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寺院的故事佛法在哪里

寺院的故事佛法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2-24 15:57:27

⑴ 中国佛教四大寺庙分别在哪

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历史古文化建筑遗迹其中最知名的四个寺庙是少林寺、白马寺、灵隐寺、寒山寺等今天排行榜123网盘点了中国四大名寺排名和介绍一起来看看。

中国四大名寺:嵩山少林寺、洛阳市白马寺、杭州市灵隐寺、苏州市寒山寺

四、苏州市寒山寺

少林寺大家最熟悉不过了中国四大名寺之一,很早就听闻少年功夫名扬天下。少林寺位于河南郑州登封市嵩山底下,创建于北魏时期是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的地方,来这里主要参观的景点有钟楼鼓楼、千佛殿、初祖庵、塔林、藏经阁等。

⑵ 佛教什么时期传入中国所建中国历史上第一做佛教寺庙是什么在那里

中国佛教第一塔在哪里?以往,人们大都认为在河南洛阳白马寺。近年来,随着不少有识之士的研究、考证和相关媒体的披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第一佛塔当为河北省南宫市普彤寺内的普彤塔。
普彤寺位于南宫市区西北约1.5公里处的北旧城村东北,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2005年3月19日,笔者来到普彤寺,寻访这座极其珍贵的历史遗迹。在南宫市政协常委巩修山、普彤寺住持果清法师的陪同、引领下,笔者详细观看了这座已历1930余个春秋仍巍然耸立的佛教名塔,以及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报恩堂、祖堂等建筑。

中国最早的塔

据史料记载,普彤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比着名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早建一年。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比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成两年,堪称“中国第一佛塔”。1982年,普彤塔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我国佛教学术研究界有许多知名人士将南宫视为历史上的佛教圣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了普彤寺和寺内的古塔。
普彤塔是由印度三藏法师摄摩腾和印度天竺学者之师竺法兰二人主持建造的。据《后汉书》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金色’。帝于是谴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高僧传·卷一》记载:“明帝刘庄永平中,谴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笔者注)遇摄摩腾、竺法兰,邀二人来中国……”相传,建佛塔选址南宫城内,是因汉明帝刘庄随其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幸起大风得以躲避,在南宫驻跸,并在大风亭(“大风亭”座落于南宫市北旧城村内,原为南宫十景之冠,现已毁坏,尚存亭基)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为风水宝地。明、清、民国各版本《南宫县志》对此均有记载。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回洛阳途中,明帝刘庄命其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
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斗拱。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到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井之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三尊。这种佛龛营造方式实属罕见。该塔在建筑风格上有不少独到之处,为研究我国佛教建筑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佛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度”指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即广施法力,使众生得到解脱。“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称“彤庭”。此塔后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因而此塔取名“普彤塔”,塔后寺称“普彤寺”。普彤寺后毁于战火之中,现今寺院为1996年9月重建而成。
在风侵雨袭的漫长岁月中,普彤塔先后经历了八次较大的修葺。分别在魏(三国)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84年、1992年。
1966年邢台大地震,普彤塔塔身受到损坏,塔顶震掉铜佛三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系明嘉靖十五年修塔时所铸。观音菩萨安祥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经,口念经语,身挂佛珠,一足蹬岸,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莲,足、莲、水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将观音菩萨善良恬静、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佛像背刻铭文:“汉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摄摩腾竺法兰建,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青江、青海主持重修……”铭文对建塔、重修年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1992年,弘川法师在重建普彤寺的施工中,又发现了清光绪十一年《重修普彤塔庙碑记》,碑文为“南邑之有普彤塔也,建自汉明帝永平十年,至唐贞观四年,大耳禅师重修建,基周三十二武,高十仞,为本邑十景之一,由来旧矣……”

一名政协委员的“佛塔情结”

2004年8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塔—普彤塔》一文,并配发了普彤塔的照片,旋即在海内外佛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这篇文章的作者巩修山,现任南宫市政协常委、政协提案委委员,是一位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佛学研究和普彤塔考察、考证与宣传工作的有识之士。
普彤塔建成于东汉明帝永平15年,比洛阳白马寺佛塔还早两年,当属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佛塔。但由于此塔所处地域偏僻,加之以往宣传不够等原因,使这一历史事实鲜为人知。为了考证普彤寺、普彤塔的起源,为家乡的文化历史资源正名,巩修山在家庭经济十分拮据的困境下,挤出有限的资金,先后购买了数千册有关历史与佛教的图书资料。他曾自费专程前往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文物部门,寻找普彤塔为汉朝建筑的关键实物证据御碑。他撰写的《普彤塔—中国第一佛塔》、《中国佛教第一寺应是我省南宫普彤寺》等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乡音》、《民族与宗教》、《老人世界》、《河北日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发表,并被国内30余家报刊转载,引起强烈反响。《普彤塔——中国第一佛塔》被译成英、日、法、德等七种文字收入美国东方文化艺术中心的资料库。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教协会和美国东方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视与关注。巩修山对普彤塔情有独钟,到了几近痴迷的程度。一次,他去新华书店购书,发现1999年版的《辞海》在“南宫”词条的注释中提到“古迹有普彤塔寺”,可翻遍全书却找不到“普彤塔”的单独词条。回家后,他立即致函上海辞书出版社,提出普彤塔为中国第一佛塔,建议新版《辞海》中增加其单独词条。他的信引起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重视,出版社很快回函,邀请其赴上海商洽将“普彤塔”词条入编《辞海》事宜。
一个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得好,其意义和影响不仅仅在文化领域,而且将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协委员,巩修山和佛教界知名人士一起就普彤塔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向党政领导建言献策。2001年10月,他执笔撰写、与弘川法师联名提出的《关于普彤寺普彤塔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议》,得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赵世居的批示和省文物局的重视。2004年,他与佛教界人士合作撰写的提案《应重视中国第一佛塔普彤塔旅游招商资源的开发》在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被采纳,作为重要提案转交到承办单位。
当笔者欲告别这座千年古刹时,已是黄昏时分,如血的残阳将普彤塔映照得愈加古色古香。笔者心中暗暗祈祷:但愿这座千古名塔能早日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⑶ 佛教的五个发源地是哪里

我知道三个:

观音文化之乡--宝丰县李庄乡白雀寺,是我国三大佛教圣地: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之源。
举世闻名的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中国人民心目中广大灵感之神,亦是全世界信奉佛教的人们心目中顶礼膜拜的万应之神。亿万佛教信众祖祖辈辈虔诚的传承着佛之大善精神。在当今中华民族紧密锣鼓打造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宝丰观音文化之乡、关注佛教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责无旁贷。

建设观音之乡 弘扬佛教文化

佛教,作为世界历史上最具包容性、最具感染力、最富思辨智慧的宗教,自传入中国后,便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沟通和融合,并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佛学文化博大精深的大善理念已深深渗透进中华文明的每个角落,渗透进每个华夏儿女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细雨无声般默默启迪着每个人的大智大慧。二千多年的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已融为一体,并共同构筑升华了华夏文明,而观音文化更是中国佛教文化中最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一。
观世音菩萨,素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而着称于世,世界各地佛教信士对其顶礼膜拜、虔诚之至。我国对观世音菩萨崇拜的习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世世代代淳朴善良的人们把她奉为“救苦救难”的神灵、“济世造福”的圣人和“扶正除邪”、“招财送子”、“主持正义”的万能之神。
观世音菩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被这样演绎的:据传,春秋时期有个楚庄王,亦传为妙庄王,有三女,第三女名妙善,自幼聪慧美丽,笃信佛教。年近十六岁时父王为其配嫁,她却执意削发为尼,持斋修行。妙庄王盛怒之下,将其赶入后花园挑水、浇花、扫地、下厨烧火做饭,用尽一切软硬兼施办法令妙善公主从嫁,妙善不从,庄王无奈,只好假意同意妙善公主到白雀寺随惠真师修行,实为变本加厉罚做苦工,原指望用此苦行迫使妙善公主回心转意,不料,妙善公主意志坚决。庄王大怒,派遣大臣、兵将欲斩杀妙善,因有诸神救护,剑未及身已段为数节,诸神随即将妙善公主摄于龙山脚下,并送到香山修行。
当日,妙善公主失踪,众臣将大惊失色,急奏庄王。庄王疑为妖魔,更为恼怒,速调五百御林军火烧白雀寺,致使五百尼姑葬身火海。
妙庄王因火烧白雀寺,杀生太多,罪业深重,患上了一种叫迦摩罗疾的怪病,久治不愈。忽一日,一仙人微服来告:“若医此疾,需亲生骨肉的手、眼做药引,方可治愈”。又告知:“须用无嗔人的手眼方可”。接着,仙人指点说:“香山有一仙人,无嗔,与庄王有因缘,能施!”庄王派遣使臣来到香山祈求仙人。妙善公主闻听此事,不念父王前嫌,主动挖出自己双眼、砍下自己双手,交与来使为父王配药。庄王病愈后,举国欢庆,亲率皇后及文武百官前往香山答谢仙人。到得香山,皇后一见仙人,觉似自己的三女妙善。皇后问毕,仙人称是。庄王、皇后及文武百官见三公主无手无眼悲声震天,天空为之泣泪、大地为之动容。霎时,天鼓发响、祥云周覆、光明晃曜,妙善公主示现“千手千眼佛”身像,端严肃穆。深受苦难的妙善公主在香山寺修成正果,众佛护持赴南海普陀山布道,从此行善天下、普度众生,成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以德报怨、修成正果、得道成佛,示现“千手千眼佛”后,庄王、皇后及大姐妙颜、二姐妙音和两个姐夫均皈依佛门,持斋修行。大姐妙颜在银山白象寺(郏县)修行,得道成佛,被佛祖封为“文殊菩萨”,后讲道于五台山:二姐妙音在紫云山紫云寺(郏县)修行,亦得道成佛,被佛祖封为“普贤菩萨”,讲道于峨眉山。从此,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与浙江的普陀山皆成为中国佛教圣地。
这个美丽的传说,就发生在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的古城村。
一、古城村,亦称父城、古父城。 据《词源》记载:[父城],
(一)县名。汉置,属颖川郡。
光武(东汉[25-220年],光武帝刘秀)攻父城不下,屯巾车乡,获冯异,即此。故城在河南宝丰县东。参阅读史方舆纪要五一南阳府。
(二)释迦牟尼父净饭王,为北天竺境内迦毗罗王,佛家因称迦毗罗城为父城。唐释义净南海寄归传一:“阐梵乡于王舍,获果者无穷;酬恩惠于父城,发心者莫算。
二、白雀寺。位于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西父城遗址之上,为楚庄王三女儿妙善公主,又称三皇姑(观世音菩萨前身)的出生与出家地。白雀寺历史悠久,与父城年代相差无几。寺内有古宝丰八景之一的“白雀异槐”及鸟柏,还有当年妙善公主浇花井一眼,井水至今不竭,烧之无垢,饮之甘甜,传说饮后可以消灾祛病。白雀寺文物丰厚,有北魏永平、武平年间造像碑,北齐天宝四年、十年两碑碣。白雀寺之建筑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为中国古建筑之典范。目前,寺院建设已初具规模,每逢每月农历的初一、十五庙会,赶会的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逢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六月十九的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的观世音菩萨出家日,白雀寺与香山寺更是车如游龙、人似潮涌。
三、香山寺。位于白雀寺西南8公里的香山之颠。始建于东汉后期,史称“香山大普门禅寺”。据浩如烟海、名目繁多的志书、史料、书籍、碑刻的记载和专家的考古、考证,证明宝丰县香山为真香山,宝丰县香山寺为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的道场。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寺内现存珍贵文物:宋元符三年(1100)蒋之奇润色、蔡京书丹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又称《香山大悲菩萨传》。记述道宣律师与天神关于妙善证果香山的对话。碑文主要内容有:“……香山东北有一国,国王名庄王,三个女儿,三女名妙善。母亲怀孕时梦见吞月,出生时大地震动、异香满室、光照内外、五色彩云覆盖。长大后一心出家,意志坚决,先在白雀寺为尼,后在香山寺修行,证道为观世音菩萨。后来,国王得怪病,必须用亲生女儿的手、眼作药引子,妙善便舍出自己的手眼为父王治病。庄王病愈后,发愿女儿手眼重生时,大地震动,天鼓发响,眼前示现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该碑拓片在英国牛津大学展出后,引起西欧国家佛教界的普遍关注。
四、在古城村周围,还有许多关于观世音菩萨身世的传说及遗迹。相邻不过百米,有观世音菩萨坟(亦称三皇姑坟);有观世音菩萨自家后花园浇花和饮用的莲花井;修行始所白雀寺;正果之地香山寺;以及妙庄王运输皇粮的运粮河和出生地父城遗址,即人们传说中的紫禁城。这个地方不单是观世音菩萨的出生地,亦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出生地,即传说中的三皇姑、大皇姑、二皇姑的出生地。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浙江的普陀山、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而她们姐妹三个就占据了三大佛教名山。故此,宝丰县李庄乡白雀寺这个佛教历史文化遗产,在佛教中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它不仅是宝丰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今天,保护、弘扬和光大观音文化这一佛教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责无旁贷。
自古云:“得中原者的天下”。河南是中原之腹地,宝丰是腹地中的腹地,这个地方有幸有如此美妙动人的传说,使这个地域披上了令人神往、向往的神秘色彩。我国佛教信众有四亿之多,而世界上的佛教信士更是不计其数,保护、开发、弘扬、光大宝丰观音文化之乡这一佛教历史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亦可为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际佛教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竭诚欢迎佛教界大德高僧、居士、信士及一切向往大善的人士到宝丰参观、考察、投资和布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二○○八年五月九日

⑷ 佛教的故事

四大佛教名山是: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观音菩萨的道场。每逢观音菩萨的节日,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佛教徒很多,成为中国佛教最大的国际性道场。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普贤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地藏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和普陀山就不再介绍了,楼上说得比较清楚。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着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 仙山佛国 ”、“ 植物王国 ” 、“ 动物乐园 ”、“ 地质博物馆 ”等,素有“ 峨眉天下秀 ”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 天下名山 ”。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其主要特色为:
绚丽的自然风光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 金顶祥光 ”、“ 象池月夜 ”、“ 九老仙府 ”、“ 洪椿晓雨 、“ 白水秋风 ”、“ 双桥清音 ”、“ 大坪霁雪 ”、“ 灵岩叠翠 ”、“ 罗峰晴云 ”、“ 圣积晚种 ”。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 一览众山小 ” 之感慨。
悠久的佛教文化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着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寺庙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峨眉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甲天下的峨眉山,终年常绿,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 ”之美称。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方圆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高等植物3200多种,有人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着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这些植物为峨眉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特别是见人不惊,与人同乐的峨眉山猴群,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
神奇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资料,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下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础。峨眉山独特的地质特性,为多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九华山古称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李白游山其间作诗赠友韦仲堪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唐开元末,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僧地藏卓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僧众认定其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建肉身塔以供奉,九华山因此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至明初获得长足的发展,与五台、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列。清代九华山佛教鼎盛时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9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600余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⑸ 佛教什么时期传入中国所建中国历史上第一做佛教寺庙是什么在那里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因当年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是以白马驮佛经、佛像来洛传教的,故得名

阅读全文

与寺院的故事佛法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前程讲述什么故事 浏览:498
怎么才能把凯经济提升到1万以上 浏览:930
幸福肥怎么做好吃 浏览:685
磁县幸福城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645
婚姻咨询介绍所的电话号是多少 浏览:262
真挚友谊小故事有哪些 浏览:59
遇到你我感觉很幸福怎么回 浏览:838
心灯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22
美女嘴唇发紫是什么原因 浏览:985
吉林长春经济合同律师哪里找 浏览:52
怎么扫进店人员的健康码 浏览:216
女生怎么找对象会更加幸福 浏览:111
我怕丢了幸福的猪什么意思 浏览:971
哪个城市有粉丝经济 浏览:195
等女孩什么时候再相信爱情的文案 浏览:950
爱情是什么短篇文章 浏览:19
营口市事业单位最新殡葬费是多少 浏览:747
事业单位信用检索是什么 浏览:900
两亩池塘有多少经济效益 浏览:939
怎么发爱情说说大全 浏览: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