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出自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鸿雁传书起源于汉代,最早记载于《汉书》中,说的是汉朝的使者派鸿雁来传递书信给苏武。鸿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书信。这个故事流传以后,人们就用鸿雁传书来代指信使,或者传递书信,在不少诗歌中都会引用这个典故。
早期用鸿雁传书典故的诗
最早写鸿雁传书的诗,来自南北朝齐梁时期,齐梁时期的诗人何逊有一首《学古诗》。
当年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博望侯张骞中途被匈奴扣留,在外共历十三年。后又奉命出使乌孙,以功封博望侯。 诗的结尾处写到: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
这两句明确地使用了汉书中鸿雁传书的典故。上林雁,是指汉昭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带着书信的雁,而平陵桐是指汉昭帝的墓地(平陵)上的桐树。
② 成语鸿雁传书源自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
鸿雁传书源于汉朝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当时苏武自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逼到北海一带牧羊,一直到汉昭帝之时,由常惠想出“大雁脚绑帛书”的计策把他救出,后世称这个为“鸿雁传书”。
苏武牧羊成语故事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愿意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于是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吃的和喝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人认为这很神奇,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产了仔才能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后,因为粮食运不到,所以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朝皇帝赐予使臣的节仗牧羊,无论是睡觉、还是起来都拿着,以至于系在节仗上的节旄都全部掉落了。
③ 《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对苏武带来的礼物并不感兴趣,反而听从小人挑唆,将苏武等人扣押了起来,单于将苏武送到被海边上去牧羊。
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北海度过了较长的岁月,直到汉武帝死去,汉昭帝即位。
单于并不想放苏武回汉朝,向汉朝使者谎称苏武死了,苏武身边的侍卫,用尽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知给汉朝使者,并想出要回苏武的方法。
汉朝使者再次见到单于,按照想到的妙计,让单于认为苏武感动了大雁,让大雁将他的情况传递给汉昭帝,单于承认了谎言,并派人将苏武送回京城长安。
苏武没有因为权势、金钱屈服,反而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放在汉武帝派发的事情上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苏武侍卫想出的计谋,成就了“鸿雁传书”这个汉语成语。
邮票《鸿雁传书》
2014年5月9日,台湾发行了邮票《鸿雁传书》;第二天5月10日,大陆也发行了《鸿雁传书》邮票。这是海峡两岸联合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通过多情的鸿雁,传达了两岸同胞同根相连、血浓于水的深情,借助振翅高飞的鸿雁,期望搭建起一座连接海峡的“雁桥”,使两岸同胞得以团聚!
“鸿雁,鸿雁”,那是亲人的轻声呼唤,更是海峡两岸人们的深情呼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马头琴忧伤,歌声幽远,天空中传来鸿雁的声声鸣叫,那是对亲人的思念,那是对团圆的渴盼,海峡两岸人们的美好愿望随高飞的鸿雁直达天际,直到永远。
④ 鸿雁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蚂蚁庄园
“鸿雁传书”一词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出自《汉书》,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与西域增进关系而派遣苏武出使西域,但苏武却被西域单于扣押,被迫沦为奴隶在草原上放羊,19年后,汉武帝再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苏武用“鸿雁传书”告诉使臣自己还在的事情,才被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