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凿壁偷光出自哪位人物
凿壁偷光出自历史人物是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人物介绍:
匡衡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汉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
“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② 古代传统好学故事凿壁偷光,是说谁的故事
凿壁偷光讲述的是匡衡的故事,匡衡家里世代务农,但是匡衡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勤奋而又努力。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他只能帮别人做工来获取读书的费用。他曾经在当时的博士那里学习了《诗经》,由于勤奋好学,所以他对《诗》的理解特别的透彻。虽然他勤奋好学,但是家里面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但是无法照到他的家。匡衡就把墙壁上面凿了一个洞,然后引来了光亮,让光照在书上,然后他来读。
同时要学会去动脑子,最后无论条件是否艰苦,都要永不言败,也要自强不息,人要凭借着自己好好的发展,这样的话才能够收获成功。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也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个幸福的基础上看到自己更美好的一面。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匡衡这样的毅力,可以凭借他自己的努力收获想要的东西。
③ 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哪位古代人物的苦学故事
凿壁偷光是匡衡的学习故事。
《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讲的是匡衡在幼年时代因为家境贫苦,读书和写字在那个时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匡衡的家里很穷,白天要去做事,晚上回家看书却没有油灯,屋里黑漆漆一片,对于爱读书的匡衡来说这比白天辛苦劳累做事还要痛苦,于是聪明的匡衡就想到凿穿墙壁引领居家的烛光看书,终于,匡衡成为了西汉的大文学家!
凿壁偷光的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很喜欢读书,借了很多书在家里读。匡衡白天要帮家里干活,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读书。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以后,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寓意:凿壁偷光是指要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好好的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凿壁偷光造句: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有凿壁偷光的精神,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