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熊猫的童话故事。
1、熊猫学艺的故事
森林里住着一只叫乐乐熊猫,乐乐有一个愿望,就是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天,乐乐出去玩,遇到了一只小黄鹂,乐乐对黄鹂说:“你的歌唱得真好听,教我唱行吗?”黄鹂说:“当然可以,你跟着我唱吧。”
于是黄鹂教乐乐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可乐乐唱歌像是在大吼,黄鹂说:“你的声音太大了,真难听,我不教你了。”乐乐只好伤的离开了。 乐乐伤心地走着走着,听见了悦耳的声音,它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原来是树上的一只蜘蛛在弹琴,乐乐高兴的对蜘蛛说:“蜘蛛妹妹,你的琴弹得太动听了,教教我吧。
蜘蛛说:“好呀!”可是乐乐的力气太大了,刚弹上就把琴弦弄断了,蜘蛛不高兴了,说:“你把琴弦弄坏了,你走吧,我不教你了。”乐乐特别悲伤,突然,它看见了一只蝴蝶在跳舞,兴奋地跑到蝴蝶身边,对蝴蝶说:“你的舞跳得太美了,我可以跟你学吗?”“行呀,跟我一起跳吧。”蝴蝶说。
乐乐跟蝴蝶学起了舞蹈,可是乐乐笨拙的舞姿,逗得大家笑的前俯后仰…… 晚上,乐乐回到家,望着天上的星星说:“苍天呀、大地呀,我怎么什么都学不好呀?难道我真的很笨吗?”一只土拔鼠听到了乐乐的话,从洞里爬出来,对乐乐说:“别伤心了,其实你很聪明的,只要你愿意,我可以教你弹琵琶。”
乐乐说:“我行吗?我把蜘蛛的琴弦都弄坏了,我怕……”乐乐正在犹豫,土拔鼠说:“没关系,只要你坚持,一定会成功的。”于是,乐乐每天早起晚睡,刻苦练习,终于弹出了动听的曲子。
2、熊猫来串门的故事
熊猫先生来远房亲戚黑熊的家里串门,森林里的动物们,对这个双眼顶着大大黑眼圈的怪家伙感到好奇,熊猫来到黑熊的家,黑熊可是一大早就在门外迎接自己的这个远房亲戚了。
黑熊刚见到熊猫就说:“熊猫表弟你一定是为了快点见到我,所以连夜赶路,没来的及睡觉,所以才会顶着这么大的黑眼圈。” 熊猫尴尬的笑着说:“嘿嘿嘿——黑熊表哥,我天生就是这副样子。”
黑熊因为从来没见过熊猫这个远方亲戚,所以不知道,黑熊只是听自己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传承下来的信息,听黑熊妈妈说熊猫表弟是一种很珍贵的动物,还被选举为国家的国宝呢!真是了不起啊! 熊猫表弟害羞的笑着说:“哪有——哪有——都是多亏了这对黑眼圈。” 黑熊想着,要是自己也能像熊猫表弟有一对黑眼圈就好了。
3、熊猫懒懒的故事
熊猫懒懒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每天都会迟到,熊猫妈妈叫醒懒懒说:“快醒醒懒懒,上学要迟到了。” 懒懒睁开眼睛,看见已经7:00钟了,熊猫妈妈责怪懒懒一定是晚上又偷偷的打游戏了,懒懒狡辩说:“不是——不是——是小闹钟太懒了,都不叫我起床。”
第二天,熊猫懒懒又迟到了,熊猫妈妈说:“懒懒,你是不是昨晚又熬夜了?” 懒懒装出一副无辜的表情说:“不是——不是——是小闹钟睡过头了,才没有叫我起床,都是它的错。”
夜晚,小熊猫懒懒进入梦乡,小闹钟生气的叫醒小熊猫,懒懒不愿意的睁开眼睛,看见闹钟站在自己的面前,闹钟生气的说:“懒懒你是一个坏孩子,明明是自己贪玩懒惰不愿意起床,却把责任都怪到我的身上。”
懒懒大喊“不……我不是坏孩子,不是坏孩子。” 懒懒突然从梦里醒过来,已经天亮了,熊猫懒懒看了看小闹钟6:00,懒懒走下床洗脸刷牙吃早饭,乖乖的上学去了,从此在也没有迟到过。
4、小熊猫帮妈妈忙的故事
熊猫妈妈一大早就忙东忙西,现在,熊猫妈妈又急着出去买竹子,这可是熊猫一家最爱吃的,小熊猫看见妈妈这么累,有些心疼。
小熊猫想起来在学校老师说过要帮助妈妈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小熊猫把自己的被子叠好,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小熊猫把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
小熊猫帮助妈妈拖地板、还把妈妈买好的菜洗的干净! 熊猫妈妈回到家看到所有的家务活都做完了非常高兴,抱起小熊猫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小熊猫笑着说:“以后每天我都会帮妈妈干家务活,这样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
5、挑食的小熊猫的故事
小熊猫宝宝生病了,妈妈瞧了瞧,既不是发烧也没有感冒,而且小脸也比原来胖,就是浑身没劲。嚷嚷着难受。 妈妈很着急,赶紧带着小熊猫来到医院做检查, 医生说:“这是营养不良。”
妈妈奇怪的说:“不会呀!他喜欢吃肉和蛋,每顿饭都把肉呀、蛋呀吃得干干净净的!” 医生说:“身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只有营养均衡,身体才能健康。光吃肉和蛋也会造成营养不良。时间长了,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非常影响身体健康!”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妈妈着急的问。 医生说:“蔬菜和肉类都要吃一些,营养均衡了,身体就会好起来的!” 妈妈点了点头,小熊猫也点了点头,它可不想再这么难受啦!
㈡ 绘本故事《如果不洗手》
绘本故事推荐理由:孩子讲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要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再加上又一次爆发的疫情,个人的卫生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
明一回到家时,妈妈已经做好了明一爱吃的炸肉丸子。明一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明一的小手黑黑的,妈妈让明一去洗手,明一小嘴一撅,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洗手是我的自由。”
吃过饭,明一用手背擦了擦嘴,就匆匆地下楼去玩。
小区里很多人在遛狗。明一朝着一只雪白的小狗跑过去,一把搂住它,又抱又摸,小狗雪白的身上印上了几个油油的手印,变成了“小花狗”。
“明一,明一,我们一起玩吧!”小伙伴们吃过晚饭后都下来玩了。明一松开小狗,朝伙伴们跑去。
“嘘——嘘——草丛里有只蛐蛐在叫,几个小伙伴趴在草丛里,翻开土块找蛐蛐,明一手快,按住了一只,双手合拢捧在手心里。
“明一哥哥,让我看一看好吗?”梳小辫的丫丫小声问道。
明一小心翼翼地张开手掌,丫丫大声问:“咦?明一哥哥,你的手里没有看见蛐蛐呀?”原来,明一的手心上都是泥巴,根本看不见蛐蛐在哪里。
明一把蛐蛐送给了丫丫,又跟几个男孩子去水池边捉小青蛙。
小青蛙在水池里时隐时现。
明一脱下鞋子,挽起裤腿,站在水池里,一双小手在浑浊的泥水里摸索着。小青蛙很机灵,明一捉不到,急的用手直挠头,结果变成了大花脸。
“明一,明一,回家吧。”身边传来妈妈的声音。
明一扑向妈妈,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妈妈干净的连衣裙上多了两个泥手印。
回到家,妈妈叫明一去洗手、洗脸,可明一却拿起图画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书被印上了泥手印。
快到教师节了,明一想画一幅画送给亲爱的李老师。
明一铺开一张大白纸,拿起画笔,花了一束鲜花,可是鲜花旁边怎么有很多“脏树叶”?
玩了这么久,明一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妈妈端出一盘雪白的馒头,明一伸手捏了捏,馒头上留下了三个黑黑的手指印。
一只蚊子嗡嗡嗡地在明一耳边飞,然后停在对面的白墙上,明一悄悄走上前,用巴掌拍下去,啪!啪!啪!雪白的墙上留下了一个个脏手印。
明一的上下眼皮直打架,睁也睁不开,他爬上床,掀起被子钻进去,被子上也印上了脏手印。明一呼呼呼睡着了,小脸蛋像个小花猫……
吃过饭,明一用手背擦了擦嘴,就匆匆地下楼去玩。
妈妈抱着明一去了医院,医生告诉明一,肚子疼是因为他得了急性肠炎。这种病是由于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肠道里进去了很多坏细菌,他们在里面捣乱,所以明一才会肚子疼,需要打针吃药才能治好。
明一疼的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打针真可怕。药丸苦苦的,明一不喜欢”。
妈妈搂着明一,微笑着说:“事物都有它的规律,你想要不洗手的自由,就会换来生病的结果。”
明一想了想说:“我还是做个讲卫生,爱洗手的乖小孩吧!”
妈妈点点头说:“生活上不能没有约束,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㈢ 孩子生病难受,我们无法感同身受,这4个绘本故事来帮忙
这几天孩子感冒咳嗽,每天晚上都咳嗽地厉害,孩子的每一声咳嗽,作为父母我都想,要是自己能够替孩子承受就好了,孩子就不用那么痛苦了。天气冷了,幼儿园家长群每天都有孩子因为感冒生病请假,父母的心一整天都会为孩子提着。
可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感同身受另一个人,即使我们是教养孩子的父母,我们也做不到。孩子生病尤其是幼儿,学龄前儿童,因为他们还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也深深地备受煎熬。
当孩子生病时除了身体上的不适,更多的是来自心理上的恐惧。对医生医院的恐惧,对吃药打针的害怕,这些无疑都加重了孩子的痛苦。
孩子生病时其实也有着复杂的心理变化,只有让他知道看病是个怎样的过程以及其他人也可能与他有同样的经历,孩子才明白他并不孤单,才能渐渐释放恐惧与害怕,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治愈。
适读年龄:3-6岁
作者:文/[奥]恩斯特·杨德尔
图/[德]诺尔曼荣格
《第五个》讲述的是5个肢体残缺的玩具,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文中以第五个小木偶的视角来写,透过门缝里一点黄色的光,小木偶猜测里面到底在干嘛,进去了之后会给自己做什么,像极了我们在看病前的心理描写。前4个小伙伴,一个接一个的消失,然后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企鹅有了翅膀,小熊能看见了,青蛙能蹦跳了。小木偶作为最后一个在在恐惧中等待着,叫到他时诊室的门打开的瞬间,暖暖的光照了出来,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医生,正在笑眯眯的迎接小木偶。
很多时候当孩子问我们医院是干嘛的地方时,我们总是以恐吓和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医院是一个很让人害怕的地方,孩子必须好好的配合,如果不配合就会针就会扎得更疼。
或者有时孩子不听话时,家长还会以医生来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医生就来给你打针了,在孩子内心早已埋下了一颗对医生和医院产生强烈恐惧的种子。《第五个》让孩子知道医生也可以很可爱,医院也可以是一个让生病的孩子重新收获希望的地方。
适读年龄:3-6岁
作者:文/[法]玛莉-阿丽娜巴文
图/[法]克斯多夫·勒·马斯尼
小主人公汤姆在幼儿园时因为肚子疼,而要生病住院。汤姆要住院做的是阑尾手术,在医院里,汤姆,受到了医生护士的热情接待,还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陪伴和安慰,以及同病房小伙伴的调皮逗笑。刚开始汤姆心里一点都不踏实,在亲身经历了整个住院的过程后,小汤姆做完了手术也很快康复了,还与同病房的小伙伴结下了友谊,这些都让汤姆的住院看起来显得更加的温暖。
这让孩子知道了住院之后的整个过程,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疑虑和恐惧。也会更加希望像小汤姆一样,通过好好配合,在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下,在医生的治疗下很快的康复。
上幼儿园之前,K妈很调皮,经常两个膝盖轮流要去诊所报到消毒。每次要消毒时,我都在去诊所的路上哭得嘶声力竭,距离诊所离更近一步,我的恐惧就会加深一点。其实后来才发现消毒不过就是在膝盖上涂一点,当时是紫色的消毒水,凉凉的,没有任何疼痛。我想,我的恐惧还是大部分来自于对看病的未知,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觉得更加害怕。
适读年龄: 0-4岁
作者:[日]木村裕一
这本书是讲的是熊熊诊所的小熊医生为喉咙痛的小兔子,肚子疼的小猪,打疫苗的小猴子看病的故事,这里有医生检查开药的过程,让孩子了解了诊所的真实情况。
这本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这是一本翻翻书,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会发现特别的有趣。通过翻页,让孩子反复的模拟看医生的过程。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爱上角色扮演,扮演医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孩子就会从更高的一个角度来看待看病这一过程,他会更能体会医生这个角色的职责,其实医生并不是那么可怕,而是一个给带来希望的神圣职业。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做龋齿检查时,医生建议给孩子涂氟,更好的预防龋齿。可是当孩子知道要躺在那里时,她全身都充满了恐惧和抗拒,哭声响彻整个诊室。
回到家后为了让孩子释放这种恐惧的情绪,我让孩子扮演了医生的角色,让她拿着棉棒,在我的牙齿上进行涂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充当了医生的角色,她的恐惧也一点点的释放出来,更加的坦然的看待去看牙医的这个过程。
而角色扮演是学龄前儿童一种最主要的 游戏 方式,他通过角色扮演来反映周围的生活,让他对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和体验。
适读年龄:3-6岁
作者:文/(日)穗高顺也
图/(日)长谷川义史
这是一本富有想象又有趣味的故事,情节简单,画风 搞笑 ,很多孩子看后都表示打针都不害怕了。
故事的小主人公要打针了,他用奇妙的想象让自己来到了一个打针不疼的国度。 发现蝴蝶和瓢虫搬来了一只从来都没见过 的 很小很小的针,接着眼睛一闭,针就打完了,原来打针这么快,而且只有一点点疼。
如果问幼儿或学龄前儿童小时候很害怕的一样东西,那么肯定都都逃不过那粗粗的针筒,尖尖的针头,那简直是我们童年的噩梦。 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可以不再生活在这种恐惧和害怕中,是这些睿智的童书作家们给孩子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法。
孩子生病时是每个家长最受煎熬的时候,希望这些绘本能够给我们和孩子带来一点心灵的慰藉,让我们不再那么的恐惧,而是看到更多的希望,接收更多的能量,让身体和心灵都能更早更好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