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何商业故事很难讲好
商业故事可以很有力量,但许多故事的故事常常忽略了大的愿景。
讲个好故事的关键在于,故事中的主人公要在经历严重的灾难后完全改变。人生轨迹的改变就是故事的主线。许多不成功的商业故事的问题在于,故事中任何人都没能超越自己,故事到结尾什么也没有改变。
所以我们要讲什么样的故事呢?商业故事很难讲述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商业故事。你知道什么是一个平常的故事吗?想象一下你最喜欢的电影,或者是家人在饭桌上最常提到而且你爱听的事,那些就是。
但是该用什么样的故事去和消费者建立联系呢?以下有几个案例。可以为你的商业故事提供参考。
1、消费者讲的故事你要讲述能够反映社群声音的故事。
作为那些将自己定义为你公司客户或者粉丝的社群成员,要确保你讲述的内容能够强调出“我们”这一概念。你的客户所讲述的故事必然是社会化平台的基石,但是在整合故事资源的时候需要扮演积极的角色,将那些故事变成品牌的一部分。要确保演绎并且展示这些故事是最真实的。
2、关于公司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些难以展现,因为并不关乎你的故事有多么伟大。那种网站上和宣传册上充斥着的宣扬你公司的故事,很少会让消费者信服。这些也不是你想要讲述的故事。你真正需要讲述的故事是你的故事如何服务消费者的。
比如,说说公司创始人如何克服万难建立公司,制造出一些让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如何致力于使用那些有利于消费者的产品。
讲述那些只关乎自己利益的故事都是在浪费时间。只着眼于更高收益和利润的老旧营销方式的故事还是留给股东们看吧,应该让消费者了解到你最近都做了写什么。
3、关于行业和从业者的故事
大多数行业都在一些关于行业趋势和新鲜想法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向消费者讲述了他们在做什么。在讲故事时记住将现有的行业主题和你正在做的事情联系起来。
4、来自精神领袖或导师的故事
有时,最好的故事来源是那些能够激励你的导师。记下他们给你讲过的故事,看看是否运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中。你也应该及时记录下行业领袖们的一些励志故事,并在适当的场合引用它们。比如马云关于阿里巴巴是如何创业,又是如何做大的。
贴示
在捕捉故事灵感的时候,不要忘记收集那些你的员工和客户们使用过的一些隐喻。当你讲述故事的时候,隐喻可以帮助你清晰地阐明观点。隐喻的好处在于它们是可视化的语言。比如当你说某人是“写作机器”时,人们就能理解你是将其比喻为一个充满力量且永不停息的物品,他们的眼前会随即浮现出一个正在写字的机器!
下面我们来看看,写故事时候的框架:
1、介绍现状:时间、地点和人物。
2、冲突来临:什么问题打破了平静的局面?
3、随之而来的挣扎:主人公做了些什么去解决问题?
4、冲突解决:如何解决的?
5、新的局面: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
按照步骤进行十分重要,这向你展示了一个故事如何从最初阶段发展到了如今的崭新阶段。这个故事框架能够帮助你意识到每个故事向前推进的必要步骤。
许多人在讲故事时犯的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描述行动,仅展现一系列故事细节是不够的,需要展现出每个步骤都促成了哪些改变,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因此解决了哪些问题。故事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在于英雄人物做了什么决定,其所做的决定是否帮助他实现了目标。
⑵ 给幼儿讲故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孩子现在4岁半,已经坚持给孩子讲了2年故事,自己很早就接触了儿童认知心理学,结合自己的经验,做一下回答。
给孩子讲故事,应从儿童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实践。第一应该注意讲故事的环境,第二应该重复讲。
一、讲故事的环境
1.讲故事的时间、氛围、坐姿
给孩子讲故事应该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一般选择在睡前,睡前讲故事,有利于孩子晚上睡眠。灯光尽量选择台灯,就是只能照到书本的位置为宜,房间其他地方的光线要暗一些。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的姿势很重要,爸爸妈妈应该和孩子肩膀挨着肩膀,孩子会有陪伴的感觉,而不是面对面坐着,有压力感。
(图片来自网络)
2.讲故事的语调、语速
讲故事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和孩子不时要有目光交流,爸爸妈妈的声音要低,要慢,不能快,因为爸爸妈妈讲的故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都会在孩子的脑海出中出现,比如明媚的阳光、绿油油的草坪、细细的沙子、长着两个长长耳朵的小兔子,这些抽象的事物和故事中的细节在孩子的脑海中会一一出现。过快孩子跟不上,跟不上,大脑就无法闪现故事中的内容,也就失去了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认知周围世界的意义。(更多儿童认知心理学文章,请关注头条号)
讲故事的声调要抑扬顿挫,孩子的大脑对声调的高和低都会有反应,使故事更加形象化。
二、故事应该重复讲
1.支持孩子听重复故事
有的爸爸妈妈常说,孩子就喜欢讲一个故事,爸爸妈妈都讲不耐烦了,其实这是好事情,如果爸爸妈妈不懂儿童认知心理学,就会刻意让孩子不断接触新的故事,这是不对的。
(图片来自网络)
2.一个故事讲一个月
一般来讲,一个故事至少讲一个月,孩子不会不耐烦。我们成人看一本书,看一本电影,如果看很多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尤其是书和电影中的某些细节有新的认识。孩子也一样,当他第二遍的时候,他会注意到新的细节,这个时候,他的大脑不是被故事情节带着走,而是注意故事中的细节,对细节的把控能力是孩子在未来一个重要的学习能力,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小学4年级、5年级做应用题,总是丢三落四,就是没有注意到应用题中有很多细节的条件,没有注意到,所以做题做不对。(更多儿童认知心理学文章,请关注头条号)
3.建立亲密情感
当孩子对一个故事听了很多遍的时候,孩子对故事已经很熟了,包括里面的细节,爸爸妈妈再给他讲的时候,他已经胸有成竹了,对整个故事有一种掌控感和安全感,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建立更加亲密了。(更多儿童认知心理学文章,请关注头条号)
(图片来自网络)
4.培养自信心
当爸爸妈妈不小心讲错其中一个情节的时候,他会说,妈妈你讲错了,不是这样的。你说,对不起,我是讲错了。这时候孩子有底气纠正你的错误,孩子的自信慢慢也培养起来了。
5.培养情商
当你有这个发现之后,可以在后续的将故事过程中,有意地讲错某个情节,看孩子能不能纠正你,孩子在纠正你的过程中,说明他的大脑在思考,已经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了全盘的把握,你对故事情节的任何一个小修改,他都能应对自如,对故事情节、故事人物、故事人物之间关系、人物关系的变化都能全面理解和掌握,这对孩子情商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这样就达到了将故事的目的。
⑶ 故事写作时,你会犯下的13个错误
1.主题不明确,跌宕起伏,但是主角的故事之旅,没有终点
2.逻辑不清晰,前后文没有联系
3.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故事变成了——流水账(职业发展故事,变成了工作盘点,2011年,我在干嘛。2012年,我在干嘛)
4.缺乏过程——在6个月时间里,小明每天都熬夜到深夜,非常艰苦的工作,就算很想睡觉,也会撑开眼皮,继续回复客户的消息。
5.有过程,但是没有主题——比方说,描述病人在医院看病的过程
6.文章的观点,通常能够引导瞎谨读者行动,比方说——你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而不是,模神陪看完一篇文章,反思自己,要不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7.频繁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8.讲述故事的时候,缺少主语: 她家兄弟姐妹7人,在最艰难的日子就是吃树叶充饥,成年后就寻了户老实人嫁了
9.以为记流水账,或者盘点式的写下旦蠢故事片段,就能组成故事(一个片段或者一个细节,如果在后面没有再次出现,那就没有出现的必要)
10.故事中有数据,但是不真实
小黄为了减肥,学习了100多个微博运动大V的减肥知识,并且坐飞机去美国,学习了最先进的营养学知识
11.前面铺垫太长,节奏过慢,写到中途,故事才开场
12.主观描述的内容太多,缺少事实描写
13.好故事,不仅要确保主题明确,还有过程描写,以及逻辑合理(前后呼应,前文能推导出后文)
⑷ 如何把故事讲得精彩
把故事讲得精彩的方法:
一,学会拆解
一个大型的故事,必然是由很多小故事组成的,最终说明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一个完整的道理。
比如《楚汉争霸》,它就是由项羽、刘邦,各自成长中的小故事、起义后的战争故事、和各自谋士、将领的相处故事、两者间的争霸故事、以及最后结局,一起组成的这个历史大故事。
这样一个大的故事,如果要在10分钟里讲完,很容易就造成逻辑不通,故事不流畅,或者平铺直叙不精彩。但如果学会恰当地拆解,就会把一个精彩的大故事,化为一个个精致又出彩的小故事。
拆解方法很简单,就是找出你想讲的,或者你特别感兴趣的小故事,去除里面和上下文有关的内容,然后把它补完整,就可以了。补的内容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的简单介绍。
时间、地点好表达,人物的介绍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花费一样的时间给每个人物。拿《楚汉争霸》举例:如果想讲“鸿门宴”,先介绍一下双方人物,主要就是项羽、刘邦分别是谁,其他人物,如范增、张良、樊哙、项庄、项伯等就不用单独介绍,在故事中一笔带过即可,如“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这样既说明白了,也不耽误时间。
二,学会描述
拆解结束后就是描述,有些小故事,在书中可能几笔就带过了,但要扩展为10分钟的故事,就一定要再增加描述。
增加的描述首先是基于这个故事本身,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的增加说明;其次是要增加细节描述,多加形容词和比喻句,让言语生动的同时,也让故事更饱满;最后,还要加个“头”,按个“尾”。
要注意的是:故事用词一定要口语化。不要太多书面用词,更不要照搬书里背诵,因为这不是朗诵,不是说书,而是讲故事,而且还是孩子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形容鸿门宴上刘邦很害怕,可以用“手心都出汗了”,“身体微微发抖”等,最好不要用“如坐针毡”这样书面化的表达。
描述时不要说太多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历史故事,最好在故事中完全不要讲自己的感受。比如:“鸿门宴”,讲到正紧张的时候,如果你插一句:“项羽真是自负,不听亚父的话,怪不得失败。”,这样的话,除了有点剧透,还有点跳脱思维,让听众跟不上节拍,一定要说,也要放到故事最后说。
描述不要累赘,用词不要重复。一般一个场景用1-2个形容词就可以了。比如:形容项羽武功盖世,可以说“武艺超群”、“万夫莫敌”,但不要连续说“出神入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登峰造极……”,否则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
三,学会互动
以上两条具备,就是个完整且动听的故事了,但要精彩,还要加上互动。互动最容易运用的就是抛出问题。
“抛出问题”可以在故事中的每个时刻进行,而且问题不一定要同学们回答,毕竟只有10分钟,提问的目的只是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制造悬念。
比如: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此可以提问“项庄最后把刘邦杀了吗?”“谁挡住了项庄的剑,让他杀不了刘邦呢?”以吊起听众胃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⑸ 如何讲故事
故事一:很老的故事了 从前,有一国王,无儿只有一女,美貌超凡,视为掌上明珠。女儿大了,国王欲在全国招聘附马爷。于是国王把全国最优秀的年青人召集到一水池边,说:全国最优秀最勇敢的年青人,你们谁能够从水池这边游到对岸去,就可以娶得我的女儿为妻,同时可以继承我的王位。 所有的年青人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看到水池里是张大了血盆大口的鳄鱼,无人敢动。国王讲了第二遍:全国最优秀的年青人,谁能够从这边游到对岸去,就可以娶得我的女儿为妻,同时可以继承我的王位。但是仍然是一片寂静。 国王看到全国最优秀的年青人无人敢试,非常伤心,再次高声讲了一遍。 这时,只见一位小伙子扑通一声跳下水,奋不顾身地向对岸冲刺。奇迹出现了,小伙子竟然躲过了鳄鱼的追击,游到了对岸。国王非常高兴,立即上前去握着小伙子的手说:你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年青人,你将娶得我的女儿为妻,同时可以继承的王位,这个王国就是你的啦! 小伙子惊魂未定,他一脸惶恐的看着国王说:陛下,我不知道是谁这么缺德,从后面把我推下水的,你能不能先帮我查明真相! 故事讲到这儿,想必大家都会会心一笑,同时也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很滥了。但是我有三个结尾让这个故事立马出彩,这是我要给大家的参考: 结尾一:这时,国王非常生气地对着所有的年青人说:各位,你们是世界上最勇敢最优秀的年青人,为什么你们不敢战胜你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呢。各位,其实池里的鳄鱼已经喂饱了,而且是圈养的,根本不咬人的。你们每个人都有希望都有本事游到对岸去,但是你们放弃了!你们没有尝试,就已经失败了!各位,你们是被你自己打败的。鳄鱼并不在水池里,而是在你们的心里!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你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建立自己理想的王国,但是你们却被内心的心魔击败了——————(这样的结尾,改变了鳄鱼这个元素,让故事为主题服务) 结尾二:这时,只见人群里走出了一位老师,高声说道:是我把你推下水的!其他人全都震惊了!只听得振聋发聩的声音:你完全有能力可以战胜鳄鱼为什么不去尝试呢!你是懦夫,你被你自己打败了!各位,我们好多人都害怕公众演讲,害怕上讲台,总以为讲台就是一个鳄鱼池,总以为到台上就下不了台,其实我们被我们自己击败了。各位,战胜自己,你完全可以走上成功的舞台!征服这个小讲台,你就可以征服人生的大舞台!大家全都眼睛一亮,因为这位背后推手竟是我们的张老师——————(这样的结尾,出其不意,效果极佳) 结尾三:这时,国王非常无奈的看着那小伙子,非常的不理解,他说:你已经成功了,你已经可以掌控你自己的王国了,你为什么还要追究那位推你下水的人呢,其实你应该感谢他啊!——————你为什么害怕成功呢!各位,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的人害怕成功,总是恐惧成功。面对成功了手足无措,没有思想准备?各位,其实,你的目光早就应该超越现在,看到未来。你究竟要什么?你要的是结果,手段有时并不重要。——————(这样的结尾,峰回路转,角度一新,给人感觉与众不同,非常有意思)
以上三种结尾,各位可以思考一下,其实应该还有更多的好的结尾。口才是练出来的,先从讲故事开始。把故事讲好讲精彩,你的口才必然出类拔萃!
⑹ 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序言:相信各位父母都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喜欢听我们给他讲故事的,很容易被故事里的精彩情节所吸引。父母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许多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畅销书,觉得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然而是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来进行选择的。不能在六岁以前对孩子讲一些过于复杂的故事。这些情节太复杂,宝宝想象不出来,他们听完之后也是一头雾水。在宝宝7岁之后可以讲一些比较精彩的故事,那个时候他们有了一定的图像思维。
⑺ 演说新手演讲时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1.不做出结论:有一些演说者,常常不知道怎么去结束自己的演讲。他们带领观众就如同进行一次没有规划过的旅行一样,引领听众腊陪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景观,并对景观进行详细的描述,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停止。他只能在原地打转,把自己说过的话又重复一遍,给听众一个非常差的印象。只有天黑了,他才意识到自己该结束了。这种演讲没有任何结论性的语言,但是他确实已经发表完自己的演讲了。这让听众感觉好像跌入了一个无底洞,原本愉悦的心情突然被毫无征兆地关闭起来,很不舒服。
2.不像结束语的结束:有些新手在结束的时候,总是说:“对于这件事,我大概就说这么多了;所以,我想,我该退场了。”如果你的演讲真的结束了,那么你完全可以坐下来,而不要说类似“我说完了”这样的废话。你一定要做到,让听众来判断你是否已经讲完了。
3.仓促的结束语:演讲就如同开车,平稳的驾驶才能让人感觉舒服,但是有些演讲者结束得过于迅速。听众还沉浸在他的演讲之中,并且准备听他继续说下去的时候,他却匆匆结束了演讲。“这样就结束了吗?”听众也许会这样问。这就像汽车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抛了锚一样令人不愉快。这种结束语没有任何的过渡,在听众刚开始感觉到兴趣盎然的时候,突然被踩了刹车,听众甚至不明白这个结束语是怎么来的。如果你的开场白给人一种规模宏大的感觉,结论部分却草草收尾,这似乎表明你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怀疑,或者你已经不耐烦讲下去了。当然,也许你的结论并不简单,但是相对于你的开头来说却显得十分单薄。所以,你的结论一定要与开头部分相互照应,做到整体协调、前后一致,千万不要给听众留下头重脚轻的感觉。
4.自杀式的提问:只有充满信心的说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演讲的结尾部分也要注意这岁局如一点。如果你对听众说:“你们可以看我说得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无异于自杀。很多演讲者为了引发听众的另一番思考,会在结论中提出一些问题。我并不是反对提问题,关键是看提哪些方面的问题,斗牛士像这种自杀式的提问最好不要尝试。而且,对自己表达的主要观点不确定的话最好也不要说,例如:“我前面说的不一定全都正确”。你知道这句话会让观众多么的郁闷吗?听众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听完你的演讲,结果听到的却是你的胡乎启说八道!
5.繁冗的结束语:一些演讲者的结束语比他对主要观点的论述还要多,这是不正常的。因为,所谓结束语,只是对前面所说的概括,而不是展开另一番论述。
我听过很多次演讲,这种结束语比主要观点还长的演讲,我只看到听众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他们的座位。没有人会强打精神来听你的关于同一主题的第二次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