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贵州贵阳发生什么历史故事

贵州贵阳发生什么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17 16:39:57

‘壹’ 贵州历史上发生过大地震吗最大震级是多大贵阳发生过

贵州历史上有记载以来发生过3次6级左右的大地震。
贵州省的四大地震断裂带,他们分别是穿过威宁到紫云的垭都-紫云断裂带,从松桃县一直延伸到独山县的松桃-独山断裂带,从湖南开远到贵州省平塘县的开远-平塘断裂带,以及贵州中部东西向的黔中深断裂带。
贵州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或地震断层附近激知。贵州历史上发生过3次6级左右地震,分别是1819年9月14日贵定发生的6.0级地明拆消震,1875年6月8日在罗甸发生的6.5级地震和1948年10月9日在威宁县发生的5.8级地震。
贵州历史御绝地震记载很有限,从公元256年才有相关地震的记载,此前有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不得而知。
注:完全没有问题!欢迎采纳!

‘贰’ 贵州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贵州,又以贵山得名,由于贵州这一块地盘古代叫做黔中,所以也简称为黔。贵州的省会是贵阳市,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东边是湖南省、南边是广西、西边是云南省、北边是重庆市与四川省。

贵州建省纳入为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只有几百年的历史。那是在1413年,也就是永乐十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郑和下西洋,第二件大事就是贵州设立布政使司,正碰慧悉式成立了省级自治区,被碧虚划分入十三个行省之一。这样,贵州才真正属于中原王朝的领土,纳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于是,明成祖朱棣下决心解决土司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在永乐十一年派大军攻打贵州,解决了土司的战乱事件。之后,把思南、思州宣慰司都废除,将其分设八府四州。同时,在贵阳正式设立贵州布政使司。

这样,贵州建省,纳入了中原王朝的历史。

‘叁’ 归阳历史

1.贵阳的历史文化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为贵州省省会,也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古代贵阳盛产竹子,并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所以简称筑;又因为它地处山地丘陵之间,所以还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着苗、布依、侗、回等30多个少数民族,自古就有着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地形多样。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群落,别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竖派和息烽风景名胜区。

2.归阳是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的

归阳镇位于湖南省祁东东南部,湘江中游北岸。归阳历史悠久,市镇繁荣。早在雍正年间,就有了九街十三巷。街巷内,铺店林立,人货云集,朝朝为市,日日为圩。至今,归阳还保存着两条清朝时期的老街:万福街和小河街。

这两条小街佝偻着身子,站在白消纤陵河两岸,中间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相连。从老街外貌一看,就有种历经沧桑的感觉。街两旁挨挤着一间连一间的店铺,有些是两层的青砖建筑,白墙黑瓦,高耸的砖柱,中西结合的风格仍透露出一股往昔的雄风;有些是一层木质建筑,或许是年代久远,或许是材质原因,这些老屋歪歪斜斜,好似年迈不堪的老人正在嗫嚅着过往的热闹繁华。老街呈现的是一种朴素的古老,没有华丽的色彩,也少有繁琐的雕饰,深沉的色调仿佛藏着永远说不清的秘密,一种来自久远的声音在朴素静谧里发出呼唤…… 闭上眼睛,想象留着长辫的男人,裹着旗袍的女人,在贩卖吆喝中走过的身影…呵,老街是老了,它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种混沌的遐想。

而今生活在老街的人们似乎并没去理会老街的老去,他们悠然做着各自的事情,只有那苍劲的书法记载着老街残存的记忆,悠悠的二胡诉说着老街长长的心事。

穿过万福街,在街的尽头,伫立着一株古老的槐树。槐树究竟有多老,树下休憩的老人也说不清楚。闻着槐花的清香,极目远眺,只见平静的江面、穿梭的船只、青色的远岸,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游历归阳老街,其实最佳的位置还是坐在船上。这时你会发现:水,让岸上的房子清气气节氤氲,恬静而又迷蒙;水,让人有了一种渐入梦境的感觉,可能这就是梦里水乡,抑或水乡梦里了。

3.贵阳省府路的历史

很多贵阳人不知道,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发生过这样感人的一段故事。中国国难当头时,一群来自德国、波兰、苏联、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国的医生,来到这样偏远之地,在贵阳图云关的幽谷中,为中国的抗战出力,使贵阳这个“大后方”小城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交织在一起。

贵阳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因这群人的到来变得更为丰富。

这本《经霜的红叶》为我们的城市发掘了一段珍贵的记忆。这段记忆曾经因历史波折、动荡变得模糊,但庆幸的是,书的编拿戚者让历史远去的面孔变得清晰起来。从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寻找资料的种种不易,其中穿插的那些发黄的文件、照片,以及一篇篇鲜活的文字,让读者记住了这些业已尘封多年的故事,真切地感受到60年前弥漫在中国上空的硝烟与战火。

第一批德国人白乐夫、奥地利人严斐德、捷克人纪瑞德1939年5月20日从英国利物浦出发——他们绕行了大半个地球,到达贵阳已是11月。在中国历经了2000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工作、抢救伤员。他们的医疗器械不足,就用木料制成“飞机式”甲板,用竹子制成抵挡蚊子侵袭的“竹帘帐”,因陋就简制成“太阳淋浴器”……工作的艰辛与生活的乐观交织着,他们记得贵阳的“臭豆腐”,记得第一次拿筷子时候的为难……

朴实简洁的文字,生动的细节描述引人回味无穷。尽管这部书涵盖的内容不都发生在贵阳,它却是提供了一个断面,让人们可以去观察“二战”期间的中国,是怎样接纳了全世界各路反法西斯力量,全民奋起,筚路蓝缕。透过其中不同侧面的回忆、记录,以及从一些只言片语流露出的信息,你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60多年前贵阳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政治特征乃至气候特点。透过那些微观的描述以及丰富的图表,我们不仅可以触摸到贵阳久远的过去,更能生动地感知人性的点滴闪光。

城市的来历,不是空中楼阁。很多人感慨,贵阳变化非常大,大到让人认不出来了。这固然是一座城市在大时代变革中必须经历的成长。但是,这样剧烈的变化之下,谁来为贵阳人收藏一片记忆?有多少人知道“纪念塔”的来历?有多少人清楚为什么叫“湘雅村”?“黑羊巷”在哪里?省府路的石板是何时铺就的?

历史,或者记忆,是一个城市归属感的源泉之一。贵阳过去是怎样?过去发生过什么?有哪些已经载入或应当载入史册的东西?对这些问题、包括细枝末节的追寻,不是考据癖,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营造城市吸引力、向心力乃至生命力的功德之举。

我们欣喜地看到,贵阳外宣办近年来做的很多书籍,都带着这样深切的印迹。如100年前法国人在贵州拍的老照片,如贵阳人的口述回忆录,贵阳十年变化的摄影记录,包括对国际援华医疗队故事的梳理,通过这些扎实、有质量、有品相的作品陈列,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贵阳的外宣工作者在收藏贵阳记忆、打造贵阳历史厚重感等诸多方面的良苦用心和不懈努力。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让这些有价值的城市历史在各种庞杂的资讯中,色彩鲜明地凸现出来。他们不是专业历史工作者,但他们懂得怎样运用为读者接受、欣赏的手段,比如简朴、优雅的文字、现代感的设计、图片和资料的穿插等等,给我们呈现立体的、有说服力的历史记忆。

贵阳城市的面貌在改变,人的观念在改变,社会结构在改变,交往方式在改变——因此,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潜心对一个地域连续进行历史收藏,是我们为后世应该承担的神圣职责。

《经霜的红叶》——国际援华医疗队的故事

主编 高艳

贵阳市人民 *** 新闻办公室 编

五洲传播出版社

在贵阳图云关上耸立着“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

国际援华医疗队的故事像一颗星星火种,照亮了历史,温暖了心灵,牵连起友谊。

我们不得不被吸引着、感动着。

谨以此书献给可敬可佩的国际援华医疗 献给所有喜爱这个故事的朋友们!

4.贵阳省府路的历史

很多贵阳人不知道,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发生过这样感人的一段故事。

中国国难当头时,一群来自德国、波兰、苏联、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国的医生,来到这样偏远之地,在贵阳图云关的幽谷中,为中国的抗战出力,使贵阳这个“大后方”小城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交织在一起。 贵阳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因这群人的到来变得更为丰富。

这本《经霜的红叶》为我们的城市发掘了一段珍贵的记忆。这段记忆曾经因历史波折、动荡变得模糊,但庆幸的是,书的编者让历史远去的面孔变得清晰起来。

从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寻找资料的种种不易,其中穿插的那些发黄的文件、照片,以及一篇篇鲜活的文字,让读者记住了这些业已尘封多年的故事,真切地感受到60年前弥漫在中国上空的硝烟与战火。 第一批德国人白乐夫、奥地利人严斐德、捷克人纪瑞德1939年5月20日从英国利物浦出发——他们绕行了大半个地球,到达贵阳已是11月。

在中国历经了2000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工作、抢救伤员。他们的医疗器械不足,就用木料制成“飞机式”甲板,用竹子制成抵挡蚊子侵袭的“竹帘帐”,因陋就简制成“太阳淋浴器”……工作的艰辛与生活的乐观交织着,他们记得贵阳的“臭豆腐”,记得第一次拿筷子时候的为难…… 朴实简洁的文字,生动的细节描述引人回味无穷。

尽管这部书涵盖的内容不都发生在贵阳,它却是提供了一个断面,让人们可以去观察“二战”期间的中国,是怎样接纳了全世界各路反法西斯力量,全民奋起,筚路蓝缕。透过其中不同侧面的回忆、记录,以及从一些只言片语流露出的信息,你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60多年前贵阳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政治特征乃至气候特点。

透过那些微观的描述以及丰富的图表,我们不仅可以触摸到贵阳久远的过去,更能生动地感知人性的点滴闪光。 城市的来历,不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感慨,贵阳变化非常大,大到让人认不出来了。这固然是一座城市在大时代变革中必须经历的成长。

但是,这样剧烈的变化之下,谁来为贵阳人收藏一片记忆?有多少人知道“纪念塔”的来历?有多少人清楚为什么叫“湘雅村”?“黑羊巷”在哪里?省府路的石板是何时铺就的? 历史,或者记忆,是一个城市归属感的源泉之一。贵阳过去是怎样?过去发生过什么?有哪些已经载入或应当载入史册的东西?对这些问题、包括细枝末节的追寻,不是考据癖,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营造城市吸引力、向心力乃至生命力的功德之举。

我们欣喜地看到,贵阳外宣办近年来做的很多书籍,都带着这样深切的印迹。如100年前法国人在贵州拍的老照片,如贵阳人的口述回忆录,贵阳十年变化的摄影记录,包括对国际援华医疗队故事的梳理,通过这些扎实、有质量、有品相的作品陈列,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贵阳的外宣工作者在收藏贵阳记忆、打造贵阳历史厚重感等诸多方面的良苦用心和不懈努力。

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让这些有价值的城市历史在各种庞杂的资讯中,色彩鲜明地凸现出来。他们不是专业历史工作者,但他们懂得怎样运用为读者接受、欣赏的手段,比如简朴、优雅的文字、现代感的设计、图片和资料的穿插等等,给我们呈现立体的、有说服力的历史记忆。

贵阳城市的面貌在改变,人的观念在改变,社会结构在改变,交往方式在改变——因此,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潜心对一个地域连续进行历史收藏,是我们为后世应该承担的神圣职责。 《经霜的红叶》——国际援华医疗队的故事 主编 高艳 贵阳市人民 *** 新闻办公室 编 五洲传播出版社 在贵阳图云关上耸立着“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

国际援华医疗队的故事像一颗星星火种,照亮了历史,温暖了心灵,牵连起友谊。 我们不得不被吸引着、感动着。

谨以此书献给可敬可佩的国际援华医疗 献给所有喜爱这个故事的朋友们。

5.湖南省祁东县归阳镇被洪水围困情况如何

受连日暴雨影响,湖南省湘江流域水位全面上涨,衡阳市祁东县归阳镇被洪水围困。

这是7月3日拍摄的被洪水围困的湖南省祁东县归阳镇。

祁东县各部门积极组织抗洪抢险自救,确保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关介绍:

近日,湖南遭遇暴雨连袭,6月湖南平均下了20.5天雨,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还多55厘米!为历史第一高值!湖南23县市6月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据@株洲发布 1日晚消息,6月湖南平均下了20.5天雨,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还多54毫米!!为历史第一高值!湖南23县市6月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6.金桥镇的金桥历史

金桥历史悠久,夏商周属衡湘国,战国属楚国庞邑,西汉属钟武侯国,吴天纪四年(公元264年)为祁阳县治,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不改。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祁阳县城金桥曾三度为“侯”、一度为“伯”的封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祁阳县治由今祁东县金桥镇迁至今祁阳县老山湾(但老山湾一带目前没发现任何古城遗址,史载不详,现祁阳县仅存明景泰三年即公元1453年建城的今县城浯溪镇)。

据史载,在元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摧毁了这座古祁阳县城金桥,后迁址。新中国成立后,金桥为祁阳县第二区;1961年,改制为祁东县金桥区;1995年4月撤区并乡时建立金桥镇。

《祁阳县志》和《祁东县志》记载,三国东吴孙皓元兴元年至天纪四年(264~280)始置祁阳县,县治设今金桥镇西新桥村一带, 为“郡之首邑”、“一等县”、“特等县”。辖今祁东县金桥镇、洪桥镇、白鹤铺镇、风石堰镇、白地市镇、灵官镇、双桥镇、过水平镇、鸟江镇、归阳镇、河洲镇、粮市镇、祁阳县羊角塘镇、黄泥塘镇和潘市镇等15个镇。

吴孙皓始置祁阳县,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祁阳之名,因县治金桥位于岐山(古祁山,今衡南县岐山)以南,故名祁阳。岐山(古祁山)位于祁东、衡南与衡阳三县交界地带 。

名称来由金桥的来由(一) 金桥,原名金篮桥,又名金兰桥。相传一千多年前,祁阳县治金桥没有桥,一条五丈阔的白河斩断了南来北往的通途。

河南岸住着个叫周积德的农户。一天,他的两个儿子过河去看外婆,双双都被水淹死了。

周积德一狠心,砍下了屋前房后十八棵大水桐,算是把桥架成了。可是第二天,那两个木桥墩便象喝醉了酒,看着看着,垮倒在河心。

木头不行,石头还不行吗?周积德咬了咬牙,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河边的石料垒了几十个大堆堆。两岸的农户,谁不想有一座桥呢?周积德一领头,千家百户都来了。

真是百家钱,千家米,没有钱米就出力。百多号精壮汉子下到河里捞石脚,可举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捞到河心的实地呢!几百斤重的方石料——放下去,就被流沙卷走了。

周积德一气一急,便偏起个脑壳往石料堆堆上撞去,这一撞,却不料撞在一个老叫化婆的破竹篮上。这个老叫化婆,人人都认得。

因为修桥修了四十九天,每到吃饭的时候,她便来了。千家米,千家吃,穷人共着一“苦”字,当然少不了她那一碗,想不到误打误撞,她今天倒救了周积德一条性命哩!桥没有修成,领头的急得要寻死,大家都难过得低下了头。

这时,只听得这位老叫化婆笑嘻嘻地说:“我吃了你们四十九天饭,这只破竹篮就算是我的饭钱吧!”说完,就将竹篮往白河里丢。说来也真奇怪,一只黄篾破竹篮,一落河面,立即发出了万道金光直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哩。

河水、流沙,急骤地向河两边闪开,片刻,露出了坚实的河床。接着,只见那竹篮变长了,变大了,变高了,打横了的篮框一头抵南岸,一头抵着北岸,提篮的弓形竹篾化作了一座眩人眼目的金桥。

修桥的人们一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等大家回过神来时,老叫化婆却不见了。

不但老叫化婆不见了,连周积德也不见了。大家正在急得团团转,却听得周积德的声音从半空中传来:“深谢父老乡亲,我随观音菩萨到南海去了。”

大家抬头一看,只见桥头上空,飘着一朵五彩祥云,一位端庄的玉面菩萨坐在莲花台上,旁边站着一个人正是周积德。大家这才明白,那老叫化婆原来是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慌得大家齐刷刷地跪倒礼拜。

据说,那只破竹篮就是观音菩萨采莲用的宝篮。为了纪念菩萨显圣,这座桥就取名为金篮桥。

后来,人们又在桥头附近修了一座金篮寺,并塑上了观音菩萨和周积德的神象,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哩。金桥的来由(二) 相传,祁阳县治金桥依河而聚,却没有桥可以连通两岸,城民想要过河办事便要乘船渡河,那时候河面很宽,比现在要大上数十倍,而且水流还特别急,每逢初一、十五,河中便会有水怪出没,兴风作浪,吞食人畜。

县城居民请了很多本领高强之人,想要降伏这水怪,可没有半分效果,这些本领高强之人都被水怪卷了走一去无回,县城人民终日人心惶惶。一天有一尼姑来到县城,告诉县城之人说是前来降伏水怪,县城居民都已经对此事失去信心,便劝那尼姑不要去送死,枉做牺牲。

最后那尼姑还是去了,和那水怪大战三天三夜,却也奈何不得那妖孽,只好从身上取出一金光闪闪,形状如篓的宝物,往那水怪身上一投,就见水怪被困其中,沉入水底。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闻水怪做乱的消息,水面也是平静许多,不再是波涛汹涌。

虽然水怪不再出没,可两岸的居民要出入却是很不方便,便商量着搭一座桥,可每次搭桥只要一接近河中央便会出现风浪,使得人们无发施工。正当县城人民为此事而烦恼之时,上次降伏水怪那尼姑又来到县城,告诉大家水怪只是暂时降伏需要修缮一物镇住它,方能永保太平。

县城的居民当日见得那尼姑施法,早就把她看做神仙中人,听得他说只是暂时降伏都暗暗担心,待听需一物镇压,都忙问需要何物。那尼姑也不多说,只是施法把原本宽两百余丈的河面缩小成现今五丈宽的白河,便叫居民在斗法之处搭桥。

如此过了月余。

7.祁东电视历史节目主持人叫什么名字

祁东县地处衡阳西南部、湘江中游北岸,东西狭长,北高南低。1952年从原祁阳县析出,因地处祁阳之东而得名。全县辖23个乡镇、910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 是着名的“中国黄花之乡”、“将军之乡”、“黑色金属之乡”,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中国曲艺之乡”。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等称号。

文化璀璨的人杰福地。祁东历属祁阳,于1952年分治。古为扬越之地,春秋属楚国,三国始置祁阳县。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孕育了“楚韵汉风”的地域风采,奔放着文韬武略的胆识雄风,祁剧、渔鼓传承400余年历久不衰,祁剧为全国优秀剧种之一。在这方荆楚大地上,凤翥龙翔,人才济济,三国蜀相蒋琬,明朝重臣宁良、陈荐,清廷尚书陈大受,红军将领王如痴,革命志士曹炎,着名画家管锄非等都孕育于此。当前有祁东籍将军14人,两院院士2人,省部级领导7人,司级领导78人,处级领导1300多人。

承东接西的咽喉要地。据湘桂交通要冲,扼衡阳市西南门户,交通区位优势独特,素有“湘桂咽喉”之称。湘桂高铁把祁东带入全国高铁网,娄衡、泉南、祁永高速公路将祁东纳入全国高速网,“六纵六横”国省干线将祁东融入快捷的公路交通网,归阳千吨级码头使祁东具备通江达海之便利。从县城出发,20分钟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3小时可融入“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

‘肆’ 求一些贵州的历史事迹`````

贵州历史

在中国,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据考古发现,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差不多都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这说明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音zang
ke)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着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全省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高原,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参考资料:贵州旅游港

红飘带上最绚丽的一段――红军长征在贵州

本刊记者 唐福敬
2006年12月21日08:1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编者的话: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胜地和福地。贵州有太多中国革命史上最鲜亮的记忆。遵义会议,工农红军得以从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上扭转,开始自主而正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四渡赤水、乌蒙山千里回旋,红军以一连串的雄奇手笔,奇迹般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

贵州的山山水水都留有红军的足迹,伟大的长征精神时时润泽着后人。湍急奔腾的乌江,突转盘旋的赤水河,都波光澹澹,闪着历史的眼睛,看护我们前行;“万夫难开”的娄山关,逶迤磅礴的千里乌蒙,亦雄风阵阵,响着时代的号角,催逼我们奋进;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熠熠生辉的思想,指引我们开拓、创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我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贵州目前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历史,寄予未来。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采编人员把这段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粒粒“珍珠”,加以拾掇、归纳并成篇。这是本刊在对长征及长征精神进行诠释时的一次尝试。其间,也得益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安勇同志、省委党史研究室杜黔同志的指导和支持。值此,本刊谨向两位同志致以谢意。(策 划: 本刊编辑部 □ 执 行: 顾海凇 唐福敬 谭仕伦 张 波 刘开津 张 蓓 执笔:顾海凇)

如果将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条飘带最诱人的皱褶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贵州。

在这段最诱人的皱褶里,从黎平到遵义,从遵义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红军一路行来,每一转,局势为之一变;每一折,前景为之一新。

许多年来,循着红军的足迹,贵州的山道上走来一拨又一拨重访长征路的旅者。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总是说得出奇的一致:贵州境内的长征路,是一段隐藏着答案的旅程。

这个答案是什么?

70余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艰难行进,突破四道封锁线,西进贵州。

解放军档案馆现存的一份《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表明,在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8.6万人共有枪支33244支,平均每支枪不到56发子弹。加上6101支梭镖和882把马刀。意味着踏上远征的红军士兵中赤手空拳者超过一半。他们面对的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

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只有3万余人突出重围。有人甚至开始对红军的前途产生怀疑。多年以后,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文中回忆道:“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着,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国民党军的40万重兵,又已经在红军原定北上湘西的路上摆好架势。巨大的牺牲并没有让中国革命走出危局,在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候,红军进入了贵州。

在黎平这个湘黔边界的贵州小城,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原定行军计划,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远离敌方重兵屯积的湘西,进军川黔边界,避免了全军覆没。

紧接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再次否定了“不过乌江”和“回头东进”的错误主张。中央红军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区域迅速机动,攻克九县,突破天险乌江,占领遵义。

遵义会议的召开,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最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三占遵义,娄山关战役和遵义战役取得长征以来两次大捷;士气空前高涨的红军又直逼贵阳,巧渡北盘江,威胁昆明,在金沙江畔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终于奠定胜局。

中国工农红军几进几出贵州,留下军事史上惊心动魄的以弱胜强系列范例。长征,这一人类远征史、军事史上空前未有的壮举,它的战略转折,是从进入贵州的那一步开始揭幕、到走出贵州的时候完成的。

美国着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重走完长征路后,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遵义会议结束了,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

如果将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条飘带最诱人的皱褶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贵州。

这是红飘带上最绚丽的一段。

在这段最诱人的皱褶里,从黎平到遵义,从遵义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红军一路行来,每一转,局势为之一变;每一折,前景为之一新。

一路三城,转折之地。个中历史意蕴何其深长!因为转折,黎平、茅台乃至整个贵州、整整一条长征路都与遵义一样,具有了思考的价值和魅力。

70年过去了。重温红军将领当年以质朴文字记载的遵义和贵州,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是豪情和难忘的眷念。陈云回忆:“红军进入遵义城,遵义城之上民非但不逃,而且孤儿习艺所、学校学生及商民贫民等成群结队,悬旗欢迎红军……”;“(在遵义)这十二天的休息,使赤军在湘南之疲劳,完全恢复,精神一振;使以后之战争,不仅战斗力不减,反而生龙活虎。”“……进遵义城后第二日,被服厂、修械所、粮秣厂均已开办。新兵之军装不久即发出,旧枪即修理完竣。”彭雪枫回忆:“长征以来遵义是最使战士们想念的一个城:那比较繁华的街市,那相亲相爱的群众,那鲜红的橘子,那油软的蛋糕。……随便喊一声:‘当红军来哟!’壮年们就会跟着走的。那个时候,每个团每天总要扩大百儿八十个新战士来的。”

红二、红六军团的开创黔东根据地、乌蒙山千里回旋战,同样写下辉煌篇章。挥师黔东,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转战乌蒙,创造了长征途中摆脱强敌、运动歼敌的又一成功战例。困牛山上,百余红军战士弹尽粮绝,宁死不屈,最后齐齐跳下悬崖,壮举惊天地泣鬼神。

长征期间,在贵州,有近万名各族群众参加红军;在贵州,长征途中党中央批准建立了唯一一个省级地方党组织;在贵州,红军事迹代代相传,红军精神影响深远。

一路三城里,那些影响和改变了历史的事实已经广为人知;实地踏访,也许你还会有意外的收获。走出黎平县城城东二郎坡52号的黎平会议会址,在老榕树间的街道漫步,没准儿会听到当年的知情者讲述留在黎平的百余名红军伤员的人生故事。

在遵义古朴的街巷深处徜徉,从那些爽朗的笑声和自然的笑容里,可能会忽然悟到这座当年仅有3万人口的城市为何曾有3000子弟随红军北上,稍后几年又有数十学子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

在茅台镇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三渡渡口,四渡赤水纪念碑下,品一杯茅台酒,可以听听当地人讲述茅台酒为红军战士清洗伤口的佳话。

在困牛山麓,拜谒烈士墓,或许会惊叹一户农家几十年间的义务守墓,更可能会心里油然浮上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魂”。

在这里,历史是生动的,鲜活的,在每一个人的记忆里。在这里,对人生的感受是极易有顿悟一般的收获的。

所以,贵州的山道上,一拨又一拨的旅者来了,用他们的心灵走路,用他们的重访,来寻找这片山水成为心中的圣地和福地的原因。

你看,眼前乌江湍急,红军欲渡却苦无船只,何等焦急!不要紧,这山水间蕴藏的答案已经出来:砍下江畔的竹子,扎成竹排,就是渡船;把十口八口的行军锅用绳、竹绑牢,就是渡船。

你看,传承红军精神,息烽集中营黎明前的黑暗终究为革命者的壮烈散。

是啊,在善于思考的大脑、坚强的意念面前,困难何惧之有,挫折更并非只能郁积为一蹶不振。

寻访贵州的红色遗迹,正是这样的心灵之旅。

有人说,看看贵州的山水,那答案早已沛然其间。

山有坚毅,才有了高入云端的挺立;水有遇百折而不回的柔韧,才有了从高处跌落偏偏神采飞扬的千姿百态。这,不正是面对挫折时所应秉持的精神吗?

这个答案是,面对挫折,如何能把握机会,选择路径,迎来转折。这个答案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至关重要,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又何尝不充满启迪?

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70735/70737/5195519.html

‘伍’ 贵阳历史文化简介 贵阳历史文化内容

1、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别名林城、筑城,素有避暑之都之美称。古称: 倮(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成帝汉平年间(前28年))、晋乐县(东晋313年)、矩州(唐)、贵州(宋)、贵州行省(明)、贵阳府(隆庆三年(1569年))、黑羊箐、金筑司等。后因贵阳处于贵山之南(今关刀岩),古代山南为阳,故赐名贵阳。

2、贵阳也是一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城市。有人说数芦余,一个时代是一片树林,城市则是这树林中的大树。当这片树林在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大树,也正努力地吮吸着时代的养分,在岁月中枝展叶发。哗首因贵阳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地,作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贵阳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继往开来,在这[1]优秀的文化基础上,林城贵阳将以一种全新、独美的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薯滚上的事事点滴。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侧,川黔、贵昆、黔贵三铁路交点,大西南川、滇、黔、藏四省中距出海口最近的省会。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又地方述志记有:“郡为贵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贵阳。

‘陆’ 贵阳的历史

贵阳,简称筑,在贵州省中心,是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处贵山之阳而得名。

根据考古成果,可知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弯培贵阳地区就有原始人类活动,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贵阳是一座综合性的新兴工业城市。

有机械、冶金、电子、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皮革、造纸、塑料、工艺美术等14个工业部门。

贵阳的精密化工化仪器是中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仪器仪表生产是中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磨料、磨具是中国重点基地之一。

铝工业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卷烟、酿酒、维C之王的旁缺刺梨制品、皮革、矿山机械、135柴油机等许多产品蜚声海内外运闹辩市场.

贵阳居住着汉、苗、布依、回、侗、水等三十六个民族,各种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柒’ 贵阳的民间故事

贵州镇远祝圣桥
镇远有座老大桥,这是通俗的喊法,其实它叫祝圣桥,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的。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哩!
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
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几个月后,祝圣桥眼看就要完工了,桥面中间的两边还各缺一块石料接不拢。石匠们打一块料石抬去试,长了,把料石打短一点再试,又短了。反复多次,不长就短,不短就长,众石匠无可奈何,又想起了张三丰。张三丰来到桥上看了看,说道:“这有什么难?来几个人,随我去铁山溪沟里抬两块毛石安上就行了。”有几个人随张三丰来到铁山溪,张三丰选了一块大三角岩脑壳,让他们抬到桥上,往缺口里一安,不长不短,恰好合适。另一边还缺一块,张三丰叫刚才那几个人,再去铁山溪,把他选上的那块再抬来。不一会,又抬来一块岩脑壳,把它安在缺口上,又是恰好合适。这两块岩脑壳都是没有打整过的毛料,现在到祝圣桥上去都还看得出来。
那时,镇远的知府老爷是个贪官,搜刮民脂民膏,吃成个大胖子,老百姓都恨死他了。修祝圣桥时,他又侵吞了一些钱财,现在桥修好了,却又要“踩桥’,想表一表自己治理地方有“功”,抖一抖老爷威风。所谓踩桥,就是新桥落成,第一个人过桥后,其他人才能通过。
张三丰知道了这件事,急忙来到桥头,看见知府老爷一摇三摆,装腔作势,正准备踩桥。他大喊一声:“不准你踩桥!”胖老爷见有人拦阻,怒吼道:“好个大胆刁民,你敢阻拦老爷踩桥,小心吃棍子!”张三丰上前答道:“请老爷息怒,只因有位仙人即刻由此路过,清你先退到后边的岩坎上回避一时,仙人过后再请你踩桥。”胖老爷听说仙人要过路,连忙爬上桥西头的一块岩坎坎后面,还探头探脑地张望,想看看是哪路仙人。这时,张三丰施展法力,说声:“定!”知府老爷就再也不会动了,慢慢变成了一块岩石。这块岩石有头有身,肥肥胖胖,年长日久,有大截身子已经陷入泥土中了,露在外面的脑壳上有眼有嘴,’过去还可以看见头发丝,由于日晒雨淋,头发脱了,只剩下光脑壳。至今它仍在祝圣桥西头的岩坡上。

茅台酒的故事传说
千年间,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才十几户人家。一家富人,三间大瓦房,座落在河畔的高处,特显眼;其余都是穷人,住的是茅草棚棚,分布在河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有酿酒的习惯。可那时,不管富人也好,穷人也好,酿酒的技术都很平常。
有一年的腊月,四季气候温和的茅台村,破例地下了一场大雪。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从晚上下到天明,从早晨下到黄昏,还没有一点停住的意思。这时,在风雪中,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姑娘蓬头赤足,手里拄着一根木棍,从山上下来,跌跌撞撞向茅台村走来。
她走到富人家门口,见几个帮工忙忙碌碌,正在酒房烤酒,便停住了脚步;“烤酒大哥,我周身发冷,要口酒喝,暖暖身子御御寒。”
帮工们见她冷得像筛糠,牙齿嗑牙齿的,忙停下手中活计,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她。一个帮工顺手拿起个土碗,从缸里满满地舀了一碗酒,递到她面前:“快喝了走吧,等会主人就要来了。”
说来也巧。姑娘刚接过碗,主人从房里出来了。他板起面孔,连忙夺过姑娘手中的土碗,就势将碗里的酒往缸里一倒,气势汹汹地说:“快给我滚,少在这里罗嗦!”
姑娘不屑地瞪了他一眼,一声不吭,扭头就走了。
她沿着从山腰伸向河边的石板路,径自向那片茅屋走去。在一间茅屋檐下,她停住了。屋里一个白胡子老头正在用篾条箍酒甄,灶门前,有个老婆婆在生火。姑娘便迎了上去:“老人家,行行好。”
老头抬起头来,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姑娘立在门口,怪可怜的,便说:“外面风雪大,快进屋里来!”
姑娘走进屋里,老头将她带到灶门前,吩咐老伴将火再生大一点,让姑娘在火边坐下,自己便进房间里,把剩下的一点酒倒出来,盛在碗里递给姑娘:“先喝口酒暖和暖和吧!”
姑娘也不推辞,接过酒一饮而尽,连声赞叹;“好酒!好酒!”
老婆婆刷锅弄碗,打算炒饭给她吃。姑娘站起身来,连忙制止,做出要走的样子。老头忙说:“天已经黑了,外面又冷,哪去?”
姑娘说:“没个家,走到哪里算哪里。”
老婆婆丢下手中的刷把,走上前来拉住姑娘的手说:“我们都是穷人,讲啥客气,恰好我闺女到她舅舅家去了,你就在她屋里住下吧!”说着,把姑娘带进自己女儿的房间里。
不一会,老婆婆也睡了。白胡子老头继续箍酒甄。箍着箍着,不知不觉地依着酒甄,昏昏沉沉进入了梦乡。他恍恍惚惚地看见一个仙女,头带五凤朝阳挂珠冠,身穿缕金盲蝶花绸袄,下着翡翠装饰百褶裙,脖上挂着赤金项链,肩披两条大红飘带,袅袅婷婷,立于五彩霞光中。只见她手捧夜光杯,将杯里的琼浆玉液向着茅台村一洒,顿时出现了一条清清的溪流,从半山腰直泻而下,注入赤水河中。忽地,仙女手中的夜光杯又不见了,手里捏着一根木棍。她用木棍在富人的三间大瓦房和那片茅屋之间的溪流中,划了一下,便消逝了。随即,老头的耳边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就用这条小溪的水酿酒吧。快,水进屋了!”
白胡子老头一惊,睁开眼,已是天亮了。他忙进自己女儿房中,姑娘不见了,一切依旧。大门也关得好好的。这时,他老伴也起床了:“老头子,你说怪不怪,昨晚我梦见一个仙女……”
老头二话不说,忙开大门一看,只见东方朝霞万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村边出现了一条清清的溪流。
老头兴冲冲地拿着水瓢,提起水桶,在小溪里舀了一桶,将这水用来酿酒。不几天,酒酿出来了。一品尝,色香味俱佳,真是绝色天香。老头把穷哥儿们都找采,你尝一口,我尝一口,大家连声赞叹:“好酒!好酒!”
从此,茅台村的人们就用这条溪流的水酿酒。说来也怪,富人家酿的酒,质量越来越差,好像放了醋一样,坛坛都是酸溜溜的,不久便衰败下去了。穷人们酿的酒,质量越来越好;清彻透明,芳香扑鼻,味醇回甜。至此,酒业大兴,许多达商巨贾慕名而来,争买这里的酒到各地销售。
后来,茅台村的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仙女”,便将“仙女捧杯”作为茅台酒的注册商标,并特意在瓶颈上系两条红绸带子,以象征仙女披在肩上的那两条红飘带。

徐霞客在贵阳的故事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生于明万历年间,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
在他晚年的西南行中,曾两次进入贵州,历时51天,行程1500余里,历尽艰辛,中途病痛、绝粮、遇盗,丧尽川资,几乎送命,但都没有动摇他前进的决心。他先后考察了今独山、都匀、麻江、福泉、贵定、龙里、贵阳、长顺、平坝、安顺、镇宁、关岭、晴隆、普安、盘县、兴义等十六县、市的部分地区,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写成《黔游日记》。这不仅为人们留下了研究岩溶地貌的宝贵资源,也为我们了解明末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史实。
徐霞客的贵阳之行也不顺利。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十一日,他取道龙里,赶到贵阳龙洞堡时,已经天黑,他很想到龙里观尝一下前人题咏以及传说中建文帝的栖身之所,可是洞内一片漆黑,就连洞口上郭子章所题斗大的“见龙洞”三字也模模糊糊,为了赶路,只得忍痛离去。行至霁虹桥(今称南明桥),已时过三更,南明河流水潺潺,不远处的甲秀楼,在月光照耀下,轮廓清晰,分外妖娆。然而徐霞客早已疲惫不堪,近在咫尺的甲秀楼他也不能仔细观赏,只好在南门城边找客栈住下。
第二天,徐霞客醒来,想起的第一件事是在贵阳买一条“蓝纱”。早年,徐霞客曾向妻子许氏许诺,要买一条给她,可是直至许氏病逝,都没有遇上。他漫步贵阳街头,四处找寻蓝纱作坊。许氏生前最喜杏花,可惜作坊没有此种图案,选来选去,只得挑了一条以怪石为背景的腊梅来替代。
回到客店,徐霞客向店主吴慎所打听贵阳的名胜古迹,恰巧吴慎所要到古佛洞(今黔灵公园之苦佛洞)还愿,并邀徐霞客同行。吴慎所叩拜了苦行佛,主客二人又沿游人踩出的羊肠小道,北行去观赏麒麟洞。小道陡滑,徐霞客脚有伤残,吴慎所只得搀扶着他回店休息。
吴慎所详细地向徐霞客介绍了贵阳的历史及山水名胜,特别是当吴慎所讲述到明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挟持安位谋反,亲自领兵围困贵阳长达十个月之久,造成城内饿殍载道,尸横遍野,知府周思稷自杀飨军的惨境时,徐霞客听得尤其专心,不时还插话发问,这是他从书本里无法得到的知识。
徐霞客在贵阳住了三天,足伤稍好,就急着启程,告辞了吴慎所,经太子桥(今太慈桥)、岜堰塘(今甘荫塘)、华仡佬(今花溪)、独木岭(今桐木岭)至青崖屯(今青岩镇)投宿。住下以后,他忘了旅途疲劳,聚精会神地赶写日记,把贵阳之行的所见所闻,通通写进了日记。

黄果树的由来
传说吴三桂败退时,将一十八抬金银丢入犀牛潭中,从此,人们都想获得这些宝物。
过了若干年,这里首先搬来了一户人家,只是老两口。有一天。一个洋人来到犀牛潭边,用他的魔法看到潭中的财富,然而不知如何避开潭水捞取,因此在潭边徘徊三天。一天他突然发现瀑布上方侧面的悬崖上长的一棵黄树上结了一个仙果,此果是吸干潭水的神物,但时日不到,神功尚差,必须养足百天才行。于是,将钱请二老看守仙果,便回去准备取宝的工具了。
三个月过去了,仙果越长越大,形如升斗。然而未见洋人回来。到了九十九天仍不见洋人来,二老摘下仙果,抛入潭中试探。仙果入潭,只见光华四射,吸水有声,瀑水停落,潭水下跌。不到一个时辰,潭水全无,果见潭底金银财宝。正当他们惊喜无计之时,突然潭中响起天崩地裂似的巨声。哧得二老魂飞魄散。立刻瀑水下落,潭水涨满。一切恢复了原样。
第二天洋人到此,不见树上仙果,追问原因,才知情由。逐悔叹道:“仙果尚欠一日之功,可惜!可惜!”
后来这个地方的人多了,为了纪念这棵古老的黄教仙树,便把这个地方取名“黄果树”。

不知道你的具体要求,就多找了一些

‘捌’ 贵阳80年代历史

春秋时期,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期,属南夷地区夜郎国范围。两汉时归牂牁郡所辖。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朝时称贵阳为“贵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八番罗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仍称贵州,但元朝统治者称“顺元”城。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于贵阳,贵州正式成为明朝的第13个行省。隆庆二年(1568年),移程番府(今惠水县)入贵州城(即今贵阳市区)。隆庆三年(1569年)3月,更程番府为贵阳府,“贵阳”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开始使用。万历十四年(1586年)置新贵县隶贵阳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划新贵县、定番州地之一部分置贵定县,隶贵阳军民府。崇祯四年(1631年)以宋氏亲昌贺盯领洪边十二马头地置开州(今开阳县)。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亲领四个长官司。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年)移云贵总督驻贵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贵州卫、贵州前卫地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新贵县并入贵筑县。干隆十四年(1749年),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年),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清末,贵阳府辖四县三州一厅,即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罗斛厅(今罗甸县)。

民国3年(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此前贵筑县移驻扎佐,后移息烽,改名息烽县。当时贵州为道治分三道,贵阳县属黔中道。民国9年(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属贵州省长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贵州省耐和分设八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937年),贵阳县直属省政府管辖。民国30年(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正式成立,撤销贵阳县,另设贵筑县驻花溪。民国33年(1944年)贵阳市设九个区,其中一至五区为城区,六至九区为郊区,直至贵阳解放。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24日,贵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修文成立,辖修文、龙里、贵定、息烽、开阳、贵筑、清镇、惠水、瓮安、长顺、罗甸十一个县。1950年5月,贵阳市划为七个区。一至四区为城区,五至七区为郊区。1952年贵阳行政专署撤销,设贵定专区。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管辖。1955年春,贵阳市人民政府改称贵阳市人民委员会。1957年11月,撤销贵筑县,将原贵筑县大部分地区划入贵阳市。同年12月,将原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三个县及原属黔南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管辖。1958年2月,接管贵筑县辖区。后将其地设乌当区、花溪区。1963年10月,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县、清镇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67年3月成立毛泽东思想贵阳市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改称贵阳市革命委员会。1973年6月,建立白云区。1982年8月,将贵阳市革命委员会恢复为贵阳市人民政府。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1993年6月,撤销花溪区小河镇、南明区小河街道办事处,成立市辖副县级小河镇。1996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由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划归贵阳市管辖。2001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贵阳市小河区。

至2003年,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即: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拍渣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全市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56%。其中,云岩、南明、小河区为贵阳市城区,面积为220.3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97%;花溪、乌当、白云区为贵阳市郊区,面积为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7.04%。

‘玖’ 1994年,贵阳出现“空中怪车”事件,专家是怎么解释的

众所周知,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出现过众多奇闻异事,这些事件在让我们震惊的同时,还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认识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十分可贵。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广阳山道中》中仅用短短一句话,便将很多奇闻异事发生时的场面写于纸上,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在纸面上了解各种奇闻异事的发生实况,并将它背后蕴藏的自然故事与世人道出。

从古至今,我国出现过诸多奇闻异事,古代通过书籍的方式,留下了许多记载,而到了现在。口口相传的方式则是更多,通过简易的方式,了解更多事件,更好地增加自己的认知。曾经,在1994年时,贵阳出现了"空中怪车"事件,众人疑惑不已,专家是怎么解释的?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呢?

"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用《惜春》中的这句话,来形容此事,是再合银碧适不过的了。虽然从表象来看,一切的破坏都是龙卷风过境留下的痕迹,但也不能完全否决民间百姓UFO的说法,毕竟咱们也没有证据证明,没有UFO的存在。故事至此结束,那么关于1994年,贵阳出现"空中怪车"事件,专家是怎么解释的?这件事,大是怎么看待的?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拾’ 在贵阳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很多风流人物,请你简要写一个他们在贵阳留下的传颂千古的故事名称,并要包括

杨龙友(1596-1646),名文骢,号腊孝山子,万历24年生于贵阳城南郊的石林精舍。故居已荡然无存,大概就是在南明畔某一风景佳丽的地方。万历46年(1618),龙友乡试中举,约在此年与马士英之妹结婚。天启元年(1621),安邦彦进围贵阳城,龙友曾募士随父拒守。次年,贵阳围解,龙友率所猛局春募追击,克之。
天启4年(1624)龙友28岁时奉母移家南京。不久复社组建,杨龙友加入成为早期社员,与复社领袖张溥及后称“复社四公子”中的陈子龙、吴应箕等交好。后与陈继儒、董其昌、倪元璐等名士交游甚密。

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遗憾的是,人们但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枝耐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炖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而忽略了其间许多思想转变及理论形成了重大情节。王阳明学说,并不是产生于他那“水乡泽国”的故乡,而是产生在穷乡僻壤的龙场。

阅读全文

与贵州贵阳发生什么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面对家长反对的婚姻 浏览:333
快餐式的时代怎么找爱情 浏览:528
哪些星座是第二眼美女越看越耐看 浏览:619
教师如何保证自己心理健康 浏览:848
邯郸市工信局有哪些事业单位 浏览:338
美女的胃里长什么样子 浏览:648
帅哥和美女合拍怎么评论 浏览:130
无私贡献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309
婚姻保鲜剂什么意思 浏览:190
绘本故事盒怎么制作 浏览:957
县事业单位中心有哪些部门 浏览:206
爱情的电影歌曲有哪些 浏览:475
什么是婚姻坎坷多 浏览:527
鲤城区幸福街是什么街道 浏览:703
什么人能干一番事业 浏览:488
广州电子通信方面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799
如何买到健康板材 浏览:606
如何建立一个幸福人生 浏览:345
搞活经济有什么用 浏览:231
经济停摆怎么表达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