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女王故事悬崖问怎么选择

女王故事悬崖问怎么选择

发布时间:2023-03-03 13:02:44

㈠ 关于玻利瓦尔或章西女王的故事

玻利瓦尔 (一)西蒙·玻利瓦尔(Simón Bolivar)是南美洲北部地区民族独立战争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也是整个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运动中最为杰出的领袖。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功勋卓越的革命者,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光荣称号。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家中。在他的家里,除拥有大片种植园和1000多名奴隶之外,还有金矿、糖厂、房产以及呢绒商店等。与其他地主资本家一样,他的家庭既是压制人者,又是被压制者。对奴隶,他们压榨、剥削、奴役,凭借他们的金钱过着剥削人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又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歧视、压制。所以,这些土生地主资本家迫切希望推翻殖民统治,挣脱殖民枷锁。
1799—1806年,玻利瓦尔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留学,吸收了进步的革命思想,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影响了他以后的生活道路。1806年,玻利瓦尔回到祖国,立刻投身于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1810—1812年,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因积极革命而成为领导人之一。第一共和国失败后,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斗争。1813年,他率领革命军解放了加拉加斯等地区,打败了殖民军,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向可恨的奴役者宣布一场决死战!”正是在这时,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称号。不久之后,第二共和国又失败了。玻利瓦尔不得不流亡于牙买加、海地等国家。
当玻利瓦尔来到海地的时候,此时的海地已经挣脱荷兰殖民者的统治而独立了,所以他请求海地总统佩蒂翁支持他的革命斗争。他的愿望满足了,佩蒂翁非常支持推翻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活动,当即答应送给玻利瓦尔7艘船和大批武器弹药,玻利瓦尔非常感谢,表示要像海地那样,赶走殖民者。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1816年3月,玻利瓦尔率领一支200多人的爱国部队,乘风破浪,来到委内瑞拉北海岸的奥里诺科省登陆。这次登陆,玻利瓦尔吸收了前两次共和国失败的教训。他要率领战友们彻底赶走殖民者,他对战友说:“我们不仅要解放委内瑞拉,还要解放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我相信,只要南美大陆上的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经过准备,他们决定先袭击加拉加斯,然后占领它,再进军内地。但是,加拉加斯是军事要地,有西班牙军队重兵把守,经过激战,玻利瓦尔的部队伤亡惨重,不得不立即撤退,这次袭击又失败了。
之后,玻利瓦尔认真总结经验,宣布了废除奴隶制的法令,号召全体黑人起来为争取自由而斗争。这样,就赢得了大量黑人的支持。同时,他还决定,没收西班牙王宫和反动派的财产,许诺分给革命军战士土地,取消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并保证分土地给他们等。这些措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拥护,大大加强了革命斗争的实力。军事上,玻利瓦尔也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他们不再去攻击大城市、与敌人硬拼,而是把部队引入了奥里诺科河流城的东部地区,对战斗非常有利。
1818年10月,位于奥里诺科河下游的安哥拉徒城热闹非凡,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成立了。此时的玻利瓦尔激动异常,现在的革命爱国军队已今非昔比,黑人、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极力拥护并积极参与了抗击殖民军的斗争,草原牧民也组成抗敌队伍,与他们一道共同战斗,力量大大加强了。
玻利瓦尔信心更强、斗志更坚,他决心率领各阶层人民坚决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的独立与自主。早在欧洲留学时,他就立下誓言:“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我的手将不倦地打击敌人!”此时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1819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2000名革命军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他们的目的是突袭新格兰纳达地区的西班牙人并占领这个地区。安第斯山横卧在委内瑞拉和新格兰纳达之间,由委内瑞拉到新格兰纳达的通道早已被西班牙军队占领,玻利瓦尔只好率军走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战士们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顽强地走着,有时他们不得不手抓野藤、脚登险石,一个个轮流而过,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革命军由平原初到山地,因空气稀薄,呼吸困难,不少人走到悬崖峭壁时,头晕目眩,甚至有人一头栽落万丈深渊,为了社会的独立、人民的富强,贡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终于翻过了安第斯山,战士们欢呼雀跃,精神抖擞,准备以更加坚强的力量去打击殖民军。在新格兰纳达的一片高原谷地上,他们突然发现了敌人,玻利瓦尔立刻组织战士们向敌人发动突袭。随着“冲啊!”的呼喊声,革命军战士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
面对从天而降的革命军,西班牙军队惊慌失措,匆忙拿起武器应战。但还未等他们转过身,就被革命军一枪打死了。不少还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西班牙人转眼之间成了革命军的俘虏,其中有不少军事指挥官。
这次袭击大获全胜,玻利瓦尔乘胜追击,立刻向波哥大进军。波哥大的西班牙守军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艰苦的鏖战。最后,玻利瓦尔终于取得胜利,占领了波哥大,解放了哥伦比亚地区。
接着,玻利瓦尔率军回师委内瑞拉,以强大的攻势横扫委内瑞拉全境,西班牙军望风而溃,不堪一击。玻利瓦尔把军队开进首都加拉加斯,随即解放了全国。
委内瑞拉解放后,革命军南下厄瓜多爾尔尔,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英勇奋战,又大败殖民军,革命军占领了首府基多城,厄瓜多爾尔尔宣布解放。
至此,南美洲西北部地区获得了解放。玻利瓦尔看到,应该建立更为牢固的革命阵地,组成坚强的抗敌部队,所以1819年12月,新格兰纳达、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共同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被选为总统和最高统帅。不久,革命军又多次出兵,扫清了委内瑞拉和厄瓜多爾尔尔境内的殖民军残余势力,南美洲北部地区得到彻底解放。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以后,玻利瓦尔仍然致力于抗击殖民军的革命事业。为解放秘鲁,他率军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浴血奋战。秘鲁当时是西班牙势力最为顽固的地区,所以玻利瓦尔经过艰苦的战斗,以巨大的代价才取得了胜利。所以当秘鲁东部(又叫上秘鲁)被玻利瓦尔解放以后,就改名为玻利维亚,目的是纪念这个国家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一生参加过大小472次战役,为南美洲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世界人民抗击殖民侵略树立了榜样。
但是,玻利瓦尔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革命时提出的不少口号、诺言都没有实现,如虽宣布废除奴隶制,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农民也未得到土地,甚至战士也长期拿不到军饷。而且,玻利瓦尔忽视了革命军的团结,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他就把南美洲另一位杰出的革命领袖圣马丁排挤出革命阵营,使革命受到重大损失。所以,玻利瓦尔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
1830年5月,玻利瓦尔辞去大共和国总统职务,同年12月17日,因病死去。
章西女王 章西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小城,19世纪50年代,这里因一个女王的故事而使章西名闻遐迩,流传青史。
阿克希米·葩依,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2年,她17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二三倍的章西王公甘加达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
王公死时没有儿子,葩依在王公临死时所生的一个儿子不久之后又死去了,所以,按照当时英国所定的规矩,哪个王公死后,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那么就要废除他的领地,收归英殖民者所有。但是葩依已经领养了一个儿子,并已经以养子的监护人的身份行使王权了。
英殖民政府不管这些,强行兼并了章西。葩依非常气愤,曾当着英国官员的面说:“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决没有好下场。”面对英国人的无理行径,章西人民也全力支持葩依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和女王一道,与英国殖民者作坚决斗争。
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葩依的领导下参加了起义,配合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抗击英殖民强盗。6月4日,女王率领章西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并最后重新占领了章西,7月8日,英军投降,女王葩依重登王位。在万众欢腾当中,女王郑重宣布:“世界属于上帝,章西属于阿克希米·葩依!”女王重新执政后,为了配合印度各地的反英斗争,葩依率军南征北战,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1857年9月,英军攻陷德里,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当英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后,便调军队扑向章西,次年1月,中印度英军总指挥罗斯将军率军来到章西。勇敢的章西女王葩依早已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先把粮食运进城中,并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架起了大炮,作好了一切准备。
罗斯到达章西以后,先派军队把章西城围了起来,接着在城南和城东南修筑炮台,准备攻城。女王葩依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一发发仇恨的炮弹射向英军阵地。英军也急忙发炮还击。虽然英军的大炮比女王的炮威力大,但起义军们个个英勇善战,女王指挥果断,连续两天僵持不下。第三天,英军猛攻南城门,试图集中火力打开南门。女王见状,急忙调转炮位,对准英军炮台,只听见“轰轰”几声巨响,英军一座炮台不翼而飞。起义军暂时压住了敌人的火力。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女王率兵大显身手,使敌人遭到重大伤亡,但因为长时间地进行炮战,起义军也受到不少损失。英军看到起义军南门是个缺口,就重新集中火力猛攻,不久,南门缺口越来越大,章西马上就要被英军攻破了。这时,女王立即派人去与附近的起义军领袖、她的好友托比联系,请他火速增援。托比得到消息后,立刻发兵章西,不料途中中了英军埋伏,托比战败,只好收兵。女王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英军趁机猛加大火力攻城,女王寡不敌众,率军弃城而走。英军占领了章西。
女王葩依将军队带出章西,同托比的部队汇合在一起,进驻到另一个城市瓜辽尔,此时是1858年6月1日。瓜辽尔是印度中部的一个军事重镇,应该说,义军占领瓜辽尔后,对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也非常有利。但由于德里的莫卧儿王朝已投降英军,各地起义军群龙无首,盲目作战。鉴于这种情况,葩依和托比推举他们的另一位好朋友、当时也是起义军一个重要领导人的萨希布为起义军领袖。同时,还任命其他各部大臣。托比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女王葩依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
罗斯看到起义军到瓜辽尔,就立刻率军前来围剿。女王奉命镇守东门,抗击英军。
罗斯来到后,命令部队攻城,女王和她的女友曼达尔、卡希纵马战斗。只见女王身穿战衣,手拿钢刀,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起义军们见女王如此骁勇,信心倍增,士气高昂,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6月18日,英军决定发动总攻击,一场恶战就要来临了。这一天,女王与以往一样,率军袭击攻城英军,她本人身着男装,多次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杀敌。然后迅速回马城内。英军看到女王所守的东门不易攻克,就派兵袭击其他守军,直到最后,才包围了女王。
“轰、轰、轰”三声炮响,城墙开了一个大缺口,英军迅速向城内逼来。这时女王高喊一声:“跟我来,攻击敌人炮兵阵地!”随着她的一声呐喊,起义军骑兵部队迅速向敌炮兵阵地进攻,敌人看到起义军冲了过来,赶快放下大炮,去拿步枪,但已经来不及了。葩依的部队横扫敌营,顿时血流成河,敌军尸体遍地。
杀散了敌的炮兵,葩依立即集合部队,准备攻击其他敌人,但敌人已经围了上来,很快,女王葩依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冲出去,快!”葩依战刀一挥,立刻突围,起义军越战越勇。
敌人数量太多了,女王和她的战友未能迅速冲出去。只见女王左劈右砍,杀声不断,一个个英军倒在了她的战马下。不少英军看了以后,胆颤心惊,不敢上前。
这时,突然有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身穿男装的女王,立即喊道:“她就是女王葩依,快,把她活捉!”于是,英军立即向女王移动过来。女王四面受敌,仍英勇奋战。敌人人多势重,挥舞战刀杀向女王。
女王正在拼杀,突然感到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着头部,当她意识到是受伤了时,鲜血已经流遍了她的全身。原来是一个英国骑兵从侧面袭击女王,长长的战刀从女王头部右侧砍下,将女王的一只眼睛都砍掉了。但女王仍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寻找着使她受伤的敌人骑兵,正当她转过身准备刺杀敌人骑兵时,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突然感到疼痛难忍。但仍然咬紧牙齿,一刀刺向敌人。敌人被杀死了,女王也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一名随身跟从女王的女兵刚巧在女王身边。看到女王翻身落马,她立刻上前去把女王扶进路旁一座小屋中。房主人看到是章西女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她。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女王葩依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23岁。章西女王死后,起义失败了。女王葩依以她的生命表示了英国殖民地人民不甘殖民统治的精神,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着,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㈡ 名人的小故事

1、诸葛亮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

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

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2、达•芬奇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

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

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一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的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性啊!”

他平时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日三餐由仆人从特定的窗口放进去。1850年,51岁的他自我感觉心脏病要大发作了。

他问医生还能活多久,半年,还是六星期?医生都用摇头来回答。巴尔扎克着急的说:“至少6天总可以吧?我还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50卷校订一下。”

4、司马光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

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

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

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着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

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5、莎士比亚

从小喜爱戏剧的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镇长,喜欢看戏,经常招来一些剧团到镇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亚都看得非常入迷。镇上没有演出时。

他就召集孩子们仿效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一些镇上发生的事,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戏剧才能。

后来,父亲因投资失败而破产,13岁的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的管家和乡村教师。

在为养家糊口的奔波中,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记录了他们很有个性的对话,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莎士比亚22岁时来到伦敦。

对戏剧的强烈追求,让他在一家剧场里找到了看门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给看戏的达官贵人们牵马看车。之后,他用挣来的小费转付给一些小孩帮他完成工作。

自己他却抓紧时间到剧场里去观看演出。慢慢的,莎士比亚开始在演出中跑跑龙套、当配角。对此,他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能在舞台上更近距离的观摩到演员们的表演。

后来,莎士比亚当了“提词”。躲在道具里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抽空把自己对每个演员演出时的观感记录下来。正当莎士比亚成为正式演员时,欧洲开始流行鼠疫。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剧场被迫关门。老板和演员们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亚却选择了留下来看守剧院。在经济极度萧条的两年里,莎士比亚抓紧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整理了自己各个时期的笔记,修改了好几部剧本,并开始了新剧本的创作。等到英国经济复苏、演出重新红火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剧作一炮打响,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杰出的演员。

㈢ 西游记女儿国概括50字面

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唐僧师徒四人到都城城关,一行人被女官接入馆驿,女王欲招唐僧为夫。悟空让唐僧假意应承。四人入城,女王在宫中设宴款待,宴后倒换关文,差三徒前往西天。唐僧邀女王同乘龙车出城为三徒送行,趁机与三徒共投西方,路旁忽闪出一女,弄风摄走唐僧。

在《西游记》中西梁女国的国王看上了唐僧,要和他成亲,而电视剧加了一段两人爱情的感人描绘,说明唐僧也是凡人,这段情节一些人认为塑造得相当成功,但被另一些人批评不合逻辑:唐僧是个高僧,断不会做此事。

(3)女王故事悬崖问怎么选择扩展阅读:

《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加上自己的艺术加工而成的神话小说,其中大量参考了《大唐西域记》的相关内容,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的地理位置、风俗民情来看,它的原型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东女国,但是这个东女国并非没有男人,只是男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处处从属于女性,以种地和打仗为主要任务,家庭和国家的权力则掌握在女性手里。

在朝廷中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女王去世后,在族群中推选有威望的女性接任女王。在一般的家庭事务中也是以女性为主,男女之间不存在夫妻关系,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中唐以后,随着边疆战争的频繁增加,民族之间的对立隔离越来越严重,民族迁徙和融合加速,从而导致东女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史书中关于它的记载也就越来越少了,但东女国的一些部落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

阅读全文

与女王故事悬崖问怎么选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货币哪些职能会引起经济危机 浏览:407
经济和心理哪个专业好 浏览:566
大学生想要经济独立怎么办 浏览:303
无证婚姻的离婚怎么办 浏览:699
嫁给爱情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浏览:901
婚姻公证要注意什么 浏览:46
客厅摆幸福树和发财树哪个好 浏览:8
重庆开州婚姻介绍所在什么地方 浏览:320
爱情杀手哪里看全集 浏览:191
周五经济形势如何 浏览:444
事业单位入职调档多久合理 浏览:229
成年人为什么要步入婚姻 浏览:534
属马的和属蛇的婚姻指数是多少 浏览:948
成都的爱情斑马线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浏览:210
龙川县全年经济多少亿 浏览:875
故事光投影仪价格是多少钱 浏览:458
平安好医生健康卡是干什么的 浏览:941
健康智谷停车位多少钱 浏览:739
事业单位还没分类有哪些 浏览:374
两国驸马说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