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的故事课文中的这些头脑里形成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读了鲁迅《好的故事》之后,头脑里会有这样一种画面: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融合在一幅画里。两岸的各狆景物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所有的景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美丽、优雅、有趣的的融合体,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好的故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4——11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个故事优雅有趣。
第三部分(12自然段):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是一个好故事。
(1)好的故事1和2自然段的奖是什么扩展阅读:
1、《好的故事》描写的是作者的一个梦境,作者在一个昏沉的夜里,于朦胧中看见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交织,闪烁飞动,然而当他正要凝视时,这幅图画却化为碎影,消失殆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本文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
3、本文在表达方面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昏沉的夜象征黑暗的社会现象,文中梦境里的美好幻象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愿景。
㈡ 鲁迅写的《好的故事》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鲁迅写的《好的故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出了鲁迅就是在在写文章的时候累了,然后在躺椅上就是休息了一下。然后在朦胧中进入了梦想,然后,在这个梦想当中他够了出了一个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这个好的故事当中有那些江南水乡那种。生活是作者向往的。他希望能够得以光明,第三部分就是作者回到现实当中继续写作。
创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