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给孩子讲绘本故事
《父母教育孩子讲故事》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父母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逻辑推理能力、专注力,好的故事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会教给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塑造良好性格,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灌溉、滋养,让孩子在人类智慧的光芒下茁壮成长。
2. 绘本《第五个》解读分享
今天我想要介绍的这本《第五个》。
简介: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门后,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门后面是什么呢?
绘本的每一页的画面基本上就是五个坐在椅子上的玩具,乍看每一页的内容都差不多,进去一个,少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每一页也只有寥寥几字,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四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三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两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一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独自进去
医生你好
以上就是绘本所有的文字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绘本的封面:封面上是谁?五个玩具小动物。那第五个是谁?是从左边开始数,还是从右边开始数起的第五个呢?(在这里我们就可以顺便跟孩子聊聊“序数”,问问左边数起第三个是谁?第四个是谁?)每个玩具是谁?他们坐在哪里?他指盯竖们在干什么?宝宝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环衬部份: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本绘本的环衬部份,(精装绘本才有的环衬部份,用来连接封面硬纸板与正文,使得整本书浑然一体。这个角度说,环衬的首要作用是起到装帧上的装饰作用。后来,作家们也参与到这个原本属于印装环节,把环衬作为图画书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精心设计创作,使之与故事主题紧密相连,甚至成为故事的重要内容。前后一致的环衬经常是一些用来突出故事主题的艺术设计,有的环衬只是内文插图的主色调,有的是内文的某个细节的放大,有的是内容中某个场景的画面,不一而足。为数不少的环衬是纯色的,用来渲染故事的氛围、强调人物的情绪。)《第五个》的环衬底色是桔色,桔色有时尚、动感,活力四射的感觉,是欢快活泼的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但是我们对比封面的颜色,封面的主颜色是昏暗的,冰冷的,在这里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我们会不会想到”黑暗中的光芒“?这个环衬的图画的五把空椅子,那动物玩具们都到哪里去了呢?预示了些什么?
我们给孩子讲的时候肯定不会讲得这么细节,这是大人们的体验,针对不同阶段年龄的孩子,我们只需要提示一下有几个则伍椅子排在一起?玩具动物们怎么不见啦?之类,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就可以了。
扉页部份:木偶人匹诺曹坐在椅子上,那第五个会是它吗?
故事开始了,第一页,我们看到一间黑漆漆的屋子,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灯,但是门下透出一道光线。门外的小椅子上坐着五个动物玩具,好像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每个小玩具都受伤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受的什么伤?小熊的手和眼睛受伤了,青蛙的背贴了创口贴,鸭子少了一个轮子,发条小企鹅翅膀都没有了,小木偶的鼻子断了。(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发现不同)
看,发条小企鹅不时的看着门,门后面到底是什么呢?
门开了,出来了一只缓慢爬行的小瓢虫,房子里透出了大片温暖的光,好像没有那么可怕哦。可是门外的小玩具们可能是等得太久,大家都一副好紧张的神情。
门开了发条小企鹅出来了,它跟进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你忘记了,我们跟前面的比一比就知道了,它身上的翅膀回来了呢!真奇怪,为什么进去又出来之后会变了样呢?现在你们觉得小企鹅的心情怎么样呢。
又进去一个。第二个进去的是谁呢?是一只断了轮的鸭子,看着它走路的样子还真是困难呢!
门外现在剩下几个玩具呢?当小鸭子进去之后,门又关上了,门外又开始变得安静起来唯大,只有昏暗的一盏吊灯和冷冰的墙。感觉好孤单好冷清啊!小熊玩具一副难过的样子,小青蛙张大了嘴巴好像在说些什么,匹诺曹头转向一边,背紧紧的靠在椅背上。等啊等......
这次小鸭子出来的时候多了些什么?对了,小鸭子的脚上多了一个轮子,走路稳 稳的啦!
第三个进去的是谁?是手臂和眼睛都受伤的小熊,这次小熊出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剩下在门外等待的两个小动物还有谁?还有后背受伤的青蛙和鼻子断的小木偶在等待呢。看,小青蛙伸出它的长舌头在干什么呢?我们再看下一副图,小青蛙似乎更不耐烦了,直接躺在了椅子上,排在最后的小木偶开始哭了起来,留下了一滴眼泪。
当门又打开,小熊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小熊身上的伤都已经好啦,看起来一副很轻松的样子。接下来是轮到谁进去啦?排在第四的小青蛙。
门又开了,青蛙出来了,这次青蛙是跳着出来的,而且它的头上还多了一顶皇冠呢!蹦得那么高,看来心情很愉悦啊!现在只剩下小木偶了,它此刻的心情是什么呢? 独自进去”,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小木偶勇敢地迈开了步伐走进房间,它甚至很有礼貌的把头上的帽子拿在了手里, “医生你好”! 小木偶的做法无疑给小朋友们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虽然内心各种却仍然保持绅士的风度。原来房间里是一位慈祥的医生啊,所有的动物玩具都是他修好的呢!房间里温暖的黄色灯光和黑暗的房间形成对比。这里是不是让人的内心有了种突然安定的感觉?
(以上图片只是整本书中的节选,并非整书内容)
小木偶进去了,出来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呢?它的鼻子能治好吗?宝宝们一定知道了答案。
仔细感受一下整个故事:玩具小动物们受伤了来看医生,坐在这个昏暗的空间里等待着,光线只来自于一盏吊灯和门缝里透出微弱的灯光。黑暗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画面的恐惧,在黑暗中一般是怎样的心情?有点不安,有点害怕,但是可以从门缝里温暖的灯光里,又有点好奇,有点期待。小动物们是来看病的,他们希望身上的伤能被治好,但是却又抵不过内心的小恐惧,勇敢和退缩是不是一直在它们的心里打架?!每一次门开了,出来一只治好伤的小动物,剩下的动物们有些惊讶、有些好奇的看着它。
看这本书的节奏和韵律:出来一个~进去一个~出来一个~进去一个~还有屋顶的吊灯,动物出来时往右摆,进去时往左边摆,门关上的时候吊灯是静止不动的,整本书的节奏感非常明显。宝宝们看到灯就知道有动物出来或者进去了,还是他们在等待中。
版面设计:左边是整版留白,只有几个文字。我们知道绘本里的留白是有讲究的。留白能够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然后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空白”借题发挥。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这里的留白,宝宝们可能已经在脑补玩具动物进去里面的各种情境了。在排版上来说,右边的版面已经是整版厚重的颜色,给人压抑的感觉,而在右边的留白则能中和一下,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不是那么烦闷。
图画手法:图画作者以排列紧密的钢笔线条呈现画面的画法,让作品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独特魅力。我们并不需要对孩子强调这一点,因为他们会在阅读中自然感受到。而通过吊灯、房灯改变画面的色彩和光感,从而体现和调动人物情绪等技法与表现手段,则可以结合故事内容给孩子适当的提示。
我们知道,绘本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画面”,仅仅看字读绘本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图画的解读和欣赏,再图文结合来理解,一本高质量的绘本,每一帧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所以,父母讲绘本给宝宝听时,要将重点放在画面的解读上,引导孩子欣赏优美的线条、色彩的表达,图片里隐藏的小细节等,发挥想象力感受画面里隐藏的故事。运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模仿故事角色的声音等,这样才有带入感,宝宝才会觉得好玩,愿意听下去。
在观察图片时锻炼了宝宝的观察能力,在父母与宝宝互动时又可以培养宝宝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宝宝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作者介绍:恩斯特·杨德尔(Ernst Jandl),1925年生于维也纳,2000年因病去世。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1984年获各奥尔格·毕希纳奖(德国最具声望的文学嘉奖),除此之外,他还荣获过多次文学大奖,如奥地利国家图书奖等。他的全部作品由鲁赫特罕特出版社出版发行。
诺尔曼·荣格(Norman Junge),1938年生于基尔,作为自由创作艺术家生活在科隆。曾荣获特罗伊斯多弗尔图片奖。他和恩斯特·杨德尔合作的作品还有《越拉越高》及《对立者》。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1999 荷兰国家Vlag en Wimpel奖
1999 “银羽毛”推荐书目
1998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奖
1998 波隆那书展最佳绘本
1998 德国基督教出版协会插图奖
1997 “最美的德国图书”奖
创作背后的故事:文图作者据说合作创作《第五个》的时候已经是垂暮之年。杨德尔写下这本书里面那寥寥几十个单词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这本书出版3年后老诗人去世),而图画作者诺尔曼·荣格则是年届花甲。儿童阅读推广人艾斯苔尔评论说:“两位老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候诊室的玩笑。杨德尔的诗虽然在最后一句迎来了喜剧性的颠覆,但前面那极富节奏感的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实在也是当真的。门开门关,甚至能让人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成年人很容易把自己的人生阅历与诗人的感慨相对应。不过不管怎么感怀,记住诗人最后的戏谑吧,即使真的要面对一扇可怕而未知的门,我们也不要忘了说一声‘你好’呀。”
3. 如何讲解绘本故事
听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游戏,这是他认识世界、增长经验非常重要且便捷的途径。
为什么要讲绘本给孩子听?
一是因为孩子本身是用图画思考问题(而成人是用语言文字思考问题),讲绘本可以帮助孩子从“用图画思考”向“用文字思考”转变;
二是因为讲绘本可以结合文字作者、图画作者和讲故事的人三者的生活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递给孩子。
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鼓励孩子提问题;因为当一个故事能够引起不同观点时,经验才可以分享,认知才可以发展。其实,讲故事就是一个和孩子聊天、讨论,引发孩子学习思考的过程。
讲故事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是要让孩子“学”,但千万不要有目的性的“教”。万万不可考核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比如“这个故事说什么了?”等等,听完故事还要被考试,哪个孩子还愿意听故事?不要着急,在说不定某一天的某一刻,你就会从孩子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行为中发现,他不仅知道这个故事说什么了,他还知道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讲故事一定是一个用语言、用表情、用肢体“表演”的过程,“表演”得越生动、故事讲得越好、孩子也才越爱听。
亲子共读,重要的是分享;父母务必做到营造氛围、以身作则。让孩子看书、自己却看电视,并口口声声说看书有多好,孩子一定会想:奇怪,看书那么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去看?
应该让孩子自己挑书,这样可以便于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孩子挑书的品味。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但绝不是“教导者”!
4. 第五节:感觉讲的故事平淡无奇了解绘本结构后你在试试
本节课进入到绘本认知论的第二个部分,绘本的结构,较比绘本的主题呢,它可能会更难理解一些。
本篇文章主要内容简介:
1.关于低幼绘本的结构的概念
2.绘本精读《好大的红苹果》
“要怎么发现低幼绘本好在哪里呢?”
首先来看一个概念:绘本的结构
结构,就是组成整体各个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结构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一个整体就会有组成它的各部分的搭配安排.
一个高明的结构并改就是形成优秀的整体的基础。我们先来看一本书获取一些关于低幼绘本的结构的感性的认知。
绘本精读《好大的红苹果》
先把所有的内页、这是个夸页放在一起看一下。
大家的第一个感受是什么呢?
是不是好像这个苹果树的镜头就没有变?画面中一直都有这颗树,那田老师用蓝色笔把它标出来,你会看到这个样子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本书的主题不是苹果树,而是好大好大的红苹果。所以,田老师再发一张图,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理解。
你看这样看是不是又有意思了一些呢?
你会发现不动的这颗苹果树,其实更能突显苹果,而且特别直观的是苹果的数量是在逐渐减少的。
那作者又是如何去做的减法的呢?
田老师标注了一下每页苹果的数量后,又发现了这样的秘密:
五个苹果出现了两页,我们可以说这是故事的开始,四个三个各一页,这个是故事的发展过程,后面呢,四页都只有一个苹果,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最后在故事的结尾没有苹果了。
所以逐级递减的苹果,就是这个绘本的核心节奏。
而作者又是靠什么贺慧样的方式让苹果逐渐递减的呢?没错,是靠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来拿走了苹果.所以,把所有动物的元素再标出来再看一下,是这个样子滴
先是熊-松鼠-鸟-老鼠-蚂蚁,你会发现什么?动物的形象也是由大到小的.
然后回到整体的故事结构,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公式图
这里,你会发现作者是由多个维度去进行思考的,比如苹果的数量、不同动物的出现、动物的由大变小的体量,还有后面不那么容易会被发现的几个维度,比如动物的数量,和拿走苹果所用的动作。
这时候你再去理解什么是结构?就容易多禅蔽答了,所谓结构,就是组成绘本的各部分的整体搭配与安排。一个高明的结构是构建一本成功的绘本的必要条件。
5. 绘本推荐2《第五个》:勇敢面对未知的事情
五个残缺不全的动物玩具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房间里,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排在第五个的小木偶越来越害怕,门后面到底是什么呢?
绘本的每一页皮隐尺的画面基本上就是五个坐在椅子上的玩具,乍看每一页的内容都差不多,进去一个,少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每一页也只有寥寥几个字: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四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三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两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一个进去,还剩一个
门开了,一个出来,独自进去
医生你好”
封面: 五个残缺不全的小玩具分别坐在五把小椅子上,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等待,房间门底下透露出一丝桔黄色的微光,房门的对面到底是什么呢?
环衬: 底色是桔色,桔色有时尚、动感,活力四射的感觉,是欢快活泼的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但封面的主颜色是昏暗的,冰冷的,在这里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是不是意味着”黑暗中的光芒“?环衬的图画中是五把空椅子,那动物玩具们都到哪里去了呢?预示了些什么?
扉页: 小木偶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左右无助的观看,那我们会想:第五个会是它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故事从这里就开始了!
封底: 昏暗的房间中的一扇门,门缝中透露出一束微弱的黄光,不禁让小读者好奇,门后面到底是什么呢?与封面相呼应!
节奏: 出来一个~进去一个~还剩四个~出来一个~进去一个~还剩三个~有节奏的重复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并将这种气氛逐渐推向顶点,这也与绘本文字作者是位诗人有关,文字简洁明了,但却饱含情感!还有屋顶的吊灯,动物出来时往右摆,进去时往左边摆,门关上的时候吊灯是静止不动的,整本书的节奏感非常明显,小读者们看到灯就知道有动物出来或者进去了,还是他们在等待中。
版面设计: 左边是整版留白,只有寥寥几个字。绘本里的留白是有讲究的,留白能够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脑补玩具动物进去里面的各种情境。排版设计上右边版面已经是整版厚重的颜色,给人压抑的感觉,而左边的留白则能中和一下气氛,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压抑,阅读心情也不会低落。
图画手法: 图画作者以排列紧密的钢笔线条呈现画面,画面中冷暖色调的变化暗示着情节的起伏,让作品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独特魅力。
绘本适合于3-8岁的幼儿阅读,家长可以陪伴其一起阅读,互动和感受故事的情节变化,情绪波动,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含义!
首先绘本名称是《第五个》, 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感知“序数”和“燃高方位”的数学概念, 五把椅子上分别坐着五个动物小玩具,让孩子尝试数,从左边数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携山第四位,第五位都是谁呢?反过来,从右边数呢?让孩子对序数第几个有认知,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区分左右!
另外, 绘本《第五个》创作的最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宝宝们克服对黑暗和未知事物的恐惧,尤其是小孩子,面对去医院打针,更是莫名的紧张,帮助孩子不再害怕看医生。 绘本故事中最后呈现的画面:“小木偶勇敢地迈开了步伐走进房间,它甚至很有礼貌的把头上的帽子拿在了手里,“医生你好”!,而医生也对它微笑了。”小木偶的做法无疑给小宝宝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虽然内心害怕却也勇敢的进去了,并且很礼貌的问好。原来房间里是一位慈祥和蔼的医生啊,所有的动物玩具都是他修好的呢!房间里粉红色的灯和医生粉红色的鼻子与黑暗的房间形成对比,让读者的内心突然有种安定的感觉!
整个故事节奏逐渐加快,直到最后才真正揭晓答案,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诗人最后的戏谑不仅告诉孩子,也告诉我们成人:生活在世界上,未知的事情太多太多,即使我们真的要面对一扇可怕而未知的门,我们也不要忘了乐观勇敢的说一声:“你好呀!”,或许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
6. 幼儿园绘本故事
幼儿园绘本故事大全7. 故事类绘本讲读技巧(五)
第五天阅读笔记
【故事类绘本的讲读攻略,为孩子种下幸福的种子】[太阳][太阳][太阳]
一、角色设计,你只需根据角色的虚形相和性格特点设计一个专属的声音,通过声音的切换,让孩子知道是谁在说话,
二、情节补充,将画面中的信息添加到故事的内容中,让故事变得更加完整丰富。
三、深情并茂,橘橘正讲到高兴的地方就欢欣股讲到伤心的地方,情结就忧伤难过,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更有代入感。
四、巧用道具,加入一些小道具,会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使故事更逼真,更具互动性。包含多个故事线索的绘本讲读技巧,以分清主次。
注意:分清主次:主要的故事情节要重点讲。逐伍卖个讲读是指圆悔在完整的讲了某个主要故事之后,再讲下一个次要人物的故事。避免在不同的故事线索中间切换给孩子带来干扰。
孕妈想说:昨天阅读忘记整理出来,也没把阅读技巧实践一下,今天就忘了差不多了。再好的书,如果没有反复实操,也是浪费书中的精华。
8. 2022.6.25亲子阅读与绘本赏析《第五个》
推荐理由
荣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绘本大奖、德国最美的书大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奖、波隆那图书大念薯答奖、“银羽毛”推荐书目、荷兰国家Vlag en Wimpel奖;一部悬念迭起的动画片,一个孩子“害怕医院、害怕黑暗、害怕未知”的治愈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对黑暗和无知的恐惧
故事简介
五个受伤的玩具在昏暗的门外等候,门缝里透出一丝光
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进房间,在外面等候的其他玩具内心忐忑,充满了恐惧;奇怪的是,从门里走出来后,原本受伤的玩具全部被治好了
门后到底是什么呢?“医生,你好”,哇,原来是医生治好了他们!
美育欣赏
故事以墨绿色、明黄色为背景色,有明有暗,两者相互交叉,明暗交错,为读者展示出一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动画片;时明时暗,让故事充满悬念;一张一驰,让故事极富节奏感
整幅图画用钢笔创作,通过玩具们丰富的表情、动作、环境的细节变化,表现出他们在门外等待时的紧张心情,和从门里出来后的开心、轻松之情
故事排版也很有特色,整本书采用单页版式布局,左边是大面积的留白,只有几个简单的文字说明,右边是整幅图画,且始终保持同一个角度,仅仅凭借吊灯和房间内的灯的色彩和光感的改变来产生不同的冷暖色调的交替,充满了新鲜感,让读者也跟随这几个玩具进入惊险刺激的故事当中,一同感受他们此刻内心的各种情感
文字力量
文字活泼精炼,笔触细腻,充满内涵,全文只有75个字,一首6行的诗,却上演了一部惊奇、惊喜大片,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完整地描述了孩子面对未知时的心理状态:神秘、恐惧、兴奋、孤独、渴望;让孩子明白,原来害怕黑暗和未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每个孩子甚至大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共鸣,回想起自己去医院看医生时的忐忑不安,或面对未知时也是紧张万分的感受,好在最后我们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最后终于如释重负,一身轻松
观察细节
故事从封面就已经开始了,仔细观察会发现坐在椅子上的几个玩具好像都有一点残缺:发条玩具企鹅没有胳膊、鸭子的脚上缺了一个滚轮、大熊的手臂受伤包扎了、眼睛上也带着眼罩、青蛙的背也被包了起来、小木偶的鼻子竟然断了一截
题目是《第五个》,椅子上刚好坐了5个,但谁是“第五个”呢?可以让孩子猜一猜,制造悬念;这里也暗藏了一个数学启蒙知识——序数和排列,试着让孩子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数一数,发现其中的不同
玩具们等待的那个房间里,吊灯的位置一直在发生改变:每当里面那个房间的门打开后,吊灯便向右摆动;房门一旦关上,它就恢复成直立状手纤;而每次有玩具走进里面那个房间后,吊灯又跟随玩具的走向摆向左侧,连续的动作变化让画面一下子动了起来,十分有趣
房间里面的灯光是亮黄色,充满了温暖,与外面的冷色调形成对比;随着玩具们出来后身体的改变,整个故事也逐渐变得温馨起来,在外面等待的玩具们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焦虑了,直到最后一刻,里面房间的门完全打开后,一切都真相大白:原来这里是一个可爱的医生!
每个玩具在亮黄色灯光的照射下,都在木地板上留下了一个完好如初的影子,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疗愈之力
惊喜彩蛋
作者杨德尔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插画作者诺尔曼荣格也是花甲年纪,两位垂暮之年的老人用一生的经历和经验在讲述人生:在黑暗和未知面前,总有一束灯光为你亮着,不要怕,最后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育儿启示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恐惧的来源,比如医院、医生、黑暗等;让孩子知道其实每仔慧个人都会有一些恐惧心理,这是我们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不必过于担忧
其次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恐惧,弱化恐惧心理,比如把害怕的东西画下来,让孩子变成奥特曼等英雄去打败怪兽等,孩子慢慢就会尝试去战胜恐惧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