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说的是什么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1、要遵循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规律,欲速则不达,做什么事情都不可急于求成。2、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从实际出发,不然事情发展的最后会事与愿违。揠苗助长的原意是,将地里的小苗拔起来,帮助它成长。但小苗被扒出,却无法正常向下生根,最后导致小苗全部枯死。
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灯谜:揠苗助长(打三字口语一)谜底:贪快活。
㈡ 揠苗助长的道理启示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拔苗助长比喻使用不当的手段以求速成,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2、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于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㈢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客观事实的发展,不能够急于求成,而只看眼前利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它比喻做事着急得到成果,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动,反而导致坏的结果。
㈣ 揠苗助长的寓意和道理
故事中的懒汉急于求成,自以为很聪明,结果把家里的庄稼给害死了。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自作聪明哦。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
揠苗助长的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揠,是拔起的意思。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的人很少,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是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客观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也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
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管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4)揠苗助长的故事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相关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劳动,希望可以有个好收成。可是,这个农夫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点,那就是性子太急。他总希望地里的禾苗能长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于是,农夫就天天去地里看,还不忘拿一把尺子丈量一番。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地里的禾苗却一点也没有长高,这让农夫非常焦急,在地里不停地转来转去。
“不行!我一定要想个办法让禾苗快点长高才行。”农夫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天,农夫终于想出来一个自以为是的好办法。他一大早就跑到地里,挽起袖子弯下腰,用手抓住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农夫从早晨拔到了中午,又从中午拔到了晚上,才将地里的禾苗全部拔了一遍。
农夫刚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对全家人说:“哎呀!今天真是累死我了。不过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咱家的禾苗已经长高了一大截。”农夫的儿子觉得非常诧异,就跑到地里去看,结果发现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农夫知道后,后悔极了,可惜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