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穿青人有什么故事

穿青人有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21 11:59:23

Ⅰ 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穿青人又称川青人、穿青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个民族归属有争议的族群,不属于中国的56个少数民族名单之中。穿青人”在有些地区亦称为“里民子”,他们并没有自称的专名,有时也称“大脚板的”。(1)穿青人有什么故事扩展阅读“穿青”这个名称主要是用来区别于称为“穿兰”的汉人,这个名称始见于清代的文献记载中。当地各少数民族并不称他们作“穿青”,而是在汉人的名称前加个形容词,如“白汉人”、“大脚汉人”、“篙子杆汉人”、“吃荞麦的汉人”、“穿大袖子的汉人”、“当里民的则衡辩汉人”等。现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黔西南等地。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约六十七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织金、纳雍两县,每县均超过二十万人。以前,穿青人妇女区别于汉族妇女的标志是没有裹脚,她们喜欢穿细耳草鞋和三节衣,梳三把头。所谓三节衣,是指两节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蓝两色的布拦举拼凑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每一层袖口均绣有云勾花边,看上去如三节连成。最能体现穿青人文化的,除了他们标志性的衣服,还有独特的傩戏。穿青人傩戏是他们在“庆赛五显坛”的祭祀仪式中由掌坛法师和傩坛班子艺人穿插表演的傩仪戏剧和舞蹈。穿青人家家立孙缺五显坛世代供奉,祭祀五显坛的形式是“每岁或间岁酿酒杀牲,延善歌舞者至家蘸禳,跳跃如演戏状,曰庆坛”。参考资料:

Ⅱ 穿青人:这个民族属于中国,却不在56个民族之列,身份证更是独特

去过云南的人,无不被那里的自然风光所折服,这个被称为彩云之南的地方,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有着具有独特韵味的少数民族文化。游走在云南大大小小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会经常发现少数民族朋友的身影,他们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成为云南省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在这里,不仅有常见的彝族和白族,还有人数非常少的独龙族。除了这些已知的民族,还有一群人被划在56个民族之外,他们把青色作为自己的传统服装,虽然自称为穿青人,但是从身份证件上来看,标注的却大多都是白族。

虽然并没有被划为56个少数民族的范围之内,但是穿青人的人数却非常之多。据了解,穿青人的数量高达70万人,这个民族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人口,又为什么以青色服装作为他们的传统服装呢?这要从穿青人的 历史 故事讲起。

早在600多年前,当时正处于明朝初期,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经过一番拼搏,终于打下了大片江山,但是在他打下的江山中,却并不包括西南地区。已经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并不满足眼前的成就,因为还有的地方并不在他的管辖之下。

比如当时的云南和四川就是两块版图较大的地区,朱元璋认为,只有征服了西南地区,全国才能得到真正的统一老氏。朱元璋信心满满,重新踏上了征途,并且最终拿下了云南。为了治理云南地区。朱元璋在那里留下了一些明军。

这些明军受朱元璋的指派,很快在云南扎下了脚跟,但是由于当地的少数民族众多,这些人根本无法融入任何一个民族,只能自成一个团体。其实这些人从根上来说并不是少数民族,而是典型的汉人。由于他们喜欢穿青色的服装,所以当地人将他们称为穿青人。

穿青人在 历史 上也曾经被划为少数民族之列,这是在清朝后期的时候,清政府为了便于管理,把穿青人划在了少数民族的范围里。但是在建国之后,穿青人却并没有得到国家的认证,大概是因为从 历史 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血统上并不属于少数民族,而是属于汉族吧。

现在云贵地区的穿青人数量非常多,早在2000年,就已经超过了67万人。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穿青人也喜欢居住在山清水秀的山区里,但是这里的经济却并不发达,因为世世代代靠开发土地维持生活,所以山区里的土地也逐渐被石漠化。

近几年来,穿青人也意识到过度开发土地,对生态环境带来极为严重的破坏。而这些已经成为了恶性循环,原来山清水秀的环境也逐渐变得恶劣起来。本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穿青人,现在的生活水平也并不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不仅经济不发达,穿青人生活的地方安全系数也并不高。除此之外,这里的人们还保持着传统的家庭制度。家家户户都是女人说了算,男人负责家庭的内部事务,而女人负责的是家庭外围的事情。

但是父亲在家里也是有发言权的,比如儿女的姓氏,依然延续的是父亲的姓氏。特别是到了关键的时刻,比如继承遗产的时候,依然以男性为主,只有儿子才能够继承家族遗产。如果家里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是无法侍轿散继承家庭财产的。穿青人也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图腾,这也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

与我们以龙为图腾的汉族不同,穿青人将猴子作为他们的图腾崇拜。猴子在这里被他们当作神圣供奉,不仅不能口出侮辱猴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重要的节日里对猴子进行膜拜。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更是被穿青人看中,在这两个日子里,他们会通过供奉猴子,来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幸福。

这也是非常奇怪的地方,不知道调皮淘气的猴子如何能够保佑穿青人一年的平安。这其中大概也与穿青人的一些 历史 故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 历史 上来看,帆塌穿青人其实就是汉人之后,他们也并没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延续至今的是贵州话。穿青人现在还未被划为少数民族的范围内,但是这些并不重要,第二代身份证上也看见了穿青人的标志,希望他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

Ⅲ 穿青人是什么民族的人

穿青人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解放后,穿青人要求承认其为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穿青、广西的六甲等。

穿青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地区,人员相对集中的“未识别民族”。在部分穿青人的家谱、墓碑记载和传说中,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其渊源存在诸多争议,近年也引起了社败改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

(3)穿青人有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穿青人的习俗

1、服饰

穿汪信青人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脚扎青色绑带,穿三节衣,两节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戴大勾耳环,梳三把头。

2、婚俗

穿青人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困枯轮数之说。

3、信仰

穿青人把山魈作为图腾,在许多生产、生活用具上刻镂图像,点化浮形。把猴作为与民族相关的动物,不许随便提到,侮辱更是禁忌,否则被认为是不敬祖宗,辱没先人的行为。

Ⅳ 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由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构成的,但你们知道吗?在中国还有一个既不属于少数民族,也不属于汉族的民族,它就是“穿青人”。根据2010年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已经达70万人左右了。其中,在贵州省毕节市的纳雍、织金两县境内各有20万人以上的“穿青人”。
虽然穿青人暂不在我国56个民族里,但早在2014年,“穿青人”首次写进了身份证民族一栏上。而且,虽然“穿青人”不属于55个少数民族范畴,但少数民族政策“穿青人”都享受。影响比较大的,像高考加分20分,一分千人,20分就是上万人。

“穿青人”顾名思义,青色衣服是“穿青人”的传统服饰。但今天的“穿青人”村落基本已经走向了现代文明,跟普通的汉族人穿得差不多。只有部分爷爷奶奶级别的老人才穿一身青色的衣服,据说女性头上还会裹着一头的青布,这就是传说中的“穿青人”。
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和很多汉族一样,也是“穿青人”的大日子。届时,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到村子里的一块大平地,观看表演。表演的班子大多都是镇子上请的,而演绎的也都是传统的鬼神故事。表演的时候,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敲锣击鼓,而所有戏台上搭的话都是家乡话,所以乡人也都听得懂的,像京剧,但唱法又颇有不同。这种戏班主称之为“傩戏”的表演,当地的老人则更喜欢称之为“请菩萨”。老人们在那天,都会忌口改食素,腊世而村子里的年轻人则百无禁忌。

由于穿青先民较早地融入汉文化,母语渐失,如今使用贵州话和普通话为主。其实在毕节“穿青人”的老家,身边穿青人身份键神甚至比汉族身份的人更多,所以当地人并不奇怪。只是,如果到外地,很多人对“穿青人”可以说轮亮肢是听都没听过,还以为这身份证“造假”也忒没水准了,但事实上,它存在着。

Ⅳ 什么是“穿青人”

穿青人早期叫“里民子”,也叫“羡民”或“县民” ,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键含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解放后,穿青人要求承认其为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穿青、广西的六甲等,目 前,穿青人作为“未识别待定民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以“青”、“青族”或“穿青人”写上第一代居民身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仍然印着“穿青人”三字,全国火车票、机票、酒店宾馆等通行无阻世兆,今后仍然继续作为独立的“穿青人”来对待 。



穿青人原先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老辈子话”(这种方言现仍流行于贵州的黔南和黔东南地区)已多不使用。但大多数地区还保持着这种方言的痕迹。如“f”变“h”,“ian”变“ie”等,一说话就知道是穿青人。由于穿青先民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母语消失,他们的语言已分辩不清,这种“老辈子语”是否是独立民族语言的痕迹,尚未查出确实证据。他们都普遍使用了贵州通行的官话。穿青人把山魈作为图腾,在许多生产、生活用具上刻镂图像,点化浮形。把猴作为与民族相关的动物,不许随便提到,搜亮租侮辱更是禁忌,否则被认为是不敬祖宗,辱没先人的行为。这反映了穿青人原始图腾信仰的一些情况,到后来发展为图腾信仰一五显华光崇拜,只要穿青人生息的地方,就有这种崇拜的物质体现--“五显庙”和“五显坛”。

Ⅵ 穿青人的来历是什么

穿青人的来历是里民子。穿青人早期也叫"陵圆羡民”或县民,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解放后,穿青人要求承认其为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穿青、广西的六甲等,目前,穿青人作为末识别待定民族。

穿青人的文化指辩特色

姑娘装束:头梳独辫,辫梢扎红头绳,朝后垂至腰间,衣服青色或兰色,用白布镶边,袖为二节套成。腰系盘花短围腰。下装兰色,脚穿包包花鞋或桂花耳草鞋。

男子装束:老年男子头戴一丈二尺(小布)头帕,身穿青色长衫,腰系青色腰带,下穿兰色或青色大脚裤,脚穿草鞋。青年男子,常穿对襟青色或白色短衫,头戴大白帕,戴帕时,在额上方卷成人字形装饰,或在左边让帕须垂至耳肩。下装尺逗塌大脚裤,系花裤带,脚穿草鞋。

Ⅶ 贵州纳雍及穿青人的来历

穿青人是贵州独有的土着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黔西南、黔南五个地、州、市所属二十多个县,人数约六十七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关于穿青人的族源由来,学术界和罩缺圆民间向来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土着说

认为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这种观点以贵州民族研究专家为代表,穿青人内部的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也持该观点。

分支说

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征讨云南时迁移到贵州的随军汉人,由于地理隔绝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个集团。持这种观点的为以民族识别专家费孝通为代表的部分学者。

混合群体说

认为穿青人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人(即汉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少数民族)互相通婚融合后形成的,处于汉族社会与少数扮启民族社会之间。这是21世纪以来中央民族大学部分学者的观点。

(7)穿青人有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纳雍穿青人风俗特色

一、祭祀。

穿青人所祭祀的“五显神”兵马是猴类山魈,即传说中山里的独脚鬼怪。他们以猴为图腾崇拜。过去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到十五,穿青人都要由他们的巫师披上熊皮装扮成山魈模样,各村各户追逐驱赶瘟疫,装扮的一对青年男女要随行演唱。

二、服饰。

旧社会穿青人别于汉族的标志物塌是妇女不缠足,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脚扎青色绑带,穿三节衣,两节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戴大勾耳环,梳三把头。三节衣,两节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蓝二色的布接连拼揍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

三、婚姻习俗。

在封建统治时期,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

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赶亲、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民国时期,部分青年男女的婚姻已开始跳出近亲的圈子,但在婚礼上把繁琐的礼节简化。比如接亲和圆房。



阅读全文

与穿青人有什么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温暖的歌曲有哪些 浏览:437
四川省富顺县经济如何 浏览:811
如何正确教导孩子的生理健康 浏览:302
哪个故事书里有观书有感宋朝的 浏览:75
睡前讲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491
属龙与属龙的婚姻相配如何 浏览:193
什么是延迟的幸福感 浏览:600
什么软件听故事睡觉 浏览:754
一个女人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怎么办 浏览:755
婚姻里你做过多少违心的事 浏览:770
长江流域形成了什么经济带 浏览:137
黑牛山有什么故事 浏览:937
健康损害费是什么意思 浏览:750
虫尔摩斯和美女法医哪个好 浏览:381
错过爱情英文怎么说 浏览:755
爱孩子的故事怎么写 浏览:774
妹妹去哪里玩好幸福 浏览:772
湖南健康码申诉要多久 浏览:193
青海大专生事业单位职务有哪些 浏览:427
潮汕故事节目有哪些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