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传承红色文化
创新是红色基因得以赓续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发展、时代任务、实践深化对红色文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融媒体时代,多元文化、海量信息对红色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时效、碎片化的即时传播方式也对我们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简单依靠参观红色场馆、组织红色旅游、阅读红色书籍等单一形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灌输式教育”“被动式体验”已经难以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所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就必须使红色文化结合时代元素,不断适应传播规律,以新形式、新话语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要创新理念手段,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学、音乐、影视、剧目等基础载体作用,积极借鉴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结合新媒体传播形式,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和依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发挥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作用,打通教育引导、环境熏陶、作品感染、文艺浸润、典型示范、实践砥砺等实践环节,推动传承工作与时俱进,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要加强对红色文化场馆的保护力度,加紧修建、完善、开放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歌舞、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再现革命战场情境,创建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提升红色教育价值。要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大力推动红色主题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来,营造出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的浓厚氛围。
(1)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扩展阅读:
历史印证价值功能。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国家和人民,无数革命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平等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付出了重大牺牲。
仅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记载,为革命牺牲的江西籍烈士就达25万之多。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这是其一。其二,红色文化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是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Ⅱ 红色传承内容有哪些
1、红色传承要求我们理解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更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红色精神是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可以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芒。
2、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在那美丽的蓝天之,是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庄严的旗帜闪耀着正义的光芒。
3、坚持红色传承,就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养分。红色基因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尽管有其固有的“内核”和不变的“根本”,但是它并不是保守僵化、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的。
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党史故事,唱响传播红色文化的时代强音。在悲壮的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践行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多于我军数倍的敌军进行了浴血奋战。红34师全体将士舍命阻击,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
战士们的舍生取义彰显出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和铁血救国、正义事业必胜的英雄信念。湘江战役的故事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红色文化,是今天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讲好湘江战役故事,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播和继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有助于展现地方党史、凝聚民心,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进奋发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Ⅲ 作为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要做哪几点
1、强化红色文化认知
了解红色文化,知晓红色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夯实这一传承基础,高度重视党史、国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等思政课教学,将马院作为第一学院、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着力发挥第一课程红色文化认知成效。
2、强化红色文化敬意
唯有从内心深处生出敬意,才能让传承成为可能。只有回望历史,铭记过去,才能更好地唤起对红色文化的敬意与礼赞。黄冈地处大别山南麓,是着名的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的沃土。我们特别注重挖掘黄冈红色文化资源,并使之成为红色育人的重要基地与载体。
定期到陈潭秋故居、林育南故居、红安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开展体验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强化红色文化传承
以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以红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红色文化加强品德修养、以红色文化增长知识见识、以红色文化培养奋斗精神、以红色文化增强综合素质,将红色教育贯穿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
(3)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扩展阅读:
将承载着红色基因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找到与思政课程内容最佳契合点,用鲜活的具有个性魅力的素材丰富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紧密衔接,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有效实现红色基因的活化。
同时高校应就近聘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研究人员和宣传人员作为思政课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专题报告和讲座。邀请亲历者、见证人或基地的研究专家、讲解人员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他们的讲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Ⅳ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谈一谈如何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
1、多途径引导大学生参与红色旅游,实现“游中学”
大学生是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这个群体网上抽样调查显示有65.41%的移动上网设备保有量。因此应充分发挥自媒体宣传优势,引导青年人到红色景区体验参观。通过有组织方式,引导大学生在“游中学”。
2、多渠道提升红色旅游效果,聚焦“学中做”
大学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之一,在参与红色旅游的同时,可以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实现“学中做”。
(4)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扩展阅读:
大学生应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排头兵
1、大学生是红色基因继承的纽带。
要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保留红色基因,就要保持对历史的铭记;保持对历史的铭记,在于代代间的传承,而作为青年的大学生,恰好就发挥着代际传承中纽带的作用。
2、大学生是发扬与创新红色基因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将先辈的红色精神投身于实际生活的先锋,在中华民族面对新的艰难困苦时,大学生要积极将其发扬光大,立足于时代、国情,创造出新的时代精神,使红色基因历久弥新。
Ⅳ 怎么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新时期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我就自己所学所思和大家交流一下。
方法/步骤
1/7 分步阅读
统筹规划不失时机的组织开展各类红色教育。
2/7
利用互联网、板报、橱窗等方式广泛宣传红色文化,为思想灵魂注入红色基因。
3/7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料及红色先进典型代表。
4/7
建立红色文化学习室、荣誉室、文化长廊。
5/7
通过文艺汇演等形式直观演绎传统、讴歌英雄、再现历史。
6/7
建立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现地参观学习,使自身受感染、手熏陶。
7/7
将红色文化写入教科书,从娃娃抓起,代代相传。
注意事项
动员全社会力量,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