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禹的故事有哪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分九州,铸九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
传说禹曾征伐三苗,亲临战阵,勇武神威,战功卓着。
传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声势可谓浩大。
2. 大禹都有哪些故事
4000年前,渭河流域产生洪水灾害,大禹治水有功,在群众中威信和权威极高,那时候的华夏族首领舜将皇位传位给了大禹。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广为流传百世快递。 传说故事尧当政的情况下,洪水灾害泛滥成灾,农作物水淹了,房屋被毁了,普通百姓只能往高空搬。
3. 大禹有哪些传奇故事
人们见了纷纷心痛流泪。因此,后来嵩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禹治水的动人故事。传说禹为了完成治水重任,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他就离开了妻子,重又踏上了治水的道路。后来,他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呻吟,随后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人们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妻子正抱着他的儿子启教儿子朝爸爸挥手,让儿子叫禹为爸爸。此时正是治水忙碌的时候,禹虽然看到了妻儿,他也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继续忙着去治水了。禹第三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禹往家里拉。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儿子,水灾尚未治理好,没空回家,就又匆忙离开了,还是没进家门。
禹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这段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后来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关于禹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嵩山还有个传说,说禹治水时,要在介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山打出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他顾不得回家,便与妻子涂山氏女娇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由于轩辕山山坚石硬,禹想用神力开山,他就摇身变成了一头大熊,运用功力,一会就掀掉了半座山。当他正干得起劲时,一块劈山时崩裂的石头砸到了皮鼓,禹的妻子听到了鼓声,误以为是禹发出的信号,便连忙烧火做饭。
当女娇拖着怀孕的笨重身体到山上送饭时,她东张西望却不见禹的踪影,只看到了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奋力挖山,把她吓得扭头就跑。禹回头见是妻子,就跑上前去迎接妻子,却又忘了还原成人形。女娇见大熊向自己跑来,一急之下,顷刻间化作了一块巨石。禹见妻子变成了大石头,才猛然想起自己还没有变回原形,他伤心地抱着石头大哭,眼泪流到石头上,浸透了石头,石头裂开了,里面传出来孩子的哭声,禹的儿子诞生了。禹为了纪念妻子,就给他的儿子起名叫“启”,也就是“石头裂开”的意思。于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
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也被这个传说所感动,就下令在嵩山修建了启母庙。虽然后来启母庙荡然无存了,可是,东汉时在庙前修建的启母阙还依然保留着。从残存的碑文中依稀可见汉代对禹治水的记述和对启母涂山氏助夫治水的颂扬。
4. 尧舜禹时代的神话传说有哪些
1、尧王牧马坡
传说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带有尧王牧马坡。山头绿草如茵,山坡灌木丛生,沟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夏天树木茂盛,山花烂漫,秋天枫叶红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这里“树为尧王栽”,是尧王的放马山,那里北有生马庄,南有牧马滩,生马、二驹的村名都是尧王时留传下来的名称。《临汾县志》中以此地为临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边的东马栅、西马栅传为尧王的牧马场,鹿仙女与尧王婚后,还在这一带管理过马场哩。
2、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4)关于禹的故事有哪些神话故事扩展阅读:
尧舜之时,发生滔天洪水,大禹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为治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因大禹平治天下,天下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大禹也因其显赫功德和人格被最尊为华夏最着名的圣王。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
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的天下,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风调雨顺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大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
5. 与大禹有关的故事与人物
一、故事
1、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2、涂山之会
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
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
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端口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
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3、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
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
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二、人物
1、鲧
鲧[gǔn] ,中国汉族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有崇氏,帝颛顼之子。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着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
一说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一说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2、启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姒启
6. 关于禹的故事
一、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他已经懂得叫爸爸,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还是没有停下来。
二、涂山之会
夏建立后,大禹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三、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后九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
一、人物评价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二、禹王来源
与禹王同时代的出土文物及商朝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关于禹王的记载。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约一千年以后西周的遂公盨,此外还有齐侯钟、秦公簋。顾颉刚经过考证,认为“禹”这个字的字源与龙有一定的关系,但被人夸张成“禹是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