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1、盘古开天辟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黄帝见广成子:远古仙人广成子驾玄鹤来到崆峒山,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想住下来养神化气。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还不够高,不足以隔断尘嚣,影响修炼。玉帝知道后,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无穷,往来如飞,不日即将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许的高度。最后挑来的两块和房子一般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丢在山下,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二郎石”。
3、黄帝解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片段。讲述身体状态与做梦的关系。个人觉得这里的说法比周公解梦靠谱。周公不是专业人士,他要把大部份的精力投入到险恶的政治斗争与繁琐的礼仪制度中,所以解梦只是偶尔灵感激动,不够踏实,例如梦见祼女之类就会有艳遇之类的怪谈。岐伯先生就不同了,他全身心地去了解人体内的五行阴阳运作,进一步上升到精神层次,很朴实很直观。
4、嫘祖养蚕:嫘祖,又名累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蟜极之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5、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拓展资料: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当时人们必须依靠集体,共同获得生活资料,抵御野兽和敌人;劳动所得有限,必须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成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此,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愿望。
B. 关于生财致富咱的小故事
摘匾
禾州有家百年老店“吕一品”羊肉面馆,在城里是头一块牌子。下锅的羊只只是乡下农家羊栏里挑来的“花仔”,火候作料又是南宋宫廷御膳的秘传。所以每到秋冬,“吕一品”终日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火爆。
可惜,吕家人丁不旺,末代孙子炳祥年过花甲之后,因为无后,百年老店只得由徒弟江顺兴顶了掌柜,炳祥自回祖居南阳村生活。一过二十多年,徒弟江顺兴年纪也六十有零了,他本是北方人,家小都在老家,这时不免有叶落归根的打算,因此和师父商量,打算把店转赁出去,也好让师父的养老铜钿有个落实。师父炳祥点头答应。
风声一传出,立马有许多人看相。江顺兴挑来挑去,最终还是挑了邻镇“喜贵’’酒馆掌柜刘喜贵。为何?因为这刘喜贵也烧得一手好羊肉,他接手倒不了“吕一品”招牌。江顺兴和刘喜贵说定店面租金每年大洋120元,刘喜贵又提出想要借“吕一品”这块招牌。江顺兴回来一说,炳祥一笑,说:“好,你去跟他说,‘吕一品’这块招牌给他用也可以,不过一年得付500大洋!”
顺兴心里吃一惊,为难地说:“师父,这……”炳祥脸色有点不好看:“你是不是觉着‘吕一品’不值这钱?这三个字铁划银勾,是当年状元公吕樵所书,500元——告诉他,还等看我高兴才让他用呢!”
顺兴看见师父脸有愠色,就不敢多嘴,带口信给刘喜贵传去这话,谁料刘喜贵没二话就答应了:“就按这办!”
顺兴乐颠颠跟师父说了,师父却只淡淡说:“合同分两份写,先把店面赁了,招牌的合同以后再订,500元钱订了约再收。”
顺兴心里埋怨师父:“真是树老枝多,人老心多,您老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放着500现大洋还七枝八蔓生岔子,不知什么念头?”
好在刘喜贵倒也没说什么,交了定金盘过店面,免不了重新装修,择定立冬日开张。
刘喜贵挑立冬日开店是有用心的,因为禾州乡风,都说立冬进补补一冬,百姓又相信俗话:千补万补,药补不如食补。因此,凡口袋里还摸得出几个铜板,这一天都要上面馆吃一碗羊肉面,一方面杀馋,一方面也完了立冬日进“补”的心愿。刘喜贵新开店要图个开张头喜,这一天日子挑得好!
转眼立冬已到,虽然寒风料峭,但天蒙蒙亮,一班食客已经猴急地挤在了“吕一品”门口赶头汤羊肉面,刘喜贵出来兴兴头头“砰砰”炸起高升,在弥漫的硝烟里拔开店门板,顾客蜂拥而入,满店堂霎时撑满了客人——喜得刘喜贵眉眼里全是笑,正待进门朝大家抱拳打拱:“多谢各位给小店帮场子——”可一只脚还没踏进门,就见几个长衫客板着脸迎面回了出来,跑堂孙禄生急颠颠赶过来,满脸赔笑拦他们,可是这几人鼻孔里气也不转,自顾出店扬长而去。刘喜贵不知什么得罪了大主客,正要问孙禄生,孙禄生朝头台桌子对他使个眼风,刘喜贵循眼朝头台桌望去,整张桌大大咧咧只坐了一个脏老头,衣衫褴褛,乱蓬蓬花白短发,一脸拉碴碴胡子,条凳边还倚着一根带钩子竹竿和一只旧竹篓子,竟是一个捕蛇的乞丐坐在头台!怪不得一班长衫客没吭声就退出店去。
这里的面馆都有个讲究,头台桌是留给有身份头脸主客坐的,一般顾客也识趣不肯去占头台位子。刘喜贵见一个叫化佬扰了吉日生意,心头一把火紧往上蹿,不过还是强压了下去,他新来乍到县城,吃不准这叫化佬是什么路数人物。他把眼睛朝羊锅掌勺翟淼鑫一看,意思是:营业!
只听得翟淼鑫“出锅喽——”一声悠长的吆喝,一下捞起羊锅上头五只青花大盘子,操起大剪三二下拆了骨头,跑堂孙禄生托着朱漆木盘在人群里东西不停答应,响口一连串报出来:“二台桌两腰窝、腿踵、羊肚重辣三份呃!三台——”孙禄生话音才落,翟淼鑫手里一把剪子已经按份把羊肉剪好在碗盏里,舀一勺原汤护起,上面撒上青蒜姜末;一边面锅金阿兴正巧捞好了一桌八碗面条。
“好嘞——”孙禄生的答应声滚珠一般在空中流淌,只见他朱漆盘里托起了端正叠好的八碗大面疾步轻跑,一下在二台桌子各个主客面前放好。这三个人配合严丝合缝没一点停顿,顾客看着心里无不叫一声:“好!”
原来,刘喜贵大价钱赁下“吕一品”,是想在禾州城里撑一撑大市面的,因此无论掌厨、面锅,连跑堂都请的是行中“头牌花旦”。今天开张,这几个人自然抖擞精神,把看家本事全显出来。
孙禄生转身正要侍候第三桌主客,不料一个不轻不重的声音跌进他耳朵里:“堂倌,怎么忘了我这里的生意?”
孙禄生知道是头台桌上那位老头开销自己了,他做了半世跑堂,见的人多,遇事应对圆滑,刚才并非忘记了头台主客,他见这捉蛇叫化佬进门就一屁股头台桌上坐了,而且旁若无人,寻思这人恐怕来者不善,因此也不敢让这叫化佬挪一挪位子。只是这叫化佬太促狭,点的竟是一碗光面——新开店最犯忌的是一个“光”字,掌柜就在旁边,开张吉日,一碗光面喊起头,他怎敢哪?因此打算发过三桌之后再应付叫化佬。不料叫化佬发过话来了。
孙禄生不敢生事,连忙答应一声喊:“头台‘阳春’见喜满碗啦——”
那边面锅金阿兴应声捞面盛碗,翟淼鑫舀一勺原汤淋漓浇在面上,撒些青蒜姜末,禄生连忙端起正要送上桌去,却听得刘老板的声音:“添一只全交羊尾相送!,’等孙禄生把面和尾交送到叫化佬面前,那叫化佬也没多说什么,俯身去条凳边养蛇竹篓上解开一个酒葫芦,拿在手中自顾饮酒吃面,直到日上三竿,才摇摇晃晃站起身,破衣袋里掏出一大把碎毛票放在桌上,打着饱嗝喷着酒气说:“算账!”
孙禄生皱着眉头正待去收钱,不料一只手按住了他,一看,却是店老板刘喜贵,他吩咐孙禄生:“你自去招呼别的客人。”边说边把桌上一堆毛票往那叫化佬面前一推,笑说:“不敢收您老这钱。只是小店门窄招不得大菩萨,以后多谢您老生意照顾了别家!”
捉蛇叫化佬看看他,忽然大笑:“呵哈——掌柜您哪!只说开店的不认衣裳只认钱,您却颠倒了——告诉您,过去我上‘吕一品’从来是坐头台吃白食的,今天破例掏钱,就是下一回再不上这里来了的缘故。您别担心!”说完,拎着捉蛇竿和篓子扬长走出店门,刘喜贵看着发呆,心里忐忑:“这老叫化究竟是何等样人?”
虽然新店开张生了这点事,却是有惊无险,第二天第三天那叫化佬果然不再光顾,新开店生意热闹,刘喜贵也就不再记这事了。
一下到了第四天早晨,正是生意闹市,刘喜贵忽然看见江顺兴扶着一个颤巍巍风吹得倒的老人踏进店来,连忙迎了上去。江顺兴介绍老人就是“吕一品”掌柜炳祥,刘喜贵不知他冒了这寒冷一大早来此何干?殷勤要往里让,老人却摆摆手:“刘掌柜,免了。三天生意热闹,不敢打扰,今天特地过来说一声,这块‘吕一品’旧匾我现在除了去。”
刘喜贵听着目瞪口呆:“这……这……是为何?不是说好让我用这块匾的么?”老掌柜说话喘着大气:“刘掌柜,那虽是块旧匾,上面三个字却是一位状元公所书。想当初我祖上摆的只是一个小面摊,那状元公还是个落难书生,他每天光顾小摊一碗阳春面,还欠三赊五的,可是先祖从没一丝厌恶之心,足足二年。待后来状元公发迹,特书‘吕一品’三字,又制成匾额相赠。这‘一品’两字,非是说菜肴,说的只是店品。在下不敢妄议刘掌柜如何如何,却是在下一位救命恩人前天光顾贵店,不赊不欠,只为衣裳破烂,就遭了冷面孔,又被刘掌柜谢绝再次登门,这和‘吕一品’店风大是两样,因此,虽然刘掌柜肯以500现大洋借这块招牌,在下却不敢应承。现在摘匾,刘掌柜莫怪!”说完,也不理刘喜贵,让徒弟江顺兴招呼外面几个来人:“摘匾......”
刘掌柜脸孔红一阵白一阵,却是无可奈何,只是一边呆站着。
满店的主客都拥出来看热闹,乱哄哄中,爬在梯子上的几个小工已把这块百年老店的旧匾除下,用绳索徐徐吊下来。金灿灿的晨光正好照着匾牌,上面“吕一品”三个泥金大字个个熠熠闪光。老掌柜炳祥眼睁睁看着这块匾卸下,不由老泪纵横,一个人仿佛钉住了一般僵呆着,冷地,软倒在地。江顺兴一声惊叫:“师父——”人群一时乱了起来,江顺兴俯身要去扶师父,却见师父双目紧闭,鼻孔里已经没了气息……
禾州从此少了一样“吕一品”风味羊肉。
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个故事里的刘老板面对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顾客,虽然还谈不上“欺客”,但是已经露出了三分的厌恶和怠慢,于是被老掌柜的摘了店牌。在老掌柜心目中,“吕一品”的牌子就是做人的道理,比再多的钱都要贵重。这一点,有没有让我们今天的某些商家脸红呢?
C. 关于苗族的故事
苗族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泛滥的洪水淹没了人间。当时,居住在高山上的苗族看到洪水快要淹没人间时,一位苗族老人为了保住苗族的血脉,就把苗族最小的一对兄妹藏在鼓里。人间的最后一块陆地被淹没了,洪水与天一样高。藏在鼓里的兄妹漂到了天门前,鼓撞击天门的声音惊动了天神。
天神听到敲门声后,打开门一看,见鼓里藏着两个小孩,就问:“你们是谁呀?怎么来到这里?”这两个小孩说:“我们是兄妹,是爷爷把我们放在鼓里的。”天神就说:“这是上天的旨意,人类不该灭绝。”
为了拯救人类,天神决定帮助人类排除洪水。天神拿出法杖,指向大地,左撞一下,右击一下,就形成了现在的高山、盆地、河流、溶洞等。 洪水慢慢退下了,兄妹俩又返回到了地上。
这时,天神又想,既然天没有让人类灭绝,就不能只有俩兄妹,为了要繁衍人类,得想办法叫兄妹俩结为夫妻。天神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兄妹俩羞愧难当,坚决不同意。
于是天神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指着身边的石磨说:“你们俩各拿一盖磨,从山上滚下去,如果石磨滚到山下合在一起,那就是天的旨意,你们俩必须成婚。如果石磨合不到一起,就听天由命。”
兄妹俩试了三次,石磨都合在了一起。兄妹俩还是不情愿。天神只好又想了另一个办法,让兄妹俩人一人拿针,一人拿线,各绕一个山头,相遇后如果线穿在了针上,就不可再违抗天意,必须成婚。
兄妹俩商量好了,哥哥拿针把针头朝下,妹妹拿线把手抬高,绕过一座山后,故意不把它们穿在一起。结果无论怎么弄,线还是穿在了针上。兄妹俩不服,连续试了三次,结果都一样,最后,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
一年后,夫妻俩生下了一个类似面瓜的肉团,看到这情景,夫妻俩心灰意冷。这时,天神又来到他们身边,让他们不要着急,叫他们用刀把这个肉团砍成几瓣,分别挂在房前屋后的树上、瓜果堋上,等到第二天的早晨敲三下大黄鼓,再去看昨天挂的肉团,夫妻俩照着天神的说法去做了。
第二天天刚亮,夫妻俩走出家门口一看,昨天挂的肉团变成了人家,每家都是年轻夫妇,所有挂肉团的地方都形成了一个村庄。夫妻俩走进各家,问起来历和姓氏,大家都没有姓氏。
夫妻俩就决定把挂肉团的植物作为他们的姓氏,挂在柳树上的就姓“柳(刘)”,挂在洋瓜棚上的就姓“杨”等等。传说,这就是苗族姓氏的来历。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 。
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蚩尤先打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便画了幅蚩尤的画像威慑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来。而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流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
贵州关岭一带流传有《蚩尤神话》,传说远古时,苗族居住在黄河边上,共“八十一”寨,他们的首领叫蚩尤,蚩尤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妖婆的三个妖娃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复仇。
蚩尤率领苗族人民英勇作战,多次打败赤龙和黄龙二公。赤龙、黄龙二公联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杀了蚩尤,焚毁了“八十一寨”。剩下来的苗族子民被迫远走他乡 。
D. 任贤齐的歌曲大全
如下:
1、《心情车站(闽南语)》是一首由任贤齐谱曲,任贤齐填词,任贤齐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爱像太平洋》中,由滚石唱片公司发行于1998-08-28。
2、《爱拼才会赢(闽南语)》是一首由陈百潭谱曲,陈百潭填词,任贤齐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1999任贤齐1St演唱会》中,由滚石唱片公司发行于1999-09-20。
3、《彩色西门町(闽南语)》是一首由Shermann谱曲,Shermann填词,任贤齐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为爱走天涯》中,由滚石唱片公司发行于2000-01-27。
4、《挺到底(闽南语)》是一首由任贤齐谱曲,任贤齐填词,任贤齐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挺到底》中,2014-04-25发行。
5、《今晚我要去唱歌(闽南语)》是一首由阿弟仔谱曲,阿弟仔填词,任贤齐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为爱走天涯》中,由滚石唱片公司发行于2000-01-27。
6、《咱的故事(闽南语)》是一首由陈杰汉谱曲,武雄填词,任贤齐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不信邪》中,由寰亚音乐公司发行于2014-05-22。
E. 十大中国民间故事是什么
没有“十大中国民间故事”的说法,知名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湖龙井的传说》等。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着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4、《白蛇传》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
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5、《西湖龙井的传说》
传说干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干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干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干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