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曹冲称象是什么故事
答:一、曹冲称象是一个儿童、生活类故事。
二、曹冲称象故事的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三、曹冲的特点
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Ⅱ 曹冲称象的典故
曹冲称象: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我为大家整理了曹冲称象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曹冲称象的典故: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有一次,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儿有个一法,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疼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是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痕迹。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曹冲称象造句:
1. 调解时,在没有鉴定设备的情况下,法官从“曹冲称象”的古老故事中得到启发,巧用“阿基米德”原理,用一杯清水就分辨出了金器的真假。
2. 它跟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一起,被视为科学精神启蒙的最好典范。
3. 聪明有两重性,一类人很聪明,比如曹冲称象,就是聪明的代表。
4. 我们只知道去宣传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这样的生活事迹,去展现他们的美德与聪颖。
5. 在南城巷一座大院里,看到石头水缸上刻着曹冲称象,觉得挺别致同在此院,墙上镶的、缸上刻的,图案大都表现“三结义”、刘关张,“正统”蜀汉。
6. 你可以把手工操作法理解为“曹冲称象法”,通过采集石头与大象对比,答出大象的重量,但很显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手工操作法绝不等同于“曹冲称象法”。
7. 苦柚、倔强的小红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曹冲称象、西门豹。
8.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逆向思维不用,“曹冲称象”的代换法不用,硬要去找能称出100粒大米重量的称。
9. 如果记得‘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就明白老师的用意了。
10. 比如一个众所周知的曹操之子曹冲称象的故事,此说明曹冲其实已经不自觉地在运用西方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定律了。
Ⅲ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怎样的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怎样的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怎样的,在我们的印象中,曹冲经常作为“神童”的形象出现,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最能突出他聪明的便是“曹冲称象”的故事。
有一次,孙权送给了曹操一头大象。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便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前去观看。看到大象后,曹操让自己的手下官员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官员们围着大象议论纷纷,但是谁也想不出办法。就在这个时候,曹冲立即站了出来,告诉大家自己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他先是叫人把大象牵到船上,当船下沉时,他命人沿水平线在船上划一道记号。士兵把大象牵上岸后,曹冲又让人将石头棚卖装到船上,直到记号和水面齐平。
然后,曹冲告诉曹操,只要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体重。由此可见,智慧不在于年龄,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
智救库链庆逗吏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
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
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
不幸夭折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就流下眼泪,为曹冲聘了文昭甄皇后族中亡女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差耐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封曹琮为邓侯。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曹丕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又追加称号为邓公。
公元232年(太和五年),加给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Ⅳ 曹冲称象讲的是什么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也没有大型的机械称量设备,当时的人们需要称一个很大很重的东西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
曹操有一个孩子,名叫曹冲。曹冲从小机智聪敏,善于动脑筋。
有一次,有个外国使臣进贡了一头大象,这头大象体型庞大,非常雄壮,大家都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于是就有人提出来,要想个办法去称一称大象的重量。
在当时,这可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啊。大象那么大,怎么称呀,总不能分块来称吧。这可愁坏了这些大人们。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正好路过,他问了问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大家想称一称大象的重量。
于是曹冲就对哪些大人说:“我有一个好办法,能够称出来大象的重量”。大人们一看,原来是汪银悉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他们嘴里嘀咕着: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曹冲听到了他们的话,可是并没有在意,他站到哪些大人面前,大声的说:你们把大象牵到河边去,找一艘能够让大象站上去的大船,然后把大象牵到船上去搏态,等大象上了船,船就会下沉一些,这个时候,你们在船帮齐着水面的地方画一个记号。
最后让大象下来,开始给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又一次下降到刚才画着记号的地方,船上石头的重量,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曹冲说完之后,大家都面面相困乎觑,开始低声的讨论起来,最后大家一致都夸赞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们利用曹冲的方法,不一会就称出来了大象的重量。
(4)曹冲称重是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曹冲称象的启示
“曹冲称象”不是瞎称的,而是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两个完全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
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接考虑有困难,可以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线索。
Ⅳ 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曹冲称象
【拼音】cáo chōng chēng xiàng
【基本释义】“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浮力的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也告诉我们,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褒义
【出处】取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典故故事)
曹冲,字仓舒,他是三国时魏王曹操的小儿子,天资聪慧,思维敏捷,五六岁时的智力已和成年人不相上下。
大约在曹冲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大象生长在南方的丛林里,北方人极少看到。因此,曹操带着儿子们和文武官员一起前往观看。
大伙儿看着这庞然大物,纷纷议论。谁都想知道它的重量,但哪儿有那么大的秤呢?
曹操也很想逗念册知道大象的重量,就问文武百官说:
山宏“你们谁能想办法称出它的重量?”
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束手无策。这时,曹冲上前对曹操说:“父王,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知道曹冲一向聪明过人,平常也很喜欢他,就说:“你说说看,用什么办法?”
曹冲说:“用一只大船,先把大象安置在大船上,在大船吃水的深度刻上一个记号,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把一些石块高州装到船上,让船沉到原来刻上记号的深度。只要称一称石块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连声称赞说:“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曹操马上让人准备船只和石块,果然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后来,“曹冲称象”这一典故,用来称颂人年幼聪颖,才智过人。(雅雅)
Ⅵ 曹冲称象的故事20个字
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6)曹冲称重是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相关原理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