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入木三分是哪个人物的故事
王羲之
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①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⑧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②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 jī ) 月③,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④,近见其书,便有老成⑤之智。”涕流⑨曰:“此子必蔽⑥吾名⑩!”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⑦,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B.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谁,讲的是什么故事
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入木三分现在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成语出自唐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原文为: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故事的情节,直接把“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
以后只要说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节说得生动逼真,我们也可以夸赞他说故事说得“入木三分”。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C. 入木三分是关于什么历史人物的发生在什么时间
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我们最常用的成语其实包含了许多典故,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经常说某某人的分析真的是入木三分。那么“入木三分”有什么典故呢?入木三分讲述的是关于东晋王羲之的故事。
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两点:第一,勤能补拙,只有在多次中练习反省自己的过错,精益求精,我们才会得到长足的进步。这适用于所有人,没有谁能不劳而获。有天赋的人更应该勤于练习,不辜负上天赠送的“礼物”;第二,我们分析事物一定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不要天方夜谭,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