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么童话故事书
《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集》,《叶君健童话集》。
Ⅱ 叶君健的创作
叶君健是着名的小说家、文学翻译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又是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宣传家。
1914年,叶君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童年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2年,叶君健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外国文学。从1933年到1936年,他陆续用世界语写了13篇短篇小说,包括《岁暮》、《王得胜从军记》等,于1937年结集为《被遗忘的人们》出版,署名马耳。
这些小说描写的是旧中国农村乡镇中的一些平凡而渺小的人物,如染上赌博习惯的长工,失业回乡的店员,到处流浪的江湖艺人等。世界语这种文字,在当时是世界上一些被压迫的弱小民族文学交流的有效工具。这些弱小国家的知识分子将自己的作品译为世界语,传达出自己民族的呼声。叶君健选择了世界语作为创作和翻译的工具,也是想要把中国这个当时被遗忘、被欺凌的民族的声音,传达到世界人民中间去。
《被遗忘的人们》在国际世界语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它被国际烂锋指世界语领导人拉本纳称为“世界语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期间,叶君健用英语创作了长篇小说《山村》、《他们飞向前方》,短篇小说集《无知的和被遗忘的》、《蓝蓝的低山区》等。其中以《山村》最为着名,它在许多国家多次出版,截至2010年已有近20种文字的译本。
《山村》所描写的是叶君健最熟悉的故乡的生活。它以一个男孩子的口气,描述了故乡生活的落后、闭塞,故乡人民的痛苦挣扎,及大革命浪潮对故乡的冲击。整部作品的叙述笔调率真朴素,在暗含的幽默中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土地的真挚感情。
1949年叶君健回到祖国,又投身于宣传家的事业,在主编外文刊物《中国文学》的同时,他创作了不少散文、中篇小说和大量儿童文学作品。
1973年到1976年,叶君健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花》、《自由》和《曙光》,总称《土地》三部曲。1983年到1985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旷野》和《远程》,与他40多年前用英语创作的《山村》一起,总称为《寂静的群山》三部曲。这些长篇小说是用中文创作的,它们仍以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山村生活为背景。
《土地》三部曲,写的是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小说从长江中游一带破产农民的遭遇写起一直写到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去法国当劳工,他们之中的优秀分子,后来成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寂静的群山》三部曲所反映的年代紧接着《土地》三部曲,从大革命写到长征的开始,它描写了中国农民怎样参加武装革命,并发展为声势浩大的红军。
从叶君健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始终把对外宣传中国革命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始终把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农民问题作为自己探讨的主要课题,把自己对故乡、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凝注在笔端,从而为中国20世纪前半叶的农民革命,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作为世界知名的小说家和翻译家,叶君健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也予以极大的关注,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叶君健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儿时回忆、儿童小说,以及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再创造的希腊神话和欧洲民间故事。童话、儿时回忆和基则儿童小说,大多是在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主要描写中外少年儿童的生活,如《小仆人》。而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改写的希腊神话和欧洲民间故事,则是他在1979年以后创作的,是作者为扩大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所作的成功的尝试。
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一组故事,基本情饥配节与原来的故事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主题都是新的。如在《潘多拉的匣子》这个故事中,既有对报复心重、与人类为敌的天神宙斯的批判,又有对一心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普罗米修斯的歌颂,还有对因为贪心而违反诺言的埃比米修斯的批评。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挖掘出了其中蕴涵的对人类社会高度乐观的精神,并加以强调。
以欧洲民间故事为基础改写的故事,被叶君健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如《三个朋友》中,利用三个小偷比赛谁的偷术高这一有趣的情节,反映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商人》、《真假皇帝》等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封建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叶君健的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的意境与韵味,以及简洁朴素的语言风格。
所谓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指叶君健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他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创作,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翻译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历史内容,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然而,这些作品绝不是政治说教的宣传品,而是融汇着政治、历史、人生哲理和诗情的艺术品。国内外很多作家、评论家都认为,在叶君健的作品中,蕴涵着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
这种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与叶君健特有朴素简洁的语言风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叶君健在自己的作品中,从不铺陈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从不堆砌华丽的辞藻,他总是以朴素的笔调、冷静的叙述和简练的勾勒,使作品中的一切能够朴素自然地展现出来。而正是在这朴素简洁的勾勒中,读者可以品味出那种深蕴的诗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君健停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投身到抗战的宣传工作之中。他辗转于武汉、香港、重庆等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外语,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他在这一时期所翻译的中国抗战文学作品,后来被收为英语和世界语两个集子出版。
1944年,叶君健应英国战时宣传部邀请,到英国各地演讲,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并重新开始一度中断了的小说创作。抗战胜利后,叶君健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期间,用英语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无知的和被遗忘的》、《蓝蓝的低山区》,长篇小说《山村》、《他们飞向前方》等。这些作品都是出于向国外读者“解释中国”的目的而创作的。
Ⅲ 海的女儿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海的女儿》讲述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纳培缓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通过“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
海王有一美丽而善良的女儿小人鱼。小人鱼在一次偶然中救了并爱上了王子,她为了与王子在一起,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巫婆告诉小人鱼,只要杀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小人鱼就可回到海里,重新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洞模。但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已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小美人鱼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她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美妙声音——同样在现实中安徒生也曾经有过一副好噪音。此外,小美人鱼是海底世界中最小的公主.也是最受宠爱的公主,她的鱼尾在海底世界中是最漂亮的,但对于岸上世界来说,鱼尾是丑陋的不被世人所接受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美人鱼的鱼尾叫做缺陷,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小美人鱼找了可怕的海巫婆求助,并最终用她的美妙声音换了两条漂亮的腿,同时她又有了另外一个缺陷——哑。小美人鱼拥有自己的花园,其他公主都种上了自己收集的中悄奇异的珍宝,但小美人鱼的花园里面只有一座王子的雕像。由此可见,小美人鱼渴望被爱,她想同真正的人类恋爱,喜欢听所有人类的故事。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重要的童话作品之一,其影响只消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礁石上的美人鱼铜像就可见一斑。同时还被无数次改编成动画、儿童剧等。
翻译家叶君健:“海的女儿”其实是安徒生理想中的人的缩影。他相信拥有人鱼品质的“人”一定能走向光明并创造美好生活,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的女儿》是一部赞美和歌颂人的作品。“‘海的女儿’对高级生命的追求,她的坚强毅力和牺牲精神,打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的心。”
Ⅳ 安徒生童话除了《海的女儿》还有那些故事
童话
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
寓言
皇帝的新装、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小说
幸运的贝儿
线上作品阅读:
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计163篇)/林桦1995年译扒袜迟
幸运的贝儿NEW! (叶君健译)
小意达的花儿 (叶君健译)
她是一个废物 (叶君健译)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精彩插图/斯汶.奥托
相关资料春李
安徒生:阿拉丁的神灯/宇慧好正(文学传记)
夜行的驿车--之于安徒生的爱情/曾卓
作家档案
安徒生一生大事记
安徒生创作三部曲
安徒生故事全集评价
安徒生故事全集简介
安徒生故事全集—名人推荐
关于权威译者叶君健
世界各地相关站点
Ⅳ 《安徒生童话选》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安徒生童话选》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丹麦]安徒生
类型:童话
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
丑小鸭
(选自《安徒生童话选》,叶君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Ⅵ 叶君健的丑小鸭有几个版本
一个版本。
丑小鸭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叶君健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90出版
叶君键:
中国翻译家
叶君健是中国第一个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家。因翻译丹麦文版安徒生童话故事而享誉世界文坛。
在《安徒生童话》现有的近百种文字译本中,叶译本被丹麦专家评价为“最好的”:“只有中国的(叶君健)译本把他(安徒生)当作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
1988年,丹麦女王玛珈罩扮缓丽特二世隆重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物模勋章”(安徒生因为童话创作成就也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缺轮,这使他成为全世界唯一因为安徒生童话翻译而获此殊荣的翻译家: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
Ⅶ 《安徒生童话》作者是谁
《安徒生童话》作者是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着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最着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亮银》等。老键明
基本信息
1846年,《安徒生全集》在德国出版;1849年,丹麦以本民族文字印行了《安徒生童话全集》。1958年叶君健译自丹麦文的《安徒生童话全侍告集》出版之后,安徒生童话便在我国迅速流传开来。
作为“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例如《小意达的花儿》、《坚定的锡兵》等;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比如《皇帝的新装》。
Ⅷ 叶君健的资料谁知道
笔 名: 马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14-1999.1.5
民 族: 汉族
湖北黄安人。民盟成员。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1938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从事国际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香港主编英文刊物《中国作家》,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教师,1944年应聘赴英任中国抗战情况宣讲员,剑桥大学英王学院欧洲文学研究员,1949年归国,历任辅仁大学教授,文化部外联局编译处处长,《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羡链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国民盟中央委员,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
着有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寂静的群山三部曲》(《山村》、《旷野》、《远程》),散文集《两京散记键脊》,短篇小说集《叶君健小说选》、《叶君健童话故事集》等。
小说创作
叶君健是着名的小说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又是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宣传家。兄亮孙
1914年,叶君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童年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2年,叶君健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外国文学。从1933年到1936年,他陆续用世界语写了13篇短篇小说,包括《岁暮》、《王得胜从军记》等,于1937年结集为《被遗忘的人们》出版,署名马耳。
这些小说描写的是旧中国农村乡镇中的一些平凡而渺小的人物,如染上赌博习惯的长工,失业回乡的店员,到处流浪的江湖艺人等。
世界语这种文字,在当时是世界上一些被压迫的弱小民族文学交流的有效工具。这些弱小国家的知识分子将自己的作品译为世界语,传达出自己民族的呼声。叶君健选择了世界语作为创作和翻译的工具,也是想要把中国这个当时被遗忘、被欺凌的民族的声音,传达到世界人民中间去。
《被遗忘的人们》在国际世界语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它被国际世界语领导人拉本纳称为“世界语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叶君健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期间,用英语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无知的和被遗忘的》、《蓝蓝的低山区》,长篇小说《山村》、《他们飞向前方》等。这些作品都是出于向国外读者“解释中国”的目的而创作的。其中以《山村》最为着名,它在许多国家一版再版,目前已有了近20种文字的译本。
《山村》所描写的是叶君健最熟悉的故乡的生活。它以一个男孩子的口气,描述了故乡生活的落后、闭塞,故乡人民的痛苦挣扎,及大革命浪潮对故乡的冲击。整部作品的叙述笔调率真朴素,在暗含的幽默中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土地的真挚感情。
1949年叶君健回到祖国,又投身于宣传家的事业,在主编外文刊物《中国文学》的同时,他创作了不少散文、中篇小说和大量儿童文学作品。
1973年到1976年,叶君健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花》、《自由》和《曙光》,总称《土地》三部曲。1983年到1985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旷野》和《远程》,与他40多年前用英语创作的《山村》一起,总称为《寂静的群山》三部曲。这些长篇小说是用中文创作的,它们仍以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山村生活为背景。
《土地》三部曲,写的是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小说从长江中游一带破产农民的遭遇写起一直写到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去法国当劳工,他们之中的优秀分子,后来成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寂静的群山》三部曲所反映的年代紧接着《土地》三部曲,从大革命写到长征的开始,它描写了中国农民怎样参加武装革命,并发展为声势浩大的红军。
从叶君健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始终把对外宣传中国革命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始终把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农民问题作为自己探讨的主要课题,把自己对故乡、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凝注在笔端,从而为中国20世纪前半叶的农民革命,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儿童文学创作
作为世界知名的小说家和翻译家,叶君健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也予以极大的关注,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叶君健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儿时回忆、儿童小说,以及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再创造的希腊神话和欧洲民间故事。童话、儿时回忆和儿童小说,大多是在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主要描写中外少年儿童的生活,如《小仆人》。而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改写的希腊神话和欧洲民间故事,则是他在1979年以后创作的,是作者为扩大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所作的成功的尝试。
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一组故事,基本情节与原来的故事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主题都是新的。如在《潘多拉的匣子》这个故事中,既有对报复心重、与人类为敌的天神宙斯的批判,又有对一心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普罗米修斯的歌颂,还有对因为贪心而违反诺言的埃比米修斯的批评。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挖掘出了其中蕴涵的对人类社会高度乐观的精神,并加以强调。
以欧洲民间故事为基础改写的故事,被叶君健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如《三个朋友》中,利用三个小偷比赛谁的偷术高这一有趣的情节,反映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商人》、《真假皇帝》等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封建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创作特征
叶君健的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的意境与韵味,以及简洁朴素的语言风格。
所谓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指叶君健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他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创作,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翻译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品,都充满了意识到的历史内容,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然而,这些作品绝不是政治说教的宣传品,而是融汇着政治、历史、人生哲理和诗情的艺术品。国内外很多作家、评论家都认为,在叶君健的作品中,蕴涵着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
这种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与叶君健特有朴素简洁的语言风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叶君健在自己的作品中,从不铺陈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从不堆砌华丽的辞藻,他总是以朴素的笔调、冷静的叙述和简练的勾勒,使作品中的一切能够朴素自然地展现出来。而正是在这朴素简洁的勾勒中,读者可以品味出那种深蕴的诗情。
对外宣传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君健停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投身到抗战的宣传工作之中。他辗转于武汉、香港、重庆等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外语,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他在这一时期所翻译的中国抗战文学作品,后来被收为英语和世界语两个集子出版。
1944年,叶君健应英国战时宣传部邀请,到英国各地演讲,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并重新开始一度中断了的小说创作。抗战胜利后,叶君健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期间,用英语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无知的和被遗忘的》、《蓝蓝的低山区》,长篇小说《山村》、《他们飞向前方》等。这些作品都是出于向国外读者“解释中国”的目的而创作的。其中以《山村》最为着名,它在许多国家一版再版,目前已有了近20种文字的译本。
《山村》所描写的是叶君健最熟悉的故乡的生活。它以一个男孩子的口气,描述了故乡生活的落后、闭塞,故乡人民的痛苦挣扎,及大革命浪潮对故乡的冲击。整部作品的叙述笔调率真朴素,在暗含的幽默中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土地的真挚感情。
1949年叶君健回到祖国,又投身于宣传家的事业,长期主编英文刊物《中国文学》。
叶君健是着名的小说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又是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宣传家。
Ⅸ 安徒生童话故事有哪些
安徒生童话全集的三个译本(叶君健、任溶溶、林桦),其中叶俊健那绝对是权威,请看下面的说明
叶君健翻译观点中,强调译者对原着有个“再解释”过程。正因为他对《安徒生童话》的“再解释”很到位,使得他的中译本得到各方很高的评价。叶老生前曾告诉我,《安徒生童话》现有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丹麦报纸有评论认为中文译本是最好的。该文章说:“因为译者理解安徒生不单是一个为孩子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哲学家、诗人、民主主义者,崇尚进步,反对落后和不仁的权势人物。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为此,丹麦女王曾隆重授给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尽管丹麦政府规定,叶君健百年之后该勋章应送还丹麦,但叶君健为翻译《安徒生童话》所做出的贡献,将在中国和丹麦的文坛永远放射光芒。
Ⅹ 叶君健的童话故事有哪些
叶君健的童话故事
《叶君健搏链童话故事集》
是199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叶君健。
本书收集了叶君健先生的精选童话故事。
定基稿孙价
15.0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2
装帧
平装
作者介绍
叶君健(1914—1999 ) 作家,文学敬耐翻译家。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笔名马耳。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