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淞沪会战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他的意义……
时间:1937年8月13日辩陵至11月12日;
地点:上海。
意义: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全线西撤、上海沦陷而结束。尽管军事失利,但淞沪会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文教人员向后方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更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奋战到底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抗日战役,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则先后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战役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浴血奋战,毙伤日军4万多人,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淞沪会战有哪些战争故事扩展阅读:
淞沪会战也是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其中,罗店争夺战更是以“血肉磨坊”闻名于世。是年8月23日起至9月底,中日双方聚集大量兵力在上海罗店镇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装备简陋、缺少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在日军坚船利炮和飞机轰炸下,整连整营地战死沙场,许多营、团、甚至师不到几天就携哗戚减员大半,但官兵们士气始终高昂不衰。旷日持久的争夺芦埋战,使整个城镇变成一片废墟,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一寸山河一寸血”。
⑵ 淞沪会战的史料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江阴保卫渣吵战开始。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淞沪会战统计表中方 部队及主要将领 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 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搜梁乎令朱绍良(兼)、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 国军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78 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中国空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约200架飞机。中国海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一、第二舰队和1个练习舰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和江阴等地要塞部队,约40余艘海军舰艇。 伤亡,据时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在日记中的记载,何应钦在1937年11月5日于南京召开的国防最高会议的报告中宣布,淞沪战场中国军队伤亡已达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间,伤亡约为10万人;两项合计约为29万人。另据何应钦将军回忆淞沪会战:“我军消耗竟达八十五师之众,伤亡官兵三十三万三千五百余人。所以,我军伤亡30余万人比较准确。 日军 参战部队,总兵力在28万人,其中陆军部队共出动了9个师团又2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其中隶属上海派遣军的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一师团等6个师团;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共3个师团;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和原属台湾守备队的重藤支队。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3艘。另世悉外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架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第83页,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这一期间,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 8月13日至9月29日,战死:2528名,战伤:9806名,; 至10月14日,累计战死:3908名,战伤:15843名, 至10月23日,累计战死:3809名,战伤:22151名, 至11月8日,累计战死:9115名,战伤:31257名,从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计:40372名。
⑶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1、“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2、小兵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嘎子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连长钟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墩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
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手枪。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嘎子的家乡也解放了!
3、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
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的悬崖绝壁。
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着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于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逝世,享年88岁。
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
4、忠骨永恒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着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5、少年王二小
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⑷ 淞沪会战的作战经过有哪些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坦喊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昌信陵和62个旅80余万人耐戚,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常识历史篇。
⑸ 淞沪会战过程,越简洁越好!!!快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开始。日本侵略军先后调集28万人,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型凳启坦克300余辆,大举进犯上海。
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舰艇约40艘,飞机250架,投入战斗。经过浴卜如血奋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多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这是上海守军在闸北堡垒内同日军巷战。
淞沪会战的起因。
1937年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事件发生后,中国粗誉上海当局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向上海增派军队。
8月13日, 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埔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抗战。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府网——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
⑹ 淞沪会战的具体内容
淞沪会战前后有两次。
第一次淞沪会战(即:1.28事变)
“1·28”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中国称“1·28”淞沪抗战)1932年于中国上海发生,是日本于1931年“9.18”事变后,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我国东北的侵略而自导自演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详情请参见:http://ke..com/view/124652.htm
第二次淞沪会战(即:8.13事变)
“8.13”事变(又称“8.13”态纳高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帆尺8月13日。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战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战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茄并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详情请参见:http://ke..com/view/27155.htm
⑺ 淞沪会战的具体内容
桥事件挑起战端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平津后,又积极策划进攻上海,沿用它的故伎,挑起事端。先是在7月 24日,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忽称一名士兵失踪,制造紧张局势,不久,这名士兵被查获送还日本领事馆。日又借机撤退上海日侨,作发动战争的准备。
8月9日下午五时半,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两人,驾驶军用汽车冲向虹桥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事件发生后,上海市长俞鸿钧和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周珏分别向日本驻沪总领事和日本海军通话,当时日方声明,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本日未有奉命外出。纵令有人外出,也决不会有到虹桥机场。因为日本官兵是绝对不应该到机场的。
当夜10时,俞鸿钧市长赴日总领事馆交涉,叙说了事件经过,并主张用外交途径解决,不使事件扩大。日方也表示同意。但是至11日下午四时,日总察滚领事冈本访俞市长,态度即转趋强蛮,声称对于虹桥击毙二日兵事,日本全国极为震动,东京政府虽同意用外交途径解决,但是同时却又认为有向中国“质问”对本案态度的必要。并附带提出两项要求:“(一)将保安队撤退,(二)将保安队已筑之防御工事完全撤除。”
俞鸿钧答复:“既然是中国的土地,就更无所谓撤退”。对防御工事和“保安队所有措施,无非为防范起见,总之,我方维持和平之心志,日方应能谅解……如日方亦能遵守范围,冲突自然避免”。日方表示满意。
12日下午3时,应日方要求,召开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会议。会议在公共租界工部局会议厅举行,出席者除中日双方外,尚有英、法、美、意四国代表,日方代表冈本声称:今晨中国保安队及正规军队,已在近郊设置防御工事,此种行动,违反停战协定,应请共同委员会加以注意,采有效办法,加以制止。俞鸿钧当即驳斥:“共同委员会设置之目的,在维持上海之和平与治安,并非协助日本政府实施侵略政策”。“虹桥事件发生后,日方曾一再表示静候调查事实真相,以外交方式解决,但一面竟军舰云集,军队大增,军用品亦大量补充,此外尚有大批军舰正在途中,源源而来。此种措施,不独妨碍各国侨民之安全,且对中国为一种威胁,且足发生危害之行为。中国在本国领土内,当然有权采取自卫之行动。……我方秉承中央所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一贯政策,对侨居上海之各国侨民,仍当加以保护。”各代表提议可否将保安队稍稍后退以免冲突。俞鸿钧答:“停战协定早已为日方破坏,故本日实无召集共同委员会之必要。”“我国军队,在本国土地行动,有绝对自由之权,此则未容他人之置议。”“为维持上海之和平治安计,如日本将增加之军舰与军队调回,则我方对撤退保安队一点,亦愿加以考虑。”会议毫无结果而散。
日本在会上表示竭力避免战争,而行动上作好了战争准备。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2日晚陆续登陆。而且在杨树浦、闸北、虹口一带布防。到12日止,调集淞沪的日舰已达30余艘,海军及陆战队1.5万之众。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8月13日上午9时15分起,日海军陆战队在铁甲车的掩护下,由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旧厂址出发,于横浜桥过淞沪铁路,向宝山路我军阵地进发,并向我军阵地开枪射击。我方保安队为自卫起见,用机枪扫射,打退了敌军,日方士兵死5人,伤10余人。下午3时50分,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以大炮轰击,我军奋勇抵抗。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梁扰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橡没旦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
⑻ 简介淞沪战役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败薯闷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手裂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察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12/content_1077038.htm
⑼ 淞沪会战简介有哪些
淞沪会战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拥有如此规模的战役,战争过程中双方火力同样强大,而且最后战争失败也引起很大反响,那么淞沪会战的战厅世谨场在哪里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淞沪会战的战场,希望大家喜欢!
淞沪会战简介
在淞沪会战简介中,介绍到淞沪会战主要是因为蒋介石想要改变日军侵略时的这种动向,原来是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这种方向,蒋介石的意思是干扰之后让日军的方向改为由东向西,这样改变之后可以说对以后长期作战时非常有益处的。于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蒋介石开始了一系列的规划,最后 决定 在上海发动主动的出击,希望在给日军打个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能够将自己的目标完成。
同时淞沪会战的简介中也说明了双方所用的兵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总共加起来几乎达到了返山八十万,这个数据可是在之前完全没有达到过的,而且这一场战争所持续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三个月的时间让这种战争成了一场特殊的拉锯战。在淞沪会战的简介中介绍到日扮基军几乎投入了二十多万的人,最后统计之后得到的结论是死伤了四万多人,更可怕的是中国方面投入的兵力和死伤人数的统计,居然投入了大概八十万人,而且最后统计出来的死伤人数居然达到了三十万,可见在淞沪会战中中国的损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