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一生的故事的内容简介
1、《你一生的故事》内容简介
一个语言学家学会了一门外星语言,彻底改变了她的世界观。过你一生的故事去、现在、未来,在她眼前同时展开。为了离上帝更近,人类伐木烧砖,拉车砌塔,经过无数个世代的辛劳,终于建成一座巍峨耸立于天地之间的通天塔。只要一小瓶药水,就能拥有超人智慧,这个诱惑无人能挡。可惜超人不止一个,荡气回肠的超人对决之后,领悟终极的智慧。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两个人的感情除以零,结果是什么?在一个“名字驱动一切”的世界,命名师们玩转七十二个字母,寻找人类种族繁衍的密码。当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仅仅局限在解读后人类的科研成果时,这种研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妻子在天使下凡时去世,丈夫却必须学习如何热爱上帝,以便死后与妻子团聚。
2、作者简介
特德•姜(Ted Chiang),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当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1967年生,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专业,参加过“科幻黄埔”号角写作班,现为自由程序师。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只出版了十五篇短篇或中篇小说,却让他捧回了包括星云奖、雨果奖、坎贝尔奖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
❷ 你一生的故事我用一生铭记是那个歌的歌词
歌名:你一生的故事,歌手:以冬
所属专辑:你一生的故事
作曲 : 简吟,作词 : 稗子
最初涓流沾染诗意, 于眉睫上氤氲春雨
这一滴是梦, 那一滴是你
眨眼间溶溶欢喜, 最后游绪凝聚回忆
于唇齿间酝酿爱语, 这一篇给梦
那一篇给你, 记叙悠长奇迹
想与你漫步, 看雨季花期
想与你登临, 摘雾霭晨曦
想与你跋涉, 到海角天际
去无名处静默地听岁月老去, 少年的惊悸
请安睡心底, 来路的荆棘
就点缀回忆, 积攒的朝夕
已半个世纪, 你一生的故事
我用一生铭记, 最后游绪凝聚回忆
于唇齿间酝酿爱语, 这一篇给梦
那一篇给你, 记叙悠长奇迹
想与你相遇, 于时光间隙
一双影子落, 在春岸长堤
穿梭于岁月, 不期然提及
誊入后世传奇哪一卷哪一笔?, 想与你亲吻
于时光间隙, 一双影子落
在秋原长椅, 那迢遥恋情
蓦然被铭记, 轻易席卷天地
哪怕一人缺席, 想与你漫步
看雨季花期, 想与你登临
摘雾霭晨曦, 想与你跋涉
到海角天际, 去无名处静默地听岁月老去
少年的惊悸, 请安睡心底
来路的荆棘, 就点缀回忆
积攒的朝夕, 已半个世纪
你一生的故事, 我用一生铭记
(2)你一生的故事这首歌的含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你一生的故事》是由歌手以冬演唱的一首歌曲。
歌曲背景
首歌的确讲述了一个人大半生的时光,从青葱少年的花季雨季,到朝夕积攒而成的大半世纪,以清新曼妙的歌词展现出来,像一部无声电影一般,自顾自地述说着。
歌词中出现了多个“想与你……”,着看似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实际上却是擦肩而过而不甘心的欲说还休。最悲哀的是那个人一生中的故事,你从未参与其中,却铭记了一生。
❸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科幻作品集
《你一生的故事》
放大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探讨了语言对人的思维甚至是认知方式的影响。并通过光折射现象和费马引理解释了“预知未来”的原理。说实话,之前看过的其它科幻作品,其中对预知未来的描述一致不能让我信服,但本篇通过非常基本的物理定律和语言学书写规则的结合,真的让我有那么一点相信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同时本篇没在时空因果悖论和宿命论上花多少笔墨,而是从一个感性的角度描述一位母亲对她即将出生、早逝的女儿的思念和爱、以及她面对即将到来而早已预见的一切时的坦然,忧伤但又让人鼓起勇气。
《巴比伦塔》
上帝没有对企图修塔到达神之庭院的人类施与任何惩戒,因为无论人类做什么,修多高的塔,都只是在上帝设计的沙盘中徘徊。小说中把世界设定成一个曲面,高塔直耸云霄,直至月亮、太阳、星辰、“穹顶”,最后还是回到了大地,没有边界的无限循环。这也符合一个比较主流的宇宙学概念,不详述。不过这篇短篇的重点不在于体现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而在于对塔上居民生活以及他们的世界观的探讨。
他们从来没接触过甚至没见过辽阔的大地,也没有机会向上探索所谓上帝的庭院,可能高塔的上下百米就是他们一生的活动空间。但他们非常乐意接受,甚至不能说是接受,因为他们的祖先到后代都在也都将会在此扎根,在他们的认知中,世界就是这么大,安于其中,自给自足,各为修高塔司其职,真是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这个世界至于其本身的大小。
《领悟》
非常“爆米花”的一个科幻故事,敢打赌电影【超体】的故事原型就是来源于此。但这个短篇比超体,剧情上精彩得多,也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开脑洞瞎扯,最后两个超智人类的对决非常过瘾,也很中二。人类的大脑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
《除以零》
不太熟悉数学原理,所以这篇对我来说十分晦涩难懂。以我的理解,故事表面上是在讨论一个数学终极理论以及数学形式和算术之间的关系,实则是在描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虽然我还不太懂想表达什么...但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了"the most beautiful equation"欧拉公式:e^(πi)+1=0
《七十二个字母》
这种纯靠概念推动的故事一开始真的有点读不下去,用一串命名的字母就能驱动世界上几乎一切无机物有机物,以熵减为其驱动力?一开始还以为自己理解错了...但故事提到的几个命题还是挺有意思的。
之前看到过一份不知真伪的报告:人类繁衍过程中,男性的某个染色体,每经过一次遗传,都会被损耗一些。到若干代之后,表征男性的这个染色体就会消失,世界上只剩下女性。内容大概是这样。本篇应该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给出了主角面对的人类危机。
同时,书中写道:
“生物学有条基本原理:雌性是生命要素的源泉,赋予后代生命,而雄性提供基础形态”
由此我想到很多以前的神话故事和现今的科幻作品,都不时提到“母体”这个概念,宇宙一切生命仿佛都以“母性”为基础,【异形】和【黑客帝国】系列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本篇也涉及到一个社会学问题。皇家学会的科学家发现可以通过命名法给予不同人生育能力,就可以以此控制下层阶级人民的出生率,防止“我们的国家最终被拖入粗鄙和愚蠢”、“保证物种的健康”。而男主则是推崇用工具提高下层人民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其经济状况和精神素养。感觉可以就这两个观点进行一场辩论。
《人类科学之演变》
刊登在正统科学杂志上的一本正经地预测未来科学界的短文,写得比较保守,但没准,这就是未来。
《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具化了天堂、地狱、上帝、天使,本质上还是探讨了何为信仰、何为虔诚。本篇的叙事也挺别致的,先搬出几个主要人物以及表明他们各自对信仰上帝的立场,然后才开始交织他们之间的故事。描述天使下凡的文段挺有意思的,有点怪咖。
《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
用一个简单的科幻概念包装的一场针对审美的多方辩论。设定的几个立场都非常典型,给出的观点都很有说服力。简单概括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 与其用干扰镜“纠正”相貌歧视,不如从教育本身出发,让人自发接受相貌的差异并公平对待。
2. 消除相貌歧视能让一些人更自信、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人格更健全。
3. 相貌歧视不可避免,欣赏美是人类的本能,也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种族进化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人应该具有分辨美丑的能力。
4. 都说内在美比较重要,但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究竟是不在乎外貌好还是在乎好?
5. 神经学家表示这种抑制神经系统的方式,虽无副作用,但会继续被开发,最后可能会达到控制人们思想的地步。
6. 商家、政客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通过工具和心理学手段让自己的商品/演讲/观点更有吸引力,迷惑大众。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里的观点碰撞。
小结
特德·姜的科幻喜欢从人的思维、意识、认知这些最原始的主体角度展开,探寻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比较唯心和感性,也夹杂着不少对社会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