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岁小孩老是重复说一件事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反复听一个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烦.他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要让他吸收好东西.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她又说:“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有过孩子的人知道,或者接触过孩子的人也知道,儿童喜欢重复进行一件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成人一般看一遍就不再看了,反复让成人生厌.但是儿童不这样,儿童是今天听这个故事,明天也听,后天也听,十天半个月他老听这个故事,不让换新的.儿童从故事里的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然后是准确的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最好你先读一读.因为很多书逻辑上有错.如果你没有自信心,最好选名着,或是名家译的,名家配画的,好出版社出的,这样就放心得多.孩子的感觉训练也经常是这样.如果他今天摸这个瓶子,他会不断地反复地摸,摸呀摸,然后你告诉他:“这个是瓶子,”把概念同孩子大脑内的感觉配上对.当你把瓶子拿起来让孩子触摸的时候,他感觉到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但是,如果我们把瓶子的照片印在纸上,再让儿童看,它就是一个半具体半抽象的东西,甚至是纯抽象的.如果这个时候用文字告诉孩子“瓶子”,这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必是从感觉开始,当他不断触摸、感知后,他会对他所感知的东西进行组织、分类、归纳,然后产生一个概念.这个过程和机会要把握好.教育儿童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象,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使现实充满了意义,使概念生成过程是完整的,从而使概念密切结合于现实,这个原则使儿童发展起驾驭现实的能力,而不是去“神游”.一旦掌握了某个概念,儿童就会使这个概念普遍化并把所有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说儿童今天经验了“瓶子”,又经验了“圆”,有了这两个概念,儿童就会把这两者之间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不用人教.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儿童刚刚开始说“妈妈,爸爸”,突然有一天就一长串一长串句子说出来.这就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很多概念,他把这些概念连接起来,由他自己来组织,不依靠成人.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表达.有时当我说“给孩子自由”,很多人就说:“那照你这么说,农村的孩子应该发展得很好,因为没有人管嘛,一天到晚在荒滩野地里玩!”这里的问题在于语词表达的学习和正确概念的建立.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幼儿院来了一个孩子,他在农村长到四岁.他见了牛说“肉肉”,见了鸡说“咕咕咕”.其他很多概念也是一塌糊涂.他知道牛,但他不知道这个东西叫牛,他叫牛“肉肉”.我当时感到很惊讶,就跟老师说:“他在农村,他本来应该知道这些概念的.”实际不是这样,因为他在农村接触过这些东西,也有感觉,但没有人给他概念正确表达的语词,他的精神从未得到过提升和发展.那么这个人的心智就不会发得很好.
‘贰’ 一本书讲了800遍,为什么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
之前我有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我家的孩子最近正处于形状敏感期,非常迷恋《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这三本书。从早上睁开眼睛到睡觉前,只要目之所及处有这几本书的影子他就会拿着让你读,没日没夜反反复复,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也要捧着看。
本来孩子喜欢看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作为妈妈的我却越来越抓狂,这些书我已经讲了N遍,然而我知道还有N+1遍在等着我。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会不会影响孩子接受新故事呢?
在问了周围的一圈人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不只是我,基本上每一个父母都会遇到同一个苦恼: 孩子要反复听一个故事或者反复做一件事。
在查阅了很多资料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重复”这件事不只是对早期阅读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今天的文章就来探讨一下孩子的重复行为,以及怎样的重复阅读是有效的。
01
“重复”对孩子的成长意义
孩子从出生后就一直喜欢重复一件事,比如反复地吸允手指、乐此不破地玩一个玩具、做同一个 游戏 、看同一部动画片等等,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心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对宝宝来说, “重复做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 ,儿童心理学家把这种活动称为幼儿专有的 “常同行为” 。着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 玛丽亚·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
蒙台梭利认为,宝宝之所以会出现“常同行为”,是因为孩子接触到的世界较小,他们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都还很有限,很多事物对他们来讲是不可知的,会带来不安全的感觉。 而在重复做同一件事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体验到安全、快乐以及来自家长的关爱。 所以说,重复做某一件事,对孩子来讲就是呆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能感受到安全和愉悦,因此,孩子重复听一个故事、玩同一件玩具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02
“重复”对孩子阅读的意义
“重复听故事”也属于“常同行为”,虽然成人可能会觉得反复阅读很没意思,但是对孩子却有着莫大的益处,同时这也是 健康 成长必经的过程。要知道, 一个孩子可以对一个故事痴迷到百读不厌的程度,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孩子愿意并且反复让你给他读一本书,最大的原因就在于, 他是真的喜欢这本书。 我之前也很不理解,每天都要读上几遍真的不会腻呢?但是我后来回想了一下自己的行为,作为一个几乎不二刷的人,只有那些我特别喜欢的书籍和影视剧我才会反复观看。就像之前看《红楼梦》,因为太喜欢,我不仅看了三遍原文,还看了《刘心武品红楼》,带着红学家的解析又看了一遍,那时也总有人问我,你怎么一直在看这本书?
想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其实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只是重复的次数比成人多,行为看起来较为幼稚而已。
但是通过重复阅读,孩子获得的却比成人要多很多。
01
通过重复阅读获得安全感
我们通常称呼孩子为“神兽”,因为他们的行为总是出其不意,令成人头疼又无法理解。但是这些看起来精力无限的小神兽们,在每天面对未知的信息,更新对世界的理解时,内心也是无比慌张的。
这就好比将在现实生活的成人突然扔进了一个巨人国,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在这里是不是安全,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带来巨人的反击等等,这一切都让你充满了不安。但如果你具有魔法能操控所有的扫帚,你会不会获得一些自信,减少一些恐慌呢?
在阅读一个熟悉的故事时,孩子对其中的情节了如指掌,哪里有惊喜,哪里有悬念,哪里会流泪哪里又会欢喜,他们不需要费心猜就能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好像他们自己控制着故事一样, 这样的稳定和掌控感,可以缓解他们 探索 世界的焦虑,让他们放心,安心,有信心。
02
在重复中获得新知识
早在1979年,塞缪尔斯(Samuels)等人就提出了 重复阅读 (repeated reading)这一概念。它是指 通过反复阅读材料,以提高理解力并达到一定的流畅性水平。
他们将阅读信息的加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低层次理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进行的是词汇识别、词汇拼写以及对语音等信息的编码,并逐步实现对字词识别以及语音信息解码的自动化。
二是高层次理解阶段。 它是建立在低层次理解阶段已经充分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注意从低层次的解码加工转移到对语句、篇章以及段落的理解等高层次的解码加工上。
通俗来说,孩子反复阅读并不是在机械地重复,而是在一遍又一遍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比如,在看《彩虹色的花》时
在第一遍,他会知道有一朵有着各种颜色的彩虹色的花;
到第三遍时,他会注意到动物的各种需求;
第四遍时,他发现花朵花瓣的消失是有顺序的;
第五遍时,他能将动物的需求和花瓣的颜色对应起来;
第六遍时,他已经能体会到“彩虹”出现的寓意
……
03
重复让知识的学习和输出成为可能
我们常说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并且越小越是如此。但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记忆力就好,相反,由于3岁前大脑中负责记忆的部分也就是前额叶皮质还没有长好,孩子就像一只忘性很大的金鱼,大人才说过的话,几分钟后孩子就会忘记。
听故事也是一样,这个故事可能才讲过,但是10分钟后,因为其他外界事物的刺激和吸引,孩子就不记得这个故事的情节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常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不知不觉就能复述一本书的故事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正是“重复”的结果。我们上学时也经常要背语文课文,那我们是怎么记下来的呢?不正是靠一次次的重复阅读吗?
孩子在拿起某本书的时候,开始可能只喜欢听,然而通过重复阅读,孩子却突然把听进去的东西“吐”出来了,会在家长的面前复述书中内容,甚至通过“移花接木”对已经吸收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这就是多次重复之后的“突变”。
04
重复阅读让孩子有机会直面内心体验
重复阅读带给孩子的并不仅仅是认知和知识,还有日常生活中他缺乏的某些 情感 体验。
比如生在平原地区的孩子们几乎不可能经常接触到马,也体会不到拥有马和失去马的心情。但是通过《苏和的白马》,孩子们就能体会到苏和与白马之间的 情感 ,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与主人公获得共鸣。
松居直先生认为,当孩子喜欢重复阅读某本书的时候,他不过是希望重新体验一次阅读那本书时带给他的 情感 体验,不管是因为共鸣主人公的感觉还是可以借此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这样的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03
“重复阅读”的最佳次数
重复阅读确实能够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但这是不是说明重复阅读的促进效果能够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呢?
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学界尚未对重复阅读的最佳次数达成共识。根据已有研究来看,在进行3~5次重复阅读之后,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流畅性水平以及文字学习水平都得到了适宜的发展,其眼动指标变化也在3~5次重复阅读之后逐渐趋于平缓。
当然这个数字也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4岁以下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重复次数。
04
怎样的“重复阅读”是有效的?
如果孩子能自然而然地在重复阅读中精进自己的能力,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每次家长只用重复相同的句子,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呢?
其实不然,同样是砍柴,工具的不同会严重影响效率。在给孩子进行重复阅读时,家长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01
选择能带来安全感的书籍
重复阅读的前提是孩子喜欢这本书,并且在第一遍阅读时就能找到能带来安全感的画面。比如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对形状感兴趣、在形状 游戏 中获得安全感所以才会特别喜欢“形状三部曲”。
选择的书籍中一定要有孩子能看懂的元素存在,这个元素可以只占绘本中比较小的一部分。比如同样是讲车子,你给2岁的孩子看《100层的巴士》就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不理解100层的概念,也无法理解车子层数叠加的乐趣。但给孩子看《宝宝最爱的 汽车 推拉书》就是合适的,因为图画里大部分车子,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会给他带来熟悉感和安全感。
所以家长在进行重复阅读之前,可以选一些符合孩子认知并且有孩子熟悉或喜欢元素的绘本。
02
注意阅读次序
拿到一本新书,前两遍的阅读,我们可以将阅读的重点集中在孩子熟悉和了解的实物上。等到孩子已经对这些熟悉的事物了如指掌了再慢慢地进行扩充。
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前两遍可以集中于常见事物的认知上比如认识毛毛虫、蝴蝶、食物等,后面可以进行数量概念的认知,再之后可以了解毛毛虫破茧成蝶的生长过程。每一遍阅读的信息重点都可以不同。
不过家长千万不要按照阅读次数机械地进行扩充,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有所不同,是否可以转移阅读的重点,其实有一个可以依据的信号: 孩子已经能对你读错的内容进行纠正了。
所以家长也可以在重复阅读时故意“遗漏”一些信息,当孩子能大声喊:“你讲错了!”时,就代表他能进入下个Level的阅读了。
03
改变原有套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改变阅读套路,再加上和孩子进行互动,重复枯燥的阅读也能变得新鲜有趣。
也可以在讲到某个节点时,停下来,让孩子说出内容, “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或者问问孩子 “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办?” 让孩子来改编结局。
这其实就是亲子阅读中提问的技巧了。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将孩子的阅读变为精读,而这也是在重复的基础上进行的“突变”。关于如何给孩子提问,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泛读10本不如精读1本,让39.8元的绘本发挥出398的价值》(点击链接可以观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前往观看。
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对于早期阅读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虽然在成人看起来读100遍绘本幼稚又无聊,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有着非凡的意义。
所以即使讲了799遍,当孩子想要听,我们也要讲第800遍,即使嘴巴都秃噜皮了,也比孩子对图画书视而不见要好上太多了。
‘叁’ 为什么孩子喜欢重复听同一个故事
一、孩子们的阅历有限,而且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像成年人这样快速有效,所以,虽然同一个故事他们已经听了很多遍,但实际上每一遍他们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收获-第一遍,他们可能只是对故事产生了好感,第二遍,他们才开始认真听故事里的情节,第三遍,他们则开始慢慢注意故事里的一些细节,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
正是在这样不断的重复过程中,他们才会逐渐获得我们听一遍就能获得的全部精神体验,有点类似于“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意思。
二、重复即学习!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孩子这种喜欢做同一个动作,听同一个故事,玩同一个游戏的行为规律称为“常同行为”。意思就是说,重复其实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重复中逐渐学习,掌握,熟练。所以,父母应该无条件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
做父母的不要厌烦为孩子讲故事,也不必担心孩子只听同一个故事会耽误学习新的东西,要始终记得,“重复”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肆’ 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这是为什么呢
在每个家庭中孩子都会呈现不断开门、关门动作,不断玩一种游戏、听故事天天就要听同一本故事书,在成人世界里,爸爸妈妈都会觉得很烦、很幼稚的做法,但是孩子却玩的乐不思蜀的很多场景。
所谓的日日常新都是家长的一厢甘愿,但是实践上孩子并不厌恶反复地听一个故事,比方我儿子,他就诲人不倦的每天晚上都要听小兔子和小乌龟赛跑的故事呢,以至每次坐车他都只听一首歌,无限循环播放,都诲人不倦呢。
‘伍’ 为什么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
经常性地重复,对孩子自身有什么好处呢?
1、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一岁到两岁大的孩子,大脑的发育并不是特别完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的促进大脑功能的发育。 比如,我们大人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在一遍遍重复听的过程中就会注意很多的细节。 下次再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会注意这个故事中另一个细节。细节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到底是否仔细、认真。 而且他们并不是对这个故事没有记忆,只是当我们给他们讲到他们记忆的部分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 认为自己记住了,会很开心。我们不让尝试一下自己故意给孩子讲错一个故事,来试探一下孩子的记忆力。 我们会发现孩子对这个故事记忆的深刻,所以说听故事的时候孩子的观察力实在慢慢提高的。
2、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经常听同一个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前提必须是每天给孩子讲的都是一些正能量的故事。 比如,龟兔赛跑。如果孩子每天都听龟兔赛跑的故事,那么孩子就会对这件事情记忆尤为深刻。自然也会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到这个故事中带给孩子的道理。比如就是不要懒惰。 我们遇到孩子想要赖床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们说千万不要当那个小兔子,否则乌龟就会追上来的。 孩子听到这句话,应该会马上起床,而且还想着自己一定不要是那个输了比赛的小兔子。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不断地变得自律。所以,重复同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爸爸妈妈们给孩子每天讲的故事,如果我们不是按照故事书中一字不错的讲,孩子是可以察觉到的。 对于一件事情不同的讲法,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脑子是在不断思考的。他们可以从我们讲的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不按照故事书中一字不错的去讲,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讲故事。
‘陆’ 宝宝总是让我给他讲同一个故事怎么办
图文原创|张女子育儿:当好妈,带好娃,娃娃爱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重复看一本书?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父母要知道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从小就开始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多学点知识,在学习上能够领先别人一步。
及时给孩子解惑
阅读中问题,以及不理解,可能是的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孩子不懂的时候,,或者理解力薄弱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帮助孩子理解,这样才是正确引导孩子阅读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喜欢做某件事情,是出于对这件事的兴趣,阅读也是如此,想要宝宝培养良好地阅读习惯,就需要让宝宝对阅读这件事儿,产生兴趣。因此,孩子对于书籍也会有所偏爱,喜爱某一类书籍,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然给孩子制定书籍阅读,可能就会让孩子没兴趣,从而就不再喜欢阅读了。
当孩子真正的爱上阅读,有了阅读的习惯,这个时候,再加入其他书籍,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可能会顺利很多。
说句心里话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但是一些父母可能会放任孩子不管不问,只要孩子再看书就行,就不管还是是否真正看进去了。可能有些时候,孩子只是做做样子,根本就没有在看书。最好地,还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阅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这样才慢慢地让孩子自行阅读摸索,才可能达到父母期望的结果。你知道么?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作者简介:张女子育儿,从事育儿工作10余年,家里有2个调皮鬼。多平台账号同名,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与宝宝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私信我。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留言、转发、评论哦。你对我的一次微小鼓励都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柒’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孩子和我们成人的阅读习惯究竟有什么不同。诚然,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我们成人对于所有的故事,不管多么精彩,统统都是看一遍或听一遍就够了,因为我们的心智已经足够成熟,我们可以在一遍过去之后就清楚地记住所有精彩的情节,并最大化地体验到来自这些情节的乐趣或其他情感共鸣。
但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阅历非常有限,而且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像我们成年人这样快速有效,所以,虽然同一个故事他们已经听了很多遍,但实际上每一遍他们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收获——第一遍,他们可能只是对故事产生了好感,第二遍,他们才开始认真听故事里的情节,第三遍,他们则开始慢慢注意故事里的一些细节,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正是在这样不断的重复过程中,他们才会逐渐获得我们听一遍就能获得的全部精神体验,有点类似于“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意思。
其次,了解孩子和我们成人阅读习惯的不同之后,想必大家已经能够慢慢接受孩子这一独特的“癖好”了。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仅要从态度上认可孩子,还要从行为上支持孩子。这就要说到认真给孩子重复同一个故事的必要性了!
事实上,给孩子重复讲同一个故事,绝不仅仅是让他们更好地吸收故事内容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支持孩子这种反复行为的过程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安全感和成就感。
也许你很难理解,一个故事也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吗?没错,当孩子重复听同一个故事的时候,因为对故事的角色,故事的画面,甚至是故事结局都已经有所了解,所以他们便不会再像初听一个故事的时候那样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正是这种“已知”的感觉,会保护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在听到一些紧张的情节时不再有那么大的精神压力。
在“已知”的踏实感中,孩子的思想活动会变得更加流畅,他们会在心底暗暗回忆和思考接下来故事会有哪些进展。可想而知,这种了然于胸的成就感在故事重复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快感,让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得以提升。
‘捌’ 为什么孩子喜欢不断重复的听同一个故事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在重复的行为背后是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靠不断重复才可以获得新的收获,因此在重复做一件事或一个动作是宝宝在对这件动作或事情的理解和学习。当孩子重复行为的时候,家长要了解这种行为的重复性,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并引导孩子进阶性的发展。孩子反复某个动作是十分正常的,是孩子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去感知并内化概念。家长要允许孩子的这种行为,并引导宝宝了解新的事物,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