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育儿心得】怎样讲故事,孩子最爱听
我的故事会已经办了很久了,为孩子们讲了不少故事。可能是熟能生巧吧,不少妈妈都说孩子们喜欢听我讲故事,并问我有没有“秘诀”可以分享。其实我的秘诀就是—— “参与感” 。
“参与感”是牢牢吸引住孩子的大磁铁,是引导孩子迈入阅读殿堂的引路灯。究竟“参与感”是什么?简单地说:
我经常用到的互动有以下几种:
如果给一两个孩子讲故事,最好的姿势莫过于孩子坐在妈妈的怀里,由孩子捧着书,妈妈搂着宝宝讲。这样不但给孩子极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还因为孩子的两只手都要拿书,身体又被妈妈“禁锢”住了,注意力自然增强。
如果是给一群孩子讲故事,则要记得不断地跟孩子们用眼神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们就能更好地跟你互动。
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扮演不同角色时,就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去模仿那些角色。别害羞,孩子喜欢夸张的表演,他们会被你多变的声音和表情深深吸引,然后跟着你傻笑,有时候还会笑得停不下来。
这是一个特别基本的互动,很小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虽然简单,但很有用。一来,在每页结束的时候检查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还在;二来,很多孩子需要多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一页的内容,让孩子自己翻书,是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当然也能加强孩子的参与感。
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我经常在故事会上用到这个互动。当孩子们有些涣散的时候,我突然问一句:“你们看到妖怪躲在哪里了吗?”只要有一个孩子开始寻找,所有的孩子都会参与进来,唯恐落后。在家给自己孩子讲故事时也是一样的,只要有机会,就让孩子来找一些图画书里的细节,既能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其观察力。
很多童书都是循环式地讲一个故事,情节不断地重复,只有细节有些变化。文字上也一样,等孩子听到后面,已经完全可以自己把句子讲完了。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里,每个小动物出场,都要说一句台词:“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这时候,我们可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声音说:“小背心真漂亮————”,然后让孩子也学着小动物的声音说:“让我穿穿好吗?”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也“扮演”了一把小动物而乐不可支的。
美国教育家Romalda Spalding曾提出在阅读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五项能力,第一点就是“检查自己的理解”。在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以前,家长的提问就非常重要了。提问是个大学问,不同年龄阶段的提问方式也不一样。对低幼孩子,可能只要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就很好了。再大一点,可以问他们“谁做了什么?”。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也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互动7:联系孩子的生活
Spalding提出的第二项能力是“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孩子把故事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是极好的增加“参与感”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故事里出现了“牙医”,我就会让孩子们举手说说自己看牙医的经历;故事里出现“大海”的时候,我就问“哪些小朋友去过海边啊?”。孩子们会特别热情地想要表达自己。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万一某个小朋友滔滔不绝地讲,其他孩子很容易走神,所以老师一定要控好场。好在自己在家给孩子讲故事时不会有这个问题。
“预测”的能力是Spalding提出的第三个阅读能力。好的读者,在读书时,是积极地与作者互动的。“如果我是作者,接下来会写什么?”这往往是读者和作者玩的一个智力游戏,能给阅读增加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虽然小,但也完全可以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无论是猜对了,还是被作者摆了一道,最后他们都会很开心的。边读书边“预测”的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Spalding的第四项阅读能力——“重述”,就相对比较高阶了。但我发现很多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如果给他们机会的话,他们很愿意拿起话筒,自己担当那个“讲故事的人”。当然,循序渐进也是很好的,可以让孩子先讲故事的开头,然后再慢慢地增加内容。你还会发现,孩子们喜欢不断地讲同一个故事,而且每次讲都会有一点点改进。他们讲得乐此不疲,我们也要听得乐在其中。
五项能力的最后一项——“总结”,无疑是很有挑战性的。说实话,我们这些大人都不一定能完美地用一句话“总结”一个故事。要培养这个能力,其实大人的示范特别重要。比如说,讲完《鼠小弟的小背心》后,我们可以说:“这个故事讲了鼠小弟把背心借给了朋友们穿,最后虽然背心被撑大了,但他还是很开心地跟大象哥哥一起用背心荡秋千。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孩子刚听完故事,记忆还很新鲜,这时我们来总结一下,虽然是很长一句话,他们却不太会排斥,而且最后的问题“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对他们来讲也毫无压力。如果我们在每个故事结束的时候,都这样总结一下,时间长了,孩子们会自己摸索到“总结的套路”,慢慢地,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开头,让孩子接下去,直到让孩子完全独立地总结一个故事。这项工作可能需要耐心,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就能在读完一本书以后,习惯性地总结这本书的主旨大意。这是好读者的基本特征。
“参与感”的话题其实还可以扩展很多,希望我的文章能抛砖引玉,也期待向大家学习经验。
㈡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培养宝宝的这种意识是要从小抓起的,未来的发展是现在的每一步累积起来的,应该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一同成为更好的人。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北京小杨
从“讨价还价”到“奖罚并用”
小瀚4岁半了。从1岁半起,他每晚都要听睡前故事。我也有过一晚上讲5本《婴儿画报》的经历。大人讲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孩子却听得双目炯炯,毫无睡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慢慢摸索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1.讨价还价
每晚睡前,我先问小瀚:“今天晚上讲几个故事啊?”开始时他报10个,我说太多了,只能讲4个。接着他就主动降到9个,我说还是太多,讲5个吧。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7个成交,彼此皆大欢喜。他觉得胜利了,而我的目的也达到了。等他适应了以后,我又慢慢降低“报价”:从报4个到3个,再到2个、1个。最后,成交的数目也从7个慢慢降至3个。有趣的是,这种“讨价还价”讲故事竟然成了每晚睡前必做的亲子游戏,开心又温馨。
方法2.奖罚法
每晚讲3个故事成了习惯以后,我又在讲故事过程中引进“奖罚机制”。有时为了催他快点洗脸刷牙,我就告诉他,如果5分钟之内洗漱完毕,就奖励1个故事;有时他白天有非常好的表现,我也奖励他1个故事。相反,如果他刷牙洗脸慢吞吞,或者白天犯了明显的错,我就罚掉1个故事。由于这种奖罚法和他的行为表现直接挂钩,所以对他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很有效。
此外,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一次不要讲太多故事,半饥渴状态更有利于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还要把挑选故事的权利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
山东胡力
录下妈妈的保留曲目
我儿子从半岁开始,就喜欢伴着妈妈的催眠曲入睡,而且翻来覆去就喜欢听那两三首老掉牙的儿歌。后来,因为他妈妈需要经常值夜班,所以哄儿子睡觉就成了我们家的头号难题。
一次,我被小家伙闹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压低嗓门,模仿他妈妈的声音给他念儿歌,没想到还真奏效,小家伙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于是,第二天,我找来一台复读机,让他妈妈把自己的几首“保留曲目”录下来。晚上,我哄儿子睡觉的时候,再放给他听。这样,我这个劳动力就解放出来了。
山东王海洋
用美丽梦乡诱惑他
我儿子刚满3岁。每晚睡前,他也总是让我讲故事,讲了一个又讲一个,他就是不肯睡觉。
一次,我实在累得不想讲了,就顺口编了一个故事:只要你睡着以后,就会进入一个梦乡。梦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有很多小朋友,有你喜欢的所有的东西。而且,妈妈还会在那里,等着再给你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我一边用生动的语言,一边用夸张的表情,把梦乡描绘成一个诱人的好地方。儿子听得都入迷了。于是,我趁机说:“那就赶快睡觉,进入梦乡吧。”儿子欣然同意。然后,我们互道晚安。不一会儿,儿子就甜甜地睡着了。
故事CD来帮忙
我儿子跳跳也爱听睡前故事,我也会经常给他讲。但有时,我实在没空,就会找我的助手――故事CD来帮忙。
跳跳未满周岁时,我就给他买了几张故事CD,里面有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声情并茂的分角色讲述,加上与故事情节相配套的儿童歌曲,生动有趣,而且想听多少遍都能轻松满足。如果没有时间亲自给他讲故事,我就放CD给他听。他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2岁左右,跳跳就会自己选择想听的CD盘放人CD机中,自己操作遥控器上的数字按钮选择想听的故事。
浙江郑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晨晨从2岁开始,睡觉前也会缠着妈妈讲故事。不过,妈妈的故事总是在变。因为我常常在睡觉前,帮助晨晨回忆一下白天发生的事情。说到有趣的事情时,晨晨会咯咯地笑。有时,我也会提醒她,今天哪些事情做得不太好,比如推了小朋友,对奶奶没礼貌等等,晨晨也会“虚心”接受。
讲完白天的事情,接下来我就开始给她讲故事了。不过,从一开始我就告诉她,最多讲3个故事。如果她一定要求多讲,那好,明天晚上就只能少讲一个。坚持这个原则不变,晨晨很快就习惯了。我讲完3个故事,她就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
选择合适的讲故事时间。
一般讲故事的时间会固定在晚上入睡前,这个时间周围环境比较安静,且有助于孩子入睡。家长要将讲故事固定在某个时间段,让孩子养成习惯,且要坚持,不能今天一会后天一会,不利于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
选择合适的故事章节。
家长讲故事时,要选择篇幅简短适合月龄宝宝的故事,不宜选择超过年龄段的且篇幅过长的故事,这样容易引起听觉疲劳,且不利于孩子兴趣的.培养。最好能够用图说话,让孩子容易产生兴趣。
跟宝宝互动。
家长给宝宝讲故事不能单纯地自言自语,而是要观察宝宝的表情变化,要时不时与宝宝产生互动,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来,体会到故事的有趣性。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引起宝宝的思考,丰富其创造力。
把握讲故事的技巧。
有的家长讲故事只是照书本读完就可以了,其实这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家长可以以就当时的情况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比如奖励下宝宝今天的衣服穿得很整齐啊,然后我们今天讲的故事就是如何做一个整洁的好孩子等,这样容易让故事带有兴趣,孩子也容易听进去。
讲完后要巧妙结束。
有时候孩子精神比较好,一直不睡觉,家长讲了很多个故事也没用。这样是不好的,要跟孩子达成一种原则性,比如最多将3个故事,剩下的时间要自己睡觉了。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或者可以以一些其他的话题巧妙结束讲故事时间。
总之,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家长必须要用心跟孩子互动。孩子是比较容易感受到故事的过程的,如果家长也敷衍了事,那孩子可能也不会用心听,当完成任务一样。所以,讲故事要讲究技巧,不仅仅是学习,也是培养好习惯的开始。
㈢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世界上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它丰富奇特地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讲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选择合适的故事
根据幼儿年龄选择故事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程度的故事,幼儿才会感兴趣。一般来说,2~3岁的幼儿理解力有限,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可选择一些讲述生活常识、规范幼儿行为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词汇尽量口语化。随着孩子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故事内容可渐趋多元化,如思想品德、革命历史传统、自然科学常识等,情节要有起伏,词汇可使用浅显易懂的书面语。
针对幼儿个性选择故事如果发现幼儿个性上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当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对胆小懦弱的孩子,要多讲些英雄勇士的故事;对粗暴霸道的孩子,要多讲些谦逊礼让的故事;对爱慕虚荣的孩子,要多讲些颂扬内在美的故事。
抓住教育时机选择故事幼儿犯了错误,有时直接批评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逆反心理,强化错误行为。这时,如果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讲好故事有高招
讲故事前要作些准备,如:了解内容,熟悉情节,以免讲述时结结巴巴,冲谈幼儿对故事的总体印象,引不起兴趣。
有实物的故事或有插图的儿童读物,可以一边指导幼儿观察实物或插图,一边讲述。
讲故事时要注意发音正确,吐字清楚,速度适中,语调要抑扬顿挫,有一定的节奏。
努力做到绘声绘色,故事中人物的动作、思想感情,要通过手势、声调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讲述人物对话时,要根据故事中人物特有的年龄、身份、性格来变换语气。
观察幼儿听故事时的反应,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要分析原因。如果因为讲述时间过长,就赶紧结束;一时无法结束,可用疑问句暂停,激发幼儿下次再听的兴趣。如果有其他原因分散了注意力,可得用音调的高低变化,或稍加停顿,给孩子一个听觉上的.刺激,从而引起他新的注意。
故事训练七法
布置任务法讲故事之前交给幼儿一些任务,比如:记住故事主人公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等等。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听故事,可以使他逐步学人根据需要,而不是仅凭兴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巧设疑问法讲故事时,可以利用故事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总是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去动脑筋思考。难度要适中,让幼儿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通过思考作出回答。
鼓励提问法问题是发展思维的起点,对幼儿的好问应加以鼓励,并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找出答案。还可教给幼儿通过查找别的图书资料、做实验等方法来寻找答案。
复述法听完故事之后要求幼儿复述内容大意,既可增强记忆力,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
表演法把听过的故事通过肢体动作、言语、道具等表演出来,可以使幼儿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也可帮助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接续法有些故事听完以后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幼儿总爱追问“后来呢”,如果让幼儿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他一定会兴趣盎然。
配音法故事里常常需要各种音响效果,比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雷声、流水声等,可以让幼儿模仿这些声音参与到故事中来,帮助他进一步感知事物,同时丰富他的语言。
聪明的父母还可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创造各种训练方法,只要你善于开动脑筋,就一定能用故事这把金钥匙,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
㈣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
首先,要养成习惯。每天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合,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在每天临睡前,为孩子讲一些睡前故事。早上孩子醒来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床上,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听故事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容易长期执行了。
第二,让讲故事的过程变得有趣。父母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这件事作为例行公务,语气枯燥、干巴巴地念课文。因为孩子虽然在听故事,他同时也在学习,如果能够同时调动他的各种学习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双手、大脑等,就会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在开始阶段,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形式多样,会吸引孩子的注意。
同时,讲述时不一定很快就进入故事情节,为了让孩子感兴趣、使他熟悉故事,妈妈可以先指着故事书上的各种小动物、各种物体、色彩,让孩子寻找和辨认,等到孩子建立了兴趣以后就可以讲故事了。
同样的故事,可以换不同的人来讲,比如妈妈、爸爸、爷爷、奶奶,他们在讲述的时候,语气、语调都不一样,孩子会觉得非常有趣。
有的故事书,文字过于书面化。这时也不必拘泥于文字的限制,妈妈可以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明白。过于深奥或者不适合孩子听的情节,完全可以略去,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书本来讲。
第三,让孩子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每次讲故事,都可以由孩子自己选择想听的故事。当孩子对于一个故事比较熟悉的时候,就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设计各种问题,鼓励孩子回答和参与,甚至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来改写故事,比如问孩子:
“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呢”
“后来怎么样了呢?你知道吗?”
“大灰狼在奶奶的屋子里干什么呢?”
“你要是小红帽,会怎么办呢?”
4
第四,故事要短。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需要训练和培养,所以最好先选一些短的故事,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坚持。
5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父母的行为是最好的示范,父母自己就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家里的各处都摆放一些书籍,父母每天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这样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㈤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的好处太多了,讲故事不仅能够给孩子讲述生活中的道理和常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给孩子讲故事才能让孩子听的有趣儿,家长讲的有劲儿呢?
首先是故事的选择,由于孩子的注意力有限选择的故事篇幅要短,为了方便孩子理解,选择故事情节简单,孩子熟悉的事物作为故事主角的故事。
㈥ 父母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文:张鼎一
听故事对于幼儿来讲具有深刻且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让孩子习得更多语言,同时还承担着促进亲子交流、甚至是塑造孩子终身人格的重任。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呢?在这里,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题材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无论是针对男孩,还是女孩,在题材内容的选择方面,都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比如说可以选择一些乐群性的故事,讲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也可以选择情商方面的故事,比如故事主角经过一番挫折或者困难,在自己坚韧不拔且勇敢自信的努力下,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还可以选择一些国学经典故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在具体内容性质方面,还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阶段进行选择,例如1岁到2.5岁左右的孩子,主要应该学习一些认知方面的东西,生活家具、交通工具、色彩、小动物等等都可以;而3岁到4岁左右的小朋友,则可以听一些训练情商方面的故事,或者科学小故事等(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十万个为什么?》);而在5、6岁的孩子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幼小衔接时期,除了情商小故事,还可以适当学习一些汉语拼音、英语字母、单词等一些语言基本功,以及一些基本的算术小常识,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选择渠道无定式,可以多种多样。
讲完题材选择之后,可能有些家长仍会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从哪里挑选故事。关于故事来源的渠道方面,我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定式和规程,可以多种多样。
1.日常生活小故事。
比如前段时间我们一家出去游玩的时候,我们在地摊上看到了双节棍,于是我就给5岁的儿子讲了双节棍的渊源,讲了李小龙的故事,也讲了陈真打败日本空手道高手的故事。
2.《十万个为什么?》等综合类工具书。
3.绘本书。
现在市面上的绘本书籍非常多,国外的国内的都有,可以在网上多购买一些,最好买那种成系列的绘本书籍。在睡前拿一本跟孩子一起看,孩子看图画的同时,父母在旁边读文字。一方面增加孩子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亲子之间的 情感 交流。
4.电视动画片。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或者害怕孩子电视成瘾,于是干脆就一点都不让孩子看电视,我认为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因为看动画片不但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获得一些良好的 情感 体验。比如通过看《熊大熊二》,可以让幼儿知道人和动物之间也可以和谐相处,懂得保护大自然;通过看《超级飞侠》,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国家和地理知识和人文常识;通过看《海底小纵队》,让孩子知道更多的海洋知识。
所以,适量让孩子看一些动画片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5.国学小故事。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国学方面的小课程,比如有讲中华上下五千年 历史 的,有讲名人传奇故事的,有动漫形式视频的,也有音频的,都很不错,值得学习和参考应用。具体可以从网络或者微信公众号里面寻找,比如“睿谷幼教知名品牌”就很不错。
6.父母童年经验。
父母自己小时候听过的一些故事,这时也可以拿出来讲给孩子听,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承了。比如,我经常给我们家两个小朋友讲《神笔马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故事,讲这些故事的同时,还可以时不时地说一下自己当年的童年经历,争取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三,故事形式方面以听为主,以看为辅。
在故事的呈现形式方面呢,由于幼儿的认知范围有限,所以一般是以听为主,以看为辅。同时,父母既可以当面给孩子讲故事,也可以把故事录制成音频,晚上睡前拿出来给孩子播放,这样子的话,可以增加一些新鲜感的同时,调动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第四,语言风格轻松活泼,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在讲故事的语言风格方面,一定要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很容易,一般来讲,讲故事的语言有四个级别的要求。
1.语言清晰,听得清。就是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必须要让孩子能听得到,听得清,否则容易造成沟通方面的障碍。
2.要流畅。讲故事时候不要有太多的口头禅,比如“哦”、“嗯”、“啊”等不要有。
3.要有逻辑性。一方面,父母讲故事时候有逻辑性,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聆听和吸收。另一方面,言传身教,父母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说话的逻辑习惯。
如何更有逻辑呢?在这里我想更加明确一点,我们讲故事或者说话的逻辑大体可以分为 内容逻辑 和 形式逻辑 两种。其中内容逻辑就是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从大到小(抑或从小到大)进行讲述;形式逻辑是指我们讲故事时候,出现一些逻辑连接词,比如“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
4.生动形象。生动形象是讲故事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达到以上三点要求,同时再有一些小的技巧和策略。这些小的技巧和策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模仿幼儿,进行语音语调的夸张。
(2)添油加醋,进行场面化语言的描述。
(3)一边讲,一边演。
最后,讲故事绝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的科学和小的技巧,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学会讲故事,会讲好故事!把孩子培养成对 社会 有用的人!
㈦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要多给孩子讲故事,才能让孩子学着复述讲故事给你听,这样也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从小就学会讲故事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成绩也更好。 大人要怎样给孩子讲故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呢?下面就给你介绍六种方法,教会你的孩子讲故事。 1、多复述:一个故事多讲几遍,复述后可简要给孩子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教孩子学故事中的对话,在大人不断启发帮助下,最后发展到让孩子自己能复述整个故事内容。 2、轮流讲:如大人先讲一个,孩子后讲一个,比比看谁讲得生动。记住:只要孩子讲得不错,应多给鼓励,这样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接着叙:先由大人讲一段故事,让孩子根据故事的发展接着讲下去,大人可以假设几种结局,以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发展想象的空间。 4、作评议:当你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让孩子根据故事内容,对其中人物的行动、品质的好坏等作出评议,这样可培养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5、多设问:在讲故事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设一个特定的条件,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上学时下雨了,没带雨伞怎么办,皮球掉进沟里如何捞起来,大人不在家突然起火时你该如何办等等,这些有助于调动孩子丰富的想象,锻炼其扩展性思维。 6、常表演:孩子最具有表现欲,总希望自己的行为、话语受到大人的赞扬。大人要常引导孩子一起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鼓励常表演,在游戏中学习,孩子开心,收效也大。
㈧ 你是怎样给孩子讲故事的呢怎样才算讲好故事
您好,我是@面面句叨 ,一个二胎妈妈,老大四岁,老二两岁,我来讲讲我是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
第一阶段:听故事
现在各种音频软件非常多,优质的故事内容丰富,选择性非常多。海量免费内容,个性付费内容都很多,我在音频APP上找一些故事给孩子听,孩子听着听着就睡觉了,这时候我的精力主要是搂着孩子,陪她一起听故事。
孩子渐渐长大了,喜欢问为什么,这时候,听故事中间经常会被打断,她喜欢问问题。比如讲到“大灰狼吃掉了小红帽”,她会问“那大灰狼为什么要吃掉小红帽啊”,这时候,我就需要暂停播放给她解释一下,因为“大灰狼饿了,他假扮成老奶奶,骗了小红帽”。 所以我就选择自己给孩子讲故事了,还可以跟孩子增加互动,随时解答孩子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问题,对故事进行改编和扩展,还能演绎出新的故事。 比如,“机智的小红帽又和小猪佩奇一起,打败了大灰狼”。孩子的想象力,会非常发散,天马行空,她会把知道的故事、人物、情节,用想象力连接起来。我觉得这样是非常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联想能力的。不拘泥于故事的本身,不逐字逐句的讲故事,陪着孩子一起发散思维。
1.化简去繁
现在国外绘本很多,首先就是主角的名字有很多英文,比如狐狸福斯、兔子哈斯、男孩大卫,等等。我一般不给孩子用这些英文名字,我会直接用直观的名字,比如小狐狸、小兔子、小男孩、小女孩,这样比较具象化,孩子比较容易记住,注意力会集中在故事情节上。
2.先看细节
我会一句话先讲一下故事的大概,然后每一页都让孩子自己先去看看认识什么,看图识物。比如在《狐狸找蛋糕》这个绘本中,讲的是狐狸饿了,在厨房、森林里到处找蛋糕,最后兔子和猫头鹰给他做蛋糕的故事。封面上就是一只小兔子带着耳机坐在沙发上,狐狸站在柜子旁边打开门在找东西。 我会提问式让孩子说出看到的画面 。比如:
我:“兔子坐在哪里?”
孩子:“沙发上。”
我:“兔子在干嘛?”
孩子:“看书。”
我:“狐狸在干嘛?”
孩子:“狐狸在找东西。”
我:“他在哪里找。”
孩子:“他在柜子里找。”
我:“柜子里有什么?”
孩子:“牛奶、香蕉、鸡蛋……”
我:“有蛋糕吗?”
孩子:“没有。”
我:“那狐狸是不是要继续找蛋糕啊?”
孩子:“是的。”
我:“那我们翻开书,继续找找吧。”
然后我会重复上面的步骤,跟孩子把每一页的物体都认识一下,把细节都看看一遍。
3.提炼主题
看完绘本以后,会对故事进行一个复述,在认识每一页细节的基础上,再进行复盘。我整体给孩子讲一遍, 最后帮孩子总结一下故事的中心思想 :兔子、狐狸、猫头鹰是好朋友,狐狸饿了想吃蛋糕,哪里都找不到,最后兔子和猫头鹰照着蛋糕书的做法,给狐狸做出了好吃的蛋糕。所以,这是一个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
4.孩子复述
我讲完以后,都会让孩子给我讲一遍。她目前基本上也是每页的内容讲个大概,但是她自己觉得可开心了,还经常拉着弟弟一起,正八经的给弟弟讲故事。弟弟听了也会咿咿呀呀的,还不会表达,但是很喜欢姐姐给讲故事。孩子记住内容还是挺多的,尤其是一些画面的细节,每一次讲述都比上一次更加细致,故事性也越来越强,越来越连贯。
5.提问环节
我会根据故事内容,对孩子进行提问。
比如“狐狸最后吃到蛋糕了吗?”
“蛋糕是谁做的啊?”
“狐狸去了厨房,还去了哪里找蛋糕啊?”
“在森林里还遇到了什么小动物?”
“你来找找蛋糕都在书中的哪里?”
这些问题都考验了孩子的记忆力,需要孩子仔细回忆并作答,还需要动手翻书找出答案。 小小的绘本,可以当做看图识物、可以做记忆训练,一书多用。给孩子讲故事,重在陪伴的过程和体验,孩子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我给孩子讲故事的一些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知道很多爸妈给孩子讲绘本,都是打开书就读起来。这我可厚非,在刚开始亲子阅读的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给卡蜜儿读绘本的。
只是后来我读了一些关于“怎样读好图画书”的书籍,还有孩子读书时的表现,我做了一些调整。
其实亲子阅读并不是翻开书讲起来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是那么简单,就不会有大么多绘本大师深耕于绘本阅读了。
同样是阅读,有的孩子由此开启的宝贵的思辨力,丰富的语感,而有的孩子只是完成了一个个的阅读清单。
这中间的差距在阅读方法上。
通读之前停一停,停下来看什么呢?看封面和封底。
我意识到这一点,源于一个有趣的契机。
有一天,卡蜜儿没有急着翻书看正文,而是看到打开书的第一页里面很多红色的小伞问我:“妈妈,是要下雨了吗?如果鳄鱼和长颈鹿一起打伞, 那鳄鱼可能被雨淋到啊,它那么矮。”
这时我想到了松居直的代表作《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写道:成人看书,习惯性从正文第一页开始阅读,是的,文字通常都是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的,但绘本不一样,绘本从封面就开始讲故事了。
我想起这段话,决定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我说:“嗯,这把伞看起来还挺小的呢,那它到底是谁的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我们带着问题去读绘本,孩子一直都很专注,生怕错过了问题的答案,直到看到这里才恍然大悟。
原来小红伞是鳄鱼和他的宠物们的。孩子通过阅读,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好的绘本,每一幅图画、每一段文字,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与整理。当我们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讲给孩子听,就像是一粒一粒播下语言的种子。
昨天带女儿读了英文绘本《Handa's hen 》扉页跨页是书中出现的各种动物,封底内页也是,我没留意,乍一看这两页完全一样,我就觉得只是装饰而已,顺便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但我女儿发现了“秘密”:封底内页比扉页多了10只小鸡,这是Handa最后发现hen生出的小宝宝。这个设计太妙了,我女儿说这本书好有趣。
所以呢,孩子有时比我们更能够观察和体会到作者的深意。
我先讲一个故事吧。
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讲这么个道理,估计话还没讲完,人就跑开了。
故事是天然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且自带沉浸感的。
下面讲讲怎么讲故事:
1,故事要有情节,有 情感 。拿上面这个故事来说,男孩初次看见世界的惊喜,“爸,你看……”,这个父亲满怀欣慰,那对情侣一开始的不屑,跟后来恍然大悟后的冲击。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感动。
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故事,情绪来回动荡了好几次。
2,故事要有细节。男孩“喊爸爸”,支持他的“第一次看世界”的惊喜;
父亲的微笑,表明他的开心;
情侣第一回在心里面想一想,第二回终于忍不住了说出来。
如果换一种表述,说,一个父亲带着治好眼病的儿子坐火车。是不是就特没劲了。
3,故事要有主题。跟孩子讲完故事的时候,先不要把智慧点说出来,通过问孩子,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来,不一定要跟你本来的一样,孩子或许有孩子自己的感悟呢。
故事思维就是用故事的元素把事实包装起来,把个人 情感 融进去,让人产生代入感。像放电影一样,让他身临其境地经历这个事情,更加能够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主题。
最后,我们在选故事的时候,尽量不要选那种有双方对立的,而要多选一些没有善恶分明,非此即彼类的故事,这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一些包容,更平和的心态去看人和事。
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要分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时间不同,所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有互动有共情。
1、0-1岁亲子共读。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是会撕书和吃书,这是个要经历的阶段,父母也要耐心引导和不断的提醒陪读会度过这段时间。
2、1-3岁亲子共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在10-20分钟,可以完整的听完一本绘本,并且能够理解和听懂故事的意思,这时候父母讲故事除了声情并茂意外,还要有互动,这样更利于孩子理解和专注,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互动的好处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3-6岁亲子共读。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互动讲故事依然是关键,到了6岁左右要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为上小学阶段自主阅读做准备。
在引导自主阅读的时候要经历一个特别长的时间,孩子习惯性的听故事,会依赖于别人讲。有一个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的技巧就是讲到高潮的时候,就停止,孩子会特别好奇然后会自己去看。
6岁以上基本能自己看书了,虽然会有点吃力还是可以克服的。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也就这么几年,值得被珍惜哦!
我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一直有3个原则:
要孩子读的绘本,我都会自己先读一下,不只是翻看绘本内容,还会对绘本做一个初步全面的了解。从封面、封底、环衬、扉页以及勒口等处,了解绘本作者、译者、获奖、媒体推介、名家推荐等内容,基本了解一本绘本的背景情况。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一是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绘本故事的背景内容,为孩子理解故事提供辅助;
二是可以向孩子介绍插画和文字的艺术特色,正确引导、提升他的审美能力;
读绘本需要真诚、投入,同时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主要从语调、节奏等方面去把控。
首先了解故事本身的调性,然后选择轻松、快乐、平静等不同的语调来阅读讲解,而急躁、焦虑、悲伤等情绪要尽量避免出现在讲述过程中。同时,在阅读中,要把握好讲述节奏,讲述过程中适当代入情绪和感情色彩,同时,抓住故事的关键点,在讲述中为孩子做到准确引导和提炼。
特别要注意的是: 当故事中令人伤心的情节出现时,让孩子去感同身受是好的,但同时要注意讲述的语气应平静而有力度,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痛苦”这件事是正常的,是可以面对的。同时,借助快乐的情节释放其它情绪,使亲子阅读最后达到一种有所感、有所悟的效果。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阅读上养成依赖心理,但即使孩子学会了很多汉字,也不宜让他早早独立阅读,而应该两条腿走路,慢慢放手。
因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孩子还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备的语言体系,因而没有足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将它们连接成美妙的故事。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在为孩子的独立阅读储蓄能量,一旦语言的感觉成熟,他自然会拿起书自己阅读。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教育创作者晓晓静儿,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给孩子讲故事,我是选择带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的形式。我女儿现在是幼儿园中班,我是从她1岁半-两岁的时候开始亲子共读绘本故事的,不同阶段讲不同阶段的故事。
首先,专注开始读书的关键时期。我女儿是从她1对半时开始读绘本讲故事,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非常重要。每天可以睡前给孩子读3-5本绘本故事书。大点的孩子,也可以读适合他们年龄的故事书。
其次,选择喜欢和适合的故事书的类型,一定要符合孩子的阅读理解的年龄。比如幼儿喜欢读字少,有鲜艳图案的绘本故事书。大点的孩子根据性别不同,喜欢读书的类型也有很大差别。比如男孩喜欢科普类、昆虫类,女孩喜欢公主类等故事书。
再次,指读的方法,读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指指给孩子读,逐字给孩子读,读时声音也要抑扬顿挫些,中间可以设定绘本书外图文的问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孩子回答下,然后再继续读。再比如,为了让孩子能在上小学前多认识些汉字,我特意每次用手指着绘本读时,漏掉那个字不读,让她来读,问她:“这个念什么?”逐渐地,她就认识了些常见的汉字,以后看到这个字时,自己会大声说出来。
最后,共同读完一个绘本故事,我都会总结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般我会给她重复读很多遍,她自己喜欢重复听,我就重复读。到最后,她可以指着绘本故事书,她可以复述给大家讲故事听了。
你好,我是一名对家庭教育有浓厚兴趣的教育从业者。关于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建议您可以这样做:
挑选好故事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犹如一张白纸。我们给孩子展示什么,说什么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讲故事也一样。不同的故事给孩子的感悟是不同的,故事也有好坏之分。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是希望孩子能通过故事获得成长。因此在讲故事时,要选择积极的,正面的故事。所以给孩子见故事的第一步是要挑选好故事。
让故事对孩子有吸引力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可以通过给孩子设置悬念或者从身边的真人真事开始延伸,借此来增加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在讲故事时我们还要学会音调,音色,语气,肢体动作等的变化,让故事变得有声有色,让孩子能跟随故事的变化,情绪也能融入故事当中。借此来增加孩子对故事的领悟和体会。
让孩子分享感悟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看法未必一样。因此在听完故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用于表达自己的感悟。借此来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这样也可提升孩子的总结概括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让故事影响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讲故事是为了提升孩子,因此在故事结束,孩子分享完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像故事中讲的那样,变得勇敢,聪明,有爱心等。那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引导孩子向这方面发展,进而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总结给孩子讲故事不能敷衍,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从故事的选择,故事的讲述,到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故事起到应有的效果。
我讲的故事都是有知识性的!比如北斗星不会因为季节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凡是听过的小孩子都记得这个故事。比较喜欢讲身边的事,举例身边的例子,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
怎么才算讲好一个故事,我认为,首先孩子要吸收你想要在故事里传达给他们的信息,这样故事才到作用。
但怎样才能让孩子接收到你想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这是我自己的讲故事的方法,我不会照着故事一字一字的读给她听,我会用我们平时沟通的语言先告诉她,这本书是讲什么的,然后再给她讲这个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会让她参与在其中,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她回答。
有的人会觉得,讲故事不是为了能让他们早点进入睡眠状态吗?为什么还要提问,这样脑子就活跃了起来不想睡了。
其实用什么方法讲也没有错,主要是看家长是想怎么去讲,我会以这种方式讲,我是想传达绘本的信息给她,让她比较容易记住,她读过的故事,都可以学习到一个什么道理。不过这也要因材施教,每个小孩子都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接受事物的方法,适合你小孩子讲故事的方法,就是讲好故事的方法
第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选择相应的故事材料。如果孩子习惯不好。讲些行为习惯的。如果孩子缺乏勇气缺乏毅力,讲些励志的。如果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一般,就讲一些 情感 上可以共鸣的。总之,最重要的要最大程度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第二,讲故事的时间最好固定在一个时间,比如晚睡前。因为孩子和大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有规律地去行动,一定好过毫无章法。更何况,越是有规律,反而就越轻松,越不觉得是负担。
第三,讲故事有没有收获,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来有效测评,如果孩子的的日常行为发生预期的好的改变,说明家长的努力是有效的。反之要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讲故事的内容和策略。争取每天让孩子有切切实实的收获。
㈨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日常中多留意孩子喜欢而适合的故事,如遇到对孩子有教育、启蒙意义的故事立即收藏下来。日常中遇到的一些有益的事情可整理成故事讲给孩子听,条件允许可写下来给孩子收藏
对于普通的不是很擅长讲故事的父母,建议先把准备的故事整理成语音,然后多练习几次,直到满意。为了孩子,是要有付出的
把准备好的故事内容复制到文字编辑区域,选择合适的朗读员(这个要注意, 不同朗读员有不同风格),然后合成语音,接着多次跟读学习,直至感觉已可轻松讲故事
孩子的耐性有限,为了事半功倍,与孩子娱乐的时候选择合适时机与孩子分享故事。若孩子状态不好,建议停止讲故事,另选时间
经过多次进行3、4步骤的练习,父母会逐步养成自己风格,可以不再依赖提前练习,能够轻松快速组织故事。
到孩子也可讲故事的时候,可让孩子给父母讲故事,互换角色,锻炼孩子能力
㈩ 怎么讲故事 孩子喜欢听
解读《小巫教你讲故事》
作者:小巫
还记得小时候什么事情最让你记忆深刻吗?每每回想都是夏夜里妈妈边摇着大蒲扇边给我讲故事的情景。
什么《没头脑与不高兴》、《皮皮鲁和鲁西西》、《小红帽》等等,具体情节记不太清了,但妈妈温暖的怀抱、柔柔的声音一直留存在我记忆中,那种美妙、温馨的感觉不仅滋养了我的童年,还给我种下爱和美的种子,让我受益终身。
连爱因斯坦都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你想让他拥有智慧,就给他讲更多的故事。”
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就犹如乳汁养育孩子的身体,哪位爱孩子的父母会错过呢?
可你知道怎么讲故事、孩子最爱听吗?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知名 育儿 专家小巫的一本书——《小巫教你讲故事》,看看小巫如何用心用爱、科学有效地讲故事。
小巫是着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讲师,两个孩子的妈妈,多年致力于儿童发展、家长心理及亲子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出版过《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线》等系列教育丛书,在诸多 育儿 、教育、心理类网络平台及电视节目中,经常能看到小巫的身影,她也深受现代年轻父母的拥戴。
在这本书中,小巫不仅手把手地教父母如何讲好故事、怎么编适合孩子的故事,还收录了许多经典的睡前故事、治疗性故事、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让我们在小巫的指引下学会用故事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
1. 怎么给孩子选故事——不同阶段的孩子讲不同的故事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能听的故事当然也要有所不同。
0-3岁的婴幼儿形象思维尚未建立、更没有抽象思维,作者建议要给他们讲简单易懂的故事。此时他们的呼吸和心律尚不规律,如果讲些有规律的、有节奏的故事可以辅助他们完善规律的呼吸系统。
有韵律和节奏感的歌谣、简单重复情节的叠加故事,就很适合小宝宝听。书中例举了《一只手套》的故事:一只小鼹鼠发现了一只手套,它小心翼翼地爬进去并住了下来;一只兔子也发现了钻进去住了下来;一只小刺猬也钻进去了……
这种相同的情节不断地重复,不仅可以让宝宝地呼吸平稳,同样词语的重复出现还可以增强宝宝的语感和安全感,给孩子带来愉悦的体验。
3-6岁的孩子处于前图像思维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可以听些简单的童话故事、自然故事和气质类型故事。
比如格林童话里简单、美好的故事,《勇敢的小刺猬》、《狼和七只小山羊》等人物较少、结构简单的故事,而不要讲《白雪公主》、《小红帽》之类的原型故事,此类故事关系复杂,孩子较难理解。
还可以讲取材于大自然的故事,关于动物、植物之间或与人之间的故事,只要简单、重复、有韵律,都适合此年龄段的孩子。
6-8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小学,处于人格形成的初步阶段,有一定的是非观,可以理解较复杂的东西了。这时候可以听些较复杂的或蕴含哲理的故事。
比如寓言、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自然故事也要继续讲,为以后学习生物、地理等学科打下科学基础。
9-11岁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小学教育正处于从低到高的过渡,孩子各方面能力快速增强,冒险精神开始冒头,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等,就满足了此时孩子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
此阶段孩子也开始与世界真正分离,开始对童话和传奇产生怀疑,会经常追问故事是不是真的。可以讲创世纪的故事,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世界,思考世间万物是怎么来的、处于什么位置等等。
12-14岁处于小学高年级,已经系统学习了小学的基础学科,逐渐形成抽象思维,开始逐步从童话神话世界过渡到现实世界。可以讲偏重逻辑因果关系的、复杂些的现实故事。
2.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用爱滋养、艺术地讲故事
说到讲故事,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容易,拿一本故事书照着读就是。诚然,很多父母给孩子讲故事就是捧着故事书照本宣科地念,有时嘴巴在念心里却一片空白;或是边念边想着那篇总结该怎么写、晚餐该吃什么;有时为了赶时间,甚至匆匆忙忙敷衍了事……
你觉得这样讲故事、孩子会喜欢听吗?
作者认为故事要讲得好,不能完全依赖书本。不管是什么故事、有没有技巧,一定要心里装着故事、装着爱,必须是从心到心的流淌,以故事为载体、用爱来滋养孩子的心灵。
选好适合孩子的故事书后,首先要做的事是通读故事、消化吸收,然后用口语化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口语化的语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讲故事时大人一定要沉浸在故事中,带着浓浓的爱将故事所表达的意境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故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感染孩子、吸引孩子。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故事讲得好,就像母乳那样,带着妈妈的体温,涓涓地淌入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像养分直接送到孩子的潜意识里,对孩子的心灵起到滋养、教育、感化和治疗的作用。”
这才是讲故事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还总结归纳了几点讲好故事的方法:
一是帮助孩子形成内心图景。文字是平面的、抽象的,讲故事者必须通过文字在脑海中唤起相应的画面才有意义。
可以在睡前讲故事,在昏暗的环境下孩子的听觉系统会更灵敏,边听边思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为更好地烘托气氛,讲故事时声音的抑扬顿挫、夸张的语调都有助于内心图景的形成。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听完故事后,通过复述、绘画等形式把故事表现出来,这样把语言表达、想象力、创造力等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孩子心理和智力的发展。
二是讲故事重质量而非数量。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发现,越是年龄小的宝宝,越是爱听重复的故事。明明已经讲过几十遍了,宝宝还是百听不厌。
其实讲重复性的、可预见的故事,可以辅助宝宝建立规律的呼吸和心跳,对孩子 健康 的身心及建立安全感非常有意义。
家长在固定的时间讲重复的故事,坚持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只要孩子爱听,都可以重复地讲。重复的故事形成一种天然的韵律,而且很有仪式感,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三是环境的渲染、道具和音效的配合。为了让故事更有感染力,可以借助手偶的表演,还可以不同性质的故事配合不同的乐器。如果故事中有会发声的动物或物品,还可以叫上两声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睡前故事一直都很受孩子喜欢,为什么呢?关着灯、拉上窗帘,在黑暗中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听故事,让想象力漫无边际地飞翔,想想就是件很爽的事。
讲到《神奇的飞毯》时,拿一张毛毯边讲边做飞翔状;讲到《小兔子乖乖时》,头戴着兔子头箍扮作兔子;讲《霍勒婆婆》时,头戴毛巾化身婆婆……这样讲故事定会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中。
四是不要急于求成灌输知识。许多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讲着讲着最终都会变成讲道理、传知识,好像不这样就是浪费时间。讲完《狼来了》,总要总结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撒谎、撒谎就不是好孩子”;《孔融让梨》就是让我们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其实故事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地发挥功效,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孩子们会按照自己的心理发展进程慢慢理解接受。家长不用啰嗦这些连自己都不想听的大道理,这种说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失去讲故事的意义。
3. 怎么给孩子编故事——用心的父母都能成为故事大王
怎么编故事孩子才喜欢?只要有爱、用心,父母都能成为故事大王。作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就能编出好故事。
一是多读多看、先“借”后编。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多听经典故事,然后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就能编出适合孩子的故事。
开始可以复制或模仿经典故事,比方说《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性格各异,最后结果不尽相同。可以参照着编《三朵小花》的故事,三朵小花颜色各异,每天重复着问好、唱歌、跳舞,情节简单重复、感情美好温馨,很适合低龄儿童。
也可以从编动植物的故事入手,此类故事比较容易编。动植物有自身的象征意义,如老虎、狮子是凶猛、权威的;猴子、狐狸是机灵、聪明的;竹子、松柏是高洁、正义的……通过这些象征就可以拟人化地安排相应的性格、语言、情节,编简单的寓言性故事。
二是巧妙利用自身优势。父母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经历、专业、学科优势,把自己的经历、体验编进故事里。比如小时候的故事、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旅游 的经历等。因为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起来会很有感觉,用心讲的故事,相信孩子也会喜欢。
不同气质类型的父母也会有不同的优势,爸爸可能更会编冒险的、 搞笑 的故事,妈妈更擅长编美好温柔的故事,不管什么故事,只要孩子愿意听就是好故事。
三是和孩子一起编故事。如果在编故事时,让孩子参与进来,会让他们更有认同感,听起来会更投入。
编故事时父母只把控故事的主脉胳,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出现了什么动物、住的房子是怎么样的,这些都可以在编的时候让孩子来作主。
边编边讲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提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在旁边补充内容。
还可以给故事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尾,让孩子去编。或许每次故事都会有不同的结局,孩子觉得有趣的同时,还激发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看来,是不是编故事也不是什么难事?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也很多,吃大餐、买玩具、嗨翻游乐场、 旅游 度假等等,但千万别忘了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不但能表达爱,故事中蕴含的大智慧、大哲理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启迪孩子心灵的作用。
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得到故事的滋养,让童年更加快乐、人生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