
紧接着,翟志刚接住刘伯明递出的国旗,用力挥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美丽背景下,五星红旗在太空徐徐飘扬,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后经查,火警是因烟火敏感器对高真空环境适应性不好所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当有学生问起“担不担心回不来”时,刘伯明的回答撼动人心:“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第三次飞天的景海鹏永远难忘他和陈冬在太空飞行的那33天。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和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再次造访“天宫”,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对于首次飞天的年轻航天员陈冬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很刺激,但对于景海鹏而言,却似乎在享受飞行。“神十一”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这个新“太空家园”的30天里,他们做实验、记参数、拍影像,听音乐、看电影、写日记,工作生活井然有序。50岁的景海鹏,还在飞行中迎来他的第一个“太空生日”。
2016年12月20日,会见“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及参研参试人员时与景海鹏亲切交谈,称他过了一个高水平的生日,赞扬他三上太空,并鼓励他继续做出新的贡献。,至今令景海鹏热血沸腾。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