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故事如何创设语法情境

故事如何创设语法情境

发布时间:2023-03-22 04:06:40

㈠ 如何有效创设英语语法教学情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拍察仿升。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全面提升初中学生英语语法运用的综合能力,将有助于我国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在创设情境时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创设情境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疑问,并利用学生现有认识和知识间的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研究和对知识进行探索的终极目标。创设情境需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参与性原则。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采取的是“你讲我听”的方法,这种被动的接收式学习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导致教学任务实效性难以落实。只有打破这种教育的僵局,让教师和学生走出这种教育的“误区”,全面落实教育活动的全员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全面落实教育的终极目标;第二,挑战性原则。探索精神对于任何人的自身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加入挑战性因素,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二、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措施
1.利用有限的资源,创设直观的语法教学情景。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小学生而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认知能力、认知水平等还都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这种局限使得他们更易于接受直观、感性、形象的事物。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用图像、实物等一系列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学生创建一种比较直观的语法教学情境。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或是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例如在讲解英语时态问题――现在进行时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现在进行时”的动作。这些“现在进行时”的动作可以是跑步、游泳、登山,还可以是吃冰淇淋、做饭、打球等。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适时的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图片拉回到教学内容上。教育者可以先给出示范:“The birds are flying in the sky.”和“The boys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指导学生,使之充分理解,再让他们自己组织语言,对幻灯片中展示的图片进行描述。在反复练习的没升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掌握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正确的运用现在进行时,继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运用能力。
2.通过用心布局,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创设问题情景主要是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继而实现在思考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根本目标。问题教学情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刺激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之进入“愿意思考”和“主动思考”的学习模式中。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时间给学生设计问题,思考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例如,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Have you already learned present perfect tense?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相应的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更快速的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3.合理利用团队协作,创设合作的教学情景。合作教学情景包括如下几种形式:第一,组内交流;第二,组内讨论;第三,组内竞赛。通过合作教学情景建立一种学生主动、全员参与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情感袭纤上的高度和谐。例如在讲解过去分词和现代分词差异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填空选择题型。例如,区分The patient was asked to drink much ___(boil) water.和The thermos is filled with __(boil)water that can be used to cook food.在结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句子,讨论并区分两个句子中“boil”的不同含义,继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思考、质疑、讨论和得出结论的几个步骤,不仅加深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

㈡ 语法教学中如何创设恰当的语境

英语教学 | 教学经验:语法教学中如何创设恰当的语境?

新课标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创设语境能还原英语教学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乐学、善学。

有了恰当的语境,语言学习才有依托,才会鲜活;学生只有置身于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语言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并选择恰当的语言结构来表达。

然而,在目前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很多教师 只在句子层面讲解和分析语法规则 ,设计的作业以及开展的活动也未关注到适当的语境对学生语法内容的学习以及语法运用能力培养的作用。

本文借用三个教学片断,探讨 授课教师在语法教学语境创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在英语教师开展语法教学和创设适宜的语境方面起到可借鉴作用。

呈现语法内容的语境不连贯

在语法教学内容呈现环节,教师要通过创设连贯、完整的语境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语法内容的形式和意义,为学生后期进一步理解和初步使用该语法规则并培养语法运用能力做好准备。 有效的语境是促进学生感知和理解相关语法形式和意义的 “催化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语法内容。 陈思羽认为,语法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语法现象所表达的意义。教师应创设情境和提供大量有意义的输入,启发学生感知和理解。

案例一

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5 Amazing things 语法板块的内容为一般过去时。学生初步接触一般过去时,初步感知一般过去时的形式及其表意功能,即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了解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

某教师在上课伊始提问学生:“What day is it today?”,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镇旅睁板上 “It is Monday today.”。教师继续提问:“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回答:“Sunday.”,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It was Sunday yesterday.” 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将 “is” 和 “was” 标注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告诉学生 “was” 表示过去,是 “is” 的过去式。

接着教师说:“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并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在 “went” 下面划线以引起学生注意,告诉学生 “went” 是动词 “go” 的过去式,表示是昨天去的,此动作已经结束。

分析

该教师只是通过含有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呈现一般过去时。学生只能感知一般过去时的形式,无法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表意功能。由于缺乏与其它时态的对比与学习,学生也无法知晓一般过去时与他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时态的区别。

通过对话创设语境,引入新内容的教学是常见的教学导入手段之一, 但是该教师在创设语境和提问前,并未深入了解学情,只是凭个人主观经验,觉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般过去时,便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而且该教师只从句法层面呈现相关内容,脱离了一般过去时使用的具体语境,通过对话创设的语境前后不连贯,不利于学生真正感知和理御岁解一般过去时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的表意功能。

对策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 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 ,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对案例 1 中一般过去时的导入、呈现可以做如下调整镇此: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日历,标出 “今天” 并询问学生:“What day is it today?”,引导学生说出 “It is Monday today.”。接着教师在日历上标出 “昨天”,并在黑板上写出 “yesterday”,然后询问学生:“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便能容易地回答出 “It was Sunday yesterday.”。

此时,教师再次在日历上标注出“今天”,询问学生:“Where am I today?”,学生回答:“You are at school today.”。之后教师再次圈出 “昨天”,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在家看电视的情景,询问学生:“Where was I yesterday?”,教师呈现 “I was at home yesterday.” 并引导学生说出:“You were at home yesterday.”,教师标注出 “were”,引导学生关注到一般过去时的表意功能,即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忽视学情,语境创设不符合实际

语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输出语言,用语言做事情。教师应创设恰当的语境,使学生在适宜的语境启发下逐步理解目标语言并能逐步正确、得体地运用所学语言。

案例二

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1 Friends 语法板块内容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授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叫了三名身高不一样的学生站在讲台上,教师说出一些句子并写在黑板上 “Li Yong is tall. Wang Liang is taller than Li Yong. Wu Xingxing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boys. He is taller than the other two boys.”。

但是,名叫李勇的学生个子并不高,与该教师所说的句子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接下来,该教师又呈现了三种水果,在向学生呈现实物的同时,在黑板上写出 “The apple is big. The banana is bigger than the apple. The pineapple is the biggest.”。

实际上该教师出示的苹果并不大,而且香蕉和苹果也不适合从大小方面来比较。该教师创设的语境失真了,属于 “假语境”,违背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原则,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分析

教师在创设语境时要秉持真实性原则。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新的语言知识。教师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为了语境而语境,人为地创设一些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语境,这样失真的“假语境”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反而还有可能干扰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

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接触、体验和学习语言,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积极构建知识网络,达成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语境创设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 提供与学生实际情况一致的语言信息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语言、辨别语言包含的规则,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对案例 2 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导入、呈现可以做如下调整:教师在课件上依次呈现篮球运动员姚明、演员陈佩斯以及王祖蓝的图片,并同时呈现以下例句 “Yao Ming is tall. He is taller than Chen Peisi. Chen Peisi is taller than Wang Zulan. Yao Ming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学生从三个人的身高对比中很容易感知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意功能,这为学生后续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的练习缺乏一定的语境

语法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做题,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真情实感,提高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体现 “ 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 ” 的教学理念。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倾向于关注句子的语法正确性,忽视指导学生运用语法在表达语言意义时的得体性,即没有更多关注语境和意义表达的准确性,结果把语法教学的过程变为做习题。

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的问题是,把具体语法项目的意义理解和功能运用与语境分割开来,使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某个语法项目应该在何种场合使用、传递什么样的核心意义。

案例三

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5 语法板块内容为一般过去时,在学生了解了一般过去时的形式、意义以及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后,教师设计了以下单选题让学生完成:

Mary _______ to school ten minutes ago.

A. went           B. goes

C. has gone    D. have gone to

分析

语法规则本身不应该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授语法还应包括语言形式的意义、与之相关联的社会因素和语篇语境等。大量乏味的练习是削弱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缺乏语境的练习也是导致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种语法练习停留在句子层面分析语法,脱离了语境,而且其中 C、D 两个选项是七年级学生暂时未接触到的现在完成时,已经远远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语法测试应该以测试学习者在语境下使用恰当的语法形式为主。 有时语境不应仅局限于句子层面,而往往要超越句子层面。

对策

教师可以给此题设置一个语境,学生结合语境,能更好地理解一般过去时表示发生在过去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这一功能。

更改后的练习为:

Jack: Hello! Mark. Nice to see you!

Mark: Hi! Jack. Nice to see you, too!

Jack: I phoned Mary just now, but there was no reply. Do you know where she is?

Mark: Oh! I saw her half an hour ago. She _______ to school ten minutes ago.

A. went       B. go

C. goes      D. is going

调整后的练习不仅突出了一般过去时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的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一般过去时与他们已经学过的其它两种时态(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区别,通过对比一般过去时与其它时态的差异,加深对一般过去时表意功能的理解。

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设计有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运用真实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而有意义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学而不厌,对学习保持热情。

语境对有效的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有趣的语境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培养语法运用能力。

教师在创设语境时,首先要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分析语言使用的各种场景,再从语言学习和学生知识储备的角度筛选所教语言在生活中运用的各种场景,进而创设出适合语言学习的语境。

教师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语法学习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法形式的具体表意功能,紧密结合语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阅读全文

与故事如何创设语法情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姻里你做过多少违心的事 浏览:767
长江流域形成了什么经济带 浏览:134
黑牛山有什么故事 浏览:934
健康损害费是什么意思 浏览:747
虫尔摩斯和美女法医哪个好 浏览:378
错过爱情英文怎么说 浏览:753
爱孩子的故事怎么写 浏览:771
妹妹去哪里玩好幸福 浏览:771
湖南健康码申诉要多久 浏览:192
青海大专生事业单位职务有哪些 浏览:426
潮汕故事节目有哪些 浏览:459
农村经济体改革最先在哪里进行 浏览:256
俄罗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浏览:989
讲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字 浏览:981
沅江事业单位面试完什么时候体检 浏览:459
爱情山在哪里原唱 浏览:510
事业单位无职务的人员怎么称呼 浏览:545
健康二维码怎么下载安装 浏览:597
经济师在哪个网上查 浏览:934
你喜欢听哪些童话故事 浏览: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