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范仲淹后裔在桐庐的传承
文/范伟平
根据桐庐县瑶琳镇范家村范顺陆保存的《分阳范氏家谱》记载:“分阳范氏家族自明景泰元年(1450),从兰溪村迁居分水五管潘岭脚罗家畈。始祖:范荣,字式玉,行崇一。系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陶朱)、北宋名臣范仲淹后裔。第二世范澳迁卜善村(百岁里范家),范清迁安乐村(百岁外范家),第八世孙范有社赘居马雪塔,第十四世孙范荣贵迁桐邑大奇,皮灶行荣富迁潘村(瑶琳镇),第十五世孙范生富迁潘畈(钟山乡),尚球迁何宋(瑶琳镇)。”又据浙江丽水青田县章村乡陈山头村《范氏家谱》记载,他们村范氏家族的祖先是明朝的时候从分水迁居青田县的燃哗,系范仲淹后裔。近代青田范仲淹后裔迁居建德,在建德也有了范仲淹后裔。
在古代分水县被称为分阳,明代范仲淹后裔分布在分水县管辖的瑶琳镇范家村以及分水镇的外范村、富源村的范家坞等地。目前从保存下来的《分阳范氏家谱》来看,桐庐境内的光祖堂、光裕堂,善庆堂等分支均为范仲淹后裔。
在分阳范家代代相传一个故事,相传范仲淹后裔范荣从兰溪定居分水五管潘岭脚罗家畈后,他的妻子一连生了六七个女儿,一直不见男丁,这可急坏了范荣。范荣于是到分水镇蠡湖村范家走范家宗亲,经过蠡湖村范家的同意,把范蠡后裔的男丁抱给了范荣做儿子,自从抱养了范蠡后裔的男丁以后,范荣的妻子终于生了一个男丁。这个从蠡湖村抱养的儿子就叫范澳,他就是范蠡的后裔,对于范荣来说,这个儿子是“大门外”的儿子,他后来迁居在百岁里范家定居,他的后裔堂名改成了光祖堂;这个范荣自己生的儿子名字叫范清,这个儿子是“大门内”的儿子,他后来迁居在百岁外范家,他的后裔堂名改成了光裕堂。所以说,范蠡后裔和范仲淹后裔在桐庐相互融合成了一家人,但堂名还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分阳范氏分两班人马:一班是光祖堂,这班人是范蠡的后裔,第二班的堂名是光裕堂,这班人是范仲淹的后裔。但无论是范蠡后裔还是范仲淹后裔,他们相互融合成自己人了。由于百岁范家在深山老林里,过去交通不便,清代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范家人躲过了一劫,所以直到今天,光裕堂和光祖堂后裔各半,人数不分上下。但对于分水镇外范村来说,这里以前也有光裕堂和光祖堂,但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只剩光裕堂后裔,光祖堂后裔和其他堂名后裔已经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被“长毛”杀光了。我们这里也看到了范家在百岁也好还是在分水也好,均分成外范家与里范家两个自然村,在兰溪的范家村也是这样,一个外范家一个里范家,也许这就是范仲淹后裔取村名的共同特点吧!
目前瑶琳镇范家村还流传着一个传奇的故事呢!相传明朝时期范荣是一个地理风水先生,他落户分水五管潘岭脚罗家畈以后,他走到范家村发现范家是一个风水宝地,于是安排两个儿子分别占领外范家和里范家,在范家村有一个巨大的石笋,在石笋的平顶上竟然有一个棋盘,传说每天晚上两个“神仙”就会准时来这里走象棋,按照当时的说法,只要定居这两个地方,这里将来是出将相的地方。当时范荣和桐庐的姚天官(1414--1473)正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由于姚天官是桐庐人,父亲在他还是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姚天官七八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改嫁给了江西人,随后他也随母亲去了江西。由于姚天官不是亲生儿子,当然受尽了后父的冷遇,包括江西那边的孩子也都欺负他。姚天官读书非常发奋,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最后当上了明代的宰相,所以姚天官对江西没有归属感。在姚天官辩袜母亲做八十大寿的时候,姚天官才抽出时间回江西一趟准备给母亲做寿。姚天官回家的时候竟然不按照常规出牌,穿了一件旧衣服回家,没想到在家门口被当地官员拦着不让进家门,姚天官于是拿出皇帝写的对联,当地官员一看上面的官印竟是当朝皇帝的官印,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姚天官,当地官员于是全部过来朝拜姚天官。给母亲做完八十大寿以后,姚天官回到了朝廷,皇帝想问问当地官员对姚天官的态度,结果姚天官一句话也不说,把头摇了一摇,结果皇帝认为江西官员是对他的不满,于是下命令把江西对朝廷有意见的官员抓了起来,后来竟造成了冤案,江西官员被冤杀掉一大半。如今现在还流传一句顺口溜:“姚天官把头摇一摇,江西杀掉大半朝。”这对江西的官场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于是大批的江西地理先生纷纷来浙江破坏浙江的风水。有一天一个江西地理先生来到百岁外范家,发现这山顶上的巨大石笋,他一看这里将会出一对将相,将来会对江西的官场构成威胁,于是想法破坏范家的风水。这石笋附近的山想种点庄家,什么都种不起来,今天劈山了,明天就杂草长绿了。当范家人把这件事告诉风水先生时,风水先生说:“杀一条狗,杀一只鸡,沿着石笋山脚拖狗和鸡,这里就能种庄家。”于是范家人请风水先生杀了一条狗和一只鸡,沿着石笋山脚一路拖,当天就乌云黑地下起了磅礴大雨,没多久一声巨雷就把石笋劈成两段,倒下的一段就插在后山中树立着。这时里范家有一个13岁的小孩,力大无比,他正在赶一只小牛过河,由于河水猛涨,他于是背起小牛过河,没想到一脚走滑,被大水冲走消失的无影无踪,据说范家的风水就这样被江西地理先生给破坏了。这当然是传说,当天也许真的发生了石笋被雷公所击倒,小孩背牛被大水冲走这一历史事实,但这一事件被后人传成了一段神话故事。
到了清朝,范家人崇尚武术,咸丰八年,分水县外范村里范家的范启煜成了清代分水县最后一位武举人。据范家人口头相传,他的两个儿子范少成与范少强均是武术大师。太平天国运动,分水县组织了以范启煜为首领的地方团练,分水县地方政府搬到了外范村金桥坞,他们父子兵保护分水县地方政府三年时间,最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失手,整个分水县城存活的人只有六人,外范村只存活五人,合村乡存活7人。到目前为止,范家父子兵抗击长毛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到了1949年解放以后,瑶琳镇范家出了一个中国导弹专家,她就是范仲淹后裔范莘,家里小名叫范爱美。改革开发以后,分水镇外范村范华胜和范华勇两兄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螺钉厂和钢构以及房地产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资产上亿元。
据清代光绪《分水县志》后记记载:“分水范家为清白家风。”范家的规矩是很严的,我们从小不要不拿别人的东西。家父范传贵就是我们的榜样,他当了18年的生产队队长,不贪不拿集体的一分钱,上级组织要发给他个人奖品,他坚决不收,他常常公而忘私,严格要求自己,大公无私,为群众办事说道做到。范仲淹后裔的范家家风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在范家人后代得到传承。本人在2009年开始,为家乡老百姓卖青笋难问题出谋划策,自己出钱连续举办了六届“怡合青笋宴”活动,后来这一活动被分水镇政府接管,到今年第十届“怡合青笋宴”活动的成功举办,老百姓家里的青笋干不出家门就被销售一空。在我的努力之下,我的老家里范家,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敬老活动,过年的时候,全体村民吃一餐团圆饭,六十周岁的老人发一个红包,这一活动辐射到整个外范村,外范村各个自然村都先后开展了敬老活动。作为范仲淹后裔,我们要传承好范仲淹的精神文化,宣传好范仲淹精神,做范仲淹后裔的模范榜样,为社会贡献我们范家人的力量!
㈡ 桐庐这个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
要从桐君老人说起 :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
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耐脊锋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2)桐庐最出名的故事是什么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昌晌中游,介于北纬29°35'~30°05'和东经119°10'~119°58'之间;东接诸暨,南野和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
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
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端口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㈢ 额····有谁知道桐庐旧县 有什么名人故事或者神话传说
桐君山是富春江畔着名的古迹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的着名旅游景点,也是中华医药鼻祖圣地。据史料记载:古时候有一位老翁在这山上采药,为百姓治病。山上原有众多的桐树,枝叶繁茂,能遮荫数亩,老人在桐树下搭了一间茅庐居住。有人问他姓名,他只是指指桐树来表示,所以人们称他为“桐君”,称这座山为“桐君山”。经考证,桐君确有其人;黄帝时人,距今已4000多年了,着有《桐君采药录》,是我国医药史上卓有成效的中医药学家。《隋书》、《旧唐书》、《本草序》、《本草纲目》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都有对桐君的记载。
㈣ 桐庐女儿村的女儿塔和观音庙还有生命柱都有什么典故么想去旅游,多多了解下,有知道的说下,详细点~谢谢
“女儿村”就在桐庐镇南岸大奇山生态休闲区内国道南侧。这是一个以彰扬女性文化,集中展销地方名特产为主题的民俗风情园。 “北有红灯笼外婆家,南有大奇山女儿村”,这是人们对桐庐富春江南北两个民俗风情园的概括。
景区内有三个展览馆:中国古代女性文化馆、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服饰馆、桐庐民间剪纸艺术馆。有专为女性表演的古戏台,表演女子越剧、女子武艺和展示母系社会风情的摩梭人歌舞。还有九凤环绕的“生命柱”、古典灵秀的女儿塔,以及可以容纳300人就餐的“女儿村”酒楼,可接待150人住宿的风情竹楼。到“女儿村”一游,可以加深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女儿文化的了解,更会对那些心灵手巧的女性工艺品和多姿多彩的民俗表演而赞叹不绝!景区内有两条古风浓郁的购物街,80多户店铺,所有营业员、管理员、保卫人员全由女性担任。休闲度假女儿村,品一壶女儿红美酒,尝一碟女儿红小炒,住一宿风情竹楼,可谓人生一桩美事。
女儿村民俗文化园,是一处具有浓厚女性文化特色的民俗景观,一个令您留恋记返的女儿之国。女儿村民俗文化园位于桐庐富 春江南岸二公里处,紧靠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唯一宏扬女性文化,再现摩梭人母系社会生活的文化旅游景点。文化园占搜唤地100余亩,主要由商业古街、迎宾楼、女儿塔、女儿湖、女儿溪、女儿桥、缘梦楼、缘梦广场、九凤生命柱、博物馆、缘到亭、摩梭人家等内容组成。博物馆内有行吵中国古代女性文化展、桐庐民间剪纸艺术展、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服饰展s。园内亭台楼阁主塔、小桥流水人家,景重如诗如画,观后让人如痴如醉,是一座现代的世外桃园。
文化园内女子越剧,女子杂技,女侠武术表演,游人可观赏、可参与。入夜,游人可与摩梭人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起欢快的S搓舞,回归自然,陶醉其中尽情领略摩梭人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园设有十八幢精致的小竹屋及民居式的度假套房,可为游客提供三星级的住宿服务,使您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除了购物之外。园内还为游客提供餐饮、棋牌、足浴、美容、保健医疗、歌舞等系列档漏侍服务。文化园是您旅游、度假、休闲、会议、疗养的绝佳风景胜地。进入女儿村民俗文化园,您定会感到浓郁的女性文化氛围。离开女儿村,您会带走浓浓的女儿情。女儿村不仅仅是女人喜爱的地方。
㈤ 桐庐民间传说
有明一代,桐庐出了两个最为有名的人物。一个是人称俞都堂的俞谏,而另一个则是号称姚天官的姚夔。大概是桐庐人对这两位桐庐名人的推崇,除了正史中的记载,他们两人在民间也有不少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或真或假,但都成为了桐庐人文历史中的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姚夔的传说。
姚夔,字大章,明英宗正统七年进士。姚夔在乡试、会试中都名列榜首。隔年,授予吏科给事中,开始了他的仕途,直至吏部尚书。姚夔去世后,被赠与少保,谥号文敏。姚夔才能宏大,心胸开阔磊落。朝廷商议没办法定案的事情,姚夔一句话立即决定。他在吏部的时候,很注意人才的提拔和任用,也不避亲戚故旧。当初,王翱主持吏部,对南方人有所压制,所以北方人很喜欢他。到姚夔时,喜帮助南方人,只要是被姚夔评定或推荐的人多能称职。
姚夔为官之时,当时的皇帝景泰帝身体不舒服,姚夔偕同群臣上疏请求恢复英宗皇帝的太子。但没有得到认可。第二天,姚夔原本想率领百官在宫前跪地请求恢复太子,但石亨等人已早一步奉太上皇英宗恢复皇位,且将姚夔调到南京礼部。明英宗一直都很了解姚夔的为人,后来听闻恢复储君的议论时,便立即用快马将他召回,并将他升为左侍郎。
姚夔为人坚持原则,成化二年,皇帝听从尚书李宾的建议,召令南畿等地的诸生:只要缴交粮食救济灾荒,就可以入国子监。姚夔认为此法不妥,上奏请求停止这种做法。后来,各地神哪多次出现灾害怪异,姚夔上疏请求皇帝经常出席御前讲经,主持各项重要政务的裁决。亲近正人君子,远离小人游闷码,节约各项费用,爱惜器物,无论衣食言行,都要遵照祖宗既成的法规,以回报天意。皇帝看完后深感赞同并褒奖了姚夔。孝宗时,皇帝相信番僧,有封为法王、佛子的,服饰用具僭越等级,没有限制。奸人羡慕他们,竞相成为他们的同伙。姚夔尽力进谏,情况才稍微减退。姚夔历经数朝,每次遇到灾害怪异,他都会请求皇帝救济抚恤,并表达对受灾百姓的担心和关爱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