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党的故事有哪些
1、日出东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2、星火燎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端。
3、力挽狂澜
1934年10月中旬,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贵州遵义。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周总理与一只钢笔的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5、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❷ 几十个字简单党史故事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共建党90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❸ 党史故事请列举出好几个。😭😭😭😭👍👍👍👍
党史故事稿件十岁抗日小英雄--郑振华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在那里。一天,几 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 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日本兵唧唧喳喳讨论了一会,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 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 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住上。 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 罪”。于是又在木住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 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 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小英雄--李爱民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 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 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 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 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 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 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 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 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 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 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 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 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 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鸡毛信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 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头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 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 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 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 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 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 来趴在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却进来一个人.他 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 到堂屋,鬼子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他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人气得暴跳起来, 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雨来的朋友铁头等几人都哭了, 老人们都说:“有志不在年高。”铁头说,我们沿着河沿往下找雨来的尸体吧!就在这时突然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小脑袋, 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小英雄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 里,从河底游到远处。 刘胡兰 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 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 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 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 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 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 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 未满15周岁。 游击队员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 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 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 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 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 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 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小英雄--王朴生 王朴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 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 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一次,村里的乡亲们被日寇赶到村子,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 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王朴怎么也不回答。日寇猛地抽 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红星闪闪 1931 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下冬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 队投降。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 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1938 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冬子终于见到了多年 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❹ 党史故事有哪些
《党史故事——周恩来一生中的三次重要谈话》:
周恩来一生,居功之伟,他是全党工作的典范,也是团结的典范。他终身从事的工作,就是如何把党内力量聚焦起来。这从他一生三次重要的谈话中,即可略见一斑。
第一次谈话
1934年长征之初,毛泽东曾经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走,要带领一三军团和红九军团的20师留下来,坚持苏区的斗争,最后欢迎中央再回来。这封信交到了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手中。博古当时很年轻,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把信交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看完信,带着三个警卫,连夜骑马从中央所在地瑞金赶到毛泽东的住处,与毛泽东彻夜长谈。那天晚上毛泽东与周恩来谈话的内容没人知道,但是,毛泽东在谈话后就决定和大部队一起走了。这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是周恩来对中共极为重大的贡献。
第二次谈话
遵义会议开过以后,博古不适合再担任党的主要领导,由张闻天同志接任。但是博古同志不愿意把权力交出来。所以,周恩来与博古彻夜长谈。周恩来对博古讲,你我都是留过洋的,我们这些留过洋的人对中国的情况都不是那么了解。自从我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我就知道中国革命靠我们这些人搞不成,我们要另外找人,找真正懂中国的人。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他懂中国。我们共同帮助毛泽东,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听了周恩来的这番话,第二天一早,博古就把全部权力交到了中共中央。在后来毛泽东与张国焘、与王明的斗争中,博古也坚决地站在毛泽东一边。博古后来说,周恩来那一席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中国革命确实一定要由一个懂中国的人来搞。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集团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样的领袖的结合,他们相互弥补,彼此完善。他们都是伟人,但并不是完人。他们互相之间也会有分歧,也会有意见。不像现在所拍摄的领袖电视剧那样,毛泽东不出来谁都不出来,毛泽东一出来大家都跟着出来。毛泽东不说话大家都不吭气,毛泽东一说话大家都赞同,都争着去执行。
我们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党,领袖之间的矛盾是难以避免的,意见分歧,方法观点不一样的地方俯拾皆是。他们之间的斗争,他们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党更加有了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托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活力四射的整体,才能够战胜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强大的蒋介石集团。
第三次谈话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合。张国焘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在十余骑警卫簇拥下飞驰而来,毛泽东率领政治局全体委员走出3里路,于蒙蒙细雨中恭候。当时,毛主席给予了张国涛极大的尊重。因为,自中共“一大”至“六大”,张国焘一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直在中共中央核心层。当时,张国焘在中共党内的资格,除了陈独秀,谁都盖不过他。
毛泽东却长期游离于中共中央核心层之外,一直到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才被增补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所以,以毛泽东当时在中共党内的资格,跟张国焘还无法相比。张国焘当时很感动,但张国焘随后发现,中央红军人数很少,而且衣衫褴褛,枪支长短不齐,没有一件重武器。一渡赤水后,最后一门50毫米山炮被扔到赤水河里面了,中央红军一门重火力炮都没有了,最重的火力就是60炮,这在今天属于步兵轻武器。
所以,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就出现了问题,四方面军8万人,中央红军1万人。张国焘对遵义会议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事实上,一、四方面军分裂不是因为政治的原因分裂,而是因为力量失衡。对于一、四方面军的分裂,今天有些描述写的很轻易:张国焘南下,走向失败,走向黑暗;毛泽东北上,走向胜利,走向光明。其实,当时毛泽东把一四方面军分裂和被迫北上称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比1927年大革命失败还要黑暗。
毛泽东很难判断自己这7000人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他甚至准备把这7000红军打散,做白区地下工作,后来幸亏发现了陕北根据地。到陕北一看,红二十五军已经把陕北完全控制了。红二十五军是原来张国焘的势力。而陕北正在搞肃反扩大化,红军的高岗、刘志丹、习仲勋都被抓起来了。当时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徐海东,他如果听张国焘这个伪中央的指挥,那中共中央真是毫无希望了。
毛泽东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要借2000大洋渡过难关。因为这时中央红军就剩6000多人,财政基本上已经完全破产。当然借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试探徐海东的态度。徐海东接到信,把军中供给部长叫来问:我们还有多少钱。供给部长告诉他,我们还有6000多大洋。徐海东吩咐:我们留1000就行了,给中央红军5000大洋。是给,不是借。
还附了一封信,表示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指挥,毛泽东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后来多次提到,徐海东是于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如果徐海东在那个关键时刻,听张国焘的指挥,那中央红军的前景不堪设想。徐海东同志一生受伤9次,由于严重伤病,没有能够参加解放战争。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同志讲,我不授衔也可以,因为解放战争我没有参加。但是毛泽东坚持给徐海东授衔,而且授大将,地位仅次于粟裕。
到延安后,张国焘与毛泽东的矛盾日益加深,周恩来与张国焘进行了长谈,但是这次谈话却失败了,最终没能说服张国焘。1938年张国涛叛变出走,做了戴笠的办公室主任,告诉了戴笠很多中共党内的派系斗争。1949年中共获得全国胜利,张国焘跑到香港,后来从香港跑到台湾,1979年12月病死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养老院。
❺ 关于党史的小故事
1、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2、一张折痕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
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3、 在休整中扩军
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这里休整了一天。这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的必经之地,铁路刚刚在这里开工,聚有许多来此打工的湖南农民。
他们住的是用松树搭成的窝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们来此是因为家乡遭受天灾,原指望来此挣点工钱回去养家糊口,可工头却从来不发工资,遇有生灾害病,工人们饱受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已经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
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一定要成功啊!”
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4、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5、红军女战士“接受检查”
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到达甘肃宕昌哈达铺。部队进入宿营地之后,所有小贩都向红军部队围拢过来。为避免买卖拥挤,各部红军战士都只派出采买员去购买东西,而且买卖用现大洋。群众觉得红军说话和气,买卖又公平,这样多的人马一点不嘈杂,都感到有点惊奇。
在这里更有意思的是几位汉族、回族农妇对于红军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战士产生了兴趣,她们觉得这些女战士言语行动明明是女子,但细看她们穿着戎装、麻鞋,又缠上绑腿,配着手枪,雄赳赳地又引起她们怀疑。
于是几个农妇格外亲热地拉着一个女同志向他们家里跑,因为她们对女战士是男是女还抱一点怀疑态度,所以向女战士“实行检查”。
红军女战士当时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哗然一笑,然而那些“执行检查”的农妇们则更进一步“亲热”,请那些红色女战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来了都请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请女客)。女同志不仅被请上炕,而且被农妇请吃了晚饭。
一般的战士们虽然没有农妇请吃晚饭,但各个伙食单位都买到了羊肉和白面、盐、油,与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数月不尝盐油之味的情形比较起来,简直就像“困于囚笼之鸟儿,一旦逃脱而翱翔空中一样”。
红军经过短暂的休整,由此继续向陕北行进,由于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由于秋毫无犯的纪律,沿途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❻ 党史故事有哪些
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还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等等。
❼ 中国共产党的典型人物和历史事件
一、1927年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着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1927年中共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三、毛泽东、朱德、陈毅、贺龙——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与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 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安源大罢工
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等领导下,1922年5月1日成立安源 路矿工人俱乐部,保护工人权益。李立三(能至)任主任。9月上 旬,路矿当局拒发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企图勾结军阀封闭工人俱乐部。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在党的派遣下,通过工人俱乐部, 领导全路矿17000多名工人,于14日举行大罢工。
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大罢工总指挥李立三。当日晨,俱乐部监察队持白旗 密布街市及工厂附近,张贴“候俱乐部通告方准开工”、“各归住房,不得扰乱”等告示,并发布罢工宣言。路矿当局竭力破坏 罢工,先是设法收买工人,此计不行,又密遣暗探刺杀李立三, 悬赏大洋600元,也未能得逞。后勾结军阀,想用武力镇压,将安源划为特别戒严区,设立戒严司令部,重要地段架机关枪,军警数百,每人每日2元赏钱。
五、李立三、蔡和森、刘少奇——五·卅运动
五卅(sà)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正如着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❽ 党史人物故事及感悟有哪些
1、《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被这一真理所吸引,以至于把墨水当成了糖水,还说很甜,其实不是物质之甜,而是理论之甜,可以说是甘之如饴了。
2、着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放弃了部队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农村带领群众务农致富,演绎了新时代放马南山,再下田园的主人翁精神,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
同时,他的夫人龚全珍与他一并回农村教书育人半个世纪,并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发扬。
3、着名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看到老人家境贫寒,连一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就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故事很简短,老人的话很朴实,却彰显了共产党的初心,彰显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
4、背着金条乞讨的故事,说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千辛万苦找党组织干革命,不论遇到多么艰苦的情况,都不动用党费分毫。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很多干部未能经受住金钱的考验而走上歧途。我们要学习刘启耀的精神,面对苦难敢于斗争克服,面对金钱而价值不改,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走得更远更稳。
5、在井冈山中央苏区,面临着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毛主席带头勤俭节约,一根灯芯下产生了影响革命的伟大着作,指引着革命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当前,虽然我们的物质不再贫乏,但勤俭节约的精神还需要发扬,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节俭,还是对心境的锻造。
❾ 党的故事有哪些
1、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时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