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 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反映的是壮族的生活故事。《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故事中的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和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旧中国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2.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电影《刘三姐》取材于广西壮族地区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勤劳美丽、明喉善歌的奇女子,她以善歌为武器,与封建官府、地主老财作斗争,也以婉转动听的山歌,表达内心的爱情。刘三姐的山歌朴素生动,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相当浓郁,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内心世界。而歌词富于生活情趣,又具有文学色彩,显示了刘三姐这位传说中歌仙的智慧和才华
3. 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刘三姐》是反映壮族的生活故事。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据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
4. 电影《刘三姐》反映的是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壮族
5.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故事
壮族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壮族的生活故事。提起《刘三姐》,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这部以广西特色彩调剧为蓝本的电影60年代初风靡了全中国。邓昌伶受壮族民间传歌故事的启发,于1953年写成剧本《刘三姐》,并于1957年投给当时的广西省戏曲改进委员会。戏改会把剧本推荐给了柳州市彩调团。彩调团写信给邓,表示“剧本适合我团演出”,但还要“适当修改补充”,邓回信表示同意改编。不料到10月底,彩调团又来信称没有时间修改,剧本也已遗失。当年底,彩调团“集体创作”完成了彩调剧《刘三姐》。1959年,该剧作为全区国庆献礼剧目一炮打响。演出结束后,被告邓凡平、牛秀、龚邦榕等人成立了《刘三姐》整理小组。1959年,署名为“《刘三姐》整理小组集体创作”的第三方案形成。1960年,以此方案为蓝本的《刘三姐》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荧幕。
6. 《刘三姐》中反映的是哪个民族的故事
《刘三姐》中反映的是壮族的故事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和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旧中国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