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丽民间传说——玉林市容县真武阁
屹立于容县城东绣江之滨的真武阁,相传建于唐代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史时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筑早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创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真武阁的建筑技术登峰造级,巧妙奇绝,全阁没用一颗铁钉。400多年来,真武阁象一架精确的的天平,经历了多次风暴和地震的考验,被人们赞誉为“天南奇观”,“古建明珠”,“天下一绝”,“容州滕王阁,绣江黄鹤楼”,更有传说这是鲁班建造的“神仙楼”。
http://hi..com/lwxmt012/blog/item/f9ca25d0a9da41d5572c842e.html
鲁班一夜建成真武阁,四柱悬空
说容县道容县,总离不开几个着名的景点,名山、名楼、名人,最多还有凯樱个沙田柚渗搭,不说外来旅游者,就是本地人可能也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容县的人文风情还是比较丰富的。建议开个贴,大家一起搜集,把我县的丰富资源挖掘出来,宣传宣传我们的家乡吧。
鲁班一夜建成真武阁
驰誉全国的真武阁,相传是鲁班师傅在一夜之间造成的杰作。
鲁班师傅早就有心要建造一座奇特的楼阁,他收集了一批最坚实的格木,日夜辛劳,用锯锯,利斧砍,刨子刨,把建楼阁所需的柱子、脊檩、檐柱、斗拱、椽、梁架等构件,全都做好了。之后,鲁班师傅就去寻找建这楼阁的地点。
鲁班师傅翻山越岭,走村过寨。一天,他来到了二十洞天——都峤山下。都峤山雄伟峻拔的壮丽景象,深深吸引了他。他想登上最高峰选择建阁地点,却认不得路。山脚下一户人家的主人,热情地邀他进屋,给他端来了充饥又解渴的白米粥,还拿出了咸卜白菜。鲁班师傅喝了这稀饭,浑身有了精神。吃喝完了,主人又亲自带路,把他带上香炉峰。鲁班师傅站在山顶,往北一望,容州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风凰,绣江罗绕,一泓绿水,云浮雾罩,似仙境一般美丽。他细看风翅,哟,不好,这凤凰真要飞了呢!鲁班师傅心中一阵难受。原来,他爱上这地方啦!他见这峤山绣水,不但山川秀美,人更好。那与他素丛孙拿昧平生的主人待他多热诚真挚呀!于是,他决定把楼阁建在凤翅上,那风翅一边落在城东头的河湾边,另一风翅则在西边的濯缨亭上。鲁班师傅看准了地方,急急忙忙下山往凤翅走去。
鲁班师傅走到选定的地点,一队士兵荷着大刀长矛,从他身边走过。不远的地方是一个军营,他心中一惊,顺路走下高坡。树荫下,有几个老人正在聊天,他们低声地议论着州官不顾民众的死活,设卡聚敛民财的事。这话传到鲁班耳朵里,他由不得踌躇起来。如果他在这儿建楼阁,巡逻的士兵会去报告州官,那贪婪成性的州宫会来敲榨、阻挠,这楼就会建不成了。到别的地方去建吧?鲁班又十分迷恋容州这旖旎的风光,想给这儿的人造福。思来想之,他决定不辞劳苦,要在一夜之间把楼阁建成。这是十分浩大的工程,光是把木料运来,就得一千多大力士,还有运灰浆、运瓦脊、瓦饰以及安装的人,就要更多啦!鲁班师傅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走遍了容州的村村察寨,看见身强力壮的后生仔,他就坐下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某月某日,他要建楼阁,请他们帮忙出力。鲁班师傅的名字那时已家喻户晓,人人敬仰。后生见他亲自来访,即满口答应。鲁班师傅找够了一千多名搬运工,又去找木匠师傅。这些木匠把鲁班师傅当做祖师爷和神仙看待,他一开口,人人争着去帮建楼。鲁班拔够了人马,便把众人的力量变成神力,一忽儿,木材运到啦,在天黑人静以后,他施展全身本事,动手建造楼阁。天还没亮,巍峨壮观的真武阁,就屹立在绣江边上了。那些答应过鲁班师傅要来帮建阁的人,在约定的时刻,盼着鲁班师傅来叫他们,左等右等,等不到鲁班师傅,到天亮后,他们虽没去建楼,却感到比建三天楼还要累。他们半点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鲁班师傅已把他们借来建真武阁了。
天亮后,州官在巡逻士兵的簇拥下,坐轿来到真武阁。他下了轿,抬头一望,眼前展现一座巧夺天工的楼阁,棕椽绿瓦,飞檐凌空,龙蟠蟾蹲,在朝霞辉映下,气象万千。州官看得目瞪口呆,看了外面,又腆着个官服无法遮掩的肚子,走到里面去看,他边看边叫士兵丈量,这三层楼阁,通高三丈三尺六寸。全阁用近三千条大小不一的格木构件建 成,不用一颗铁钉。更令他膛曰结舌的是:二层楼上有四根 内柱,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屋瓦和脊饰的沉重荷 载,柱脚却悬空不着地!
州官疑是神仙造的楼阁,便不拆毁,真武阁便成了容州的名胜古迹。鲁班师傅呢?他建成真武阁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容州,要到北流去。他要在那儿建一座全用木料做的,象走马灯一样风一吹就团团转的阁楼,与其武阁配对。他走到 北流地界,看见一条稻草辫子,烧成了灰烬摆在路上。鲁班师傅急于赶路,不慎把灰辫子踢散了。他想把它重新编织起来,摆弄了老半天,也编不起来了。放牛娃在山坡望着他拍手哈哈笑。鲁班师傅气馁了,心想,自己的技艺举世无双,竟然没有北流人聪明!他生怕人家笑话他,便匆忙往前走,不敢再在北流建楼阁。所以,至今仅在容县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真武阁。
果然是杰作吧……
中间四个柱子悬空………………
2. 请问传说中的七十二洞每个洞的洞名是什么
应该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具体如下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惣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北岳恒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峨眉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升烂仙人平公修治之。
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云和州含山县,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蠢笑中
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治之。
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付真人治之。
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属李治之。
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
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仙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东海东,带山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菜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是萧子云侍郎隐处。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马岭山——在郴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隐处。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乌公治之。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皇井(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司马梅山(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李明仙人所治处。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毛真人治之。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赵仙人治处。
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琼华夫人治之。
泸水——在西梁州,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宁真人治处。
[王晃]山——在汉州,赤须先生治。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庐山——在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
东海山——在海州东二十五里,属王真人治之。
3. 在杨贵妃的家乡,有一座建在岩洞中的寺庙,洞中竟藏着500罗汉
提到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无一不是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其实关于美女的定义,历来都是有争议的,因为每个人对美女都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但这四位,却是公认的四大美女。而这其中,杨玉环和唐玄宗李隆基作为 历史 上的人气组合之一,从古至今书写他们的诗歌,传颂他们的故事数不胜数。
关于杨玉唤伍好环的籍贯,有人说她出生于广西容州(今容县),有人说是陕西华阴县,还有说她是山西永乐人。唐代许子真在和铅《容州晋宁县杨贵妃碑记》一文中记述,杨贵妃的出生和籍贯确是今日容县。至今,容县还有杨贵妃庙遗址、贵妃井,县城东还有杨贵妃梳妆台遗址。
今天,我就带你们去一趟杨贵妃的故乡——容县。
容县古称容州,西晋时置县,已经有1700多年 历史 。
建国后五十年代容县称容县专区,辖梧州、玉林等县市,一度成为岭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块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杨玉环便是其一。
并且,容县因处于大容山和云开大山两大弧形山脉之间,县内山峦叠嶂、岭谷相间、河谷交错、丘陵起伏,地貌类型十分复杂。就像是上帝恩赐这一方水土,容县的自然景观亦是一绝。
在容县,有一处被称为“人间仙境”的所在——都峤山。
都峤山是桂东南名山之一,位于广西容县容城的南面,离容城约10公里,以典型的丹霞地貌着称。
丹霞,是具有神奇力量的自然给土地最为特别的情意。她是最明亮的一抹赤红,叫人看了便移不开眼。
都峤山山体由第三系“红层”构成。所谓第三系“红层”,属于内陆湖盆沉积,主要为砂岩、砾岩。由于当时古气候炎热干燥,沉积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因而岩层被染成紫红或褐红色,故称为“红层”。
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的绿植之间,配上红色的丹霞山群,就好像一幅构图鲜明的图画。大胆的红色色块定下基调,簇簇绿意点缀细节。一座座山峰,形状千变万化,奇特又不失秀美,很难想象一处景色能有如此复合的观感。
更特别的是,都峤山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都峤山就是桂东南着名的宗教圣地、风景区以及讲学场所。早在汉代,刘根、华子期等人便入山修道;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都峤山又成为佛教胜地。唐代,山中建有相当规模的九寺十三观,辉煌一时。
到了宋朝,又在宝元岩中筑殿塑造和奉祀孔子及其弟子,于是都峤山便成为了佛、道、儒三家并兴之地。如都峤山一般的宗教圣地,即使在全国也是寥寥无几。
而凡是来到此地的人们,必然是心怀虔诚。
除此之外,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了赞誉都峤山的诗文。
比如宋代诗人苏东坡路过容州时,曾题诗赠送在山中修道的邵彦甫;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游山时,曾在都峤山灵景寺住宿,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游记。
瑰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衬托得都峤山熠熠生辉。
而因为都峤山确实非常大,目前对都峤山 旅游 资源的开发,还只限于其西区的一隅,面积仅占整个风景区的四分之一。这便是庆寿岩,面积约4平方公里。
都峤山庆寿岩位于都峤山主峰云盖峰东南侧,岩内是一座森严的寺庙。若从高处俯瞰,一片寂静的自然山野之中,橙红色屋顶的寺庙尤为突出。
寺庙上方的天橘和然洞穴中,还藏着500罗汉。
想是到了晨起日落时分,寺庙的晨钟暮鼓该是能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这是庆寿岩禅寺,有着“岭南一绝”之称。禅寺自清末首任住持传接,至今已有五代。
寺庙也是建在山洞里的,灿烂的阳光倾洒而下,金色的佛像熠熠光辉。
现如今,庆寿岩禅寺内有大雄宝殿、二殿、厢房、僧房等处,香火不绝。
名山自然要有名寺,如此才不算辜负了一片好山好水。久居城市之中,偶然有一个机会可以来到都峤山,游离尘嚣之外、倾听佛音袅袅,不失为一种特别的洗礼。
建筑在山野包围下,一点不显得突兀,好似它本就生长于此一样。
当清亮的日光洒下,你只觉自己好似也成为了山中的平凡一物,跟着岁月长大、感悟。曾烦扰你的种种,都变成虚幻泡影。
横列于庆寿岩上方的诸洞中,放置着500罗汉。这样的放置方法,全国也仅此一处。
之所以有这些洞穴,是因为都峤山的红层中富含钙质,在风化剥蚀过程中,沿层面形成许多洞穴。据不完全统计,都峤山内大小洞穴有300余个,其中有名称的达100多个,非常壮观。
细看罗汉的塑像,外形都有些剥裂,但还是能看出每个都各不相同,神情栩栩如生。
另外,庆寿岩还有一绝——世界第一大佛字。这是赵朴初先生绝笔,高108米,宽88米,堪称世界奇观。
因为佛字所在大山极似一座天然坐佛,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誉。
远眺佛字,庞大的体型无形中带来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压迫感。凝视许久,你也会被佛家的庄严所感染。
山与水是永恒的绝妙搭配。山的朗逸,遇上水的娇柔,这就是天地间最美的风景。
庆寿岩周边树木郁葱、池水清澈,山水景观十分美丽。便是仙境,也不过这样吧。所以这里,也有着“广西九寨沟”之称。
若是胆子足够大,一定要试一试玻璃栈道。
都峤山的玻璃栈道和我们平常所见的还不太一样,这里的栈道更长一些,并且直接横跨水面。
走在栈道上,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清碧水面。
胆大的人,不仅敢停下来拍照,偶尔还会淘气地跺两下脚;胆子小的,只能一溜烟跑过去,脚步深深浅浅,一刻也不敢停。
这一刻刺激的感觉,除非你亲自来体验,否则真是无法言说。
最后,给你们推荐养心学院。
流水、建筑,只看外观,你一定猜不到养心学院是一家 旅游 度假酒店,占地四千多平米。
如果不是特别追求念经打坐的修行之旅,那么在养心学院,足够贴近禅意的地方,也能修身养性。
当然,这里也可以研学。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食宿的方式,在都峤山中拓展视野。
古话说:山中日月长。大概是因为风景太美,就让人忘却时间流逝了。那么,也欢迎你们来都峤山,感受自然的乐趣。
旅游 攻略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石寨镇
交通:玉林 汽车 站-容县 汽车 站-都峤山风景区
门票:80元/人
开放时间:8:30-17:30(门票价格与开放时间变动较快,仅供参考,以景区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
4. 广西玉林市容县的美丽的民间传说
杨贵妃,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海内外公众所熟知的一个历史人物,素有“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之称。据唐朝钦定的《全唐文》、明朝的《永乐大典》等史书记载及容县民间传说记录,杨贵妃生于公元719年,原名杨玉环,出生于广西玉林市容县十里乡杨外村。小县城出大美人 广西玉林容县是一片古老而有文化内涵的土地,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山清水秀,有着丰富的人情风俗资源,是节假日旅游的休闲胜地。其中的“三名”景区:真武阁、杨贵妃故居、都峤山,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贵妃园占地15亩,是根据唐代杨贵妃一生的传奇故事而建造的仿唐古建筑。
杨家有女初长成 刚走近杨贵妃故居,就被四季流着清泉的杨妃井深深地吸引了,芳草青青,葱葱郁郁。
传说这里就是杨玉环小时候取水、洗衣、洗菜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她而把这口井叫做“杨妃井”。据元、清两代的《容县志》记载说:“杨贵妃故里在辛里墟羊皮村,有井曰杨妃井。”辛里墟羊皮村,就是现在的十里乡杨外村。
据记载,杨妃井原为矩形方石围成的浅井,相传小玉环因饮此井水而姿容艳丽。明代广东学者邝露等曾专门考察过此井,他在《赤雅》一书中称“杨妃井最冷冽,饮之美姿容。下多芳草……”。杨玉环离别容县将往四川时,曾在此饮水唱歌作别乡亲:“玉泉井水清又清,难舍故里一片情;但愿井泉常如注,永佑容州得康宁。”明代《广西名胜志》等古籍中也有记载。
http://www.gxgrb.cn/dzzm/csgs/t20080215_77537.html
看名楼机巧感名女貌美攀名山幽静
体味容县“三名”魅力
□王海荣
地处广西东南部的容县是南方着名的“侨乡”,光一个沙田柚就使其成为名扬四海的“中国沙田柚之乡”。想不到,最近又从容县冒出三件宝。
名楼真武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阁”)的容县真武阁修建于明朝初年,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多年来,这座沧桑的古建筑经历了5次地震、3次台风,仍安然无恙,它也是四大名楼(阁)中唯一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
真武阁之所以闻名,在于整座楼阁不用一颗铁钉,而是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连铆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地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纯木统一体。最奇巧的部分,要数在二楼的四根悬空的大柱子。这四根大内柱虽然要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下可过物。这种杠杆作用,像天平一样维持着整座建筑的平衡。
名女杨贵妃据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3年———755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撰《容州普宁(容县曾称为普宁县)杨妃碑记》记载认定:“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母叶氏。”这段历史,也使容县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的家乡。在容县十里乡杨外村,至今仍保留着杨妃山、杨妃庙、杨妃井等遗址,还有众多民间传说、历代名人题咏的诗词。慕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杨贵妃这样的绝代佳人,这更引起了游人浓郁的兴趣。容县在饥唯原有的杨妃梳妆台遗址处修建了占地15亩的贵妃园。园内根据杨贵妃一生的传奇故事建造了仿唐古建筑。各组建筑物内采用仿真硅胶人物像,重现了贵妃出世、梳妆容州府、册封贵妃、贵妃醉酒、贵妃出浴、一骑红尘妃子笑、含冤马嵬坡等历史场景,使游人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
名山都峤山都峤山,又称南山,渗此是我国着名的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洞天。都峤山自古就是华南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风景区及讲学场所,古时有九寺十三观之盛。宋代着名文学家苏东坡、名相李纲、明朝着名旅行家徐霞客等都曾慕名前往游览题咏。1988年被定为广西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于新辟了进山公路,汽车可以很顺畅地直达都峤山山麓。乘登山缆车升到山腰处,游客眼前顿时被大大小小的山峰包围了。比较出名的有八峰:中峰、云盖峰、八景峰、马鞍峰、兜子峰、仙人峰、丹灶峰、香炉峰。由于是清晨进山,山间的岚气尚未散尽,丛肢迅只见云蒸雾绕,山峰出没其中,竟若一尊尊向你缓缓走来的佛像。
在都峤山,你可以随处看到典型的丹霞地貌。据介绍,由于地壳运动,再加上外力风化,使都峤山拥有大大小小300多个岩洞,有名有姓的就达100多个。在山腰处一排褐红色的岩洞内,摆放着五百罗汉像,形成一条蔚为壮观的罗汉长队,人行其中,时闻远处传来的山涧声、清脆的鸟鸣声,尘世喧嚣荡然无存,静穆之心油然而生。
5. 杨贵妃典故
记载杨玉环(公元719年-755年)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现将碑中全文记载抄写如下:
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士,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孕十二月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股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母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女,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以与之。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与母偕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资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未逮也。”遂给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肋取之。举家号泣。送去无几何,长史秩满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谙音律,明律师,明经史,后进入寿宫。开无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云
这《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记录了杨玉环传奇的一生。碑文是与杨贵妃同生长在唐朝天宝年间(约公元734年-755年)的四门助教(四门指四门大学,是唐朝最高学府太学的组成部分,四门助教相当于今天北京大学的教授)许子真撰写的,曾经立于容城东一百二十步,并收录于皇家编写的《永乐大典》、《全唐文》等史书,这是当前史学家能够找到的最贴近杨玉环时代的人所写的官方文章了。因为唐朝的容州是岭南的大州,管辖包括今天原越南、海南、广东一部分在内的十四个州六十多个县。而今天的容县在当时称为“普宁县”,所以这个碑名叫“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尽管关于杨贵妃的生地全国有多种版本,但最能让人信服的目前还是这个《全唐文》里的杨妃碑记。此外,杨贵妃的一个食性爱好,她好食荔枝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你想,一个人远离家乡千里万里仍想着“八百里加急”送来荔枝,这自然是小时候就养成的嗜好了。而在当时的气候环境,四川和西安显然是不可能特产有荔枝的。
杨贵妃是不是容县人?在十年前历来是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现在随着考古新发现,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
根据具有正史参考价值的唐朝时许子真编着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文所记载,杨玉环最少应有三个籍贯也是不足为奇的。
第一籍贯是生身父亲杨 维祖籍的容县十里乡杨外村;
第二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后军都督署任职的义父杨 康的祖籍;
第三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任长吏的义父杨琰,杨琰祖籍陕西弘农华阴,后迁居山西蒲州永乐。
刚好就在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当年广西容州府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特注:这种荔枝唯广西容县一带特产!)的优质早熟荔枝。高力士与杨玉环同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乡与杨玉环的容州普宁县家乡相距仅100公里,这一考古新发现,完全考证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来自何处的长期争议!由此,其他的我无须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