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故事杏林春满的完整故事内容
出处:《世说新语》。 www.hougan.com
意思:原意是指董奉宅旁的神枝杏林一片春色。后专指赞誉医生的医术高明,也用做“誉满杏林”。满:充满。
三国时的吴国有一位名游谨敏医叫董奉。他住在庐山,免费为乡亲们治病,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视同仁。他不但医德好,而且医术高明。无论什么疑难病症,他都能做到手到病除。
有一年,左将军士燮病重。家人求救于董奉。董奉只给了一丸药。家人给士燮服下去,仅过半日,士燮就能坐起来了。四天后,士燮就能说话了。他多次使病人起死回生。病家为了感谢他,不惜以千金相赠,但他都婉言谢绝了。由于盛情难却,凡重病患者经他治疗好后,他就让病人在他的住宅附近种上五棵杏树。被治愈的轻病患者见状,也要种晌喊树,董奉就让他们种一棵杏树。若干年后,患者们在他宅旁种植的杏树足有十万多棵了。人们把这片杏林子称做“董奉杏林”。远远望去,杏林郁郁葱葱,好像一片绿云,为庐山增添了一大景观。每年杏子熟了的时候,董奉便对人们说:“谁要想吃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端一盆米倒进我的粮仓,就可以自己收一盆杏子端走。”
董奉每年都把用杏子换来的米分给贫穷的农民吃,从而又救了好多人。
2. 杏林春暖讲的是什么德!
杏林春暖讲的是医德。杏林春暖,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词语出处: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芹纳医生,名叫董奉,字君异,侯官(现今福建闽县)人,生于三国时代(约公元221~264年之间)。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
董奉在周游天下的时候,途经钟携段离(今安徽凤阳)时,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三国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凤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
董奉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钟离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
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嫌隐没倡的种杏致富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于是,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其所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
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董奉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董奉家门口。
(2)寓言故事杏林什么扩展阅读:
同类典故:橘井泉香
西汉时湖南一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第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苏耽的母亲便遵照嘱咐,用井中泉水泡橘叶施救众乡邻,活人无数。
这则“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清代闽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将其收入《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杼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
3. 概括故事:“杏林春满”
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迹大兆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姿租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仿裂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4. 杏林春满的意思是什么 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
1、杏林春满,汉语成语,拼音是xìng lín chūn mǎn,意思是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2、成语故事:三国时期,着名医生董奉每天免费为人治病,医术十分高明,经常手到病除。病人要给他郑枝送礼,他坚决不收,只要求病人在他门前种一棵杏树,时间长了,他房子周围种上10万棵杏树,春天花开十分漂亮,他用杏树周济那些穷苦人家。运数
3、喊悄敏示例:他送给医生“杏林春满”的锦旗。
5. 《杏林满园》讲的是什么故事后来用这个成语赞扬什么
故事: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2.后来,我们用这个成语来赞扬医生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