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个故事具体发生在什么地方
高善水遇见列子唐文的知己。成语“高山流水”用来形容知己或知己,以及音乐的美。音乐剧《高山流水》是俞伯雅的代表作之一。山水交知己,云追月交知己。
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县令华立碑,毁于“文革”。1980年恢复。陵墓呈圆形,高1.5米,直径8米,四周为石墙。纪念碑高1.5米,宽0.7米。上面刻有“楚辞阴沉钟子墓”。1987年,墓前建有知音阁,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除正面外,墓底及周边均设有栏杆。陵墓和亭台楼阁朝南,面朝湖面。山上的青松,山下的青草,湖面上的绿波,湖面上的水,凤凰的声音,就像钢琴的声音。
泰山京师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据说这是博雅弹钢琴的地方。这里的景色完美地诠释了古琴音乐“高山流水”的巨大魅力。因此,这取决于博雅和中子棋的故事。
‘贰’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我国最早的古书哪两本有记载
是《吕氏春秋》和《列子汤问》。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又叫高山流水或高山流水觅知音。最早见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列子汤问》为故事雏形,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列子汤问》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改编丰富,并增加了结局。此为高山流水故事的基础版本。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
明代冯梦龙把这个故事写到了自己创作的《警世通言》小说中,名字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