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讲一个好故事——学术论文的写作
和自媒体文章一样,学术论文也是有读者的,它的第一任读者是编辑,第二任读者是审稿专家,然后才是其他科研工作者。你的论文首先需要通过审稿才能发表,发表之后,还要追求他引率,这个销售模式,和自媒体文章并无不同(只是可能最原始形式的“自”媒体不需要审稿就能发表)。
因此任何写作都是一样的,核心都是“讲一个好故事”。
那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这个故事中的“事”就要吸引人,这就是选题。
爆款的自媒体文章自不必说,只要抓住人们的痛点、痒点、嗨点,以此成文,就算文章没有什么转发率,也能保证一定的点开率。
学术论文同样,如果你没有抓住研究的热点或前沿,而是还抱着十年前二十年的问题不放,那这篇文章被编辑和审稿人驳回的概率已经是十之八九了。毕竟,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谁还有时间再去听老掉牙的龟兔赛跑王子复仇呢?
那如何去寻找好的选题呢?我想,最硬核的一点是要加强学习,增大摄入量,见多识广,才能知道今天最前沿的、最被关注的问题的有哪些。另一点是要“走心”,就像今天领读内容说的,要通过“赠送礼物训练”方式,来提高我们在写文章中找准读者定位的能力,对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文章,他引率高的文章认真研究,仔细揣摩,看看人家讲的是什么故事。
其次,别忘了你是在“讲故事”。
既然是讲故事,那文章的布局就非常重要了,要有逻辑,有层次,有高潮,偶尔有金句。
一些好的自媒体文章会先抛给你一个问题,然后逐层剖析、解答这个问题。记得六神磊磊有一篇文章叫《说说桃谷六仙:什么叫易怒体质和易哄体质》,文章先解释了什么叫易怒体质,并列举了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文章更进一步地告诉大家,易怒体质的人身上,还伴有一种易哄体质;那什么是易哄体质呢?又具体解释、举例。最后,到底易怒体质和易哄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好,进行深度分析。这样一个流程下来,读者就不自觉地被勾着走了,直至读完全文,并且还在作者的嬉笑怒骂间大呼过瘾。
回到学术论文。
虽然学术论文的写作有它固有的范式,不外乎“引言”“试验介绍/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但学术论文的写作并不只是简单地把研究素材塞到这些框里,按照框架完成一篇格式标注的论文,而应该是在做研究之前就先停下来想一下,手头的研究素材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以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先后顺序呈现,要怎样做、怎样写,才能让别人觉得“嗯,他真的解决了一个问题”。
山口拓朗说:“在开始动笔之前,文章是好是坏,十有八九就已经定了”。
“引言”部分,给了你一个提出问题的绝佳机会,在这个环节里,你顿时化身上帝,可以点评他人的工作,指出现有研究的重要不足,或者指出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这个不足和问题要有意义,要让人产生“不解决就完蛋了”的紧迫感。
好,现在你要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读者会很好奇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就到了“试验设计/研究方法”部分,你的单个试验或者局部的研究方法可以不一定是独创的方法,但它们组合起来,必须是一套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能多方面印证结论的方法。读者会对你这个方法能得到什么结果产生期待。
你去“结果”部分叙述研究结果,不能只介绍那些一般性的、读者能自然接受的结果,更要去重点关注一些初看不那么合乎逻辑、在试验设计之初没有预料到、甚至是和大众认知相悖的结果。读者这时已经伸长了脖子,等着看你怎么圆这个结果。
在“讨论”部分,全文达到高潮,你从某一角度展开分析,甚至补充试验、增加数值模拟……你深入论证,合理而圆满地解释了这个结果,并且这个结果与引言提出的问题再次呼应,你又进一步提出了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读者开始在内心为你点赞。
你把重点结论归纳出3~5条,写入“结论”部分,这些句子,将成为你这篇学术论文的“金句”,等待日后被他引。
至此,读者已经跟着你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得到了他们满意的答案。
最后还要注意,你要讲的,是一个“好故事”。
好的故事要能够引发大家思考。《三国演义》流传数百年,至今里面的许多故事依然被人们传颂和讨论,因为这些故事里好看的不只是斗争和权谋,更有人性的光辉和阴暗,而这些永伴人类前行的深层次问题,才是最直击读者内心的,最能引发讨论和思考的。
写作,可以追热点,也应该追热点。但追热点不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是为了带着读者去进一步深度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故事的背后是怎样的经济环境、时代环境、文化环境,人性如何与这些环境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对于一件事,知道来处和去处,能让人心安。
学术论文也是,在你提出结论、传达思想的时候,要去重点表述那个科学问题,而不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只有破解自然奥秘、关于“道”而非“术”的文章,才是可以持续不断被阅读和引用的好文章。
而要做好这一点,关键问题还是学习、学习、学习、思考、思考、思考、练习、练习、练习。
B. 我来告诉你: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文/ 小婷半清
这是一篇书评,也是一篇干货,如果你想写故事和小说,就不要错过。
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故事,或者说看到听到过很多故事,可是如何把他写下来,写得好看又有深度,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这本书关于采访稿写的多一些,我也从中提炼出了一些对写故事的要点。
1.开头
开头很重要,因为你在和读者建立一种关系,写作就像是从你身上刮下一块皮,人们能看到皮肤之下的东西。
开始读一个故事,应该像想要开始一段旅程的感觉一样,朝着一个目的地出发。作者必须决定这个故事反映的更大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带领读者达到这个意义。
它是关于恐惧?羞耻?痛苦?爱情?背叛?仇恨?梦想?选择?等等。
当你落笔开始写的时候,就要确定你的主题。作为“凤头”,开头肯定是需要吸引读者的,在能清楚交待故事背景的前提下,文字尽可能简洁,如果铺垫太长,往往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
2.结尾
每一个故事都要抵达一个终点,小说的目的就是带领你的读者抵达那个终点。结尾是你把小说的主旨钉在读者记忆中并回响数天的最后一次机会。
写好结尾有很多方法,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是:
(1)一个生动的场景。
(2)阐明文章主要观点的、令人难忘的奇闻逸事。
(3)一个生动的细节,它象征着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或者暗示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
(4)一个用心安排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这个结论中,作者亲自向读者说:“这就是我的观点。”
你也可以把整篇文章写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让结尾的意思和词语与开头相互照应,对称性能够吸引读者。
偶尔,可以用一句华丽的引语做结尾,但不要经常这样做,毕竟你是作者,你应该能说得更好。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个中心人物,遭遇了一个难题,与之斗争,在最后,克服了难题,或者被它击败,或者在某些方面被它改变。
这种文章,难题或者矛盾的解决,就是文章的结尾,一旦你到达了这一步,请赶紧结束。
记住,结尾是你的目的地,当你写故事时,先想好结尾。当你知道该去往何处,剩下的就好写多了。
我的故事写得还不成熟,但也厚着脸皮拿一篇来做例子。(捂脸)
这是一个环形结构,开头和结尾呼应,在中间写了她的很多事情。很多吸引人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很简洁的语言,但是交待清楚了基本的背景。
在这多说一段,如何让结尾富有寓意,拿神话故事举例。
用了这么多文字来说结尾,只是想说,结尾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前面一个劲讲述和铺垫,然后草草收尾。
3.人物
文学最有力的地方,在于能让人暂时忘却怀疑:读者们走进了故事,忘记了他们原本身处于何方。他们通常会把故事中的人物和自己联系起来,代入情绪。
那么,这个中心人物就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像鲁迅大师塑造的很多人物,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等,这些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人物,过了十几年,现在还能记得,就是因为这些人物很有代表性,能印在你的脑海中。
怎么能让人物生动深刻起来呢?
要找准人物的特性,不一定要把他的所有形象都讲到,只需要提炼出最重要的,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由于这个特性,使他的经历与众不同。
不管是虚构的人物,还是现实故事的人物,都应该有人的本质,就是他不可能是完美的。
有缺点的人物,才是生动的,逼真的。
4.场景的构建
一篇故事中有很多的情节,也会出现很多的场景。
强有力的场景,无论是作者观察到的还是虚构搭建的,都必须包括几个关键因素:
(1) 精准 :所有的细节百分百精准。
(2) 气氛 :要让读者感受到场景,你要做的不是描述事物的样子。声音、气味、温度,甚至事物的质地,都非常重要。
(3) 对话 :场景中的人物必须有对话或互动。不然描述的就会没有生气。
(4) 情绪 :你必须知道人们对你所描述的场景中的事件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在那,看到那些事,你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情绪?
举例说明一下场景的生动性。
你写:她出了一场小事故。读者读起来没有感觉。
如果你写:她爬楼梯的时候,一脚踏空,一头栽倒了。那读者就很明白了。
5.叙述距离
中距离,作者对场景的描写从3米外的地方着手的。
比如:
我们可以推近一点,移到主人公的肩上:
最后,还有一种内部视角,描写场景的时候,就像通过主角的眼睛来看一样:
所以,距离选择的不同,一个场景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
最后,所有的故事都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发生了什么事,就是叙事。
第二个层次,是主要人物对事件的感受。如果作者能够成功地让读者抛下怀疑,用人物的眼睛来观看,那么人物和读者就合二为一了。
第三个层次是文章的节奏。
用以换起故事普遍的意义:爱的持久、智慧的横行、孩子的成长、社会的残酷、以及偏见的歪曲。
上乘的写作是无数构成的集合:人物、场景、语言、洞察力还有叙事结构。
写一个好故事,不断锤炼你的语言、生动你的人物、丰富你的情节、升华故事的高度,也许,就算上一个好故事。
(我总结这么多,其实我也写不好,尴尬,一起学习吧。)
C. 如何讲好幼儿故事论文
你好:
先不要求论文了,我这里教你怎么写吧,过程如下:
1、读
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想要输出自己脑子里就必须有东西,所以就要大量阅读英文文献,有人可能会说那不是废话吗,要是有那么大的阅读量谁还来问这个问题?哈哈~那我就说说怎么看和看什么。
看什么:根据你自己的论文内容去针对性的看相似的研究论文。
怎么看:你要去看这些论文的逻辑结构,需要哪些实验,试验结果怎么呈现,行文逻辑,还有句式和专业词汇表达,这是在写作中最重要的,你要去看他们的句式,在没有大量练习和积累的情况下,英文写作最快准确率最高的技巧就是套用句式,所以你在看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时刻留意哪些句式你能用得上然后标记上。
2、大纲
在写英文之前要列好大纲,这个可以用中文,introction要写几部分要介绍哪些内容,results要呈现哪些实验数据顺序是怎样的,discussion的逻辑是怎样的,最终要说明的结论是什么。
这些东西一定一定要清晰明了,这是你论文的核心,英文写作只不过是一种呈现的方式。
3、写
根据你的大纲就开始去找已经发表的论文吧~
思考一下,论文的写作和一般文章有什么区别?
试着回想一下,我们在第一次开始做科研之前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
是来源于前人通过实践验证的总结好的经验,我们通过这些被验证过的经验来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应用在生活中,
这些都是已经被验证过的知识,一般来说我们在书本上可以直接信任它们,而书本为了帮助我们理解,
非常友好地举例子、打比方、由浅入深来讲解内容。而论文是为了表述新发现,默认读者有相关背景而直接客观陈述理论和发现。
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做科研,开始写一篇论文的目的是总结新的经验,
创造新的知识,而最终表述出来的内容可能就只是客观地详细记录已经经得起推敲的逻辑判断,
同时我们用到的内容默认读者都是了解的,如果不了解读者应该也是可以找到该领域的其它文献或书籍去学习的。
文章中可以不用友好地去解释本文所需的前置知识(不会循序渐进地讲解所有的内容),
文章也不能主观偏题(没有不恰当的打比方、没有通俗的语言,而是力求客观描述和精确说明自己的逻辑和实验)。
因此论文的行文风格和以前我们看的书以及网上写的技术分享都是完全不同的。
望采纳
D. 怎样写一个故事
小编虽然IT从业人员,但是女汉纸的外表内仍有颗柔软的心,平时也比较喜欢给几个公众号写软文,虽然在叙述上我并不会添加什么很华丽的词藻,但是我就是描述当下生活中我所遇到的事,比较朴素吧,下面是小编私藏已久的写故事干货,一起来看下吧!
简洁地开门见山
语言朴素是教育叙事的特点之一。所谓朴素,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干净,没有杂质,不加修饰。如果我们仔细揣摩一些大家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纯粹、质朴。教育叙事也是这样,不过分追求语句的华丽和喧嚣,不刻意渲染大红大绿的文字叠加,这是写好一篇教育叙事文章最基本的语言要求。
以上也可以说是小编对写故事的理解吧,希望各位看完都能得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