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礁石》原文是什么
原文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礁石有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礁石》是中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写的一首诗,采用旁观者的蠢扮叙述视角,描绘了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以及礁石面对浩瀚的海洋屹立不动的画面。
这首诗的意蕴,具有无限阐发的空间。这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等等。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是比较优秀的诗歌。唯一令人感觉遗憾的,是所“暗示”的句子仍然简单,缺少气象混沦的感染力。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礁石》这首诗是艾青1954年7月写的一首短诗。在带孝灶一般人的笔下,礁石总是被描写成阻塞航道、碰毁船只的丑恶事物,但艾青则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它。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的袭击。
为了求得生存,它顽强地同海浪进行搏斗,而且总是把“扑过来”的每一个海浪都“打成碎沫”;尽管伤痕累累,“象刀砍过一样”,但仍巍然屹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诚如诗人所说:“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个人,遇到连续的迫害该怎么办呢?”“这也只是从受到‘无休止地扑过来’的‘礁石’的角度所应采取的态度——它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然而有人说礁石是‘与大大小小的航船为慎尺敌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动的,应该则‘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顽固不化的礁石。这就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的结果。”(《艾青诗选·序》)可见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不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自己的心去写”的结果。
Ⅱ 礁石象征了什么
礁石不仅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更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禅册挠的顽强斗争精神。海洋象征着各种困难的根本,象征着人类劣根性和罪恶的源泉。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礁石》写于1954年7月,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诚如诗人所说:“作为乎袭好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个人,遇到连续的迫害该怎么办呢?”“这也只是从受到‘无休止地扑过来’的‘礁石’的角度所应采取的态度——它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然而有人说礁石是‘与大大小小的航船为敌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动的,应该则‘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顽固不化的礁石。这就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的结果。”(《艾青诗选·序》岁铅)《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Ⅲ 礁石艾青赏析礁石象征了什么
礁石象征为智利的独立与发展而终生呼号的聂鲁达,也可以是象征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还可以是象征“遇到连续的迫害”、“要求生存的权利”而不畏强权、不息抗争的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
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去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笑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这种存在,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
(3)礁石有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礁石》
现代 艾青
全文: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Ⅳ 概括海底两万里之飞逝的礁石主要内容
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有传闻说在海上有许多船遭到了不明袭击。它造成的破坏力相当大,有人说这个可能是飞驰的礁石,也有人说是一种庞大的海洋生物。
人们从它造成的破坏,计算出了它的长度,以及行驶速度。有人推测这可能一种海怪,整个欧洲都陷入一种恐惧中,大家纷纷表示要不惜逗悄一切代价除掉这个怪物。
内容简介: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着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在《神秘岛》中交代其为印度人),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潜艇船长对俘虏也很优待,但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长从此之后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
此文出自法国·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写作背景: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罩瞎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
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在小说里,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爱:“我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着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气清洁、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因为他感觉得到周围涌动着的生命。
大海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载体,他是运动,是爱,像一位诗人所说的,是无垠的生命。可以说,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谁知道当地球消失的时候最后剩下的会不会还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无上的宁静。”
凡尔纳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在这里,有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在尼摩船长的引领下,进行海底狩猎,参观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
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种种险险象环生的情节显示了人类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人类不懈的开拓精神。他提出了开发深海的可能性,鼓励人物指空们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
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Ⅳ 艾青的《礁石》塑造了礁石什么形象礁石象征什么
塑造了一个久经斗争考验,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的顽强坚韧的形象。
礁石可以是象征为智利的独立与发展而终生呼号的聂鲁达,也象征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还可以象征“遇到连续的迫害”、“要求生存的权利”而不畏强权、不息抗争的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
(5)礁石有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原文为: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创作背景:
1954年7月,诗人艾青应智利众议院邀请,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五十诞辰。《礁石》是诗人于1954年7月25日,即这次出访期间所写的。
而且,当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Ⅵ 礁石这篇文章的原文是什么
《礁石》
现激蚂代 艾青
原文: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6)礁石有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礁石》创作背景:
1954年7月,诗人艾青应智利众议院邀请,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五十诞辰。《礁石》是诗人于1954年7月25日,即这次出访期间所写的。
而且,当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明滚埋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礁石》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现当代诗人。浙江金华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1932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以“艾青”的笔名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而成名。
着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二十多备拆部,并散文集、论文集、译诗集多部。其诗作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Ⅶ 寓言故事《波浪和礁石》读这则寓言故事,你对波浪和礁石的评价这则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面对阻挠前进的困难,要敢于面对,不避开,勇敢的因难而上,因为一次次的受挫是积累经验教训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