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历史人物周亚夫的生平事迹。
周亚夫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147年。周亚夫是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承袭他父亲的爵位做了绛侯。他是西汉时期的着名将军,他是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
周亚夫治军非常严明,有一次汉文帝巡视军营,去别的军营,看到是皇帝的车架全都放行了,唯独到了周亚夫驻扎在的细柳的营门被拦下来了,士兵说在军营只听将军的号令,而不能听皇帝的,而且让皇帝的车马不能行驶的太快。后来的七国之乱时,让朝廷上下束手无策,这时候景帝任用周亚夫,周亚夫仅用三个月平定了叛军。
(1)周亚夫讲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周亚夫为人耿直,任相期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断和景帝发生争执,与皇族产生了矛盾。七国叛乱攻梁国时,梁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救。他坚持既定作战方针,不发救兵,为此遭到梁王怨恨。在封匈奴降将为侯的事情上,周亚夫坚决不同意景帝的做法,甚至在废立太子的事情上也和汉景帝意见相左,后来又在多件事情上同汉景帝发生争执,这一切都导致了他的悲剧,后来被人陷害,不愿受辱而绝食死于狱中。
据记载周亚夫的墓有两处:
一、一处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县城内。下部周长600米,高度大约有16米,占地面积7亩左右。周亚夫墓于1956年7月9日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亚夫墓一直保护完好,1974年,重新立了标志牌。在墓周围满是树木围绕,郁郁葱葱,非常壮观。
二、另一处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周庙村。周亚夫墓墓地有数棵柏树,汉碑散佚,明代碑尚存。周庙村中有周氏宗祠,内祀其父绛侯及周氏历代宗亲,周祠飞垩流丹,金碧辉煌,颇具气势。至今周氏后人仍在村中居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亚夫
❷ 自陷绝境的周亚夫讲的是什么故事
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不到三个月,就被周亚夫平定了。吴楚平后,周亚夫仍为太尉,不久就升为丞相。
汉景帝曾欲更易太子,却因周亚夫的强谏而作罢,于是君臣间的关系开始疏远。后来有五个匈奴的诸侯王降汉,景帝为表彰他们,并借以劝诱其他的匈奴王,便封此五人为侯。周亚夫强力反对而不得,遂称病辞官。
有一回,汉景帝在禁中举行宴会,召周亚夫同来。赐食时,却给了周亚夫一大块没切开的肉,又不为他准备筷子。周亚夫暗生闷气,径自向左右服侍之人索取筷子。
景帝见状笑问说:
“这样的款待你不满意吗?”
周亚夫按捺心中的愤愤不平,连忙免冠谢罪,过不久就借故离席而去。
汉景帝望着周亚夫气冲冲离去的模样,想起年幼的太子,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说:
“如此怏快而功高者,实非少主之臣啊……”
后来周亚夫的儿子为父亲找了几位工匠,造了五百具殉葬用的甲盾,但他对工匠很苛刻,又不给工钱,工匠们便将此事上告朝廷。
汉景帝使人责问周亚夫,周亚夫却始终闭口不答,景帝因而大怒,骂说:
“要杀你难道还要等你辩解过吗?”
便将周亚夫交付廷尉审治。廷尉问周亚夫说:
“君侯想要造反吗?”
周亚夫回答:
“那五百付甲盾乃殉葬之用,哪里是要造反呢?”
廷尉却说:
“君侯不在地上造反,那必定是要在地下造反了!”
酷吏蛮横无理,侵逼日甚,周亚夫有冤难伸,有口难辩,最后不堪凌辱,绝食五日,呕血死于狱中。
不管周亚夫的立场如何,在君臣之道上,他犯了几个错误:
一、强谏汉景帝废立太子。站在人臣的立场,遇到皇帝有不合宜的想法或决定,理当提出谏言。有时皇上会从善如流,但有时也会坚持己见。任何人都爱面子,更何况是握有绝对权力的皇帝,因此若觉皇上的决定确实不宜,也不该强谏,好像皇帝非听你不可一样。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多少膨胀了自己,景帝碍于情面,勉强接受周亚夫的强谏,心里却不舒服。这也就难怪后来景帝封五匈奴王为诸侯,却不理会周亚夫的反对了。站在景帝的立场,什么事都听你周亚夫的,那我景帝算什么呢?更何况你周亚夫的看法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二、景帝赐给周亚夫一块没切开的肉,摆明了是要捉弄羞辱周亚夫,是要挫他的傲气。周亚夫不高兴,还自己去要筷子,也摆明了不理景帝的捉弄羞辱。这是一种不臣的举止,景帝看在眼里,当然不舒服!
三、景帝问周亚夫不付工钱的事,周亚夫闭口不答,这也是一种不服、心里有怨的表示。站在景帝的立场,你不回答,难道要我求你吗?如果还要好脸色求你,我皇帝的尊严、权威何在?他当然心里不舒服!
有些人立了大功,便会不自觉地自我膨胀,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不但敢否决上位者的意见,也敢不接受上位者的处罚,更敢和上位者赌气、耍脾气。就算你是人才,你的看法也百分之百的正确,但一两次态度上的错误就会让你的一切化为乌有!这是人性的现实,也是人之常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