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过年的时候有什么故事

过年的时候有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13 23:03:04

1. 关于春节的传统小故事 春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导读: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春节是我们农历年的第一天,也是我们庆祝新年到来,合家团聚的日子,这个节日自古就有,传下来已经有千年历史,因此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有很多个,那么关于春节的传统小故事你知道多少呢?想知道春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春节的传说: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节的传说:驱赶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传说: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春节的传说:吃年夜饭要关门

在我国江南一带,每到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关起大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夜饭的碗筷收拾干净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相传,这种做法是为了哄骗铁拐李。

据说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玉皇大帝都要了解民间的生活状况,于是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民情。铁拐李为八仙之一,是个跛脚叫化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夜饭的时候,提着要饭的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处各家乞讨。

讨完饭后,铁拐李把讨来的东西带给玉帝老爷子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玉帝老爷子就让富人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世间,一个精明的商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很快就想到了应对办法。到吃年夜饭的时候,这户人家把大门关的严严紧紧,家人谁也不许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打开门,桌上什么也没有。

铁拐李一看,认为这户人家穷得连年夜饭都吃不起,于是就大发慈悲,悄悄在这户人家的门口放上几个金元宝就走了。就这样,这家人越来越有钱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到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纷纷跟着学起来。后来,铁拐李见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吃年夜饭,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们觉察,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

但是,关起大门吃年夜饭的习惯,却据此流传了下来并延续至今。

春节的传说:倒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2. 关于过年的传统小故事有哪些,有关过年的小故事

1.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2.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

3.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

4.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

5.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6.??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

7.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

8.“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

9.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

10.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

11.??“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12.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

13.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14.??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15.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二)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16.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

17.??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18.”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19.??”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照此办理。

20.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21.??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

22.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23.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24.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25.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

26.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27.??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28.”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29.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

30.”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31.??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32.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三)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

33.??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

34.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35.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

36.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

37.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

38.??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

39.“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40.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

41.??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

42.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43.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

44.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

45.??“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

46.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47.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

48.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

49.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50.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

51.??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52.除夕(过年)习俗传说(四)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

53.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

54.??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

55.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

56.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

57.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

58.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59.??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

60.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

61.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

62.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

63.??”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

64.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65.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

66.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

67.??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

68.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69.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

70.??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

71.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

72.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

73.??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74.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五)传说,从前,有个蛮乖的公主,经常背着父母到民间玩耍。

75.有天晚上,她在一个栈房里住下来,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里吃掉了公主的心子。

76.??第二天早晨,店老板来到公主的房里,见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铺上。

77.案子报到官府,三个月也没有查出个名堂来。

78.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试,远方来了个进京赶考的公于和一个书童到客栈里住宿。

79.这家栈房自从死了那个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别是公主死的那间屋子更是没哪个敢进去住。

80.??挨到的人说,那间屋子里每到半夜红光闪闪,还看到一个小姐的影子在梳头打扮。

81.主人看到这远方的客人,心里好生高兴,就把他们安排在那间屋子里。

82.一来欺他们不晓底细,二来也想证实一下那间屋里到底有没有鬼。

83.公子二人不晓得内情,晚饭后早早就关门就寝了。

84.??到了半夜,那间屋里突然“哇”的一声响,接着像是有人开门走动。

85.公子从梦中惊醒,一下从铺上坐起来,点亮了油灯。

86.只见铺前跪着一个漂亮的小姐,很伤心地哭着,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着她。

87.这时小姐伤心地说:“三年前,我背着父母私到民间,晚上就住在这屋里,哪晓得困到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从窗子钻了进来,把我的心吃了,使我无法还生。

88.??没想到今晚上公子引来了书童,我只好借用书童的心子复还正身。

89.哪晓得书童的阴魂不放我,还要我还他心子.望公子帮忙,把我引见给父王。

90.说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还我心子。

91.那时我再把书童的心子归还于他。

92.”公子见姑娘这样伤心,虽说疼爱书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应下来。

93.??第二天正逢夏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带着小姐走路,书童的阴魂也哭着追上来了。

94.公子赶忙上前挡住,劝回栈房,还一再给店老板说要照看好书童,三年后一定把心子送来交还他,使他重返人世。

95.接着,公子又亲手做了一盏红灯挂在店门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来欺负书童的阴魂。

96.??从那以后,人们每逢过年都要在门口挂一盏红灯避克驱邪。

97.这样点年灯习俗就传开了。

3. 关于春节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故事有如下:

一、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画上神荼、郁垒,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二、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三、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四、

有一只福气猫,过年的时候,他会出去送红包。走了一家,又一家,红包送了一个又一个。天快亮了,福气猫走到了年糕师傅家里。年糕师傅还在不停地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

辛苦的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可是,红包已经送完了。福气猫不停地给年糕师傅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儿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哈哈,我的年糕成了福气糕啦!”年糕师傅喜欢得满脸都是笑。

福气猫给每一块年糕都印上自己的笑脸。他一边印,一边对着年糕说:“恭喜恭喜!”每一块年糕都成了福气糕。

福气猫的笑脸印在年糕上,好像在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买了福气糕的人,都把钱放在红纸包里给年糕师傅。年糕师傅收到了很多很多红包,大家都说,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从那以后,大家都把年糕叫作福气糕,把年糕师傅叫作福气师傅。

五、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4. 过年的小故事

在过年前农村有咸腊肉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养猪,但过年猪肉不比农民少吃。隔壁邻居杀了一只猪我们却拿了大半只,大部分猪肉咸了起起来,留小部分过年用。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过年的小故事,欢迎参考!

过年的小故事篇一

这是除夕夜。

大街上,到处鞭炮声声,烟花绚烂。

大头熊坐在房子里,却感到那样地孤独。他拿起可乐,喝一口,又放回了桌子上,不好喝。他拿起一块年糕,吃一口,又放回了盘子里,不好吃。大头熊想:“如果没有过年,多好!”

大头熊从门口望出去,只见马路对面的大树下,站着一个孤独的身影。他立即站起来,出了门——

是一只流浪猪。大头熊奇怪地问:“大过年的你怎么待在大街上,你没有家吗?”

“没有,我一直在流浪。”流浪猪说。

大头熊很同情他:“那你到我家来过年吧!”

过年

大头熊把流浪猪请回了家。他刚招呼客人坐下,看见门外又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

是一只流浪狗。“你到我家来过年吧!”大头熊热情地邀请。

大头熊刚把流浪狗请回家,门外又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

是一只流浪猫。“没事,你到我家来过年吧!”大头熊热情地说。

大头熊招呼三个客人围坐在饭桌前,大家喝着可乐,吃着香喷喷的烤香肠和甜甜的年糕年饼。哦,过年真快乐。

三个客人感激地说:“谢谢你邀请我们过年,让我们过了一个没有孤独只有快乐与热情的`年!”

大头熊一愣:我怎么也不孤独只有快乐了呢?他高兴地说:“哦,也谢谢你们,帮我赶跑了孤独,带来了快乐!”

是的,孤独是个奇怪的东西,许多个孤独加在一起,孤独反倒消失了,代替它的一定是温暖与快乐。

过年的小故事篇二

快过年了,年味弥漫在寒冬腊月的空气里,散发在乡村每个角落里。只要你推开任何一家门,年味就会扑面而来。用你的鼻子轻轻嗅嗅,用你的眼睛仔细看看,用你的耳朵细细听听,让你也拥有这种过年的浓浓味道。

80年代,我们夫妻俩都在工厂工作,工作很忙。待到年味一天天地浓醇起来,我们会忙里偷闲,加班加点,对传统的过年非常认真恭敬地准备。大扫除、做新衣服、敬天地、祭祖宗;做粉、蒸糕做团子、换豆腐、杀鸡宰猪肉……

在过年前农村有咸腊肉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养猪,但过年猪肉不比农民少吃。隔壁邻居杀了一只猪我们却拿了大半只,大部分猪肉咸了起起来,留小部分过年用。

过年我们还有一个习惯,朋友小聚,共叙友情。

这是我们难以忘怀的过年往事。有一年底,我们用猪的内脏烧了一桌丰盛菜,请了几位朋友喝酒小聚一顿。说老实话,农民是现实主义者,最关心收入能每年增加,喜庆有余。闲谈中很自然地谈张家分红多少,李家分红多少……不过最让我们羡慕的村上有一部分富起来的人,一些脑子活络的农民在我村的唐明湖中,抢先围了圈子养蚌珠。最近几年,他们的确发了,财大气粗,造楼房,添高档家具,更让我们垂延三尺的,他们养蚌珠养得风声水起、果实累累,但他们还不满足现状,雄心勃勃地到外地常州、江阴甚至到外省去发展。

讲着、讲着、我们几个人自知感叹不如他们。此时我也有些激动得坐立不安,站起来拍拍桌子,似乎很自信地说:“我不相信我们不如他们,我有一个朋友在溧阳,那里有的是河面,我们可以育小蚌,再养成年蚌再接蚌珠,不是几年就发了。”在场的人似乎眼睛一亮,本来泄了气的皮球又鼓了起来,个个摩拳擦掌,激动万分一致叫好!仿佛我们这些人一夜就暴富了。也许想发财心情强力,其中一位朋友跳了起来,兴奋地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说干就干。”

我也是性急人,隔日,天还蒙蒙亮,我和请了来的一位育蚌师傅,挑着高价卖的一百只母蚌,乘上去溧阳的汽车,兴致勃勃地去圆发财的梦。到了溧阳,那里水面很多,都是弯曲不整齐河道;河床高低不平,还布满小土墩,那位师傅无奈地摇摇头说:“非常可惜这里是野河不是鱼池,这里不能育小蚌。”我满腔热忱,眼看垂手可得的发财梦就这样破灭了,顿时心凉了半截。灰心地说:“算了,我们运道不好。”我对师傅说我最晚要赶回去,我没心情住在溧阳,你累了,在这里休息一晚上明天回来吧。师傅说蚌怎么办?我说算了不要拿回去,就算我们交的教师钱吧。第二天,那位师傅是勤快又是节约人,把一百只母蚌蹲、蹲、蹲、挑回家。那时流行育蚌养蚌,母蚌很紧张,我们蚌还加了一些价卖出去,那次溧阳一行居然一点也没有损失。虽然那个年的发财梦没有圆成,年也过得无精打采,但后来几年过年过得非常幸福和自豪。因为养蚌事业,后来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许多到安徽、浙江辛辛苦苦去养蚌的都是亏本的,有的亏几十万元有的亏几百万元,几乎倾家荡产。

每每想起那个年三夜四的发财梦,我心里总是暗暗觉得很幸运。小富即安,觉得每年过年很踏实很幸福,太平盛世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5. 关于春节的4个民间故事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4个民间故事

1、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里面,人们管它们叫“年”。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出没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

人们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灭炉火,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2、驱赶年兽

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噼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

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过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红绸和鞭炮,于是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有的红对联、红鞭炮。这个关于年的传说可说条理清晰、有章可循。

3、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

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4、贴门神

过年家里都喜欢在门上贴上秦琼与尉迟敬德两位将军的画像,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古时候,泾河龙王与一个算卦先生打赌,犯下天条,被玉皇大帝判死刑。

泾河龙王托梦唐太宗李世民,让唐太宗赦免他,太宗应允。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谏的大臣魏征下棋,魏征突然睡着,在梦中斩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的冤魂责怪太宗不讲信用,常来索命。

太宗一病不起,游了阴间,被十阎王谅解,重返阳。这就是《西游记》的起因。怕泾河龙王来索魂,就让秦琼和尉迟敬德守门,平安无事。

太宗又觉得过意不去,就把二位将军像贴在门上,也平安无事。传到民间,于是,民间也贴两位将军像。

6. 关于春节的故事有哪些

阅读全文

与过年的时候有什么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发改委事业编怎么改革 浏览:231
山东哪里美女多淄博 浏览:49
怎么形容被爱情折磨 浏览:39
录制故事需要用到什么软件 浏览:254
婚姻不坚固怎么办 浏览:217
长治事业编工资多少 浏览:229
景洪市办理健康证要做哪些项目 浏览:775
水瓶座对爱情是什么看法 浏览:805
幸福路口到甘泉堡多少公里 浏览:93
一天走什么步健康 浏览:987
怎么形容科幻故事 浏览:666
人间的幸福在哪里 浏览:963
幸福生活张嘉译主演一共多少集 浏览:465
甘肃省哪个市经济活跃 浏览:482
幸福树上长黑点儿怎么办 浏览:657
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有哪些 浏览:10
婚姻事业受到阻力怎么办 浏览:496
冬季北京三里屯美女穿什么衣服 浏览:506
美女文老师什么电视 浏览:985
女生属虎和猪属相配婚姻如何 浏览: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