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课前三分钟,讲一个有哲理的小故事,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我给你几个小故事吧!
感恩生命
四川彭山青龙初中 徐敬德 编写
【小引】
在人生的路上,难免辛苦,难免劳累,也肯定有困难,有挫折……于是,有人怨气冲天,有人悲观厌世,甚至有人选择自杀,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对它,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才对啊!
【故事一】
跳鼠
在加州,生活着一种和袋鼠差不多的跳鼠。它们出去觅食时,谁都没有把握,不知道自己今天是否可以平安地回来。因为,一旦离开自己安全的巢穴,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一不小心,自己就会成为别人的晚餐。它们绝对不敢在外面玩耍,甚至不敢在外面吃东西,而是把食物全部塞到嗉囊中,带回安全的巢穴中才慢慢地享用。如果,它们这天出去找到的是种子类的好食物,它们的嗉囊就不会塞得太满;如果找到的是草类食物,嗉囊就会塞得很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它们一天的消耗。
跳鼠的身体很小,不及我们的手掌大,它的大脑应该只有黄豆般大小,但它们知道生命充满了挑战和变量,活过一天就多赢了一天。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一】 跳鼠的生命充满了挑战和变量,出了洞穴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平安地回来,天天都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真是太可怜了。但它们却能懂得感恩生命,不怨,不倦,努力,机灵,积极而乐观的生活着。活过一天就多赢了一天,活过一天就是胜利一天。世世代代地顽强生活着。
我们的生活比跳鼠舒适多了,我们不怨,不倦,努力,机灵,积极而乐观了吗?我们应该比跳鼠更能懂得感恩生命。
【故事二】
走在森林中的人
有一个人走在森林中。
突然,一只饥饿的老虎扑了上来。他赶快逃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悬崖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活活地咬死,还不如跳下悬崖,说不一定还有一线生机。
他纵身跳下了悬崖,非常幸运地被卡在了一棵长在悬崖上的梅树上。树上结满了梅子。却有一对黑白老鼠在啃着树干。他想赶走老鼠,可是,他办不到,他被卡得太死了。他正在为这事发愁,谷底传来一声巨大的狮吼,低头一看,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盯着他。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这时,他反倒清醒了: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趁没死时好好享受一番。于是,他采来梅子吃了个饱,接着,美美地睡起觉来。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二】故事中的“走在森林中的人”,代表的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从诞生的一刻开始,饥饿、痛苦就像老虎一样的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样,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着我们。而白天和黑夜就是那黑白老鼠,无时无刻不在啃咬着我们暂时栖息的生命之树。这树迟早是要被啃断的,生命的最坏的结果也是必然的结果,是死亡。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唯一的正确的作法,就是珍惜生命之树还没有被啃断的每一天,用好生命之树还没有被啃断的每一天,感恩生命之树还没有被啃断的每一天。
【故事三】
千万以上资产
一个年轻人叹息自己一无所有,一位老哲人对他说:“我给一千元,剁掉你一个手指头,干不干?”年轻人摇了摇头。老哲人说:“我给五万元,砍掉你一条手臂,干不干?”年轻人又摇了摇头。老哲人说:“我给十元,剜掉你一只眼睛,如何?”年轻人摇头摇得更厉害了。老哲人又说:“我给一千万,买你性命,如何?”年轻人大叫了起来:“我死都死了,拿一千万来干什么呀?”。老哲人说:“不干是吧,这就是说,你拥有千万以上的资产,你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年轻人愣了一会儿,深深地给老哲人鞠了一躬,昂首挺胸地走了。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三】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都拥有千万以上的资产,我们都拥有无比宝贵的生命!苦算什么?累算什么?困难算什么?挫折算什么?让我们也像年轻人一样,“深深地给老哲人鞠了一躬,昂首挺胸向前走。”
【故事四】
埋在地震的瓦砾里的夫妇
一对夫妇被埋在了地震的瓦砾里,他们被卡在预制板的夹缝里,都伤得不轻,所幸的是,都还有一只能活动的手。黑暗中,他们摸到了一合火柴,黑暗的光明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激动。他们相约,妻子按丈夫的手3000次,就划一根火柴。以此等待人们的救援。当火柴划到70根的时候,妻子说:“恐怕是不会有人来救我们了,我已经没有按你的手的力气了。”丈夫说:“别泄气,把手伸过来,我摸着你的脉搏,你的脉搏跳动3000次,我就又划一根火柴。”就在丈夫划完最后一根火柴的时候,上面传来了“咚咚”的声音,接下来是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再后来是亮光一闪,他们得救了。
事后, 这对夫妻才知道,他们被埋了7天8夜,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生命的极限。而同样被埋在里面的另外12个人,都已在两天之前就相继死去了。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四】这对被埋在地震的瓦砾里的夫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被埋了7天8夜,竟能重获新生。他们的生命为什么能远远地超过了极限?是他们对生命的永不放弃,是他们的顽强坚持!
有时候,是生是死,竟是由自己定义!
【故事五】
心中的冰点
尼克是一家铁路公司的调车员,他的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人生很悲观,对财产很悲观,常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员工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了。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是,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会听得到。尼克的手敲肿了,声音喊哑了,外面还是一点反映都没有。尼克只得绝望的坐在车厢板上喘息。
尼克怕极了,他知道,这冰柜车的温度是-20度,自己出不去,只有被冻死。现在还能做的,就是趁现在自己还能动,赶快写一封遗书了。幸好自己的身上还有纸笔,于是,他靠着车厢板,用颤抖的手,写起遗书来。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职员陆续上班来了,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连忙把他送去抢救,可是,尼克已经被冻死了。
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他怎么会被冻死呢?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五】故事的最后说:“冰柜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他怎么会被冻死呢?”大家都很惊讶,我们也很惊讶。不过仔细一想,也就不难明白,真正“冻死”尼克的,不是冰柜的温度,而是尼克自己心中的冰点。是他自己认为必死无疑,放弃了求生的勇气。他如果能像前面故事中的夫妻一样,坚持一下多好!
【底蕴揭示】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都要珍惜,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险境,都要坚持,决不言弃!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对生命,我们都要常怀感恩之心,好好地活着,积极的活着,快乐地活着,让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更有意义!
‘贰’ 老师要我们课前一分钟演讲,讲的可以是寓言小故事,短一点,要有启示!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着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叁’ 关于孩子在学会分享这方面的故事有哪些
教会孩子学习“分享”
分享是托班幼儿交往的常用手段。
然而托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
最强烈的时期,强调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
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
虽然生活环境得以优化,
但没有与兄弟姐
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
孩子在家中是一
颗星六人捧,
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
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
吃,
好玩的东西也是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
于是幼儿这种“唯我
独享”“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认之下滋长,
从而形成了
“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他们乐意接
受别人的东西,
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
到了幼儿园也表现的
和在家一样,把玩具占为己有,看到喜欢吃的就自个儿吃,根本不会
想到与别人一起分享。
有时就为了拥有一个玩具,
大家都相互不肯谦
让而发生争执,这种现象如不加以纠正,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而分
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
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有助于更好
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针对
托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环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
了培养,使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
(一)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获得快乐。
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
去:我好吃的东西没有了,
我好玩的玩具给别人玩了,我暂时没有的
玩了。所以必须要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告诉幼儿好的东
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让幼儿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
也快乐”的道理。在结合国庆、圣诞节、以及年级组的教科研研究课
题,我们开展了多次分享活动,这包括与小班小朋友一起开展的“好
吃的食物”
、
“好玩的玩具”
、
“看谁最最棒”的体育竞赛活动等,让幼
儿相互间体验到大家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
一起玩好玩的玩具、
一起
参加体育比赛等,
共同得到了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
而且在这样的分
享活动中,
幼儿感受到这样的分享行为是很快乐的,
都争着下次一定
还要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通过讲
述“孔融让梨”的故事。
让幼儿理解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
使幼儿懂
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
学习。利用情景表演《做客》
,教育幼儿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幼儿从
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
怎样与别人分享,
初步了解只有与大家共同
游戏,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巧妙利用偶发事件,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师要在班级中建立起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当幼儿把东西
发给同伴吃时,
请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
从内心体验分
享的快乐。
当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件小事,
我们会对幼儿说
“谢谢”
。
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
。让
幼儿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请别人帮忙都要说“谢谢”
,帮助
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
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达和彼此的
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
经常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表扬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帮助
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每一位同伴,
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关爱、
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
记得冬天天冷的时候,
孩子们衣服穿得很多,
自理能力有差,
每天中午午睡脱衣服时都要教
师一个一个脱,幼儿等待的时间非常长。有一天,季子言、李志鹏和
王轩三位小朋友站在床上围在一起,
仔细一看我才发现,
原来是季子
言和李志鹏小朋友在帮王轩小朋友脱裤子,
两人一人拽一只裤管,
终
于帮助王轩小朋友脱下了裤子。
脱好后,
王轩还有礼貌的对他们说
“谢
谢”
。随即我就表扬了三位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行为,鼓励其他幼儿
跟他们一起学习。
这其实也是幼儿相互之间自发的分享行为,
因为有
了平常教师努力营造的关爱、帮助、分享、温馨的环境氛围,才能让
幼儿萌发关爱他人的行为,才能体验到那种快乐。
(三)树立榜样,激励幼儿分享行为的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托班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的。
在幼儿园,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所以,
教师要做有心人,
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如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分享。
当看到
幼儿一人独自在看书、
玩玩具时有意地走过去说:
“我和你一起看好
吗?”“我和你一起玩吧。
”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
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老师要有意识的在同伴中树立好
典型,
让其他幼儿学习。
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
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xx
把自己的好吃的饼干分
给了大家吃,你们开心吗?”
“你能把玩的玩具给大家一起玩,真
大方!”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
的肩膀、翘起大拇指等赞许的言行,给予幼儿极大的鼓励,情感得到
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
做出分享行为,
期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同时也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
和学习。
(四)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分享交往技能,促进分享行为的产生。
有很多幼儿不太会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识,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
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在娃娃家,徐苓璠看到宋永悦
手中的胡萝卜,
伸手就去拿,
急得宋永悦大声喊:
“是我的!
是我的!
”
而徐苓璠就是不还给宋永悦,
反而把胡萝卜藏到了身后,
眼看两人就
要动起手来了,我忙说:
“徐苓璠你应该跟宋永悦商量一下,
‘胡萝卜
借给我玩玩好吗?’
”看到老师的介入,两人都停下了手。徐苓璠学
着我的话:
“给我玩玩好吗?”宋永悦犹豫了一下,说:
“这是我的。
”
还不乐意呢,
怎么办呢?徐苓璠看着我,
可是手还捏着胡萝卜。
我说:
“悦悦,你的胡萝卜是从哪里买来的?你也帮徐苓璠买一根吧!
”宋
永悦一听,
赶紧拉着徐苓璠的手,
带着她去超市买了。
买到了胡萝卜,
两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作为教师,
我们还应尽量多为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
鼓励个
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相互交流、协商、协调,引导他们把
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
在看看、
玩玩的过程
中,
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在晨间游戏时,
为让幼儿了解轮子的滚动,
我发动幼儿把家中的圆形
玩具带来,放在区域中玩。
张睿慧欣刚想伸手拿圆形的轮胎,李佳育
忙一把拿起,护在胸前说:
“这是我的。
”一副不给的样子。
“昨天你
不是玩小朋友的车了吗?如果这样小气,
下次,
小朋友也不愿意给你
玩了。再说,如果你想玩玩具小朋友不给你玩,你心里难过吗?”听
了我的话,
佳育仔细思考了一下,
还是把手中的汽车递给了张睿慧欣。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
首先要求他们应该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
使
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
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平时,我们还会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玩具少、人多
怎么玩?小朋友带来的玩具怎么玩才更有意思?你想玩别人的玩具
应该怎么做?等等问题来引导幼儿怎么去学会与别人分享:
玩具少大
家可以轮流着玩;
小朋友的玩具可以交换着玩;
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征
求别人的同意,
他
(她)
答应了才能玩„„。
有时幼儿表现的很固执,
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独占带来的直接后果。
一次,
徐苓璠从家带了许
多好吃的,别的小朋友见了都上来向她要,可是,她一个也不给,小
朋友都没趣的走了。过了一会,张睿慧欣带来了糖与大家分享,分给
小朋友。徐苓璠见了也去要,结果张睿慧欣说:
“不给你,你好吃的
都不给小朋友吃。
”说的徐苓璠低下了头,最后想想还是用自己的好
吃的去换了张睿慧欣的糖。
有了这样的经历,
幼儿遇到同样的事时就
会考虑,自己“小气”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