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春天最美丽的季节,在这缤纷的三月,在鲜花盛开的时候我来到了温哥华。
早就想给最美中文海外华人妈妈群中的妈妈们说些什么,但是久未动笔,原本觉得自己到加拿大以后能像在国内的妈妈群一样,很快就能把对语文教学的浅见传授给妈妈们,事先也做了调查问卷,详尽的了解了八份问卷,而到了温哥华接触了几个中国家庭的孩子,才意识到问题有点复杂,不是我原来设计的学习汉语的方法就适合我们的海外华人孩子。
最近在温哥华的温西的一个社区图书馆我待的时间较多,很多华人孩子在放学后在图书馆做作业,或者在草地跑着玩,只有他们偶尔说一两句汉语我才知道他们是中国孩子,然而他们并不总是说汉语,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在说英语,玩的孩子当中有加拿大的白人孩子,有的妈妈在图书馆指导孩子的汉语学习,一个从香港来的孩子把书本上的课文读得滚瓜烂熟,真的很佩服孩子,而且是繁体字,而当他再读阅读书籍时候就不认识简体字了,温哥华的部分学校的教材和卡尔加里的部分中文学校的教材的不同,繁体字和简化字的不统一,普通话和广东话的不统一加深了我们孩子学习汉语的难度。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我们生活在加拿大的海外华人的孩子学汉语的情况总结为两种情况:
一、第一种情况就是土生土长在加拿大,父母是香港人或者是
广东人,用繁体字,说粤语的华人家庭的孩子想学汉语。
二、第二种情况是父母是最近几十年移民过来的,家长学历、素质很高、汉语程度也不错,讲普通话,用简化字,孩子听说都没有问题,只是阅读和写作存在问题的。但是孩子又普遍存在不想学汉语的情况。
先说第一种情况,生活在海外的孩子用的繁体字,又讲广东话,且不说在国内也在慢慢普及普通话,在国外这种非母语环境中,继续学习广东话和繁体字是否能继续坚持下去?我不得而知,我也知道在温哥华有很多香港人、广东人,我以前也没学过繁体字,就是因为我买了一本《圣经》,而且我强迫自己买的繁体字的中文翻译,这样只是一个月我就认识了繁体字。但是只限于结合语境读出来,不会写。对于在海外初学中文就接触笔画那么多的繁体字,是否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讨论、反思、改进。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初来乍到,我不能妄自菲薄地对我们的海外的汉语教育的一些弊端指指点点,只能说说自己的浅见和大家商榷,因为我在深圳工作了12年,我知道一些广东人的本土文化,我也对讲粤语的人非常尊敬和佩服,对广东的本土文化、客家文化非常欣赏,但是如何在海外在保留的基础上发扬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那么今天就根据我提出的第二种情况说说我们的海外华人家庭的孩子如何在加拿大继续学习汉语,为孩子的未来未雨绸缪,为孩子不忘自己祖国掌握汉文化,掌握汉文化,说说一些我的思考。
图中黑乎乎的、毛茸茸的就是浣熊,它鸠占鹊巢在一个鸟窝中睡得正酣,这棵樱花树临近喧闹的街道。有一天晚上我居然看他蹑手蹑脚地走进邻家院子的灌木丛里。
我首先要说的就是激发我们海外华人孩子的兴趣,我们的家长普遍表示,孩子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这一点我们也应该理解,这就如同一个加拿大的孩子出生在中国,在白天上课的时候,放学的时候,他和每个人都讲汉语,可是妈妈偏偏让他在学习之余谢谢英语单词,说说英语,写写英语的作文,那你想想这个效果是不是也和您的孩子此时的情况差不多啊?所以我们要理解孩子,这个语境真的是没有。真是难为我们的孩子了。更难为家长,所以现在家里的小环境讲汉语,然后参加华人聚会。周末在中文学校学习汉语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记得去年我在卡尔加里参加了一个华人的聚会,所有的孩子都在捉迷藏,用英语说着规则,遇到不守规则的还向家长用英语投诉,家长们都在讲着汉语,听到孩子的投诉,马上用英语回答和解决问题,当时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其实越是这么艰难的情况,越能考验我们华人妈妈们克服困难,在华人多的时候的聚会尽量用汉语交流,积极引导孩子说汉语、听汉语,用汉语。我们就先把孩子的学习汉语的兴趣激发起来,至于以后的读写的进一步要求我们再一步步实施。那么怎么激发兴趣呢?
具体的激发兴趣学习汉语的方法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一、背童谣。如果您的孩子很小,刚刚开始学话,请用童谣吸引孩子。低幼阶段。这个在以前在群里有链接的网址。那些耳熟能详的小童谣确实能伴随孩子的成长,比如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等。请查找最美中文海外妈妈群2月25日的聊天记录,这个链接就是童谣。
二、画成语故事。孩子都喜欢画画,你可以先给孩子讲一个成语故事,然后根据内容,把画面分成若干幅,让孩子涂鸦,就可以做这个小连环画册了。既增强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成语的兴趣。也可以在积累一定的成语之后,做家庭的成语接龙游戏,这是很好的运用成语的方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看电影。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事情,学前班和一、二
年级的孩子开始和父母同看一部影视作品。《小蝌蚪找妈
妈》《大闹天宫》《西游记》《葫芦娃》等电影都是很好的
教材,孩子喜欢,不要让他自己看,要亲子互动,家长陪 看,适当讲解,我想您也能回到快乐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