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汉字的故事有哪些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文字。
汉字的故事有如下:
1、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决定给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人们对日月特别崇拜,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曌。
曌:拼音zhào,同"照",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2、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4、因为错误字闹出的笑话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5、因为汉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贰’ 汉字小故事20字
1、曌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
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决定给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
说造就造,当时人们对日月特别崇拜,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曌。
2、筹
清初,名人徐韬给一位朋友写信,最后的祝颂语独出心裁地用上“筹安”一词。友人初读不解,经反复琢磨,才恍然大悟,乃为“个个寿安”的意思。
“筹”字拆开,是“个个寿”,用法十分绝妙。
3、午
有个叫李安义的去拜访富人郑生,郑生推说外出不肯迎客,李安义便在他家门上写了个大大的“午”字,就离去了。
别人问这是为何,李安义答道:“牛不出头罢了。”
这里以“午”字寓“牛不出头”,来嘲讽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4、团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5、万
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
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
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
‘叁’ 汉字来历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最脍炙人口的3种说法:
1.“伏羲造字”说
伏羲,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部落首领,相传他与其妹女娲交尾而生人类,然后发明文字。
2.“神农结绳”说
神农氏,7、8千年前的传说人物,相传他教人种田、治病,还授人以结绳记事之法来治理社会。“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久而久之,出现了各种刻画、多种系物、多种绳色相结合的综合性结绳方法。慢慢地就演变成了文字。
3.“仓颉造字”说
4、5千年前的传说,最早是战国的荀子提出“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意思是造字的人好多,仓颉得到了真传。然后慢慢慢慢地仓颉的名气越来越响,不断经过后人渲染,仓颉被神话了(= =),成了造字的圣人。
文字真的是仓颉的吗?肯定不是,至多就是一个受权采集管理文字的“官员”而已。伏羲、神农更是上古神话,创造文字的肯定是历代人民大众。
创造文字既有一个刻刻画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的过程,更有一个从文字符号向文字体系发展的“定型化”过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才会造就现如今历尽沧桑,青春永驻的方块字。
另外还有“起一成文”说,意思是,文字均由“一”,变生出来,此说法信者寥寥,故而不祥提。
‘肆’ 关于汉字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的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源远流长,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想要知道关于汉字的故事,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关于汉字的故事
故事一
很久以前,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看到后,就把酥分给众人吃了,曹操假装责怪他。杨修说:你在盒子上分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丞相的指令呢,曹操虽然表面上嬉笑,心里却越来越讨厌他了,杨修与人分吃贡酥,完全是在曲解曹操的题字,纯属恶作剧。
故事二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运盯”。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让败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旁滑和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伍’ 汉字的小故事
汉字有关的小故事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只用一个发音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无其他语言能做到了。
白话文译文: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袭灶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
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连标题九十六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施氏食狮史》这篇短文隐辩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本文为汉语中最难读的一篇,如要尝试,请先备清水一杯、小棍一把,以免舌齿受伤。
说一个人和夫人在家里招待两位朋友,朋友甲对女主人敬酒,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很不礼貌了;女主人指了说“醉酒之意不在翁”,说朋友偏离了和男主人叙旧喝酒的本意;男主人也有些不快,似批评的说朋友甲“醉酒之翁不在意”,胡来了;朋友乙在旁边偷着乐,暗指主人“在意之翁不醉洒”。我看了很生感叹,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换了别的任何一种语言,恐怕也难找了如此精澌的例子了。只可惜读书至今,汉语还是学的不好,真是惭愧啊!
且不从爱国的角度来说,我也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种语言。更不要说汉语本来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文字中,词汇最丰富,表情达意最淋漓尽致的了。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灶禅缺“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有一天,动物老师带着一群小动物去参观汉字王国。
首先,动物们参观一些字的屋子。调皮的猴子偷偷地溜进了一个神奇的通道,不一会儿就见到了几座山房子,分别是淼、垚、品、晶、众、鑫、森、焱这八个字的居住地。它先参观“淼”的房子,看到淼的家具、工具、用具都是用水做的,小猴子感到很惊讶。接着看“垚”的房间,发现都是用土做的。垚给了小猴子一个土饼,它难受地吃了下去,骂道:“太凉的东西啦!用土做的饼我不怪你做的难吃,可你这个饼也不烧!”垚说:“烧了之后不就没有了?那不就白弄了!”然后进“鑫”的房子里,见里面都是用金子做的:金杯子、金电视、金锅子,甚至还有金书!让猴子目瞪口呆。最后看“焱“的房子,小猴子一进门就晕倒在地上,幸好焱把它送进医院,小猴子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小猴子不敢独自一个人看了,于是回到自己的队伍。这时,它们正好到了树林里。突然,前面跑来了木字旁、草字头和三点水旁。小狗迫不及待地把木字旁和公自拼在一起,成了“松”,松树长得更高,叶子变得更绿了。可爱的小兔把“柏树”的“柏”拿了过来,把木字旁去掉,小兔就更白了。动物老师喊道:“同学们,你们可自由活动了!”它们就“呼啦”一下散开了。小猫想吃鱼,任意让小猫尝;老鼠要有一个地洞睡觉,就把三点水旁给抓来,又拿来了同字,它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地洞,小老鼠就休息了。
玩了好久好久,动物老师说:“我们去吃饭吧!”于是小动物们就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一起到一家高级汉字餐厅去吃东西。那里的老板BOSS说:“千万不要MISS(错过)这家餐厅哦!”便把一大群偏旁、字给带来。小鸡飞快地把地吃了起来,它碗里就出现了一些小虫子,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就这样吃了好久好久,它们终于吃完了,还在不停地闻一闻,让动物们回味无穷。
吃完了饭,动物们就离开了酒家餐厅。过了一会儿,它们来到河边,准备做六条限坐15人的大船走了。在途中,动物膛,见到了三点水旁、木字旁、两点水旁在河里游泳,就把字拉了上来,和动物一玩。到了中间,强壮的小象把偏旁们往远处一丢,说了一声“再见——”就继续看着前方,它们终于到达了河岸,也就是学校。
它们说:“今天的旅游可真有意思啊!”
自从老虎做了兽中之王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一天,无聊之余,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师傅——猫。老虎尽管仍为猫没教会自己爬树的本领而耿耿于怀,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大王气度,决定设宴招待猫。于是,老虎派狐狸直接向猫发出了邀请。
猫接受了邀请,决定准时赴宴。
这一天,猫如约来到了老虎大王的山洞。双方寒暄之后,宴会便开始了。老虎对猫说:“今天的宴会我特地为你准备了味道最美的食物——羊肉。”猫听后回答说:“不,我要吃鱼,因为鱼的味道最好。”老虎则说:“羊肉的‘膻’味最美。”猫则坚持说:“鱼的‘腥’味最好。”看看相持不下,老虎便说:“我是大王,我说了算!”猫却并不买账,反唇相讥道:“我是师傅,应该我说了算!”这时,在一旁的狐狸见状搭了腔,说道:“一个大王,一个师傅,二者都是权威,话说得都有道理。你们争下去也没个结果,干脆待我去讨教造字始祖,看他能不能为你们造一个新字,表示味道美好,既有羊又有鱼,既膻又腥,如何?”老虎和猫听罢,都表示赞成。
就这样,狐狸来到造字始祖的家,心想这下一定会难倒始祖。没想到,说明来意后,始祖表示这很简单,当即造一个字,折衷了二者对味道的偏好,使该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之后,始祖又告诉狐狸说,老虎和猫在这个字的具体写法上,还会有争吵。狐狸问:“那如何是好?”于是,始祖如此这般地教导了狐狸一番。
狐狸回到山洞,告诉老虎与猫,始祖新造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二者都表示同意。但在这个字的写法上,果然不出始祖所料,老虎与猫又发生了争执。因为老虎爱吃“羊”,便坚持要把这个新字写作“羊”字头、“鱼”字底;反之,猫则坚持要写作“鱼”字头、“羊”字底。那么,到底这个字该怎么写呢?双方又各不相让。最后,狐狸根据始祖预先设置的方案从中打圆场,说:“这就不必非得要争个高低不可了吧。‘鱼’和‘羊’平起平坐,‘鱼’在左、‘羊’在右。在读音上,取‘腥’的前半部分‘xi—’在前、取‘膻’的后半部分‘—ɑn’在后。”猫听了很高兴。老虎则问:“这是为什么?”狐狸想了想,回答:“这是因为猫做师傅在先,你做大王在后。”这样“鲜”字就产生了!
国
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古汉字中,“国”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国家的“国”字。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家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甲骨文“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中国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善
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善”,羊头加上羊嘴。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羊嘴,善之极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恶
亚(亚)+心。“恶”字本义:鳄鱼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鳄鱼般残忍。
恶字的上半部分是“亚”字,“亚”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亚”字的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是鳄鱼眼睛,此外部分则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鳄”(鳄):鱼+噩。“噩”字是鳄鱼的头部象形字,代表鳄鱼。在中国古代,人们因鳄鱼的肆无忌惮和疯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汉字中,对鳄鱼的描写都是与丑恶、凶残、疯狂相联系的。
贫
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宝: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实: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穷
穴+身+弓。“穷”繁体字是“穷”,这个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指出,我国先民经历从树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树上筑窝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转变历史。
在古汉字形成时期,人类生产力已经比起远古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们,已经不适应穴居生活,因为,平原地方雨水下来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仅洞穴里的东西会被淹没,而且,洞穴也会被浸软垮塌。这样,人们就从穴居转变为盖茅屋居住了,有势力的部落酋长还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远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们的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来说明人们的贫穷富裕,是一个最为简便易行,并且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穷”字,就成为了穷人的标志了。
即使是当代,住房问题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个家的样子,才能够摆脱“穷”的形象。
富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
‘陆’ 有关汉字的故事(3-4个)
1、“夫”———冲破天的气概
甲骨文的“夫”生动展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从“大”,在“大”字上加一横。“夫”表示已长大的人,一横表示的是绾头发的簪子。
古时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的头发是披发,成年后,即到了20岁以后,男子要举行加冠之礼,将头发绾成髻子用簪子束在头顶上。束发加冠后,表示男子成了“夫”,即大男子。
由此可见,“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其实“夫”表示这个男子已经成熟、长大。如汉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其意思是说假如一个成年男子不耕种,有人就要挨饿。
2、天心取米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逐步转制,改变美女和藩的软弱外交政策。
有一年北方匈奴想进攻中原,派人送来一份战书,上面写着“天心取米”四字。这四个字是何意思,皇帝看不懂,便召集文武官员研究,无一人知晓其意,皇帝只好张榜招贤。
宫中有名修撰官叫何塘的揭榜应招,说:“小臣懂这‘四字’,并有退兵之计。”皇帝命他详细解释。
何塘说:“依小臣之见,‘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即是夺我江山,取圣上龙位的意思。
说完,便提笔在“天”字中间加了一竖,变成“未”字;在“心”字的右两点中间加了一长撇,变成“必”字;在“取”字左上头加上了“乛 ”,变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横,变成“来”字,即 将匈奴的“天心取米”,改成“未必敢来”,请求皇上,派臣送回匈奴。
匈奴首领原以为汉朝天子不敢应战,没想到汉朝以轻蔑的口吻说:“未必敢来”,想必有防备,急令退兵,取消了进犯图谋。
3、“兰”———王者之香
甲骨文、金文均不见有“兰”字。《说文解字•草部》:“兰,香草也。从草,阑声。”形声字。“兰”的本义就是兰草。如《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为气味,“兰”显然是指香兰。
其意思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共同语言,如兰花一样清香。“兰”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特殊用法,就是常作文人雅士及士大夫之间的一种雅称,亦曰美称。
兰花人们又将它称之为“空谷佳人”。除了它的美之外,还有它那“无人亦自芳”、“坚贞还自抱”的气质品格,更为世人所称道。
所以有人把兰花放在“岁寒三友”的松、竹、梅之上,说:“岁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兰独并有之。”正因为如此,兰花才博得人们的广泛厚爱。
4、阔字谜
杨德祖(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建成以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5、一合酥——一人一口酥
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
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柒’ 有哪些关于汉字的故事呢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如下:
一、
唐代有个武则天,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贺散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二、
从前,有位姓张的私塾先生,聪明绝顶。有一次,有个财主为禅辩氏儿子请老师,写了张布告:“本宅欲请一位教书先生,但伙食简单,酬金微薄。”许多先生看了看,摇摇头走了,他们知道这家财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啬鬼。哪知这位张先生持了布告,却笑着点点,应聘云了。大伙都说先生“鬼迷心窍”。
张先生只说了句:“等着瞧吧!”便来到财主家。财主见“上钩”暗自庆幸。在谈到待遇时,他担心先生变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约,亲手画押。先生毫不犹豫地立下字据,写道:“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财主看后满心欢喜,认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据上按了指印,笑眯眯地离开了。
三、
因为汉字而被打了板子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
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灶数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