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诗的小故事有哪些
1、欧阳询与长孙无忌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长相不佳,国舅长孙无忌显得有些矮胖。一天,两人互相作诗解嘲。长孙讽欧阳诗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家麟上角,画此一弥猴。
白话文意思是耸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令麟阁上,画此一猕猴。笑他埋头缩肩像猴子。
这首诗把欧阳询的缺点夸大得入木三分。欧阳询也不示弱,马上作诗奉还: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该诗既形象又刻薄,令长孙哭笑不得。
两人的讽嘲诗被群臣传为笑料。传到唐太宗耳朵里,唐太宗大笑不止。并且幽默地对欧阳询说:“你这首诗千万不要让皇后知道了,她如果晓得了会不高兴的!”
因为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世民深知妻子长孙皇后是贤后,是不会为这些小事生气的,趁机故意幽她一默。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
大清干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张先
北宋着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白话文意思是我八十岁你十八,你是红颜我白发。与你颠倒本同一,只隔中间一个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白话文意思是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回答红色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老宰相娶亲
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看你像面团儿似德!”“看你像粉团儿样。”“你那老夫子哩?”“就像一颗枯焦的老干葱!”宰相越听越生气,忍了又忍,到别屋睡去了。
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
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
活着虽然在一块,死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心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一首诗:“八月十五月正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把小人怪,从今以后不再犯。”
白话文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圆时,宰相气量大,大人不记小人过,从今以后不再犯这种过错。
5、陈季常与苏东坡
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
B. 关于古诗的小故事
1、《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
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 气氛。
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 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 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 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 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 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2、《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所作。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4、《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
曹操很喜欢小儿子曹植,但曹植不拘小节,加之性格狂放,逐渐不为曹操喜欢,曹操认为大儿子曹丕虽无才,但性格忠厚,沉稳有加。遂死后立曹丕为帝。
曹丕即位后,一改温厚的面孔,变得非常猜忌,尤其是当年帝位的热门人选,弟弟曹植,曹丕一直不能容忍曹植的才华,加之曹植因不能即位闷闷不乐。
平时又不拘小节,酒后言语冲撞了曹丕,曹丕决定借此杀了曹植,但又恐其不服,天下人也难以原谅,遂设计,要求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否则斩首。曹植低吟片刻,看到侍从正在炉子上用锅煮豆子,遂灵感大发,吟上七步诗。
诗中暗讽曹丕不能容弟弟。曹丕听了,面红耳赤,遂放了曹植。
5、《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
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 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 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这几十年, 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 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 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 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 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
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