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七下历史书都有哪些成语故事

七下历史书都有哪些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13 09:32:54

‘壹’ 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一叶障目

楚地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2、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4、盲人摸象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 ,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 ,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5、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

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贰’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和意思

成语 故事 则是历史 文化 的智慧凝结,是各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 历史故事 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

画蛇添足:是一个人画完蛇以后,又给蛇添了脚,最终没有得到赏赐的那壶酒。寓意是做事无需多此一举,无中生有做法是错误的。要实事求是,根据事实去完成任务。

刻舟求剑:一个人认死理,以为剑掉到水里在船上刻记号就能找到,可忽略了船是动的,剑是静止的,一味模仿樵夫刻记号下山找斧头的做法是错的,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他不知变通、不会随机应变。

一叶障目:是拿一片树叶挡在眼前,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别人是能看到我们,不存在隐身的效果。这个成语警示我们不要被局部现象蒙蔽,不能盲目轻信,要全面、客观、科学的看待问题。

三顾茅庐:是刘备三次 拜访 请诸葛亮并请他出山,这个故事是一段佳话,用来表示求贤若渴的一种态度和做法,表示对贤才的渴求和诚意。

道听途说:毛空总把在道上听来的消息夸大其词以后讲给邻居艾子听,比如鸭子一次下100个鸭蛋,天上掉肉等,还说得有模有样,实际上一点根据都没有,不可信。

按图索骥:讲的是伯乐的儿子按照图画去找千里马,结果找到了癞蛤蟆,批判了那些墨守成规办事的人,也可表示按线索寻找。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

1、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历史上最着名的6个 典故

1.知恩图报: 感激他人的恩惠并设法报答。

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爱马身死,虽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无罪,马死已经无可挽回,再追究也没有意义,反而会失去民心。

于是,秦穆公便对杀马的众人说:“吃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随从给他们斟酒喝。国君不罚反赐酒,挽救他们的性命,让这一伙杀马人心中惭愧不已,秦穆公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几年后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被晋军包围,危在旦夕。当时吃秦穆公马肉的那伙人听说了此事,决定报答秦穆公的恩德,他们在危急时刻冲破晋军包围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军来援,大败晋军,还俘虏了晋惠公。这就是知恩图报的典故。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东吴大将吕蒙因为读书少,被称为吴下阿蒙。孙权看不下去,就对吕蒙说:“你之仗军务,不读书怎么行?”吕蒙感觉军务繁忙,无暇读书。孙权批评吕蒙:“不要求你学富五车,涉猎一些历史罢了,你难道比我还忙吗?”

吕蒙为了不再挨批,就开始读书,学识渐长。有次鲁肃跟吕蒙商议国事非常吃惊:“世人都说将军不过一介武夫,没想到今日一叙学识渊博,已非吴下阿蒙。”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勾心斗角:被世人误会最多的词语。

只要说起勾心斗角,大家马上联想到阴谋诡计,其实这个典故最初不过是形容建筑构造的精美,与明争暗斗没有任何关系。

阿房宫还没有建成秦朝就灭亡了,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个干净,世人对这所雄奇的宫殿心向往之,不少文人骚客对其缅怀,杜牧就写出《阿房宫赋》,警醒晚唐的统治者。其中有这样几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大意是说: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这就是“勾心斗角”的来历。

4.天经地义:天地间亘古不变的规则,理所当然的事情。

织布时,需要先把纵线(经)布设好,然后再用横向(纬)的线穿梭交织。所以,经线是很关键的。由这个意思引申出规范、原则,不能改变也不容置疑的道理。“义”指准则。“天经地义”是“天之经地之义”的浓缩。在古人眼中,天覆盖着,地承载着,天与地都是至高无上的。“天经地义”就是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

5.食言而肥:违背诺言,只图对自己有利。

鲁哀公的贴身仆人郭重发现季康子与孟武伯两人有不臣之心,就汇报给鲁哀公,请他借机责问。鲁哀公借口举行宴会,摸摸两人的根底。孟武伯先向鲁哀公敬了个酒,接着便挖苦郭重:“你怎么吃的这么胖?”

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更何况郭重的主人是国君,季康子连忙出来打圆场:“孟武伯需要罚酒,郭重跟随大王事务繁忙、舟车劳顿,我看着都瘦了一大圈,你怎么能说他胖了呢!”鲁哀公看两人一个嚣张跋扈,一个口蜜腹剑,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心中非常恼怒,指桑骂槐地说:“吃的假话太多了,只知道顾自己不顾别人,能不胖吗?”这便是“食言而肥”的来历。

6.养儿防老:养育孩子是为了防备老年无依无靠。

宋朝有个百姓醉酒闹事,误杀邻居的老婆,被判处死刑。他的儿子愿意替父受刑,于是上堂禀明上官:“养子待老,积谷防饥,代父偿命,留名万世。”办案的官员被他的孝心感动,就赦免了他的死刑。

百善孝为先,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大家在追求人生目标和价值得同时,切勿: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

八斗之才(曹植)

[释义]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语出]清.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二四》:“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怀八斗之才;饮万斛之恨。”

[正音]斗;不能读作“dòu”。

[辨形]才;不能写作“财”。

[近义]才高八斗文江学海

[反义]胸无点墨绣花枕头

[用法]赞颂文人富有才学的用语。一般作定语。

[结构]偏正式。

[例句]李白虽有~;在唐王朝也很难一展抱负。

[英译]full of literary talent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释义]比喻文才很大。

[语出]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有文才的人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

呕心沥血(李贺)

[释义]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语出] 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正音] 呕;不能读作“ōu”;血;不能读作“xiě”。

[辨形] 呕;不能写作“沤”。

[近义] 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反义] 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用法] 含褒义。多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其他脑力劳动方面。多用于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与“搜索枯肠”有别:~多用于较长时间或一个时期的工作;语意重;“搜索枯肠”用在较短的时间过程内;语意较轻;中性;正反两面的情形都可以使用。

[例句] 李老师~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

[英译] workone’sheartout

[成语故事]

唐朝着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 文章 ,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释义] 萧何定下的政策 规章制度 ;曹参全盘继承。借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萧: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规:规矩;规章;曹:曹参;萧何死后;继任丞相;随:跟随;沿袭。

[语出]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X。”

[正音]随;不能读作“shuí”。

[辨形]随;不能写作“谁”。

[近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一如既往

[反义]兴利除弊破旧立新

[用法]比喻后人完全比照前代的成规办理事务。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

1)~固然省事;另辟蹊径却另有一番乐趣。

(2)社会的发展就是要依靠改革;那种~的态度是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的。

[成语故事]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 经验 ,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 报告 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曲。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阅读全文

与七下历史书都有哪些成语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苍南县婚姻介绍所在什么地方 浏览:138
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961
爱情冲突怎么取舍 浏览:357
哪个帅哥美女送 浏览:274
如何培育健康的霉菌 浏览:377
婚姻多少年才能稳定不变 浏览:183
美女几次点赞为什么不回 浏览:291
发改委事业编怎么改革 浏览:232
山东哪里美女多淄博 浏览:50
怎么形容被爱情折磨 浏览:39
录制故事需要用到什么软件 浏览:255
婚姻不坚固怎么办 浏览:218
长治事业编工资多少 浏览:230
景洪市办理健康证要做哪些项目 浏览:776
水瓶座对爱情是什么看法 浏览:805
幸福路口到甘泉堡多少公里 浏览:94
一天走什么步健康 浏览:988
怎么形容科幻故事 浏览:667
人间的幸福在哪里 浏览:964
幸福生活张嘉译主演一共多少集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