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讲绘本故事时,怎么才可以激发起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非常关注,但是小孩子的特点也是有很多的,所以就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选择,但是小编觉得家长也应该培养孩子的能力。讲绘本故事的时候,怎么才可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呢?
小编觉得几班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掌握更多的东西了。而且通过阅读绘本故事,也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人生的哲理,所以小编觉得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2. 如何让绘本阅读更有乐趣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充分挖掘绘本多元化游戏元素角度出发
目前幼儿园主要采用的早期阅读活动方式是静态的绘本教学,让幼儿看书、观画。但对小班孩子而言,其阅读中注意力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因此,单纯的静态绘本阅读方式不能长时间地维持他们的阅读兴趣。那该如何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呢?将游戏与绘本阅读相结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我国着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从一定意义上讲,游戏是学龄前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也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在绘本教学中结合多元化游戏开展活动,寓游戏于绘本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丰富孩子的情感和阅读经验。
(二)从游戏引领孩子演绎绘本出发
用游戏引领孩子演绎绘本,小班孩子对于喜欢且熟悉的绘本的兴趣会较浓厚,延续文本阅读时间。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平台供孩子演绎、展现自己理解的绘本故事,进一步使其情景化、游戏化。
二、概念界定
绘本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图画书有着相似的要素,但有着更具时代性和多元文化的色彩。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纬度上交织讲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讲故事。绘本点缀教学就是运用绘本展开教学活动。
三、绘本多元化的选择
(一)绘本内容的选择
1.画面上的选择。
小班幼儿更适合一些画面内容较少、图画角色形象较丰富的绘本。因为小班孩子的观察习惯和对物体的感知力的特点表现为对大块的视觉刺激比较敏感,一些由精细线条组成的画面不容易引发幼儿的关注。
2.在故事情节上的选择。
小班孩子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和直接,因此在情节的选择上以简单为主,特别一些和孩子生活经验贴近的活动,容易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在角色形象上的选择。
小班孩子对可爱的事物特别喜好,尤其对一些动物类角色的形象接受度很高,可爱的人物形象倒是其次。那些比较抽象的或者孩子们不熟悉的形象通常离孩子兴趣较远。
(二)绘本价值的选择
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直接,他们积累的经验相对较少,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对绘本的选择应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
四、多元化绘本游戏的实践操作
(一)猜想游戏――开启绘本阅读之趣
1.封面猜想。
无论什么书,封面、标题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在阅读前让孩子针对这些信息玩猜想游戏,既能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这类猜想游戏可从三方面开展:对绘本封面设疑――基于绘本图片的猜想―对绘本标题设疑――基于绘本文字的猜想―对绘本中的物品、背景、声音设疑――基于绘本符号信息的猜想。
2.固定猜想。
猜想游戏没有固定答案,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在阅读《好饿的小蛇》中,师生在游戏情景中一起模仿好饿的小蛇吃香蕉、饭团、菠萝……演绎出小蛇的贪婪,为后面小蛇竟然吞下一棵树并翻白眼做铺垫。在阅读中教师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让幼儿猜测接下来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正当孩子都猜测小蛇死了的时候,却在书的后一页出现小蛇盘曲在留有小蛇咬痕的树桩边美滋滋的画面。
(二)绘本主题游戏指导策略――贯穿绘本阅读之境
1.角色表演游戏,再现绘本情境,提高孩子观察表现能力。
表演游戏是绘本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游戏方式,通过模仿表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生活的游戏,如绘本《小黄鸡和小黑鸡》,教师创设草地、树林等场景,孩子头戴小黄鸡和小黑鸡的头饰,扮演成小黄鸡或小黑鸡,一起捉虫,一起游戏,一起度过“下雨”的难关。整个过程以游戏情景贯穿始终,让孩子以自身体验获得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艺术游戏,感受绘本之美,提高孩子审美能力。
艺术游戏主要指美术游戏和音乐游戏,前者让孩子用各种生活中的材料设计绘本中的物品或创编绘本内容,与绘本美图相得益彰,后者通过唱歌、舞蹈的方式展现绘本内容,两者都让孩子获得美的感受。教学《香的被子》时,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提供被子的轮廓图,让孩子结合颜色、形状等设计一条被子,并“晒”在教师准备好的绳子上,进行展示。
五、成效与反思
在孩子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孩子进行绘本教学时,指导家长和孩子玩亲子游戏,让家长和孩子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我来做老师”,让家长和孩子玩扮演老师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老师,将绘本中的故事讲述给父母听,激发孩子们的讲述兴趣。“找找字宝宝”,家长挑几个绘本中重复出现的字,请孩子找一找它出现在绘本的哪一页。这个游戏既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字,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翻阅图书、查找内容的习惯。另外还可以在家中和孩子开展角色表演游戏、美术游戏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孩子的阅读经验。
总之,在与小班孩子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得到了诸多启示,小班孩子的阅读随着游戏行为展开,孩子在阅读中感悟绘本、体验绘本、享受绘本,放飞梦想与激情,挥洒稚拙与童真,在阅读中其身心获得和谐成长。
3. 如何运用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呢?对此,美国的凯伦 米勒斯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天生喜欢玩具,并非天生就爱看书。孩子爱不爱看书,喜欢不喜欢阅读,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要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凶猛奇特的外星人和怪兽要比大人心目中的A、B、C、D和 1、 2、 3、4有趣和有意思得多。因此,在早期,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孩子的早期阅读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应急于对他发火或表示失望。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毁或乱扔图书,家长就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不可过早地限定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而应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也不宜按自己的知识观和阅读习惯为孩子开列必读书目。否则,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对此,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对此,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计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转自小溪社区)
4. 绘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种:点读法;也可以叫指读法。用一根手指头指着字,读给孩子听;让孩子一边用手点文字,一边进行跟读。手指随着文字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阅读文字的方法,也让孩子知道现在故事讲到了什么地方。
第五种,增减情节法;你照着绘本上的文字一字一句慢慢地叙述时,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个部分特别有兴趣,那么不妨添油加醋,加以拓展发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